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倭内和他的部队
作者:赫尔曼’s秘密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625

盛京将军倭内,从得到吉林乱起的第一时间开始,就已经开始了这次攻势的准备。

起初他得到的消息是一伙红衣的乱民马匪在内应的配合下,攻取了蛟河城,这个时间大概是4月中旬,然而此时的东北还是冬雪未融化,乍暖春寒的时节,并不是一个出兵的好时日,并且,此时由于义勇军还龟缩在蛟河城整合部队,训练新兵,并没有进一步的行动,因此被倭内判断为一起普通的贼人作乱。这种事情虽然在关外并不多,但是也不是没有,在关内更是隔上几年,就会有这种事情生,因此倭内并没有在意。

最主要的是,倭内是皇帝任命的盛京将军,辖区乃是锦州府河丰田府,驻地在盛京城里,而出了威远堡一线的柳边墙之后,北面就属于了宁古塔将军巴海的辖地了。虽然北面和奉天和锦州比起来,更加荒凉,地广人稀,下辖人口不过五六十万还分布在广大的从南面的鸭绿江到北方黑龙江畔之间的广大白山黑水之间,但是,作为肩负的安抚野人诸部,抵御罗刹蛮人的侵袭重任的宁古塔将军,他的权柄并不比自己来得轻。

特别是,巴海从他父亲那里传袭了宁古塔章京一职,并在后来改为了宁古塔将军,多年下来,镇守边疆,颇有功劳,且精于战阵,是一员上将帅才,从顺治朝到康熙,两任皇帝都对巴海多有倚重。特别是这一朝,皇帝年幼,先皇留下来的顾命大臣已经因为各种原因退出了政治舞台,年轻的皇帝迫切的需要富有经验的老臣来辅佐他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巴海正好符合这个要求,因此他又从一地的武职大将军,被挂上了大学士的虚线,入阁辅佐皇帝,一年中倒是有大半年的时间都没有在宁古塔的将军府中,而是在北京城里的大学士府上。

倭内是今年才上任的新嫩将军,因此若不是因为京城来了急令要求倭内一定要做好抽调关外八旗生力军入关协助朝廷镇压吴三桂等藩王的叛乱而必须涉及到宁古塔,他也许都不会在义勇军进攻奉天边墙门户威远堡之前对一伙乱贼多加一点点的关注,以免被远在京城,作为皇帝近臣的巴海误以为自己对他的势力范围指手画脚,有所干涉而引起误会。

然而,随着中原战事的吃紧,入关镇守的八旗兵丁的不堪表现让北京城里上至皇帝下至王公大臣,都对关外保持了八旗苦寒生活作风的新编达斡尔罕八旗等新八旗生力军充满了期待和渴望,皇帝甚至在倭内刚刚上任的第一个月里就两次下诏敦促他的调丁工作的进度,这使得倭内不得不对边墙东北生的任何事情都多了一些关注,所以他才在第一时间得到了义勇军盘踞蛟河的消息。

然而,对义勇军的错误判断,使得他对此并没有更多的关注,实际上关注也没有用,论距离,盛京城和蛟河城中间何止五百里,更兼有山水冰雪阻隔,倭内也仅仅只是知道了这个情况而已。

很快,出乎他意料的是,这种每年几乎都会生在关内关外的马贼占据村寨的事件的扩大版竟然生了令所有人都大惊失色的变化。

据说,蛟河城里的马贼不会过2ooo人,而吉林副都统萨布素率领步马大军两千余人在吉林水师的协助下前往蛟河清剿匪军,却竟然在城外与匪军的战阵厮杀中,不敌败亡。

当倭内在盛京城里他那奢华温暖的宅邸里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惊得手一抖,手上端着的盖碗茶一下子泼翻,滚烫的茶水不仅把地上细软的绒毯污湿了一片,更把倭内的大腿烫了一片通红。

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他就开始小范围的调兵遣将,准备部队了。

果然,随着坏消息消息的不断传来,倭内的调兵规模也在一次次的扩大。

吉林沦陷,打牲乌拉沦陷,法特哈门沦陷,伊屯门沦陷,伊巴丹沦陷,大孤山沦陷,克尔素门沦陷,叶赫沦陷,棉花街沦陷。

义勇军的攻势,一直到兵锋达到威远堡外十里才停止下来,一路上的大小城镇军寨,竟然没有一个能够抵御义勇军攻势过一天的。

每一次新的消息传来,倭内从辖区内调集兵马的范围和数量都会增加一分。当义勇军攻破棉花街,兵锋停顿在威远堡外的时候,倭内向各地的调兵令总共涉及的人数竟然到达了惊人的一万六千人。

从复州到凤凰城,再到各地军堡,但凡能够抽调的兵力,被他抽调一空。

最终聚集到开原的部队,虽然没有到达塔预想的一万六千人,却也侃侃过了一万,达到了一万一千余,其中还有从朝鲜调集的三百火枪兵。

为了谨慎起见,倭内还特意致信科尔沁之王,土谢图亲王阿拉善,邀请他共同出兵,为大清剿灭敌军。

他们相约,在克尔素边门以东的伊通河城会师,然后齐头并进,一起兵吉林,务求一战竟全功。

伊通城坐落在伊通河西岸,是伊通河上游沿岸水流最缓处,因此为南北商客交通要地,后来随着驿站的建立,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城,这里也是康熙名臣费扬古的故乡。

这个小城人口不过千余,无法容纳到来倭内大军。加上大军出动,粮草兵马实在太多,聚集在伊通渡口上,小船来往运送着实太慢,因此倭内不得不把部下分散开来,分布到小城周围数个村屯驻扎,并形成来一个防卫圈,把居于中央的伊通城围在中间。

科尔沁联军的迟到,让倭内心中感到焦躁不安,按道理作为骑兵为主的蒙古人不应该比自己步骑混杂的部队行动更加迟缓才是,早在半个月前自己就已经给阿拉善送去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并且得到了科尔沁之王的肯定回复,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到呢?难道出了什么意外?

就在第三天,倭内已经等不及要派出斥候和使者再次去探访蒙古盟友的下落的时候,手下来报,兴隆甸驻扎的凤凰城佐领派人送来消息说,蒙古人的前锋已达,正在屯外驻扎。

这支所谓的蒙古前锋,正是王尔德所率领的骑兵部队,他们混杂着经过甄别后可靠的俘虏,脱掉整洁笔挺的红色制服,换上了油腻骚臭的皮袍子,戴上脏兮兮,没有硝制得很好的皮帽子,装成了前锋部队和兴隆甸的守军接触起来。

此时天色已晚,在朦胧的火光中,驻守的凤凰城佐领派出的小兵稍微查探了一下王尔德等人的装束和印信,浓烈的骚臭味就让他不在怀疑,捂着鼻子向上司回报去了。

然而,由于这一支千余人的偏师驻扎的兴隆甸也只是一个小村屯,百余户人家在挤进去了上千人的清军之后就再无住所留给王尔德的千余人马,因此那佐领也并没有放他们过去,而是着人安排了些帐篷食物,将一伙人安置在了村外背风的山洼里。

成功麻痹了敌人的王尔德并没有自得意满,他指挥者队伍中的蒙古人在吃完了粗陋的食物之后,鼓噪了起来。然后把这屯子包围住了。

到这时候,那凤凰城佐领依旧没有反应过来,他懵懵懂懂的出了屯子的到屯外安抚这些“赶着远路来帮忙打仗,却连口好菜都吃不上,连壶好酒都喝不到而极为不满的蒙古盟军”,却被一刀砍翻在地,混乱中,伪装成蒙古人的义勇军骑兵蜂拥而入,很快就把其余的清军俘的俘,杀得杀,没有走漏一点风声。

一骑轻马在夜色中向着西面赶去,这个信使给李满江带领着的大部队带来了好消息。

终于,半夜,上万人马(人和马起肯定就上万了)抵达了伊通城西二十里的兴隆甸,吃过简单的干粮,喝过热水洗过风尘仆仆的脸庞,在拂晓中,义勇军动了对倭内清军的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