14 阏伯台
作者:镀金财神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375

14阏伯台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描写黄河之壮阔的诗文很多,李白在《将进酒》中开篇如神来之笔般的一句可称得上是其中之冠。

很多人都喜欢将这条河比做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我却有些不以为然,因为在我看来这条浊浊黄龙给中华民族留下更多的还是苦难的记忆。尤其是处在黄河中下原的中原大地更是苦难深重,十年一泛滥,五十年一改道,每次黄河发生变故都会给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带来巨大的痛苦。睢阳地处黄河下游,每一次黄河泛滥都会威胁到这里,自古就有”睢阳城下五座城”,这地方受黄河之苦几乎与开封不相上下。

我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黄色汪洋,泛滥的波涛巨浪里时隐时现如蝼蚁般渺小的人畜尸体,心中充满了压抑与无奈。这种场景我在电视上曾多次看到,但那时候只会发发感慨而已,只有当我身临其境时才能感觉到面对自然灾难时的那种无助的悲哀。人在大自然的威力前是那么的渺小与无奈。黄河本身无罪,因为它只是自然的产物,从古至今的列朝列代的统治阶级没有不想将其制服的,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更为可怕的是人类最想通过自身的力量改变自然控制自然,但最终都无一例外地遭到大自然的残酷地报复。

人定胜天,只是一个梦想罢了!

面对如猛兽般凶猛泛滥的黄河水,我猜到眼前这一幕应该就是千眼妖所说的天师张正常与年兽一战的场景了。此时应在公元1366年3月左右,离元朝败亡的时间不到一年。《元史》上对这次大水曾较详细地记载,黄河1366年3月15日于开封西北十里处的周庄决口,一日之内大水淹没了整个豫东平原,开封至睢阳千里之地尽被泥沙淹没,两城皆深埋地下,两地间亡者二十万,数十万户无家可归,随后黄河再次改道。《元史》没有说明黄河决口的原因,根据后世历史学家的研究发现,证实这次决口应是元朝廷军队所为,目的是为了阻碍朱元璋起义军的北进。历史学家也习惯于把这次人为的黄灾与抗日战争时期花园口决口相比较,并称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次黄河水灾。

可此时一眼望去尽是泛滥的河水,张正常在哪里?那个什么年兽又在哪里?

正思考间,忽然听到一个气贯长虹的男人吟唱声音从远处传来,仔细一听竟然是一曲《山坡羊》“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中气十足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感慨。我听出了这是张养浩的《怀古》,也听出了吟唱者正是王卓。

他来了?他在哪里?心念一转之间,眼前的场景已经转到了一个被黄河水围困的高台之上。这是一个高大挺拔的圆形土台,台子分两层,下面的一层是有近百米高方圆百亩的锥形土台,此时已经被淹没了三分之二,土台上方有十多亩地的面积,令人称奇的是在这土台上还有一座砖石砌成的十多米的高台,在高台之上竟然还有一座道观,道观前的石栏前有一个人凭栏远望,正是王卓,此时他面向西方望着汹涌奔腾地黄河水,脸上尽是悲愤的神色。

这里是哪?我下意识地望向道观门上的匾额,一看之下便愣住了,这里竟然是我非常熟悉的一个地方,在我的时代位于睢阳城外三里处的阏伯台。

《左传-襄公九年》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睢阳”。

阏伯台位于睢阳古城西南1.5公里处。据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上古时,帝喾之子契在此为火正。火正是古代人类部落中管火的官员,其职责有二,一是管理火种,以便人们可以随时取到火(因此后人又称火正为火神)。二是祭祀火星并观察火星的运行,以便及时地告知人们防灾避祸并适时地播种收割。古人没有计时工具,全靠观星来计时,太岁星如果在卯时出现,叫“单阏”,在甲午出现,叫“阏逢”。卯时是早晨,甲年是年干之首,所以“单阏”和“阏逢”比较引人注意。久而久之,观察火星与太岁星之间的关系、位置的火正契就被称为“阏伯”。契死后,人们就在他生前观察火星的高地上葬之,后人称之为阏伯台或火星台或火神台。由于此台是当年契用来观星的地方,所以此台也被称为观星台。中国天文台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均认为这里是中国最早的观星台。

现存阏伯台如墓状,高35米,周长270米,夯土筑成。层层夯土中夹杂不少汉代的瓦片与陶片,可能是汉代所筑。原来的阏伯台因黄河泥沙多次淤积,隐于现存台下。阏伯台上现有阏伯庙,为元代建筑。庙宇有山门,大殿、拜厅、东西禅门、配房、钟鼓楼。殿宇飞檐走兽,金壁辉煌,为典烈的民族建筑风格。明清以来,几经修葺。1981年又重修。每年五月初七方圆数百里的民众前往朝拜,谓之“朝台”,至二月初二方止。朝台赶会者每天多达数万人。

没想到阏伯台当年竟然如此高大!我心中不禁感慨。在这次水患之后,宋元时的睢阳城被黄河水夹带的泥沙整个的埋在了地下,睢阳古城附近的地面从此拔高了二十多米。后来明朝正德年间重修城池时,就建在了旧城的遗址之北一里处,经此一变,阏伯台也被埋没了大半,到了我的时代只剩了一个三十多米高台子。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的宏伟古迹被埋没在了历史变迁的滚滚洪流中,真得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啊。

正在我大发感慨之时,一个声音从道观的山门里传了出来。“好一个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话音未落,一个道人从门内走了出来,此人看上去约四旬年纪,中等身材,身着青色道袍头戴高冠,面如冠玉目光如炬,三络长须飘于胸前,一副仙风道骨的气势,正是王卓的师父龙虎山正一教现任掌门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