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机不可失
作者:贺兰拓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800

因是入了冬,天气渐渐寒冷起来,赵德昭四人已经不再去猎场狩猎,整日里或跟着窦仪读书写字,或在雪中迎风练武,或煮酒谈论天下时局好不快活。这日他们四人正聚在屋中谈天说地,不料却有窦仪的下人送来了一封信。打开看时,却是荆南节度使高继冲和武平节度使周保权的求救奏章。

当赵德昭知道这些事情的时候,他才知道原来在这个世上还有比他更难的少年。也许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过比别人苦,但是如果知道了别人的困难,也许仍然还是会选择属于自己的这份苦难。

王承衍兴奋的说道:“看来又有战事起了!”那兴奋的双眼明明白白的透露了他内心的想法,石保吉却是叹道:“也许我们要开始真正的打猎了。”韩崇训道:“早就听说荆楚一带山水秀丽,我早就想去了。”三个人互相看着,最后都望着赵德昭。

赵德昭楞着说道:“你们看着我干什么?”

韩崇训说道:“你不是挺聪明的吗?怎么连石胖子都明白的事情你还不明白呢?”

石保吉立刻急了:“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王承衍看着他两大笑起来。

赵德昭看着他们,心里却是想着:难道自己这么早就要开始征战沙场了?虽然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当真的来临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

韩崇训认真的说道:“我想窦大人下了朝就派人给你送信,看来他想法应该也是如此了。”

石保吉说道:“现在的困难是我们的年纪都还小,不知道皇上那儿能不能让我们去?”

王承衍马上说道:“又不是让我们领兵,我们只是随行打战而已。如果皇上不放心可以当场招人比试。我相信凭我手中的大刀禁军中还没有人能打赢我。”

韩崇训又道:“你们都是未来的驸马都尉,身份摆在那儿就怕皇上公主不放心啊。”

石保吉:“……”

他们三个人就好像赵德昭不存在似的,旁若无人的说着,只有赵德昭在旁边静静的发愣。

良久赵德昭才开口道:“你们真的想上战场?”

没想到三个人却同时回答道:“你别忘了我们的父亲都是赫赫有名的节度使。”说完互相看了看,大声笑了起来。

赵德昭看着他们豪迈的样子,自己也下了决心,既然要“高处不胜寒”,那就从如今这个契机开始吧。

武功郡王府内院里,赵德昭和周薇紧紧地坐在一起互相看着对方。周薇一个人在内院里呆着,虽然有喜绿和一些侍女,但是赵德昭白天要陪着那几个家伙或练武或出游,只有晚上才有片刻的时间陪着她说说话。所以周薇特别珍惜每天的时间。

赵德昭知道周薇的苦恼,半开玩笑地说道:“今天过来有个好消息和坏消息告诉你。你想先听哪一个?”

周薇依在赵德昭的怀里,悠悠地说道:“反正现在都不能和你长时间在一起,无论哪一个消息对我来说都一样。那你先说坏消息吧。”

赵德昭看着她的眼睛,半晌才说道:“我可能要领兵出征了。这次去短则三个月,长则半年都见不到你了。”

周薇听了立刻从他的怀里站起来,眼泪缓缓地流了出来,哽咽地说道:“那好消息是什么?”

赵德昭道:“好消息就是我这次如果得胜回朝,我就会请求父皇看在我的这次功劳的份上同意我们的婚事。”

周薇听了这才好受了点,说道:“既然这次的分开能让我们日后在一起,那么我也不在乎这几个月。可是你一定要小心啊,我在府里天天上香给你祈福。”

赵德昭心疼地看着周薇说道:“你放心,我身边有岳倾武师傅,你知道岳师傅武艺很好的,你不用担心我的安全。我不在的时候你一定要好好的照顾你自己啊。等我回来了我一定会求父皇让我们在一起的。”

周薇乖乖地点了点头,两个人深深地依偎在一起,久久不能分开。

大宋皇宫,赵匡胤正在思考用何人领兵。如今大宋能领兵的将军多不胜数,但是他刚刚进行了杯酒释兵权,如果此时挑选那些久经沙场的将领统兵,那些节度使和大将们肯定都要避嫌:没听皇上刚说害怕自己领兵后部下发生叛乱嘛。可是如果让禁军中刚选拔的那些资历弱的人来领兵,又怕万一败了错失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正在思考中却听到了有人进入御书房的脚步声,赵匡胤抬头看见是值班太监就怒道:“不是说了朕考虑大事的时候不准打扰吗?”

那公公吓得立马跪了下来,颤声地说道:“皇上曾经交代过如果武功郡王找皇上,我们一定要禀告的。”

赵匡胤听了,脸色缓了下来,说道:“既然是武功郡王了就让他进来吧。”

赵德昭进来的时候看见赵匡胤仍然想着事情,待他参拜后,说道:“往日见父皇处理朝政都是胸有成竹的样子,今日不知道是什么事情竟然让父皇都发起愁来了?”

赵匡胤见赵德昭发问,就拿起奏章递给他说:“你先看看吧。”

赵德昭打开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内容,这奏章上的内容窦仪在早晨看过后已经默写下来送给他看过了。

赵德昭笑道:“既然荆南节度使和武平节度使向我们求救,我们正可借此机会发兵收回这两个节度使的兵权,父皇也可以派转送使过去掌管这两地的财政税收。”

赵匡胤叹道:“朕和众大臣商议之后也是这样想的,但是究竟派何人领兵却让我没了主意?”

赵德昭奇怪道:“我大宋如今将领济济,父皇又怎么会没有人选呢?”

赵匡胤说道:“朕刚刚从他们手中收回兵权,如今再让他们统兵,我怕他们畏首畏尾误了大事。”

赵德昭听了此事,转移话题说道:“父皇,孩儿心中有疑惑不知能否向父皇请教?”

赵匡胤好奇道:“徳昭有什么事情尽可说出来,父皇为你解惑。”

赵德昭说道:“父皇前些日子请各位节度使将军前来,收其兵权,设转运使置其钱粮,可就是为了防备自唐末以来节度使叛乱这个危险?”

赵匡胤笑着说道:“正是。”

赵德昭说道:“对于父皇的此事,孩儿还有别的看法,不知父皇能否接受?”

赵匡胤以为赵德昭是反对他的那些做法,刚想出言叙说节度使对政局的危害,但是又忽而平静下来,说道:“你说来听听,如果父皇觉得有道理父皇自然会接受你的想法的。”

赵德昭说道:“自唐末以来,确实是因为节度使手握重兵又不缺钱粮,所以每每对朝廷有所不满就起兵反叛,给政局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但是孩儿觉得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也要从当朝的君主身上找问题。纵观历代历朝,所有的开国几个君主都能汲取前朝覆灭的经验而能励精图治,但是到了后面的君主却往往因从小长于深宫之中而毫无见识,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在贪图享乐之中丧失了祖辈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请父皇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刚刚经历过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等节度使叛乱时遇到的君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结果又会如何?唐太宗14岁起就跟着高祖李渊征战沙场平定太原的匪患,岁就加入勤王救驾的军队施计救了被突厥围困的隋炀帝,至22岁时就能平定割据天下的诸侯。孩儿就想如果每一个以后的君主都能如开国时的君主一样有见识,那就算是这些节度使发生叛乱也能平定下去而不至于失了江山丢了姓名。不知父皇认为孩儿的这儿所思可有道理?”赵德昭一口气说了一大堆,终于停了下来,整个宫殿之中都充满了他的声音。

赵匡胤没想到赵德昭竟能说出如此的话来,他认真的想着,不再理会赵德昭看向他的目光。

赵德昭静静地看着他思考着,此时他才发现他竟然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看着赵匡胤,那古铜色的皮肤,棱角分明的脸庞,形如河川的皱纹,无不向看向他的人诉说着主人所拥有的不平凡的经历。此时他才觉得自己应该主动地为这个父亲分担些忧愁,此时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赵匡胤思考完了,笑着说道:“你说的很对。这些问题我倒没有想过。”接着开始笑着说道:“你是不是早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今日是来向朕请命领兵的。”

赵德昭立刻说道:“什么都瞒不过父皇,孩儿正是此意。孩儿觉得孩儿明年都要岁了,也该为父皇分忧了。”

赵匡胤说道:“你能这样想我很高兴,但是你毕竟年幼,战场上刀枪无眼,我怕你受伤啊,而且第一次领兵,我怕你……”后面的话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意思不言而喻。

赵德昭说道:“父皇不用担心我的安全,我身边可是有三个自小在节度使府内练习武艺的人才呢,他们都很想向自己的父亲那样上战场。至于父皇担心孩儿第一次领兵会误事,不如父皇派一个信得过的将军在旁辅助,这样就可以消除父皇初始的担忧了。”

赵匡胤听了缓缓的说道:“让你领兵此事甚大,父皇还要好好的想想。你先回去吧。”

赵德昭无奈告退,只能等待赵匡胤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