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零章 杨家初上阵(下)
作者:贺兰拓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120

北风凌厉,吹在脸上像针刺一般疼痛。北地的冬天若是没有风也如南国一般舒适,一旦起了风,天气冷的让人不敢出门。

夜晚,当麟州城的百姓人家都紧紧地缩在屋里的时候,寒冷的北风中却夹杂着阵阵呼喝声从一处庄园传来。

后院是一处广阔的演武场,两个少年此时正专心地对练着,两杆长枪时而如蛟龙出海迅捷雷动,时而若猛虎出山林杀气磅礴,不知道的人看到如此武艺还以为是两个互相仇恨的人在厮杀。

旁边的石桌上却也是战况激烈,棋盘上黑白双方投兵布阵,时攻时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却不乏沙场中的刀光剑影。桌上的两个青年此时仿佛已经置身于真正的战场,硝烟弥漫,手执黑白子,却不敢轻易出招,生怕自己稍有不慎就会给自己的兵马带来灭顶之灾。

“四哥、五哥,你们怎么不练枪?”对练结束,一黑一白两个少年持枪立在石桌旁看着两个哥哥一心一意沉浸在棋盘中,黑衣少年不解地问道。

执黑子的青年仍在沉思,白子的青年看着他笑道:“六弟、七弟练习枪法时日尚浅,枪法还欠缺火候,是以父亲大人要二位弟弟勤加练习。我与你四哥枪法上也有不足,但是却不是要像七弟那般练习才能弥补的了。”

白衣少年听了抬起头看着黑色的天穹,若有所思。黑衣少年却是不懂,挠挠头问道:“五哥,小七怎么听不明白?”

那五哥正要回答,执白的青年却已经下了一子,然后笑道:“五弟,小心了。四哥的这招攻势很猛啊。”然后偏着头笑道:“七弟,咱们家枪法先练身,再练形,辅以沙场锤炼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父亲大人、大哥、二哥和三哥都已经与大辽对阵沙场,枪法上的破绽日渐减少,境界日益提高。我与你五哥如今再勤加练习枪法,武艺也不会有所精进,若想再进一步唯有亲历沙场征战。然而父亲大人始终不让我们上阵,所以你四哥和五哥才想了用下棋先体验战争,由此也可以验证我们心中的兵法。父亲不也说身为三军之将,沙场争雄顾可不缺,兵法谋略自也不能少。”

小七听了精神沮丧,叹道:“父亲大人连四哥、五哥都不让领兵出战,小七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才能跟着各位哥哥上阵杀敌?”

到了此时,三人一阵沉默,那白衣少年却开口道:“四哥、五哥、七弟,昨日小弟不小心听到母亲大人和父亲大人的对话。母亲大人对父亲说如今大宋兵马攻打太原,太原势若危卵。若要打退宋军,皇上最后一定会重新起复父亲的。小弟思之不出几日或许咱们就有机会上战场了。”

那四哥、五哥和小七听了俱都兴奋道:“真的?”

六郎沉思片刻说道:“这都是母亲大人的揣测之言,但是父亲曾赞母亲若是男儿,定是天下一等一的将军,如此可知母亲大人能下此断论必是很有可能了。”

小七高兴地拉着六郎地衣袖道:“若是母亲说的定然是真的。就要上阵杀敌了……我,我……六哥,快,快和小七再练习一场。”

老五看着老四对着他点头,笑道:“下完这一局吧,也许下一次就是真正的沙场了。”

……

清晨,天还未亮。练习了一晚的小七还在棉被里窝着,耳边却已经听到了一阵阵急促的敲门声,小七迅速睁开双眼自言自语道:“谁会这么早敲我们家的府门?难道是二哥值夜回来了?可不会这么早啊?”刚翻了一个身,马上想到这么早就如此急促地敲门,肯定是发生大事了,于是一个鲤鱼翻身跳了起来,赶紧穿衣洗漱。

到了大厅,却见父亲,母亲和各位哥哥都来了,六郎朝着他不停地眨眼,小七赶紧在六郎的身后战好。

杨继业看着自己的孩子们,说道:“先等等延平和延广吧。”

正在说话间,却见大郎杨延平和二郎杨延广同时回府。韩若直看着杨延广马上就认出他就是那位把他阻在城下的守城将军。原来韩若直在后半夜就到了麟州城,但是守门的杨延广因为宋军进犯,不管韩若直怎么说,一直到了天明才打开城门检查了他的腰牌放他进来。

杨延广看着父亲相询的目光,笑道:“今日这位韩大人就是从孩儿的南门进城的,孩儿知道韩大人带来了皇上的诏书特意到西门叫了大哥一起回来的。”

杨继业对自己的这几个年长的孩子比较放心,也不责怪,正色道:“既然大家都到齐了,我也就明言相告。皇上诏书命我带兵救援太原,大宋兵力雄厚,我们只有麟州城中六千兵马可用。留下两千兵马守城,就只有四千可用。为能成功解救太原之危,我决定除了大郎、二郎和三郎,这次四郎、五郎和六郎都跟随为父出战。”

“父亲,那我呢?”七郎一听父亲没有念到自己的名字,立时着急地问道。

“七郎,你年纪还小就留在家中陪伴你母亲。”

“我……”小七刚要说话,看见父亲大人神色发怒,吓得不再说话。看着自己六个哥哥俱都兴高采烈的样子,心里愈加不平。突然看见四哥朝他挤眉弄眼,便趁着父亲和母亲商议出兵事宜之际,悄悄地凑到四郎身边。四郎在他的手上写了一个字:“溜”。小七明白其意,刚要发笑,看见四哥看着他,赶紧又忍住了没有让笑容露出来。小心得以之际,却没有发现自己的全部举动都落入了母亲眼中。

……

单骑查看了宋军的营寨,杨继业返回大帐召集诸子说道:“宋军前次因为韩大人的夜袭是以对城内的偷袭防备甚严,但是对外围的稍弱。我想可能是宋军不会想到我们会从南面救援太原。大郎、六郎你们二人带领一千兵马从西面攻入宋营,二郎、五郎你们二人带领一千兵马从东面攻入宋营,我和三郎、四郎从南面攻入宋营。记住,为了迷惑宋军,每个人多备火把,进入宋军大营要焚烧宋军的营帐和粮草。听到我的三通鼓就要同时进攻,攻入宋营不要停留三军直接杀入宋军中军大营,我军兵力薄弱,若要解此危机必须擒贼先擒王。”

深夜,北地的天气越来越冷。又经历了一天攻城未果的宋军早早便入帐休息。贾琰和宋琪在经历了三天的攻城后就已经没有了拿下太原城的信心。只要他们想到攻城的方法,守城的将领就能想到相应的破解之道,将士们的士气现在已经跌落到了极点。看着越来越烦躁的赵光义,本想上去劝说的宋琪和贾琰互相对视之后都摇了摇头。

赵光义已经没有了早前的自信,因为太原城的城墙到了第二日便筑起了高高的栅栏,他的木楼已经失去了第一日的功效。如今天气越来越寒冷,将士们很难适应北地如此寒冷的天气,如果在接下来的半个月还不能拿下太原,他就不得不下令撤退了。

寂静的夜空很快就被夺人心魄的战鼓声划破,但是大宋的将领们却没有被偷袭的慌张,将领们因为知道自己已经对城内的偷袭想好了对策,而士卒们则赶紧穿盔戴甲,拿起兵器出了大帐。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这次偷袭他们的敌人不是来自城内,而是城外。

大郎杨延平和六郎杨延昭从西面攻入宋军大营,带着士卒们一路向前,遇到宋军的营帐就把手中的火把仍了过去。顿时大火熊熊而起。顾不上杀死这些乱糟糟的宋军们,只管向中军大帐杀去。二郎杨延广和五郎杨延德从东面杀入,正好遇到了宋军的粮草,于是两人奋勇杀了过去,指挥士卒们将手中的火把统统仍了过去,待吸引宋军忙着救火,想起父亲的命令,带着士卒向宋军中央杀去。

杨继业带着三郎和四郎从南面杀入大寨。南面相邻大宋,赵光义的中军大帐接近南面,防守也比较严密。杨继业居中,三郎杨延庆、四郎杨延辉左右相护,三个人如猛虎下山带着那些常年和大辽对敌的北汉儿郎们冲入宋军大寨,来回厮杀。

听得三面都有战鼓声,赵光义已经知道这次来的敌人不是从城内出来的。由于天黑,不知道到底这次来了多少救援兵马,但是听到营中的喊杀声,已能判断出敌军的推进速度很快,心里一片慌乱,却是想到了大辽的援兵。

贾琰穿着盔甲,头盔都没有穿戴整齐,急匆匆进入大帐说道:“王爷,敌军来了救兵,虽然不知道有多少人,但是敌人既然晚上攻击,末将思量他们兵力定然不如我们,末将护着王爷激烈士气,就一定能打退援兵。若是我们打退了援兵,城中见无援以待,必然心生恐惧。到那时拿下太原或有可能。”

情势危急,赵光义也没有其他考虑,穿戴整齐,头戴金冠,身披紫色王袍,在贾琰和众亲卫的护卫下上了战马。王爷亲自出战,大宋的士卒渐渐向中军大帐靠拢,杨继业兵马本就悬殊,如此陷入人海之中,进展越来越慢,形势渐渐发生了转折。

杨继业已然发现自己前进越来越困难,抬头细看却已经发现了前方宋军团团保卫之下的金冠紫袍人,知道是宋军此次的主帅,于是高叫道:“三郎、四郎,为父带兵护卫,你们二人给我把前方头戴金冠、身穿紫袍者射下来。”

谁想还没等三郎、四郎拿起弓箭,杨继业却发现自己身后已有一枝箭似流星一样飞向前方,入眼处,宋军的主帅已经从马上跌落下来。转头望去,原来是四郎身后的一个小兵,正奇怪四郎身边何时有了个臂力如此惊人的士卒,不想那小兵正抬头向四郎笑去,杨继业赫然发现正是年方十四的七儿杨延嗣。

关键时刻,已经顾不得询问,高声叫道:“宋军主帅已死,此时不降,更待何时?”话音刚落,后面的三郎、四郎等将士们也跟着高声叫起。

宋军正在惊疑间,突然又一枝箭从西面飞来,然后中军帐前那显目的“宋”字大旗就从高处缓缓飘落。原来是大郎和六郎从西面杀来,那一箭正是六郎杨延昭的绝技“流星赶月”。大旗还没有落到地上,东面的二郎和五郎也杀到了此处,一时之间大宋营中“宋军主帅已死”的呼喊声传遍四野。

城下杀声四起,初时韩之璠以为是宋军的诱敌之计,是以一直在城头观看并没有出兵,待到宋军中军大帐的旗帜飘落,宋军营中传来“此时不降,更待何时?”呼喊声,心里已经知道是杨继业领兵来的,于是留下兵马守城,自己带着三万兵马从城内杀了出去。一时间宋军大营四面受敌,溃退之势已成。

贾琰随在赵光义的身边,待发现飞来的那枝箭时,他奋不顾身向赵光义扑了过去,但还是迟了,箭已经射中赵光义右臂。而贾琰的忠心护卫使得两人同时从马上跌落下来,赵光义右臂上的箭枝入骨更深,头触地后更是昏迷了过去。见赵光义只是胳膊中箭而昏迷,贾琰方才放下心来,但是也知道此次出兵却是要无功而返了。于是指挥众将士集中兵力,收缩防线,边战边退,直到天明北汉追兵才停止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