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大梦将醒
作者:贺兰拓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025

赵德昭回到宫中让赵匡胤大为高兴,他四个孩子,两个早夭,如今就只有赵德昭和赵德芳两个了。若赵德昭真的从此离去,他倒真的怪罪自己了。以前忙于军务就不说了,如今身为一国之主却还让自己的孩子遇险,就是他这个做父亲的过错了。所以他高兴的做了第一件是就是发出旨意大宋所有州府欢庆三日。

赵光义和赵廷美首先入宫庆贺,赵德昭终于见到了自己这个三叔,只比赵德昭大四岁的赵廷美是杜太后最小的儿子,他代替自己的大哥戴孝守灵一年,今年终于可以自由出入了。赵德昭很礼貌地给自己的两个叔叔见了礼,一副亲热的样子,全然没有自己是被其中一人迫害的仇恨样子。赵光义以为赵德昭已经死了,没想到今日又见到他回来了,心中大骇,但是面上却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样子。赵德芳见好久都没有找自己玩的大哥终于出现了,迈着小脚快步跑到赵德昭的身边跳了上去,紧紧的抱住他。赵德昭双手抓住小德芳的小手来了几个360度的转圈,自己的头都晕了,但是小德芳“咯咯”的欢笑声却给皇室的一家人带来了久违的温馨和欢乐。

开始的高兴过了之后就趋于平静了,只不过赵匡胤如今对赵德昭的防卫做的更好,只要他出宫就有一对禁军紧紧跟着。其实经过了这次事情,赵德昭也是小心谨慎,唯恐自己再次遇到危险。

窦仪的府上,赵德昭是为了劝服南唐的两个使臣来找窦仪商议的。但是真正的话题却是窦仪先开了口:“二皇子,你这次遇险难道自己就没有发觉什么问题吗?”

赵德昭自己心里有疑惑,但是脸上还是一副无所知的模样,问道:“不知老师何以教我?”

窦仪说道:“当日皇上口谕让您去扬州,一切都做的毫无破绽,这个计划做的天衣无缝,但也恰恰说明了此计划的谋划人深知皇上在扬州的一举一动才配合自己的毒计的。而且那贾复根本就是皇上身边的侍卫,为何如今不见人影?”

赵德昭假意说道:“先生不会怀疑是父皇吧?”

窦仪咳嗽了几声,忙说道:“当然不是皇上。虎毒不食子,何况皇上就你和四皇子两个子嗣,又怎能无缘无故的害你?任何事情都有他的起因,二皇子死了谁获益最大,谁就最可疑?”

赵德昭问道:“既然如此,不知老师如今又何以教我?”

赵德昭连续两个“何以教我”让窦仪找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气节,欣慰的捋着自己的胡须说道:“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二皇子如今身兼国器重任,当然是从这几方面做起。”

赵德昭站了起来向窦仪行礼道:“请先生教我。”

窦仪慌忙扶起赵德昭说道:“皇上让我做二皇子的老师,这些本就是我的分内事情。当年以为二皇子尚小,还不足以过早承担这些重任,如今经历了这件事情,看来是我们不着急,对方已经着急了。如此正好,打草惊蛇,那我们就做这条‘蛇’,蛇或潜伏于地下等待时机,或吸收万物精华而壮大,最终化龙而翱翔九天之外。”

说到这里又喝了口茶继续说道:“修身对于二皇子来说就是要积蓄自己的力量,值此乱世,二皇子需要自己勤习文武艺;齐家就需要二皇子注意自己的发展与皇上所给的权限之间的界限,皇上身居九重之位,可以容许自己的继承人有一定的能力,甚至从心理上认可超过自己,但是在现实中若真正的超越了皇上,皇上必然心中不喜,这就会给一些人造成可乘之机。如此若有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发生,岂不是得不偿失、后悔莫及?治国就看皇上能给二皇子多少机会参与了,二皇子定要注意自己只可以专注于皇上给的范围而不可自己强行夺取,虽然二皇子是天下人心目中的继承人,但是在皇上还健在之时太过于热衷权力,必然有损于自己的名声;如今天下大乱,皇上乃天下英明的贤主,必以平定天下为己任,二皇子也以此为自己的目标协助皇上完成此不世之功业,则大事可成。”

听了窦仪的分析,赵德昭心里稍微有了点底,但是仍然说出了心中的疑虑:“先生之言徳昭领会,但是世事不易,徳昭越想越觉得艰难无比,心中恐惧。”

窦仪道:“世事有些正是如此,想的越多,顾虑就越多,于是就做不成了。若是不用去想而是迎头去做,反而说不定能做成功。我想历史上的许多轰轰烈烈的大事正是因为当局者没有多想而做成的,如果仔细想过,估计便不会去做了。”

赵德昭听了窦仪的金玉良言连忙道谢,彻底放下了心理的包袱,开始慢慢行动起来。他表示希望窦仪带着自己去驿馆见南唐的使臣,希望窦仪能去劝劝徐铉和韩熙载留下为大宋效力。但是没有成功。

幸运的是周大人真的派了岳倾武护送周薇和喜绿来到了汴京,正好被窦仪派的人看到了岳倾武的画像,而把他们请到了窦仪的府内安住。而赵德昭却高兴地知道他不仅得到了周薇,而且还得到了岳倾武这样武艺高强的人,以后自己的安全就有保障了。

大宋建隆三年三月,南方的大国南唐派遣使臣出使大宋,皇上召见并且接受了南唐的赔罪。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些使臣在大宋驿馆滞留了一个多月之久才离开。有礼部送行官员发现皇上派禁军私下欢送南唐使臣,不知何故。

赵德昭回到宫中的时候,赵匡胤已经在他的房中了。见了他的第一句话就是:“送走他们了?”

赵德昭先是行了君臣礼,才回道:“是的,父皇。没能留下他们有点可惜。”

赵匡胤笑着说道:“徐铉我接见过多次,此人重在文章不错,尤其是能说会道,他的才能在南唐中或许可以取得很不错的功业,但是在我们大宋就要大为失色了。我大宋国力日益强盛,出使他国不需要徐铉那样的辩才。所以走了也不必太为惋惜。”

赵德昭听了顿时想到这不就是所谓的“弱国无外交”的同理嘛,笑了笑,然后问道:“那么父皇又怎么看韩熙载呢?”

赵匡胤道:“韩熙载此人我没有接触过,但是曾经听李谷谈过此人确实有才华,但是此次观此人作为,表现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可见是在南方的久久不得志已经消磨了他的锐气。我大宋如今锐意进取,日后必定有天下英才前来相投,倒也不必担心人才不足。”

赵德昭叹气道:“孩儿在南唐见他二人也是有才能的,自忖得人才者得天下,就想着把他们二人招揽与我大宋。不想倒是没有父皇想的深远。”

赵匡胤大笑道:“你才多大年纪,又没有经历过世事,这不足为奇。天下的事情不是靠读了几本书就可以解决的,一个人的经历和磨练才是重要的。你这次虽然有此遭遇,所幸大难未死。不知你在南唐都见识到了什么?”

赵德昭道:“孩儿在南唐见到南唐国主李煜文采斐然,但是不能调和臣下、维持稳定;南唐众大臣目光短浅,为了各自的利益钩心斗角,有才能者多为了自己和家人而明哲保身,只有陈乔、潘佑等寥寥数人能够不顾个人安危而全力为国。如此不出数载,南唐定会为我大宋所有。”

赵匡胤没想到赵德昭能有此等见识,笑着说道:“好啊,这次南唐之行也不算一无所获嘛。朕方才还生气于陶谷没有在南唐得到有用的信息,现在既然有徳昭在此,那也算是失之桑榆、收之东隅了。”

说完,他又惭愧的说道:“徳昭,此次让你经受如此劫难,也是我的过错。如今你有什么要求可以说,父皇能做到的都会答应你的。父皇以后要好好的照顾你和德芳。”

赵德昭本就自己要提,如今见赵匡胤先说出来了,就顺水推舟道:“父皇,孩儿今年已有15岁了,孩儿在宫中多有不便,是不是可以开府了?”

赵匡胤听了叹道:“不想徳昭都快成年了,父皇不是一个好父亲啊。好吧,既然徳昭想有自己的府邸那我明日就吩咐工部给你办置。还有吗?”

赵德昭又继续说道:“孩儿从南唐带回来了一个勇士,颇有武艺,孩儿想让他成为我的府邸的侍卫队长。”

赵匡胤大笑道:“好好好,一切都依你。还有吗?”

赵德昭笑着道:“没有了,孩儿想到了再找父皇吧。”

说完父子二人对视一眼俱都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