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时光如水 上
作者:情疯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690

时光如水,华年如梭,转瞬间就是好几年,现在已经是建安十一年,这四年里,天底下突然之间变得平静起来,唯一不同的是,袁绍已经死了,袁氏三兄弟闹了,邺城被曹操占领了,如今的曹操实力越来越强大了。

早在我们到新野之前,曹操已经于建安六年再次发动对河北的战争,在仓亭的战场上,曹操使用了一套复杂的战术,据说叫十面埋伏,灵感来自于大汉建国之前名将韩信击败西楚霸王项羽时的战术,那一仗,再次消耗了河北勉强聚集起来的机动兵力,更沉重的打击了袁绍争霸天下的野心。

实际上袁绍是个比较骄傲的人,连续的失败使他羞愤不已,因此落下了咳血的毛病,他退回邺城,渐渐病入膏肓,丢下了诺大一个产业,和一个风雨飘摇的利益集团,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四年里,刘备领着我们开荒地,收流民,整军备,观时局,以新野四县之地,已经建设了一支上万人的精锐军队,而且基本上在粮草器械方面不必在仰仗刘表的供给,不过刘表对待我们这支军队的态度还是相当不错,每年继续给我们调拨粮草发放钱物,这些钱物,一部分成为了薪俸用度,更多的也被刘备用来购买了马匹镔铁,甚至在白河里建起了一支水军,请来了荆州水军的将领用训练荆州水军的方法对新水军进行了严格训练。

虽然这只是一支四十只船两千人的船队,但是刘备异常重视,派了关羽做水师督帅,并且选拔了一大批军中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水师之中,戚飞也被抽去,因为他的部下有一群优秀的弓箭手,水师作战,弓箭的作用尤其巨大。以关羽的校刀手和戚飞箭组为核心构成的水师,且不说将来可能达到的战力,即便是在成军之初,也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当然,这只是我从军事技术层面在就事论事,事实上,现在的豫州军,相当的虚弱,弱小,以至于我们必须仰他人之鼻息,生存在刘表的护翼之下。

在最近这几年,曹操持续对河北用兵,但是河北展示了其雄厚的潜藏实力,面对曹操一波又一波的打击,始终都没有完全倒下,即便是在袁绍死后,袁谭和袁尚分心离德,仍然在几次战争中让曹操吃尽了苦头,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概就是这种样子了。

袁尚我并不很熟悉,这个袁绍的幼子似乎一开始就很得袁绍喜爱,因为他是袁绍最钟爱的小妾所生,袁绍本人是大帅哥,这小妾据说也极其漂亮,这二人强强联手生下了一个极招人喜爱的小公子。

至于袁谭,我们从发干打到历城,又从历城打到北海,交手的次数多了,对他的了解也就多了,抛开曾经的恩怨不谈,我觉得袁绍在昏聩之时做出的那个决定确实有点糊涂了。

袁谭自弱冠领兵,屡挫强敌,甚至占领了整个青州,虽说是因为背后有他父亲和整个冀州的支撑,但也显示出了他军事和政治方面的能力,甚至他还有一手识人用人的功夫,当初在北海,他就是用一种独特的方法使得王修不得不为他效命。

在世家大族中间,特别是袁氏这种天下一等一的世家大族中间,能诞生这种有见识有能力的后生已经很不容易了,因此我不相信袁尚比袁谭更强。

事实上,我们生活在一个宗法势力强大的社会,自古传说,家族的权力都应该交到嫡长子手中,这样可以避免纠纷,或许袁绍因为自己是庶出,曾经受过袁术的白眼,甚至两兄弟还互相对立攻击,因此对袁尚爱护有加,但是他兄弟间的情况不一样,他自己儿子中间情况又不一样。

俗语云: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其实这话很有些无奈的成分,帝王家庭,意味着巨大的权力和巨大的财产,这种权力和财产铁定会成为每个皇室成员觊觎的对象,如果没有一套确实可行的继承原则,那么权力的继承肯定会演变成皇室成员之间的战斗,甚至是整个社会的战斗,这种战斗,不仅会引发社会的动荡,也可能导致一个王朝迅速走向衰亡。

没有任何一个帝王希望自己的王朝迅速衰亡,因此嫡长子继承制度在很久以前就被确立了下来,在帝王家庭,嫡长子就意味着一种先天优势,嫡意味着长子的母亲在帝王的妻妾中地位尊重,她可能有左右王室后宫的能力,这就为长子即位提供了重要的助力,长则意味着这位继承人会比其他竞争者更早的涉足权力,占得权力竞争的先机。

百姓家庭大多没什么权力,也没什么财产,养儿子多半都是为了老有所养,所谓养儿防老,可是多生下几个儿子后,如何养大儿子就成了困难,等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大了,特别是儿子娶了老婆过后,几间破茅屋怎么能容得下那许多人拥挤呢,于是成年的儿子只能分家单独过日子,就这样养成一个儿子分一个儿子出去,养成一个又分出去一个,最后就只能剩了小儿子。小儿子成了父亲暮年的生活保障,自然这父亲怎么看小儿子都觉得乖。

袁绍虽然不是帝王,但也不是普通百姓,袁氏家族几世的经营,到他这一代已经完全的达到了顶峰,借着汉庭颓败的机会,他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就把整个河北之地纳入了怀中,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绝不紧紧是地理上的概念,而是意味着大量的人口财物和巨大的权力,营造了这样一个庞大的独立王国,那么继承法则能够援引的只有帝王法则了。

事实上,袁氏家族的内争和历代帝王家的内争如出一辙,在政治和军事权力的争夺上,袁谭明显走在了他几个兄弟的前头,当袁谭率领着大军拿下整个青州的时候,袁尚还是个赖在袁绍身边的孩子呢。然而世界上的事情就那么奇怪,这个赖在父亲身边的孩子获得了他父亲的喜爱,那个战功赫赫名震天下的袁谭则被父亲疏远,甚至从来都得不到回到邺城调令。

我相信袁谭是懂得这意味着什么的,他那么聪明,但是他又那么的无奈,眼看着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力一点点的被袁尚抽走,那些原本支持自己的河北重臣纷纷转而支持袁尚,那心中的失落可想而知。

曾经有智者曰过,说权力是毒药,我看即便不是毒药,也决计不是什么好药,在曹操连续在战场上占得上风的情况下,袁绍死后,袁谭和袁尚之间依然爆发了大规模的冲突,甚至袁谭还定下计谋,请曹操和他共同攻打袁尚。

悲哀,的确是悲哀,人世间最悲哀的事情也莫过于此,关于这两兄弟之间的争夺,客居荆州的豫州军没有任何能力可以阻止,只有刘备,以他和袁谭的私人关系给袁谭写过一封信,大意是说以河北的实力,如果袁氏兄弟能够同心协力,那么天下尚未可知,可如果袁氏兄弟之间发生了内斗,那么肯定会给曹操以机会。

但是这封信好像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袁氏兄弟的内斗终于发生了。

曾经,曹操在官渡和昌亭两次大败袁绍,但是每次战斗结束后曹操都只有收兵回许昌,因为残酷的战斗也消耗掉了曹操有限的机动兵力,他并不敢攻入袁绍经营过许久的冀州。

在是在袁氏兄弟内争不断的情况下,现在的冀州已经是曹操的囊中之物了,据说守邺城的审配宁愿殉城也不肯投降,表现出对袁氏家族可敬佩的忠心,可就是这个人,他才是袁曹这旷日持久的争夺战的胜负手,在官渡之战中,是他在不合时宜的时机迫反了许攸,在袁尚和袁谭争权夺利的时候,又是他抢先下手对付袁谭的部下。

或许是在邺城陷落的最后时刻他明白了这些道理,而他还有点正直勇敢的良心,所以他死了,以死来殉葬袁氏集团的覆灭。

如今袁尚和袁熙远遁辽西,仰鼻息于公孙度,看起来情况并不怎么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