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班长的婉转批评
作者:3岁就很尜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957

第89章班长的婉转批评

班长坐下后,先看了看同时低下了头的我们,然后摇了摇头,脸上也是阴沉沉的。

“你们怎么都回来了?还挺心齐的,几个人带头一走,你们就都走了。”班长不冷不热的冒出了一句。

我们大家都知道,班长肯定是不满意我们今天晚上的做法,但我们也没法子,只好这样做了,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事实已经改变不了了。

到了这个时候,连队带兵人员才知道,我们这些以前他们认为肯定很好摆弄的湖南新兵,居然这样有个性,而且这样团结一致。

另外,到了这个时候,他们才开始认识到,我们之间在生活上的差异,居然是这么大。

“你们不是都很饿了吗?为什么不吃饭就走了?”班长继续试探地问道。

到了这个关口,我不能不说话了,因为大家都在看着我,我不能装熊。

所以,我壮着胆子对班长说:“那红高粱米,我们吃不下去!”

“怎么啦?是闲高粱米饭太硬了,还是觉得高粱米饭味道不好?”班长目不转睛的看着我,直接问道。

说实在的,在班长犀利的目光直视下,当时我的心里确实有点毛,非常担心自己冒这个头是不是得罪了班长。

不过,接下来班长的态度,却使我放心了下来。

“不要紧,你们都可以说说,为什么集体离开食堂?”班长的脸色似乎有了点缓和,说话口气也婉转了许多。

这样,大家的胆子也开始壮了起来,好几个新兵也敢于说话了。

“班长,你可能不知道,高粱在我们老家是用来喂猪的~~~~~”一个新兵试探性地说。

“奥!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事我们原来都不知道,也没有人跟我们说过!”班长和气地解释说。

看到班长态度缓和了,我的胆子也肥了起来,说话就直性了很多:“班长,我们并不是要故意违反纪律,高粱米饭我们确实不爱吃。”

“你们啦,根本就不了解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你们知道不知道,在我们东北三省,能够吃上高粱米饭,已经是很好的生活了。现在,大部分老百姓的家庭,高粱米还吃不上呢!我们部队现在正常供应的,是百分之四十的面粉,百分之四十的高粱米,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大米,还有少量的大豆和饭豆之类,我们不吃高粱米,还能吃什么呀?千百年来,东北地区的老百姓,都是以包米和高粱为主粮,许多地区根本不种水稻,又怎么能吃上大米?大米又从哪儿来?我们部队的供应标准,相比当地的老百姓,已经是很好很好的了。现在我们辽宁地区的老百姓,许多人都吃不上高粱米饭,能喝上包米杈子、包米面糊涂粥和煮高粱,就已经很不错了,你们应该理解。这里不比你们湖南的鱼米之乡,到处都是水稻田,老百姓都是以大米为主食。东北人的主粮,就是玉米和高粱。”班长耐着性子,开始对我们解释说。

其实,班长说的都是大实话,没有任何的虚假成分。

当时,东北地区确实很穷,老百姓吃粗粮是正常现象。

尤其是辽宁省,许多地方的老百姓,温饱都一直是个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别说是吃大米,就是杂粮,许多地方也是不够正常口粮,吃了上顿没下顿,老百姓过穷苦日子,造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有这样几件事可以证明:

第一件事,我入伍后,礼拜天到离驻地三十多里地的县城时,基本就没看到过吃大米的。

那里的饭店、招待所,卖的基本上都是高粱米饭,根本看不到大米饭。就是县委招待所和铁路招待所里,卖的也是高粱米饭,我就去吃过几次。

我有几次吃到大米饭,都费了很大的劲。都是特意到铁路招待所里,通过一个在那里当厨师的湖南老乡,帮助我解决的。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了八十年代上半期。到1984年,我调军区机关工作时,那里许多饭店卖的还是高粱米饭和杂粮大饼子。

第二件事,我们附近的县城,号称大寨县,是辽宁省学大寨的典型,先进单位,实际上老百姓穷得叮当响,许多农民粮食经常出现短缺,处于半饥荒状态。尤其是到了每年春季饥荒阶段,许多老百姓都是处在半饥饿状态,吃了上顿没下顿,不管是吃什么,一天能够吃上两顿饱的,就义竟很不错了。

我亲眼所见,我们部队附近的赫家堡子,夏天玉米还刚刚灌浆,老百姓就得掰下来紧急充饥,生产队还不让老百姓说,说了就是诬蔑大好形势,反对学大寨。

许多农民从生产队分到还没有完全长成的玉米棒子,一点也舍不得浪费,都是连玉米棒子都一起打碎,合成稀糊糊的,再加入一点菜叶子,放点盐,用手抓成一团一团,拍在铁锅里贴大饼子,连油都不放一点,更不用说炒上一大碗好菜送饭了。

可见,但是的辽宁农民,粮食是多么短缺,生活是多么艰苦!

第三件事,就是部队附近的农民经常到我们连队偷马料的事情,我现在仍然记忆犹新。

我们连队是炮兵连队,当时还没有装备汽车,全部都是骡马化,全连养了四十多匹大骡子,最大的有将近一个人那么高,能拉一千多斤,非常有劲。

每匹骡子也和我们每个战士和每门火炮一样,都是连队的正规编制,都有正规的户口,都有详细的档案,甚至每天都有他们的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