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开中之法
作者:麻辣教师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05

一声鸡啼拉开了一天的序幕,如今只不过是四更天,京都的天色还是黑漆漆的。沈子成却不得不穿戴好了衣帽,准备要入宫面见朱元璋。大正月的也不让人消停一会。沈子成是个懒骨头,能赖在暖被窝里就不想起来,还好,锦衣卫是不用天天早朝的,要不然的话,光累就把沈子成给累死了!

打开房门,一股清新的空气参合着清晨的寒风飘了过来,沈子成深深的吸了口气,忍不住打了个喷嚏,顿觉头脑清醒了不少,一旁小疙瘩伺候着:“少爷,暖轿已经备好了。”

“好,咱们这就去吧!”沈子成说道。

今天不是要沈子成去早朝,而是朱元璋要在早朝之后召见沈子成,饶是如此,沈子成也不敢迟到,否则的话,天知道朱元璋那脾气会不会翻脸不认人。一顶小小的暖轿抬着沈子成朝皇宫走去。一路上掀开轿帘,还能看见不少形状各异的暖轿,大家的方向都是皇宫。沈子成暗笑道:做官真的很好么?一大清早就要顶着零下的温度,凛冽的寒风往皇宫里跑。这种日子到底是没有富家翁逍遥自在。可惜的是,明朝也好,还是其他的朝代也好。树大招风这个道理是不会变的,没有自己的权力和保障,就算是积累了万贯家产,也只是死得更快一些而已。

到了宫中,许多官员都守在殿外,一个个穿着厚厚的衣服,官服却是各异。沈子成也不做声,默默的站在最后,看那些相熟的官员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说话,口中呵出的热气迅变成一片白雾。有的人冻得不停的来回踱步,双手拢在袖笼子里,身上还有些微微颤抖。能上朝的官员品级都不算低,没有几个人认识刚刚踏足大明官场的沈子成。不知道是谁认出了沈子成,暗中对那些官员说了,一传十十传百,许多目光都转向这位平步青云,一脚踏进锦衣卫的五品镇抚身上。

“敢问可是锦衣卫督查风闻司的镇抚沈大人?”一个瘦小的官员凑了过来,笑容可掬的对沈子成说道。

沈子成漫不经意的答道:“正是下官,不知道大人是……”

那人笑着答道:“在下是礼部郎中郑桐。沈大人过谦了!”

沈子成点了点头,郎中也是正五品,跟自己是一样的。只不过锦衣卫算是武官,明朝虽然没有说出口是重文轻武,不过在大臣的心中,就算是同级别的话,文官也是要比武官高上一筹的。

“郑大人客气了!”沈子成回礼道。心中一片雪亮,别人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不管是有意无意,套个交情总是好的。锦衣卫干的就是督查官员的活,就算是几百年后,看看纪检委书记下去,别说是什么级别,多少官员来套近乎。官场险恶,说不定哪天就被人下了套,使个招数给坑了,多一个在锦衣卫里手握大权的朋友,总不是一件坏事。

郑桐面露喜色,正要和沈子成攀谈几句,忽然听到殿前一声高呼:“上朝!”

郑桐拱手道:“他日若是有机会,在下再和沈大人叙过!”

沈子成微笑道:“多谢郑大人的好意了!”大殿之前一会儿功夫就走得空空荡荡,只剩下那些手持干戈的大汉将军和偶尔能看到的太监走过。沈子成越站越冷,身上的棉衣好像起不到什么作用似的,忍不住也学着之前那些官员一般,在那原地缓缓的踱着步。

“可是锦衣卫沈镇抚么?”

沈子成抬头望去,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太监走到面前,声音虽然有些尖利,还不算难听。沈子成回礼道:“正是!”

那太监笑呵呵的说道:“果然是少年人才。咱家是司礼监的郭荣。皇上宣沈镇抚入宫,吩咐咱家来引见。沈镇抚请随咱家来,皇上早朝之后便要去御书房批阅奏章,在那儿等着就行了!”

沈子成急忙谢过郭荣,郭荣是朱元璋身边的亲信太监,不仅如此,郭荣据说还有些武艺,当初在朱元璋南征北战的时候,曾经保护过朱元璋。是深得朱元璋信任的一位太监。尤其难得的是,郭荣这个人淡泊名利,虽然掌管大内,却从不和外廷的官员来往。这一点,更是让朱元璋放心。

去御书房的路,沈子成走过也不下一次了,随在郭荣的身后,缓步朝御书房走去,天色已经渐渐亮了,郭荣一路上随意和沈子成问了些锦衣卫最近查处刘秦氏的案子,看似漫不经心,但是沈子成却是小心翼翼的回答,对于这种已经成了人精的人物,还是打起十二分精神的好。别看是郭荣在问话,谁知道是不是朱元璋的意思?

走到御书房外,郭荣停下脚步,两人就静悄悄的站在外边等着朱元璋回来。沈子成无意中看了郭荣一眼,就现所言非虚,郭荣果然是身上有不凡造诣的人,寒冬天气,面色红润,呼吸之间缓慢悠长,站了一会,沈子成几乎都忍不住要挪一挪酸痛的腿了。可是郭荣却一样稳如泰山的站着。

好在没让沈子成站了太久的时间。过了没多久,朱元璋终于回来了,领路的小太监急忙推开御书房的门,朱元璋回头对沈子成说道:“进来吧!”

沈子成快步跟着朱元璋走进御书房,太监们早已将御书房打扫的干干净净,点起了香炉。进了宫殿就不太冷了,暖墙烧的热乎乎的。朱元璋转过身来,走到书案后坐下,看着沈子成,淡淡的笑道:“这次男扮女装的案子,你们办的不错!”

“谢皇上!”沈子成恭恭敬敬的说道。

朱元璋颔道:“朕的本意就是让锦衣卫不但能督查官员贪腐,还能掌管民间疾苦。朕也是穷人出身,知道百姓不易。若是受了什么不公待遇,想要告状也难得很。遇到一些贪官污吏官官相护,更是难上加难。锦衣卫就是朕的耳目,你们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只管放手去做。落实了罪证,一任处置!”

沈子成心中大喜,这就是摆明车马要撑自己的腰了,这下可好,树大好乘凉,在大明,那棵大树能比朱元璋还大?有了这么坚实的后台,以后做起事来就方便多了!

朱元璋却长叹了一口气:“棣儿跟朕说过,说你沈子成在经商之上也是一把好手。之前你说的加税一事,朕也想过了。可行但是不可急!这件事,总要过个三年五载才能实施下去!”

这其中的原因,朱元璋虽然没说,沈子成也猜得到。现在朱元璋正在刻意打造胡惟庸,一来是借助胡惟庸的手去铲除那些个功高震主的大臣,顺便收回宰相的权力;二来是利用老百姓的质朴心理,把胡惟庸塑造成一个巨大的贪官形象。那胡惟庸既然是坏人,杀了贪官的皇帝自然就是好皇帝的。这还只是其中的两个好处,总之,塑造出胡惟庸这么个人,对于朱元璋来说,实在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但是在没有将胡惟庸拿下之前,加税,只是苦了老百姓又肥了贪官污吏的一件事。所以必须要缓行。朱元璋说是三年五载,算起来也差不多!

沈子成自然不敢说破,小小一个马屁轻飘飘的送了过去:“皇上高瞻远瞩,自然是算无遗策。”

朱元璋笑道:“这件事,倒叫朕看到了你的本事。如今,朕有个难题,问丞相,问户部都只能说个一知半解。朕倒想听听你的看法!”

“请皇上明言!”沈子成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

朱元璋缓缓的说道:“洪武四年的时候,朕知道边关之重,便沿袭宋﹑元制度,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给予其贩盐之专利。”

沈子成心中一动:“这不就是开中之法么?”

朱元璋接着说道:“朕制定中盐例,根据里程远近﹐一至五石粮食可向朝廷换取一小引盐引。此例以后随边关战事﹑米价高低而不断有所变动。”

这个开中之法,沈子成上大学的时候是学过的。开中法大致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步。报中是盐商按照朝廷的招商榜文所要求的,把粮食运到指定的边防地区粮仓﹐向朝廷换取盐引﹔守支是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守候支盐﹔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盐商们因为长途运输粮食的耗费巨大﹐曾在各边雇佣劳动力开垦田地﹐生产粮食﹐就地入仓换取盐引﹐便于更多地获利。因这种形式的屯田是由商人经营的﹐故又称商屯。

朱元璋叹了口气:“一件事有利就有弊,不知道沈卿家可知道朕在为难什么?”

沈子成知道这是朱元璋在考较自己的本事,这个时候是万万谦虚不得的,便朗声说道:“皇上担心的可是持有盐引便有利可图,到时候贵胄权臣,以盐引以权谋私。到时候好好的开中之法,就成了与民争利,白白肥了贪官污吏,而对边军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之举了!”

沈子成说完一抬头,却见朱元璋正目光闪烁的看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