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内举不避亲
作者:贺兰拓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959

汴京

“皇上,赵普丞相奉召在外求见。”

“宣”

待赵普入内行礼毕,还没有开口相询,赵匡胤就先说道:“则平,朕这几日一直在考虑成都府尹的人选。今日特招爱卿前来相询。”

赵普拱手道:“皇上,如今蜀国还没有平定,现在就决定成都府尹的人选,是不是太早了?”

赵匡胤哈哈大笑,说道:“放心,拿下蜀中是早晚的事情,我对我们大宋的禁军还好是有把握的。”

赵普看赵匡胤信心满满,也觉得有武功郡王、王全斌和曹彬在,拿下蜀中肯定没有问题,于是就询问道:“不知皇上选派何人主理成都?”

赵匡胤不答反问道:“朕要先听听则平心目中的人选?”

赵普沉思片刻,然后答道:“皇上,微臣认为现今担任长沙知州的吕馀庆吕大人最为合适。”

赵匡胤笑道:“则平的意见总是和朕相同。朕本意也是属意吕馀庆知州成都府。但是……”说到这,赵匡胤拿起一封奏折又道:“朕前几日派人快马通知吕馀庆让他准备出任成都知州,然吕馀庆却给朕回了这道奏折回绝了。你说吕馀庆的胆子是不是越来越大了?”

赵普见赵匡胤虽然如此说,但是脸上一点怒意都没有,笑着说道:“馀庆跟随皇上多年,对皇上忠心耿耿,若他拒绝出任成都知州,想必也有他的理由。”

赵匡胤笑道:“你能如此想,朕心甚慰。馀庆上奏说周逢行七年治理湖南,湖南的百姓还对周家感恩戴德,他不放心就此离开长沙,是以推辞。”

“馀庆既然辞了成都府,可向皇上推荐了合适的人选?”

赵匡胤笑道:“很好,你们二人不愧是我当年在宋州时的得力助手,想法都如此一致。可你却想不到馀庆在奏折上推荐的是何人?”

见到皇上兴致如此高,赵普也想不到到底是何人能让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高兴至此,凑身问道:“不知馀庆向皇上推荐的是何人?”

赵匡胤笑着道:“馀庆推荐的是他的兄弟,吕端吕易直。”

赵普却是认真说道:“早就听人说馀庆的这位兄弟很少注意小节,做事颇有点糊涂。如今正在蔡州知州任上。不过既然馀庆推荐,想必必有其道理。”

赵匡胤赞同道:“朕也是如此想。既然馀庆推荐,朕这次就听他的。”

两人正说笑着,守护在外面的王继恩就进来传报:“皇上大喜啊,大喜啊,武功郡王捷报到了。”

“哦,这么快?这才出征不到三个月就平定蜀国了?”赵匡胤又惊又喜道:“快把捷报传上来。”

赵匡胤看着手里孟昶的降表,浏览毕又递给赵普,待赵普看完高兴地说道:“恭喜皇上,皇上洪福齐天,武功郡王才能这么快就平定蜀中。”

赵匡胤听了也不由地放声大笑起来。

赵普又接着说道:“皇上,如今既然蜀国投降,那蜀中的军队就要赶快处置,臣恐时间久了生变。”

赵匡胤笑道:“则平所言甚是,朕即可下旨让王全斌按禁军的条件在蜀军中挑选合格兵士到汴京操练,已被日后我军南下北上之用。”

孟昶投降,蜀中各州县知州都纷纷献表请降,赵德昭和孟昶联名向各州县下发了进城时的约定条例。是以,蜀中仍然如往日那般平静,百姓的生活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曹彬和刘光义入川的行程更加顺利,在赵德昭他们入城四日后,曹彬和刘光义也率兵赶到了成都城下。因着宋军人多,赵德昭和曹彬商议后就让曹彬的人马在城外扎营安住,为了怕有兵变发生,顺便让原先成都府的十多万蜀军也驻扎在城外,由曹彬的人马就近监视。

吕端接到皇上的圣旨立刻就向自己的属下交接了所有的事务,然后带着诏书和两个下人从蔡州出发赶往成都。吕端也知成都刚归附大宋,还存在很多变乱的可能性,有很多事情读需要他这个新任的知州处理,是以三个人再加上不多的行礼,一路上日夜兼程赶路,不多日就赶到了成都。

刚进入成都,见到城里的百姓熙熙攘攘,好似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般,仍然像往日那样生活。吕端不由地对这次领兵的武功郡王多了几分敬服。在他这样的读书人看来,领兵的将领多数都好杀戮,严重者更可能纵兵侵扰百姓、抢劫财物,而像成都府这样在领兵将领的治理下仍然平和的情景在刚刚渡过的五代时期却是不多见的。

在城中先随意地查看了民情,正要向身边的行人询问去向蜀国皇宫的道路,吕端突然看见有许多人围在一个豪华地府门前。看见前方好似了什么事情,吕端就带着下人跟了过去。

人很多,但大部分却像是读书人占了多数,吕端在两个下人的帮助下挤进去时就看见朱红色的大门前两个石狮子,知道这是成都权贵之家,心里不明白为何这么多竟敢围在此府门口?

吕端还没有发现,他身边却有人大叫道:“世—修—降—表—李—家”。此音落罢,跟读声、嘲笑声、附和声立时从人群中传出,吕端顺着有些人的手指望去,才发现在豪门前大红柱子上贴着硕大一张红纸,上书“世修降表李家”,六个黝黑大字。吕端不解其意,便低声询问身边的一人。

那人笑道:“看来阁下不是成都人吧?此事说来话长啊。这府里的主人姓李,原先在前蜀的时候就担任要职,后唐攻打蜀中,前蜀不敌向后唐投降,当时前蜀皇帝的降表就是这府里的主人写的。如今我蜀国投降大宋,降表又是这府里的主人所书。两朝皇帝,两份降表,你说这岂不正是世修降表吗?

正说到此,吕端就看见从府里走出一青衣老者,面容惨淡,待看到自家大门红柱上的六个大字,更是浑身发抖,喘息不止,瞬间就口吐鲜血昏倒了过去。他身边的下人赶紧扶住,高声叫着:“老爷醒醒,老爷醒醒。”

吕端上前来到李昊身边,一手抚胸,一首抚背,待见得他醒来,吕端说道:“为官者,当造福一方;为臣者,当为主分忧。大人听上命而修降表,恶名虽由己负,然上可保全君命,下可保全一方百姓。大人不负国、不负君、不负家,此人臣之道。纵今人不解,史家自有评论。大人要宽心养身呢!”

李昊听了这般如此体己的话,仿佛俞伯牙遇钟子期,大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受,感动地说道:“多谢!多谢!敢问阁下高姓大名?李昊终身不忘。”

吕端轻声说道:“在下大宋新任成都知州吕端吕易直。大人保重,他日相见再相谈。”说完转身离去。

孟昶已经从他原来的住处搬迁,皇宫的主殿都空着。赵德昭等一干将领统帅住在宫中的偏殿内,史德威领兵在城外防止发生变故。

听得新任成都知州这么快就赶到了,所有人出列迎接,入眼处却是一位仪表俊秀,身材高大,长相不凡的中年人,满脸的笑容让人感受到他的和蔼可亲,却又透漏出威严的感觉。那俊朗的仪容就让所有人不敢轻视,大家上前依礼相见。

待得听到这位新任知州名叫吕端,赵德昭心里大震。原来后世有名的“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吕端现在就出现在了自己的眼前。而那著名的“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典故也来自这位大宋初期的名臣。

据传吕端在相位的时候,曾遭奸臣陷害,被削职还乡为民。吕端得旨后二话没说,便和书童背上行囊,挑上书籍,离开京城回乡。

吕端在路上行走数日,回到自家门口时,见家中正在设宴摆席大办喜事,原来是为同宗兄弟结婚设宴,有不少当地官吏和豪绅参加赴宴。这些人见吕相爷回来了,又是大礼参拜,又是重上厚礼,只弄得吕端哭笑不得。当得知吕端如今只是一介白丁,那些势力眼的官吏和豪绅们个个面色突变,有的目瞪口呆,有的斜眼相视,有的甚至拿起所送礼品离坐而去。

不料皇上突然又派人下了旨意恢复吕端官职,方才散去的那些官吏和豪绅见此,个个面红耳赤,张目结舌,心中着实难堪。只好重新相聚,拉下脸皮,回到吕府重新送礼贺喜。

在那些官吏当中,有位七品知县坐着轿子走后复返,跪在吕端面前,一边不住地向吕端叩首,一边自己打自己的嘴巴道:“相父,我不是人,大人不怪小人过。”吕端的书童很是生气,上前揪住那知县说:“大胆狗官,竟敢戏弄我家相爷,摘去你的乌纱帽!”

书童此举,吓坏了那个知县,他便双手紧捂头上的乌纱帽。吕端却是毫不在意,好言相劝,知县非常内疚,忙说:“相爷呀!相爷,你可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哪!”从此“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就传开了,一直传至千年后的当今。

本来想好好的与这位未来的名臣详谈,借此拉近两人的关系,但是没想到吕端自上任后却是每天忙着亲点府库、整理文书、审理诉讼、体察民情,一点闲暇时间也没有,让赵德昭佩服之余又无可奈何。

吕端到来,汴京的使者也相继到来,皇上命曹彬和赵德昭四人护送孟昶一家回汴京,王全斌要挑选蜀军中附和禁军条件的兵士,史德威领兵驻扎成都城,震慑那些心有不轨的宵小之徒。

赵德昭此时才想到还没有在孟昶的皇宫大内为周薇挑选一些珍宝,顺便也想让韩崇训、王承衍、石保吉他们为自己的亲人挑选一些礼物,但是却被吕端拦住,吕端言道:“武功郡王当日初下成都时若将府库内的财物全部据为已有或封赏下属都无可厚非,然而如今本官已经清点府库,府库里的所有物品都已属皇上,若王爷想要,可向皇上上奏请赏。以皇上对王爷的厚爱,王爷一定能得到所需之物,而又不违背朝廷的法度。”

赵德昭等人听了心悦诚服,此事就此作罢,心里愈加对吕端佩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