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愣头青
作者:摘新桃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378

如果说现在有一个赵煦绝对不能触碰的话题,那一定是科考。这并不是说今次科考就此作罢了,但至少在打击明教取得显著成果之前,他是不愿再提及的。因为如果此时重开科考,就意味着他的失败,也是大宋皇朝的失败,而明教这一群乌合之众却在大宋朝最脆弱的那根弦上挠了一把,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大宋立朝以来,最重视的莫过于科考了,而今,科考题目泄露之后,朝廷竟然无法对破坏的人形成有力的打击,反而要示弱地重开一次科考。这简直就是对明教那些乱臣贼子的妥协!

对于赵煦这样一个爱惜体面的皇帝,这一点是万万无法接受这一点的。

但若是明教遭受重创,甚至灭顶之灾,再重开科举,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那样非但没有讽刺意味,反而可以警示那些怀有不轨之心的人,告诉他们,一旦冒犯了大宋的律法,破坏了皇权的威严,朝廷必将实施最严厉的打击。至于这些人的破坏活动造成的损失,就像这次科考一样,大不了朝廷可以重开一次,朝廷根本不会在乎。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赵煦是决心一定要在打击明教有了较大的眉目之后,才来商议科考之事的。

而群臣们一个个都人老成精了,对于小皇帝这点小心思还不是摸得一清二楚!所以这些天的朝堂之上,大家都在和稀泥,说来说去话题都没有绕开过明教。即使内容上早已失去了新意了,他们也要换个词包装一下重新拿出来说。

本来,朝堂上就是这一副君臣和谐的景象的,但是没有想到却从人群中冒出李格非这么个愣头青,一句话就把这种和谐彻底地打碎了。大家都很难理解,李格都这把年纪了,又是很遭受过几番挫折的,怎么会如此莽撞!但不论如何,李格非的话就像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般,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层层波澜。

赵煦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一时间想起了苏轼,想起了当年他的祖母太皇太后对他近乎密不透风的禁锢,想起了他的十妹赵婧,最后还是压抑下怒气,道:李格非,你暂且退下吧,关于科考的事情,朕自有分断!

群臣一听一向对元佑党人最为严酷的官家竟然这么轻轻巧巧地放过了李格非,心中都暗暗觉得李格非着实够幸运。同时也看出,徐国长公主确实是在官家面前说过一些维护李格非的话。一时间,他们对李格非都不免羡慕起来,暗暗感叹自己怎么不生一个好女儿,也和徐国长公主结交一番,凭着自己的手段和本事,还能不父以女荣,在官场上节节高升吗?

本来,赵煦的话已经说得十分清楚了,他现在不想提起这个话题,并且承诺了自有分断,再揪着这个问题不放,就是抽陛下的耳刮子了。一般人自然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但李格非果然不愧为朝堂里剩下的最后一个元佑党人,一般人不做的事情他偏做。他不依不饶地痛呼道:陛下,科考之事关系着国计民生,乃是我大宋立朝之根本,懈怠不得呀,请陛下下决断,万勿让千万士子寒心呐!

赵煦眼中闪过一丝冷色:李格非,你是不是觉得朕并不关心我大宋的立朝根本,反而舍本逐末,不配在这皇位上坐着了?

李格非脸上毫无惧色,凛然道:陛下,昔年唐朝的太宗皇帝被誉为一代明君,也曾被臣下苦谏,唐太宗勇于改过,这些错事非但没有成为他生命中的污点,反而被后世引为佳话。今陛下虽然有过,若能效仿先贤,过而改之,则算不上什么过错了。

至于陛下所说的配不配在皇位上坐着,就太严重了,不但寒了臣的心,也寒了天下臣民的心,更寒了先帝的心。

先帝把这大宋江山社稷交予陛下,就是为了让陛下好好广大之。陛下却口出负气之言,动辄说弃位,实为智者所不取!

赵煦气得一张苍白的脸涨得通红,大声咳嗽一阵,才渐渐缓过气来,指着李格非道:好!好!好!李世民是明君,他虚怀若谷,纳谏如流,朕今天若是不依你的,就是和他相反的大昏君,对吧?就对不起你,对不起天下臣民,还对不起先帝的在天之灵,对吧?朕就不是智者,而是糊涂蛋,是吧?

李格非连连磕头,口中却并不示弱:愿陛下远离危险的深渊,及时回头,依然不愧明君之行!

赵煦这一回终于被他气得说不出话来了。应该说,大宋的皇帝,除了太宗皇帝以外,其他的都是臣子并不十分畏惧的。但这赵煦亲政以来,虽然年纪轻轻,却在短短的时间内以极为严酷的手段让臣子们认识到:太宗皇帝其实还算一个仁君。

所以,臣子们敢于直言抗辩的人已经是一天少过一天了,就连章惇这样的臣子都不怎么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顶撞于他。若是对他的话难以苟同的话,都更愿意到了找独对的机会纠正,或者上折子分析清楚。

但今天李格非这个沉默了几年的木桩忽然开口说话也就罢了,居然一出口就口出近乎大逆不道直言,群臣莫不侧目。大家已经开始用一种看死人的眼神探视李格非了。这样的眼神比起先前来,倒是更多了几分怜悯。

就在此时,东班那个殿中侍御史见机,立即跳出班来,奏道: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他一出列,群臣用屁股想想都知道是为什么了,都不再望向他,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李格非。不管怎么样,眼前这个人注定是要在大宋的历史书上留下一笔了。至于他要进的是《佞臣传》还是《忠臣传》甚或是《列传》就不得而知了。

赵煦略一犹豫,赵婧的影子在他心中一闪而过。但他还是马上咬牙说道:你且奏来!

那殿中侍御史立即慷慨激昂地奏道:臣要弹劾太学正李格非目无君父,言出无状。为博取忠直之名不惜败坏陛下的声誉,实在是狼心狗肺,十恶不赦!

&&&&&&&&&&&&&&&&&&&&&&&&&&&&&&&&&&&&&&&&&&&&&&

赵煦闷闷不乐地下得朝来,便在路上闷闷地走着。

忽然,前面走过来一名宫女,远远看见赵煦,便走上前来跪了下来请安。

赵煦看见了他,眼前一亮。这宫女倒不是那种姿色十分出众的,但也算颇有几分姿色了。但在这群芳争艳的后宫里,她若是被丢进女子群里,绝对是很难被找出来的。赵煦对她特别在意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她的姿色,而是因为她是徐国长公主赵婧的贴身宫娥。

赵煦整理了一下不悦的心情,道:平身!

那宫女便站起身来,禀道:长公主殿下命奴婢在这里候着官家,说她有几句话想对官家说一下,请官家下朝之后,去她福宁宫一趟,她有话要和官家说呢!

一般来说,臣子要和皇帝说话,是不能邀请皇帝前去想见的,而是要专程前来觐见。公主的内命妇,这方面的规定要松一些,但若是被人知道了,还是要受诟病甚至弹劾的。但赵煦和赵婧之间,这样的事情早已出现很多次了,甚至,大多数时候赵婧要见赵煦,都是命宫女前来传话的。而赵煦也并无多少不悦,每一次都很爽快地赴约。

不过,这一次赵煦的脸上却现出一丝愧色。略一沉吟,他还是对身后跟着的郝随说道:郝随,你去皇后那里,就说朕有一些政事,给耽误了,晚一些再去找他吧!还有,去问一下下皇子的病情,若是有什么反复,立即来给朕回报,明白吗?

郝随躬身应道:奴婢省得!躬身而去。

十公主所住的福宁宫自来都不是公主们居住的地方,它是大宋的开国之君赵匡胤的日常居所,后来大多数皇帝不临幸后妃的时候,也大多居于此。但今上亲政之后,却将这个地方赐给了他唯一的嫡亲妹妹徐国长公主居住,而自己却搬到了隔壁的延福宫。事实上,延福宫不论是从规模还是建筑的奢华程度上来说,都比不过福宁宫。这样一来,就显得有些乱了,一个公主的宫殿甚至奢华过皇帝的居所,不免有种本末倒置的感觉。

不过,官家对长公主实在是太维护了,群臣们就算私下里说说,却不敢在朝堂上议论这种事情,本朝实在是有太多惨痛的教训了。而后妃们更不是铁板一块,反正官家宠幸长公主总比专宠其他的后妃为好。而且,长公主还是可以结交的,其他后妃都是敌人,就不怎么好结交了。这样一来,就更没人愿意无事生非,去找长公主的不痛快了。

于是乎,这样一件很诡异的事情居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震撼。大家依然是你过你的日子,我打我的酱油,忙得不亦乐乎。

赵煦来到福宁宫前,稍微犹豫了一下,还是咬着牙跟随那宫女走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