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曾经的苦酒】
作者:俺是橘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056

015

世界上第一台VCD视盘机是由中国人发明的,诞生于中国的安徽万燕公司。

事情发生在1992年.在美国举办的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展览会上.美国C-CUBE公司曾展出了一项图像解压缩技术。

时任安徽观代集团总经理的姜万勐受其启发,想到用此技术将声音和图像同时存到一张小光盘上。于是在1993年,出资57万元.终于研制出了物美价廉的VCD。同年,与美籍华人孙燕生共同投资1700万元,成立了万燕公问,生产VCD。

根据可靠市场调查,1993年中国市场上组合音响的销售量是142万台,录像机的销售量是170余万台,LD影碟机100万台,CD激光唱机是160余万台。当时的LD光盘是四五百元一张,而VCD机的光盘价格却只有它的10%左右,因此可以预测,VCD机每年的销售量将会达到200万台左右。

中国的老百姓到了1994年底才逐渐认识VCD。在这一年,万燕生产了几万台VCD机。不仅如此,姜万勐还要开发碟片,总不能让老百姓买了枪而没子弹。为此,他又向11家音像出版社购买了版权,推出了97种卡拉OK碟片。在最初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万燕”倾其所有,开创了一个市场,确立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并形成了一整套成型的技术,独霸于VCD天下。

不过,本来VCD一研制出来,就应该申请专利,甚至国际专利申请,即PCT申请。那样,中国市场,甚至世界市场将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如果申请发明专利,保护期将到2013年;如果找有经经验的专利代理人代理,深入挖掘,其权利保护范围还可延伸到后来的DVD。

可惜,万燕给自己酿下一杯苦酒。

万燕推出的第一批1000台VCD机,几乎都被国内外各家电公司买去做了样机,成为解剖的对象。一分钱未投入的仿制者反而坐收了渔利,随之而来的是市场价格战。

有人认为,姜万勐所犯的最大的错误是不懂专利保护,在记者向他问及此事的时候,他的回答相当坦率:“在当时的情况下,自己认为申请不申请专利似乎意义不大,关键是要让产品眷占领市场。”

也许正是这一念之差,使姜万勐失去了一次极好的统领市场的机会,同时也使中国在这一产业的发展中失去了本应占有主动权的半壁江山。当事隔多年后的今天,记者问他是否对此感到后悔时,他只是淡淡地一笑,这笑中带着几分无奈,也带着几分愧疚,更带着他永久的遗憾。

姜万勐创办万燕树起了中国VCD机的旗帜,他也应该为此得到国人的赞许。但从万燕最终的结局上看,万燕的兴衰多少又有些悲怆。如果说,当姜万勐开发出第一台VCD机时就立刻申请了专利;如果说,当时国家投资二亿四千万元,将安徽作为中国VCD机的生产开发基地的计划成为现实;如果说……中国,乃至世界的VCD机发展史,也许应该是另外一种写法——

一部由中国人唱响主旋律的史诗!

由此,有人把姜万勐比作中国数字光盘技术开发道路上的,“革命先烈”。

然而,历史就是历史,一失足成千古成千古恨,万燕公司并没有拿起专利的武器,声品就匆忙上市了。

不过,仿制者也好景不长。1996年,就被后来者居上的国外DVD赶出了市场。随之而来的是仿制VCD的企业又纷纷仿制DVD……

陈阳在高中时期跟着竞赛辅导老师解剖VCD、DVD的技术的同时,也查阅了不少相关资料,对姜万勐这位数字光盘的启蒙者感到唏嘘的同时,也有幻想,若是当初有人具备先见之明,申请了这个专利那该多好。

当时只是幻想,但如今,自己重生了,那就完全有可能!

别说VCD的相关一系列制造流程与技术,就连几年后的DVD,所需要的MPEG-2压缩编码、大容量光盘系统等,陈阳了然于胸。这就跟一套公式一般,虽然不是自己研究出来的,但却自己学会了,同样成为自己的知识。

不过,申请专利需要钱,所以第一步就是把那《菊花台》的歌让沈行寄出去以后,只要价钱合理,申请专利需要的费用应是足够。大不了到时候再写便是。

8月上旬的时候,陈阳经默默地在沈行家里,书写关于申请专利需要的技术方面资料了,幼嫩的小手篆紧了圆珠笔,别提多吃力了。

自己只是个小毛孩,到时候还得沈行去办理专利申请。当然,沈行去申请专利,也并非他自己去专利局做那些手续,陈阳也并不是太了解专利申请的程序,所以还得找专利申请的代理人,优秀的代理人可以更快获得专利证书和更大程度上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而沈行就必须得领会其中的原理,一般人或许不行,但沈行有着强烈的兴趣与自身的扎实基础,陈阳相信只要自己详细解说,沈行不会不明白,这也是陈阳选择沈行的另一大原因了。有时候,技术方面的问题,是需要申请人协助代理人的。

当陈阳将一系列的计划告诉沈行以后,沈行花了好多时间才消化,但仍旧云里雾里,总归很兴奋便是了,但也有不小压力,毕竟自己虽然去过杭州市区,但都跟家人一起,这次要单独行动,总有些忐忑。

陈阳则将申请专利的大致步骤给他讲解了番,特别是签定代理委托协议、技术交底等,这些是沈行要把关的,后面的撰写专利申请文件等,就看那代理人的水准了。陈阳的意思是,要淹选最优秀的代理人,相对于这个专利的价值,代理费用简直不值一提!

在紧张而亢奋的状态中,一大一小两人就这么讨论着技术细节,直到八月下旬的时候,沈行基本全面领会了,对陈阳能够知道这样神奇的技术感到震撼的同时,也发现,自己已经对这种现象比较麻木了。

陈阳心里其实也不平静,因为他知道,如果这事成了,自己的利益且不说,整个中国的数字广播电视技术,地位将有质地飞跃!

历史!因自己而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