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机关枪”
作者:3岁就很尜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752

第十六章“机关枪”

秦晓瑜听了之后,感到很惊诧:“还有这事?这可是特大新闻!妍妍姐那么老实,她怎么敢批评你呢?你该不是说笑话吧?”

我笑着告诉她:“这你就看错人了!那是朱小妍懂事,说话、办事知道分场合、看火候,什么时候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她都分得很清楚。别看她在大家面前从来不顶撞我,四下里,却把我的那些缺点和错误,一一数落出来。比如我对你比较粗暴,总不给你好脸看这件事,她就说过我好几次。她总是说,小瑜很小,家庭条件好,在家很娇惯,任性一点不可避免,班长应该慢慢引导,态度好一点,千万不能过于粗暴!”

我和朱小妍私下说的这些话,秦晓瑜以前根本不知道,现在一听,居然还有这事,她也禁不住感慨起来:“妍妍姐真的很有大姐模样,在班里,我最敬重的就是她,连你都要靠边站。她比你大两岁,比我大四岁,懂得道理确实很多,不象我那样傻都不懂,毛毛糙糙的,就知道图自己的一时痛快,根本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成天象挺机关枪一样,就知道向别人开火,根本不找自己的毛病!现在想起来,挺后悔的!”

虽然只是在部队一年多,从前的捣蛋丫头,现在成了非常懂事的乖巧女孩、优秀战士,真的让人很感慨。

看到秦晓瑜的这种前后天壤之别的表现,我心里真的很高兴,也感到很自豪。

看到她的迅成长,我心里就有一种成就感、一种满足感:我**来的兵,还真不赖,很为我争面子,很可爱,更让我从内心里喜欢。

还没等她说完,我就接过了话头,对她表扬起来:“其实,女兵班九个女兵,你的变化是最大的,成熟很快,仅仅过了不到两个月,你就已经变了个样,开始变得很懂事了。部队确实是所大学校,真的很锻炼人、很能教育人、很能培养人!你这个娇惯女孩子的改变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其实,我说的都是大实话,秦晓瑜在新兵连的变化,确实太大了,其他女兵根本无法相比。尤其是她在性格上的转变,以及射击技术水平的突飞猛进,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连长和指导员在新兵连总结大会上,就把她作为典型例子,重点给予了表扬。

新兵连三个半月,秦晓瑜就获得了两个连嘉奖。

可是,今天听了我的夸奖,她顿时感到不好意思起来:“班长,你就别夸我了!我哪有你说的那么好?我的半斤八两,自己最清楚,我给你找的麻烦够多了。一直到现在,我还是个娇惯的女孩子,爱吃零食,爱打扮,爱花钱,月月向家里要钱,还让姐姐给我买衣服,一点艰苦奋斗的精神都没有,毛病一大堆,缺点何止这些?我爸每次来信都批评我,说我总是长不大。这些缺点,我也很想改,很想做个懂事的女兵,但江山一改,秉性难移,我又总是改不了,常常让大家看笑话,让你为我背黑锅。哎,那时候,我真的很不懂事!现在想起来,都很自卑!”

说到这里,秦晓瑜禁不住哀叹起来,脸上似乎泛起了阴云。

看到这种情况,我心里很过意不去,就反过来安慰她:“小瑜,你不必自责,更不要自卑。那时候你还小,又是从那么优越的家庭走进军营的,娇惯一点也很正常。从老百姓到军人,中间自然有一个过程。对有的人来说,这个过程很长。但对你来说,这个过程很短,也就几个月。而且你很快就成为了军事技术群的优秀战士,大大的越了和你一起入伍、一起训练的女兵,这就很难得!”

我们认识一年半了,这是我第一次叫她“小瑜”,我自己都觉得,我为什么会那样亲昵的称呼她。

因为这个称呼,都是她们几个女兵姐妹之间私下使用的。到了训练场,我绝对不允许她们这样叫,她们也不敢。

上了训练场,或者到了学习的课堂,大家都是叫全名,秦晓瑜就是秦晓瑜,朱小妍就是朱小妍,而不是什么“小瑜”和“妍妍姐”。

今天,我自己却这样做了,违反了原来在新兵训练时,我给女兵们定下的规矩,我自己都感到很奇怪。

秦晓瑜似乎没有反应过来,还在那里唉声叹气,讲述着自己在新兵连时的那些顽皮、淘气的故事。

她没有听出来,也是情有可原。

因为“小瑜”和“晓瑜”,读音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尤其我是“南蛮子”,南方口音很重,说话原本就有点模糊。

说着说着,她似乎反应过来了,马上转过头来看着我,顿时转忧为笑:“班长,你看看我都干了些什么?说是来安慰你,现在却变成你来安慰我了,真有意思!我们这些当兵的,感情就是深厚。我们在一个连队才几个月,相互之间的战友感情,好像过了几十年。我现在觉得,你和我二哥一样好,比我大哥还好、还亲近。好多话我都不便对我大哥说,却可以在你面前随便的说!我写信跟妈妈说起了这件事,她回信说,那是战友感情――一种特殊的军人情谊。”

秦晓瑜的母亲也当过兵,还打过仗,和她父亲一起,参加过抗美援朝,这位从军营里走出来的老人,十分理解军人,更懂得战友之间那种深厚感情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军营虽然很严酷,严格的训练和管理,甚至让人有些吃不消,但军队确实是磨练人的意志、真正能够让人出息的地方,在社会上,没有哪一个行业可以相比!

许多当过兵的父母亲,之所以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部队去,也许就是看中了这一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