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杂货店
作者:橘子奏鸣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888

沈红星把车子停在自家杂货店的门口,看了看这个自己熟悉无比的店面,稍微感叹了下,然后就开始环顾了下周围的环境。

自家小店靠北2o多米就是云港市化工厂家属区,这个家属区极大,里面大概住了有将近五千职工与职工家属,沈红星家业是在家属区里面。

因为沈红星家那个背叛他们母子的男人,以前是化工厂的职工。而沈红星的母亲则是农家子弟,后来母亲和那男人结婚后,没有正式工作的母亲受到厂里照顾,在厂里办的家属区服务公司里工作。

而所谓的服务公司,就是一个8o年代叫做供销社,9o年代叫服务公司,二十一世纪叫市的玩意儿。

当年母亲在服务公司里工作,拿的完全是一个月百十块的死工资,没有任何提成。工资低是因为母亲以前没有工龄……

我们的共和国以前完全是按照工龄来计算工资,以96年左右的国有企业工资为标准的话,一个刚毕业进厂的大学生工资是248元一个月左右,而一个当时已经工龄三十年的中年普通工人的工资则可高达6oo多元一个月。

后来母亲则是为了多赚点前,“下海”开了个属于自己家的杂货铺,这样起码不是死工资,而是自己做多少赚多少。

家属区门口在两侧路边各建了一排出租门面房,而自己家的杂货店就是靠东侧的一排门面房的中间位置。

这个位置并不好,零售业有俗话说的好“金角银边石当中”。

“金角”自然指的是街角的那一家店铺的位置,这个位置可以接触到街角两条路上几乎所有的客流。如果在十字路口的话甚至可以接触到四条路上的大部分客流,这里自然是所有零售业必争的位置。

“银边”指的则是“金角”旁边的几个店铺,因为位置原因不可能被两边的客流都看到,只能截住一条路上的大部分客流。

而所谓“石当中”,则是指一条路边最中间的位置,这个是零售业最接受不了的位置之一。

因为不管是按照老祖宗的千年经验,还是现代的消费者心理学来说,当顾客走在一条路中间的时候,是最没有消费**的。

人们潜意识总是倾向于在一条路的尾两端消费:一个预示“开始”,在这里消费代表的是为了“征程”做准备;

而另一个预示“结束”,在这里消费则是对自己的犒劳。

但是在“征程”中段消费算怎么回事?能暗示什么?

所以就统计学的数据来说,路中段的店面的营业额也是相对“金角银边”低的多。

而化工厂家属区对面原本是一片农田,而现在被征用建起了一篇小型商业住宅楼。整片地区离整个市区最繁华的商业街中的一条大概有一千米左右的距离。

这个商业住宅区一共建了8栋楼,沈红星目测了下每栋楼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两户的样子,每栋六层高,死死的卡住了国家规定七层及以上的住宅需要加装电梯的规定。

这样整个住宅区大概3oo多户,差不多一千人的样子。

算完大概住户的人数,沈红星转头开始在自家店面前一站,抬起手来对着手表默算门口这条路的人流量。

虽然现在是下班时间,像洪水一样的自行车摩托车组成的大军直往家属区里涌。但是!下班人群里虽然分出了不少人66续续的买些馒头烧饼面饼之类的食物,可肯停下来在家属区门口的一共四家杂货店里买东西的人流量居然一分钟不过3o个人!

沈红星叹了口气,2oo8年的时候,他原来大学里住一个寝室的死党——赵子日开了个奶茶店。

赵子日在有开奶茶店意向时就找了曾经开过奶茶店的一个亲戚打听行情,那亲戚就直接告诉赵子日:自己去算店面门口每分钟经过的3o岁以下的人流量,每分钟没过三十个人就不要开,否则很可能赚不了多少钱。

之所以要三十岁以下,是因为青少年本身是最容易适应新事物,而且有潮流消费倾向,很容易介绍自己的朋友一起去消费,同时消费起来不会考虑太多。

而四十岁往上的中老年客户更加理智,消费前更会考虑太长时间,甚至由于以往经历而过于要求消费品的实用功能。

刚才沈红星算出来的四家总客流量还没到三十人,更别说是三十岁以下的了。

沈红星叹了叹气,心里也猜的到自家店里生意肯定不怎么样,老妈平时回家后那轻松的表情估计也是装出来的,为的是不让自己担心吧。

感叹了下后,沈红星转身进了自家杂货店。一进门,看到母亲苏霞正趴在门口附近的柜台上算账。

苏霞感觉到有人在门口挡住了从西边照射过来的阳光,抬头一看是自己儿子,问道:“从海边回来啦?玩的怎么样?”

沈红星胡乱回答了两句,让母亲继续算账,而他则开始巡视整个店铺。

之间店铺里虽然模仿市放了几个货架,但是货架做的粗糙,看起来像是从外面买的角铁然后dIy的,每个货架最顶层的高度甚至高达18o厘米。

沈红星摇了摇头,后世的大市经过消费者心理学的矫正,现普通的便利店货架高度最高应该限定在16o厘米左右,这个高度以中国老百姓的平均身高来说,无论男女老幼都看的到拿的到。

同时2o厘米高度左右分出一排小货架,因为一般商品的高度不会过2o厘米,这个高度可以最大程度利用空间。

而总的来说,根据中国人的平均身高,14o厘米和1第一眼能看到的地方,同时也是最容易取出商品的地方,这两个高度要放置店铺主推的商品——通常是各种包装的小吃、饼干等。

而自己家货架的这个位置摆的是什么:唔,红星二锅头,被沈红星昵称为“乡巴蛋”的乡巴佬牌酱蛋……

然后没有端架,也就是排列成类似“II”的正反两排货架的上下两端的横杠处没有增加那种不宽的小货架。端架的商品是顾客进店选购时最容易看到的位置,这里没有利用上。

然后从冷饮厂免费租过来的用来放置饮料的立式冷柜被老妈放在收银柜台边,大概她是想方便自己拿饮料给客人。但是放饮料的立式冷柜需要放置在店铺的最里面才对……

因为买饮料的过程太短,很多时候客人只是因为天气原因口渴,所以只想买饮料。如果把饮料柜放在最外面,那客人根本看不到里面的货物。

所以立式冷柜要求就是放在便利店的最里面,这样天热时诱导客人为了买饮料不得不进店绕一圈,说不定客人看到别的零食或者纸巾之类的就顺手买了呢?

然后同样的,收银柜台上也没有收银台端架。所谓的收银台端架就是摆放在收银台边上,基本放置的都是小包装的纸巾以及口香糖。收银台上也可以摆放一个出售钥匙环以及棒棒糖的小货架。

顾客在付钱的等待间隙,很容易被这些小东西打动而顺手买一两个。

收银柜台旁边放的不是端架,而是几大袋粮食,有大米、白面等等。看起来自家杂货店还顺便卖粮食?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沈红星虽然懂,但是他不会怪母亲苏霞。苏霞怎么说也只是个农村里出来没受过多少教育,没见过多少市面的一个妇女,而且还是自己的老妈。她以前不懂,现在自己重生了,自己懂就够了!

沈红星走到收银柜台前敲了敲柜台的玻璃,引起了母亲苏霞的注意,然后说道:“店里生意不怎么样吧?”

“啊?”苏霞低头把耳边的头别到耳朵后面,然后抬头眼睛盯着沈红星说道:“没啊,生意还行。你问这干吗?”然后摆出一副“你想干嘛”的审视表情。

沈红星被老妈苏霞气的乐了,说道:“少来。我是你儿子,你那套方法我早就熟的不行了。听到我问了以后,你低头弄头是心虚,抬头直盯着我看的时候是在撒谎。然后问我想干嘛,更是你惯用的招数。

碰到有疑问的问题,你就先质问对方的动机,这样一来可以根据对方回答的动机来选择给对方怎样的答案,二是在你不想回答的时候用这种问法来岔开话题,把焦点转移到对方的动机是否应该这点。”

苏霞听了儿子沈红星的话完全愣住了,她还从来没意识到这些问题,她的这些“套路”大部分是她几十年的生活中慢慢潜意识形成的,今天听到沈红星这么一总结她现还真的是这么回事。

但是苏霞可是眼前这个半大小子的老娘,她怎么能被儿子制住?要维持为人父母的尊严,就算被现了所有套路这个时候也要装的像没有这回事一样!

于是苏霞上下打量了下儿子沈红星,然后一脸不在意的模样问道:“你问这到底干嘛?”

沈红星一看苏霞的表情就知道她又进入了“吵架模式”,就跟之前沈红星跟她争论到底要不要出去玩的时候一样,这个时候主动认输的人只能是沈红星,否则不论沈红星怎么强硬,苏霞只会不断的重复一句话“你问这个到底干嘛”。

沈红星败给自己老妈了,于是主动解释起来:“你也不用宽我的心,整天说生意还行还行,算算外面的客流量,看看店里的架势我算的出来。我琢磨着咱家店这么下去不行,要改革。”

苏霞一听沈红星的话,总算认真了一点,但是她当沈红星还是十几岁的半大小子,纯粹是想扮演下热心观众,于是问道:“怎么改?”

沈红星说道:“一套的改良方案我脑子里都,从现在怎么重新摆货到重新装修以后买个奶茶机器过来制作奶茶,再到加卖化妆品。不过重新装修什么的太花钱,咱家现在这经济状况,能不花钱是最好。具体的等我小说写出来再说吧,到时候小说出版赚的钱就用来装修和买机器之类的……”

沈红星现苏霞听了好像没反应,于是疑惑的停下来看着苏霞。谁知道苏霞就保持着刚才的表情一变不变,只是眼眶渐渐湿润,聚成水滴溢出眼角慢慢滑落。

沈红星一看老妈莫名其妙的又哭了,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反应,傻傻的看着老妈。

苏霞这边则是又被沈红星感动了,如果说前几天沈红星还只是说说“我要一起撑起这个家”之类的漂亮话,今天的沈红星则是进步到了想赚钱然后帮自己家走上“可持续展”的路子。

虽然不知道以前还像小孩子一般懵懂的儿子怎么这几天突然就开始懂事、懂得心疼自己。但是眼前的这个是自己的儿子啊,是十五年前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啊,他懂事了他长大了他懂得为家考虑了他会动脑筋想让家展起来,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是好事么?

是好事还管那么多干嘛!

“行了行了,这几天你哭的比之前半辈子哭的都多吧?怪不得说女人是水做的……”沈红星无奈的调侃起来。

“去!”苏霞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板着面孔打了下沈红星的头。

沈红星这边“硬汉”的躲也没躲,跟没事人一样继续说道:“跟你说正经事呢,现在吧咱家能做的就是送货上门,比如家属区里有谁家想买东西,但是懒得出门,一个电话过来,过比如五块钱或者十块钱的话,咱帮他免费送货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