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三章 各有所选
作者:贺兰拓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349

看着晋王兴冲冲而去、如此恼丧而归,晋王府里等待着晋王好消息的宋琪他们三人此时已经感觉到了风云变幻。

问计赵普是程羽提出来的,所以见到晋王回来了,程羽当先迎了上去问道:“王爷,难道赵相不愿和王爷握手言和吗?”

赵光义此时好似没有了魂魄一般,有声无力地回道:“不是赵普不肯和我握手言和,而是赵普已经投到了赵德昭帐下。这次迁都之议之所以如此成功就是赵普在后面推波助澜。”

“什么?”乍然间听到这个消息,程羽、宋琪和贾琰都不惊吸了一口冷气。赵普的能力他们几个都是清楚的,此时有了赵普,原本就日渐上风的武功郡王岂不是如虎添翼?

贾琰叹道:“洛阳的大权都在焦继勋手中,焦继勋原本是石守信昔年的麾下大将,自是对石守信言听计从,而石守信因为其子的缘故,必然站在了武功郡王一方。若是果真迁都洛阳,王爷恐怕是虎落平阳,处境不妙啊。”

宋琪看着赵光义越来越苍白的脸色,缓缓说道:“即使迁都洛阳,开封也是我大宋的重镇,皇上定然极为重视。以皇上和王爷的兄弟情意,以我看来,迁都之后皇上或许会留王爷继续掌管开封。王爷后路无忧,只是此后却是要做一个太平王爷了。赵光义听得他们的言语,虽然只字未语,但是心中的不甘心却是像火山爆发一样从心底渐渐升起,而且那种感觉充斥在全身,却是越来越强烈,待得浑身都被自己日益远离那宝座的不甘心占据。原本软弱无力的身体却似喝了灵丹妙药一般瞬间有了气力,对着他们三人说道:“本王若是不甘心做个太平王爷。不知道三位先生会如何选择?”

他们三人多年跟随赵光义,早已知晓自己与赵光义如今同在一条船上,共荣共辱。听得赵光义如此坚决的语气,心底里产生地愿效死命的感觉丝毫不亚于沙场上生死一刻间共同战斗、不离不弃地坚定,三人同时跪下赵光义面前同声说道:“我等愿为王爷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好!有三位先生相助。本王大事如同成功一半亦!本王在此先谢过三位。”赵光义知道自己如今已经不再是光明正大的争夺储位。这种做法对他们这种读书人来说是万万不能相容的事情,如今他们能够义无反顾地帮助自己,赵光义却是真心感谢。

“不知王爷可有进一步的想法?”既然决定了,宋琪却是没有了任何顾忌,当先问了起来。

“正如皇上这次迁都对本王造成的影响,本王的势力都在汴京,洛阳却是没有可以借助地力量。如今我们身在行宫,兵马全部在赵廷翰、李怀忠和焦继勋三人手中,此三人对皇上忠心耿耿。洛阳却是我们最不能行动地地方。”赵光义沉吟道。

“本朝统兵权在禁军将领手中,调兵权在枢密院,况且皇上领兵二十多年,自从那些沙场宿将被皇上闲置各方后,禁军信任将领都是从下级将领中刚刚提升上来的。林雷是以皇上在军中的影响力无人能及。只要皇上一句话,禁军都会倒戈。若是想用兵变可是万分困难啊!”贾琰虽然文武精通,但是他们三人相较而言却是他最了解兵事,所以他对兵事的关注倒是最多的。

宋琪听得贾琰的解释,熄灭了心中想让晋王拉拢禁军将领的念头,但是却也听出了一丝破绽,说道:“如今皇上还没有扶正武功郡王的身份,王爷和武功郡王都是目前最有能力继承皇位的人选。若是此时我大宋发生战事,武功郡王带领大军出汴京,那么对于王爷倒是一个可以利用地时机。到时候,王爷身登大宝,汴京大局已定,只要王爷断了外面大军的粮草,则大事可定也!”

程羽借势也说道:“当时候,在下武功郡王身在千里之外,对于汴京的时局已经无可奈何,若是再由在下游说汴京的众大臣,加上王爷的威严,朝中局势肯定能够在最短地时间内稳定下来。”

赵光义听了心里却是暗自赞叹,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谁说武将有了兵权就可纵横天下,这些书生看似平日里文人相轻,对人没有威胁,但是若是他们真要想办法对付某人,那些方法却是武将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地。听着他们三人说得越来越接近核心,怎能不让他心服,忍不住赞道:“本王能得三位先生相助,当真是本王之福。”

待得他们三人谦虚一番之后,程羽方才转了话题,说道:“方才我们三人虽然说出了王爷最可能成功的时机,但是此前提却是我大宋发生战事,然后王爷力主推荐让武功郡王领兵出战。待得汴京禁军兵力薄弱之时方才是王爷地机会。”

“是啊,战事越大,禁军出动的越多,对王爷就越有利。”贾琰附和着。

赵光义听得需要发生战事,却是没有他们三人那般的担心,笑道:“这个不需要各位操心,皇上着力统一天下,如今再加上赵普在后面推波助澜,我大宋是最不缺乏战争的。”

宋琪却不似赵光义那般乐观,皱眉道:“王爷切莫轻视此事,我大宋强盛,其他割据势力不敢主动进犯,但是我大宋去年方才收复蜀国,如今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皇上绝不会主动出击其他地方。到时候,臣恐怕皇上已经册立武功郡王为太子,那么武功郡王名分已定,或许皇上不会让他领兵出战了。”

赵光义听到此时方才想到事情的严重性,刚才觉得自己夺位成功的火焰却是顿时熄灭,急道:“若果真如此,事情可就难以成功了。”

宋琪、贾琰、程羽方才商议的兴奋,此时却是完全没有了主意,大宋在短时间内出兵攻伐却不是他们几个能够掌握的。

正当屋内四人绞尽脑汁想着如此紧要大事的时候。屋外却传来了阵阵地喊叫声。

“王爷,有密信传来!”正当赵光义想着如何抚慰这三个表明心迹的心腹时。从屋外传来了护卫统领地高呼声。此时赵光义一门心思都在如何和这四人商议夺宫的大事,哪里理会其他?听得外面护卫统领的高呼声,没来由地大怒。一扫回府时地软弱无力,大跨步走出屋外怒喝道:“本王正在和三位先生商议要事,你忘了本王的交代了吗?”

那护卫统领哪里想到晋王会如此的生气,吓得跪了下来叩首道:“回王爷。王爷曾交代过若是王爷和三位先生商议事情。任何人不得打扰。小的谨记在心,时刻不敢忘记。但是王爷也曾交代过小地,若是宫里传来密信不论王爷在做什么都要报与王爷知晓。”说完双手举起一封密函过了自己地头顶。

出了屋子,怒喝一番后,赵光义的心绪方才平稳,听得护卫统领说是宫里来了密信,方才知道自己这此当真是错怪了平日里忠心耿耿的这位下属,心里的歉疚加上此时正是用人的时机,赵光义结果密函。上前扶起他道:“本王这几日忙于朝政,倒有些累了,方才心情不好,错怪了你是本王的不是,还请不要见怪。”

那护卫统领哪里想到晋王竟然能说出如此关切的话语。心里反而更加的害怕。摆脱了晋王搭在自己手臂上的双手,又跪了下来叩首道:“承蒙王爷不弃。小人还能有今日。王爷再造之恩小地不敢有一日相忘,小的纵使粉身碎骨也难报王爷恩情万一,王爷方才言语实折杀小的。”

赵光义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离去。看着王爷的身影进入大殿,护卫统领方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里却是想着今日地王爷与往日却很是不同。

回到屋里,赵光义不顾下首三人惊异地目光,打开密函,只见那密函上却是记载了两件事:“花蕊夫人以汉景帝辞梁王、立刘荣为太子典故劝皇上册立武功郡王为太子。已有大臣上书奏请皇上册立武功郡王为太子。”

看着这些字迹,此时的赵光义完全没有了平时谦恭儒雅地风度,也没有了对花蕊夫人的爱怜和占有欲,恨恨地怒道:“本王没出手你们就以为本王是可以容易欺负的吗!看来本王不得不忍痛割爱、杀鸡儆猴了!”

感受到晋王此时浓烈的恨意,宋琪他们三人却是互相看着心里揣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又是哪一位这么不幸让王爷亲自动手了。

既然朝中已经没有人反对迁都,赵匡胤恨不得自己马上就可以进行迁都。但是,迁都毕竟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却不是说做就可以做的。皇宫和宗庙的建设、洛阳城市街道的规划、各有司衙门的治所、众大臣的府邸、兵马的安置,这些事情都需要详细筹划,为了争取能尽快进行迁都,赵匡胤在交代了焦继勋几句后,就带着满朝文武返回汴京。

大臣们终于可以回家与家人相聚,各个欢喜,唯有石保吉满面的愁容,他刚刚在洛阳过了两月逍遥的日子,此次就要跟着赵德昭返回汴京,这又怎能不让他恼恨?

石保吉不会知道返回的队伍里除了他之外,还有赵德昭也是极为烦恼的。他听了赵普的话对付赵光义,表面上赞同了赵匡胤迁都洛阳的计划,但是在他的心里面,大宋日后的都城最好是建在北京的。

随着国家经济重心的迁移,江面的粮食和赋税已经占据了朝廷财政的大部,汴京开封除了没有险要可以倚靠外,其实其他地方都已经超越了洛阳,而粮食物资运输汴京容易,运输洛阳就比较困难。而北京在后世之所以越来越重要,就是因为随着经济的东移和南移,不论是南方的经济,还是东北大地的资源和粮仓,都已经成为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兼顾这两个地方,北京实在是最合适的地方,还有就是对朝政的威胁已经从西北的匈奴渐渐转为内蒙古和东北的少数民族,北京成为“天子守边”的首要之选。而古时很重要的雍州、凉州和并州等地经历了千百多年的战火,经济和环境都已经不能和东方和南方媲美,虽然它们占有很大的政治意义,但是国家大势已经渐渐开始向东转移。所以,北京方才成为首选之地。

看着队伍渐渐离开洛阳,赵德昭忍不住唉声叹气起来。若是这次真的迁都洛阳,那么日后自己又该如何开口再把都城迁移到北京呢?

汴京城留守京师的三位宰辅却也是各有心思。薛居正本就是汴京人,世代居住在汴京,不论是从他对汴京的乡土之情,还是他自己的见识,他始终还是认为朝廷应该以汴京为都城,但是当他收到自己最为佩服的赵普的书信之后就改变了主意。在升任宰相之前,他担任参知政事多年,亲眼目睹了赵普和赵匡胤治理和谋取天下的过程,虽然处理政务的能力并不必赵普差,但是说到胸有沟壑,他还是万万不及赵普的。赵普是从武功郡王和晋王的角度上分析这次迁都之利益的,作为和窦仪一样正统的儒家学子,他还是倾向于武功郡王的。

窦仪早已经洞察了这次迁都的所有目的,但是他自上次皇上欲用他为宰相而后又食言之后就已经不怎么在意自己的功名利禄,只要是有利于赵德昭的事情他都是赞同的。

卢多逊并没有看到迁都的背后是两大势力的角逐,他是很舍不得汴京的豪宅美田的,但是赵普信中分析的那些事情让他很痛快的同意了迁都。借着上次赵德昭处理他在汴河上楼阁的事情,他已经和赵德昭有了关系,自赵德昭推荐他成为如今有了实权的参知政事后,他正是对赵德昭感恩戴德,心里面早已经当自己是赵德昭的人了。如今得知皇上迁都乃是为册立赵德昭当太子做准备,心里面更是万分高兴,自己已经与未来的皇上有了结交,还愁日后没有荣华富贵吗?想到自己的儿子不学无术,但是却能把自己拖入赵德昭的阵营中,让自己押中了头筹,卢多逊不由地想着自己这几日对儿子严加看管是否太过严厉了,是不是应该放那小子出去轻松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