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第一次见到大炮
作者:3岁就很尜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047

第75章第一次见到大炮

王连长的话表面上是在讲道理,实际上包含着对我们的批评。所以,大家也就只好就此作罢,不再吱声了,去看“天下第一关”的愿望,也就没有能够实现。

为此,许多新兵都闷闷不乐,脸上很不高兴的样子。

不过,与以前不同的是,大家虽然心里有点不太痛快,却没有人再牢骚了,也没有人拖拖拉拉、消极对抗的。

这就说明,经过一路上的教育、引导和老兵们的行动示范,新兵们的思想已经生了一些改变,有了初步的进步,开始向一个真正的“兵”的标准靠近了。

当然,最为主要的一点就是,一件特殊的事情的出现,很快就把大家刚才的低落情绪冲淡了,新兵们再次高兴起来!

当时,我们从兵站吃晚饭,刚刚返回车站,大多数人都还没有上车,正在调车场边的站台上站着或走动着,一辆特殊的军列开了过来,停在了我们这趟列车的左面,隔开我们有五条铁路线,我们在靠里面站台,那辆货车则紧靠着最边上的装货站台。

这是一趟运送炮兵和车辆的军列。列车很长,一共是三十一节平板车。

当时,我不认识平板车,还是来到我们车厢检查的卫生员告诉我的。他说,铁路上运送体积比较大的重型装备,一般都使用平板车。

我转眼一看,那趟军列上,全是一门门的大炮,上面还穿着绿色的炮衣。炮管特别长,炮口全部冲后,大致是四十度角抬起,就像一排同样高度、正指向同一个方向、瞄准同一个目标,准备同时射击的炮队一样。

在看《南征北战》时,我也没有看到过这种大炮,电影里面的大炮,炮管都比较短,炮口抬得高高的,开炮时,一伸一缩的,觉得很神奇、很厉害。

后来才知道,电影《南征北战》里面那种炮是榴弹炮,口径是152毫米,通常叫做152榴炮!

站在我身边的排长告诉大家,这种炮叫作加农炮,炮管口径是85毫米,部队内部就叫85加农炮。这种炮可以直射(也叫平射),也可以曲射,但曲射角度不能太大,因为后座力很大;可以打榴弹,也可以打破甲弹,打得很远,很准确,威力很大,是炮兵的主要武器,是我军的主要炮种,在炮兵部队装备很多。

穿甲弹?这可是个新名词,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根本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就马上向排长请教:“什么是穿甲弹?”

排长看了看我,又看了看身边的其他新兵,笑着解释说:“穿甲弹,顾名思义,就是能穿透装甲――也就是老百姓说的,能打透钢板。这种火炮主要是用来打坦克的。苏军装备的坦克比较多,我们就用这种火炮来对付它!”

眼前的每辆平板车上,在大炮前面,都停放着一台汽车,每个车轮底下都垫着木头,还用铁丝固定在平板车上。

汽车和大炮是连在一起的,排长告诉我,那就是跑车牵引。下了火车之后,汽车就把大炮拉走了,拉倒野外去训练或者到炮场去打靶。

我问排长:“拉炮的汽车,是我们国家自己造的吗?是不是长春汽车制造厂制造的?”

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中国可能只有一家大型汽车制造厂能够造大卡车,就是长春汽车制造厂。

我在农机站时,我们开着支农的东方红28型大拖拉机,也是长春制造的。

所以,在我的脑海中,长春这个城市就是中国汽车制造工业的代名词,其他地方是不是能造汽车,我根本不知道,也说不上来。

那时候我们还小,见的世面也少,外面很多事情都不知道,因此,说话、做事自然很幼稚。

排长告诉我,这种车叫南京嘎斯,是一种专门的军用牵引车,南京生产的,车上都打着有工厂的名字。部队拉炮的车,大部分是这种车。

他还对我们说,我们国家已经有不少工厂能生产汽车了,长春和上海都能生产小汽车(也就是轿车),长春和南京都能生产大卡车,北京能生产吉普车……部队的车辆,都是上级下来的,它也和枪炮一样,是部队的武器装备,大家都很爱惜的,平时都要精心保养。

其实,还有一个实际情况,排长并没有说――南京嘎斯是仿造苏联的嘎斯车,是苏军嘎斯的翻版。

也许排长不知道这些内情,即使真的知道,他也不敢说,说了就会犯严重的政治错误,招来麻烦,吃不了兜着走。挨批评、写检讨还是轻的,说不定还得背个处分(我们那时,都不叫受到处分,而是说“背个处分”)。

那个时候,苏联还是我们的头号敌人,比美帝国主义还要危险得多,他们在我国边境陈兵百万,是对我国的最大威胁。

为了对付苏军,我们国家的大部分战斗力强部队(现在的说法叫做精锐部队),都部署在“三北”地区,而且尤其以东北和华北为重。

当时,部队还在批苏联修正主义,批判勃涅日列夫修正主义集团。在这种形势下,谁敢说我们的军车是仿造苏联的?除非他不想干了!

我们看到,在每辆炮车的车厢顶上,都是用绿色的大帆布罩着的,里面都有八、九名穿着绿色军大衣、带着领章帽徽的战士,棉帽子的帽耳都放了下来。

冬天呆在大卡车的车厢里,处处透风,肯定很冷。火车一开,呆在里面肯定更加遭罪。

所以,为了保暖,他们一个个都穿得厚厚的,里面穿着棉衣、罩衣,外面穿着羊毛皮的军大衣,大部分人还把大衣扣得紧紧的,帽耳也系上了带子,紧紧的悟着自己的脸,不让它冻着。

我还看到,他们的脚下不但穿着大头鞋,很多人还往小腿上套着“棉捂子”――一种有棉衣那么厚的腿套,也可以套在手上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