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章 大练兵
作者:高路华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036

汤浪胸口处的箭伤已经差不多全愈,前几天汤娘子要他参加同盟军后,他听了只是沉默。 23Us.com自从汤娘子从江阴城头纵身一跃之后,汤浪就再也不纠结于母节之念,至少表面上也是如此。汤娘子很高兴,既然他没有反对,那就是答应了。

汤娘子见固执的儿子终于能顺应自己的话,心中极是高兴。当天,她做了丰盛的晚餐,烧了汤浪最爱吃的菜,然后请高旭与汤浪一起就进餐,以便缓解俩人的关系。

高旭两世为人,自然不会跟一个十三四的男孩计较什么。但事实上来说,在古代,十三四岁的男孩都已到结婚的年纪,再加上汤浪不同异常的家境,也比一般的同龄人早熟。再又汤浪由于铁匠世家遗传的关系,骨架极大,而且自小练习家传刀法,身强力壮,看上去几乎相当于十六七岁。

尽管汤娘子从中苦心调解氛围,汤浪的眼底虽然没有了固执之色,但他仍然与高旭默然无语。而高旭却又找不出什么他感兴趣的话题。最终说起汤嫣儿随着赵明月出海的事情,汤浪才露出几分倾听的神色。高旭见状,就大谈海外的趣闻,以及西洋人的奇异。

尽管高旭说了很多,但汤浪从头到尾一句话没说。

那天晚上,汤浪偷偷地立在高旭的内室外,默默地听着室内母亲那婉转起伏的呻吟声,一夜无眠。

接下来的几天,汤浪默默地坐在门口,望着门外那株白桦树发呆。

一天早上,汤娘子发觉儿子的屋里空空如也,桌子上放着一封决别的书信。

汤娘子立即央求高旭寻找,但在崇明岛上,刮地三尺,也找不到他的身影。

“浪儿是不是南下去澳门找嫣儿去了?”

当汤娘子满脸凄色地问高旭时,高旭也只是无言。在南下的船只中,没有汤浪的消息。

在内陆的某条小径上,走着一个孤独的身影。

汤浪没有南下,他只是向西走,一直向西走。

没有盘缠时,他给人打短工。遇到山匪时,他凭着自己的身手脱险。从崇明到徽州,经九江到湖广,他只是一直向西,他想走到离崇明最远的地方。不知过了多久,一个不知名的渡口,他遇上了十几艘溯江而上的货船。

那些货船上的货夫个个透着彪悍之气,一看皆是行伍之人,领头的货主二十五岁的年纪,长着一张国子脸,神色虽然和善,眼神极为锐利,当那人见到汤浪年纪不大,但气度悠然,不像一般人见到他们那般惊慌失措时,不由露出几分欣赏之色。

“小兄弟,你从哪里来?”

那货主走到汤浪的近前,看着他褴褛的衣裳,拍拍他结实的臂膀,笑着问道。

“从东边来。”

汤浪的言语一向简洁。

那货主又问道:“想哪里去?”

“西边。”汤浪又答道。

“小兄弟,我们要运点货物到四川,缺点人手,看你身强力壮的,想做个帮闲不?”

汤浪一路上遇到的山贼路匪多了去了,虽然这个货主生得很英气,但其它的那些货夫不比一般贼匪,明显不好相与。不过,汤浪也沉得住气,只是问道:“四川在西边么?”

“呵呵,小兄弟,看你也不傻,怎么问这么傻的问题?”那货主又接着笑问:“对了,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

“姓汤,名浪,字志远。”

汤浪警惕地望着货主身后的那些横肉大汉道。

“巧了,你的字倒与我的只有一字之差。”那货主又笑道:“对了,我姓张,名定国,字鸿远,你叫我张大哥好了。”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进入八月份,就在阎应元的第二镇在江阴浴血奋战的时候,高旭在崇明展开轰轰烈烈的大练兵。除了用一个营在吴淞城轮守,第一镇与第三镇的其它七个主力营都在岛上为期三个月的集训。要让同盟军从杂乱无章、鱼龙混杂的乡兵队伍,蜕变成真正的精锐之师,必须经过正规化的训练。要说敢战之心,拼杀之力,整编后的两镇人马都经过战火的洗礼,比如徐玉扬的第一镇,能成为疯子营军士的都是血勇之士,都是血战余生中幸存下来的。

以高旭的计划,其实现在的练兵不过是第二阶段而已。

第一阶段就是先前极其惨烈的以战练兵式的淘汰战。当初徐玉扬带了二万人从江阴出发,在撤出常熟时只有三千多人。这三千多人都是敢杀敢战的老兵了。再招募一些乡勇组成新编的第一镇,五千人马基本没有渗多少水分。至于第三镇的徐鸿的第一旭卫营,赵天武的第二海盗营,邬含蓄的第三庄丁营,还有马三炮的第四火炮营,这些主力营的兵士都经过了实战,特别是徐鸿的旭卫营,经历了小石湾、嘉定、吴淞之战,再加上徐鸿曾经是高旭的战卫队长,最早执行高旭所编辑的军训纲要的将领,要论正规化、纪律性以及执行力,徐鸿的旭卫营可谓是同盟军之首。

如今能成为同盟军战士的不再是深山里那些粗糙的原生矿石了,他们经过了铁与血的初次考验,已经从矿石熔练成生铁,接下去就是百练成钢的历程。

要集训二镇八营将近一万的人马,必须需要一支人马执行监督、教导之责。于是,高旭组建教导队,自任队长,以徐鸿为副队长,在作为全军纪律模范的旭卫营中精选一些合格的基层将领作为教官。这些教官大都是当初高旭的战卫队员,不论执行力,还是资历,都没有任何置疑之处。

高旭以现代的军训之法,结合戚继光的练兵之道,在徐鸿的完善下,重新编辑了同盟军的军训操典。徐鸿出身军户,自小熟读兵书,而且他生性严谨,纯粹,胜不骄,败不馁,是天生的将帅之才。以高旭看来,不论以前的高字营,还是现在的同盟军,军容最严正的,第一个能真正称得上军人的,非这个徐鸿徐见山莫属。作为徐玉扬的侄子,徐鸿却没有他叔叔那咄咄逼人的疯魔气质,但身为江阴人,这个徐见山怎么可能不带有一丝江阴那种特有的疯魔的地域性格?其实徐鸿也有,只是这种性子已被他最大限度地内敛了。

任何一支精锐之师的核心是军法、纪律、奖赏与惩罚。在新编的军训操典之中,除了其中一些带着现代方式的诸如负重跑步、俯卧撑、仰起向上、军姿队列之类的军训方法,高旭大部分采纳了戚继光的《练兵纪要》的练兵之法。说起来,若论战术层面,的确没有比《练兵纪要》更详尽的兵书了。

在练兵计划之中,第一个月主要是体能、队列初级训练的军人养成。在同盟军中,除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诸如罗子牛部先降清后反正的明军之外,其余大部分来自江南的社会各个阶层,来自江南反抗剃发令最烈的江阴、常熟、嘉定、松江等地。他们为了悍卫发冠尊严,自发地参加反抗满清的战斗,他们满腔热血,上了战场往往争先恐后地冲杀,但战线总是乱得一团糟。他们战时光凭血勇,也不知队列为何物,纪律散漫,只想突出个人的英雄主义,不知道打仗是团队协作致胜。总的一句话,从个人来说,这些血战余生的乡兵都是英雄,好汉,但他们终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人。

高旭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这些英雄好汉们以铁一样的纪律、绝对的服从性以及执行力,也就是军人养成。要把这些游兵散勇整训成一个军人,一个团队,没有别的法子,那就磨,磨掉他们身上所有的菱角,磨掉他们身上所有平常人的散漫习性,用近乎于地狱式的体能训练,把他们的脑里只磨成一根神经,一根“我是军人”的神经。

经过第一个月的军人养成之后,第二个月开始更深入地教导旗鼓、器械、法令、队列阵法。第三个月则开始小部队指挥、战术协作之类的演习与竟技。当然,因材施教也是必须的。比如第一镇的冷热兵器混杂,以及第三镇的纯火器化,就必须训练火枪使用、火炮使用、以及火铳方阵与线形队列,队形变换、多列循环射击、射击前进、射击后退,以及步兵方阵与火炮的配合等等。

在七月份最后的晚上,在离同盟广场西侧相距五里的同盟军营地里,高旭把第一镇与第三镇队长级别以上的正副职军官都招集到他的帅帐内,将近三百多人济济一堂,参加正式练兵的军官级动员会。

同盟军以什、队、哨、营、镇诸单位四四制逐级建军。这三百多参加动员令的队长、哨官、统领,几乎包括了同盟军两镇之中所有的中高级将官。除了亲领疯子营的提督徐玉扬还卧病在床外,其它第三镇四个统领徐鸿、赵天武、邬含蓄、马三炮,以及第一镇的三个统领罗子牛、项宇、鲁无巧都参加了会议。

作为高旭的秘书、勤务型亲兵,夏完淳不等箭伤完全恢复之后,就回到军营报到,誉抄高旭与徐鸿议定的各项军纪条例,传达高旭发向每营的各种指令。

此外,作为同盟会的发起人、理事许用(注1),还有顾炎武也参加了动员会议。在高旭的设想之中,同盟会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思想建设是塑造同盟军军魂重要的途径之一,也是增加军队凝聚力的不一法则。而且高旭强行规定,每天旭日初升之际,全体同盟军将士必须集结在同盟旗下,向同盟旗中的“中华”俩字宣誓。

说到底,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是同盟军建军的终极目标。

注1:本来在39章许用在常熟之战中殉国,只是人才太缺了,所以改了。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