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战友式亲密
作者:3岁就很尜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212

第十二章战友式亲密

秦晓瑜也反过来鼓励我:“班长,你是好样的!我听说,团里和师里的文化考试,你都顺利过关了,前途一片光明啊!我知道,你这个人很有志气,干什么都不拉后,你会考上大学的。到时候,我来祝贺你。你也要争气,为我们九个女兵争口气!”

我坚定地回答:“我会的!秦晓瑜,你告诉她们,我肯定会给你们争口气!”

秦晓瑜调皮地说:“野蛮分子,我记住你这句话了!”

我离开军里那一天,她特意来送了我,帮我拿着复习用的高中书籍,还把我送到了军里的班车前。

班车出了,她也没有走开,还一直站在那里,目送着我离开,还不断的招着手,一直到班车看不见了为止。

从那天开始,我们真的建立了通信联系。

我们天各一方,相隔一百多里。

我在原来那个大山沟里,一边参加训练,一边抽空复习功课,做高考前的冲刺;她在军里射击队,也是天天没白没黑的训练,有时甚至晚上都还要拿子弹来“喂”。

因为夜间射击也是一个重要的训练和比赛科目,她们需要加紧练习,增加基本功,把技术水平赶上去,绝不能输给别人!

优秀军人的上进心,是无法用词语来形容的,在男军人和女军人身上,永远不服输的劲头,都是一样,秦晓瑜这个鬼丫头就更要强了。

一到礼拜天,她还要洗衣服、洗被子,偷偷的打扮自己。

她还是那么爱美!

这种女孩子特有的天性,根本就改不了。就是在新兵连那种残酷的环境下,她都没改多少,何况现在到了管理相对松散的射击队了!

每个月,她在给家里写两、三封信的同时,真就没忘了给我写一、两封信,而且月月坚持下来了,一直到我们示意分手。

当然,信的内容都是“战友式”、“同志式”的,大多数是介绍她在射击队的训练情况,还有她的比赛目标和个人理想,有时候也顺便介绍一点她和其他战友的故事。

射击队的风闻趣事,也偶尔在简短的文字中透露出来,让人看起来真的很真诚、很朴质。

她小时候很顽皮,没有好好的读书,文化底子较差,错别字难免,而且每封信都写得很短,顶多也就一页纸,逻辑顺序也不太好,都是随意而来。

就是这点“能耐”,大部分还是在新兵训练时学到的,因为那时连队开始补习文化,让战士们受益匪浅。

看到她写的这些粗浅的文字,我就更觉得她的纯真可爱!

她做人不拿娇,写信也不拿娇,都是实实在在的话语,有什么说什么,从来也不用什么华丽的形容词和刻意去修饰,也从来不掩饰自己的心情!

每次收到她的来信之后,我心里都很高兴,尽可能马上给她回信,不要让她等得太久了。

那段时间,由于连队训练紧张,我还要抽空复习功课,准备考试。

另外,也怕让别人看到,不好意思,或者捞来闲言碎语,影响自己的政治前途。

所以,我每次给她回信,都是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找个偏僻的地方,偷偷写的,每次都要写两、三页稿子,最长的写过六页。

她每次来信,都是通信员从营部取回来之后,就直接交给我,别人基本看不到,也没有多少人在意这件事。

所以,很长时间,我们连队的干部战士,根本就不知道我和秦晓瑜之间已经有了很好的联系。

就连我们一起到新兵连带新兵的几个战友,也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他们都认识秦晓瑜,也都很喜欢这个美丽而又调皮、爱出风头又射击技术非常好的河北姑娘。

在他们印象中留存最深的,就是秦晓瑜总是爱顶撞我、多次跟我干战的故事,根本想不到秦晓瑜会和我成为好朋友,甚至后来还展了那样一段出战友关系的特殊友谊――一段短暂的爱情故事。

我每次给秦晓瑜回信时,除了简要介绍我的学习和训练情况之外,尽量多多的鼓励她,说一些高兴的事情,让她看了我的信以后,能够心情愉快。

同时,每次在信中,我也争取教她点文化,告诉她信应该怎么写,怎样把事情经过说清楚,怎样在信中积极鼓励对方,准确地表达出自己对对方的那种关怀和情谊。

另外,每次写信,我也不会忘记给她纠正错别字。

虽然这件事一开始让她感到很不快,总说我爱挑剔,看不上她,总认为她是傻丫头。但等她长大**、走入社会之后,就深刻地认识到了其中的意义。

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在QQ里聊天时,她还当着她大女儿的面,高兴地聊起了这件事,以此来教育她的大女儿,让她刻苦学习,认真做事,多多掌握文化知识,不要当睁眼瞎!

就这样,我们从五月份到当年年底,大部分时间都是这样鸿雁传书,一个月互相写一至两封信,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在一种基本还处在普通战友之间的正常关系水平下,渡过了半年多,几乎没有什么感情上的越,更谈不上有丝毫卿卿我我的文字流露。

也就是说,到这个时候,我们之间还仅仅是普通的战友,是一个男兵和一个女兵之间普通的战友感情。

要是说掺杂一点的话,只是称呼上还保持着新兵连时的下级关系。

也就是说,我们之间还保持着新兵连时那种称呼,她在信中都是叫我班长,我在回信中也都是叫她的名字,或者就叫她臭丫头!

我们之间都习惯了这种叫法,两个人都觉得,这样称呼很自然、很随和,也很亲切,就象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