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江阴系
作者:高路华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2568

(一直以来,我总是认为想要有所得,必定有所失。 同盟军在大半年取得如此的胜利,那么多的清军将领折损了,同盟军也得付出相应的代价。所谓死人香,总得有人死,对不?而且这些同盟军将领在历史上都是英烈。在阎应元和徐玉扬俩人之间犹豫,最终选了徐玉扬。于是,大纲中,徐玉扬是血战而死的,场面应该很壮烈,只是在第二卷写完死人香的章节之后,实在太累了,信手把大纲作为尾声了。这样,重要人物徐玉扬的死就少了辅垫,显得很突然。于是,这一个月,我一直想着如何辅垫徐玉扬的死。前几天,突然悟了,干么这么吃力不讨好,让豪气万丈的徐疯子活着不行么?)

大年初三的晚上,连绵三天的大雪仍然在纷纷扬扬地飘洒着。

阎小玉立在船舱的甲板上,望着父亲在渔火中投射下的伟岸的背影。从父亲的侧面举眼远望,只见崇明港的灯塔在闪烁着,犹如阎小玉那起伏不定的心情:复杂,畏惧,而又隐隐含着一份让她自责不已的期待。

她没有想到时隔一个半多月,又要再见到高旭了。

她全身穿着雪白的缟素——这个时期,从江阴出来的女人们几乎全部穿着缟素,因为在浴血数月中,她们的家庭几乎没有完整的。正如她的夫家陆氏,全族皆殒,这般的遭遇,江阴城内比比皆是。

她素服,素颜,细而精致的眼眸里尽是一丝丝憔悴之色。

这些日来,她一直担心父亲阎应元的病情,担心这个唯一的亲人舍她而去。每一个深夜,在阎应元昏迷不醒的时候,她总是扑在父亲的怀里哭泣。但每一次醒来的晨光中,她睁开眼里,总是能看到阎应元温和的目光,然后听着他笑笑道:“玉儿,昨夜为父在梦中又跟阎老大下了一盘棋,嗯,最终还是为父胜了。”

阎老大自然是要人命的阎罗王。

望着父亲宽慰自己的笑容,阎小玉却觉得一点不好笑,只是不停地抹着清泪。

让她庆幸的是,阎应元的病竟然真的一天天好起来了。

收到高旭的喜帖时,阎小玉是不同意大病初愈的父亲奔波到崇明的,尽管水路坐船,不像陆路坐马车那样颠簸。

但阎应元却是道:“玉儿,除了这份喜帖,还有一张入门券。所以,为父必须去。”

“什么入门券?”阎小玉当时疑惑地问道。

阎应元道:“正月初九,第一次同盟会全体大会将在崇明召开。为父身为同盟会的创始人之一,怎么可以缺席?”

每当阎应元想起当初在江阴明伦堂初创同盟会的情景时,就忍不住激动万分。当时见证同盟会诞生的许多人,虽然先后牺牲在惨烈的守城战之中,但他们当时滴血盟誓的旗帜,却成为一种不朽的精神留存下来。当时高旭信手涂鸦的中华同盟旗,如今已成为江南千千万万黎民追随的目标;而同盟会的会社武装——同盟军,已快速成长为江南驱除鞑虏的中流砥柱。

“要知道,江阴是同盟会的发源地。为父参加同盟大会,不仅仅代表的是自己,还有我们江阴的十万忠义之魂。为父得让天下人听到我们的声音,让江阴的血不会白流,让同盟会的反清事业继续发展下去,让我们的中华旗继续飘扬下去。……所以,我必须去崇明,去参加第一次同盟大会……”

∶∶∶∶∶∶

当阎小玉随着父亲踏上崇明港岸边的浮桥时,便看到以那高旭为首的欢迎队伍迎了上来,问候,寒暄。

阎小玉默默地立在人群中,望着了那高旭一眼,不得不说,他那踌躇满志的神情,再配以英俊倜傥的外表,犹如鹤立鸡群一般触目。但阎小玉早已过了少女怀春的年龄了,她的目光自然不会像一般女子那些浅薄,太过注目高旭那英姿焕发的范儿,而是判究着他欢迎的热情,是故作的,还是真诚的?

她那双美丽的眼睛,不仅长得细而精致,更不失一种洞悉人心的犀利。

经过她细心的观察,很显然,那高旭目光里对父亲的敬仰是真诚的,出自肺腑的那种。

阎小玉长长地舒一口气。

当阎小玉看着高旭从人群中寻找着什么,最后他的视线捕捉到自己的目光时,她忍不住转过头,避开他的目光,同时,心底突然闪出一丝没由来的慌乱。

当阎小玉收拾好心神之后,又对自己的那丝莫名的慌乱自责不已:“你慌乱什么?你不过是一个偷生在世的未亡人罢了。”

在人群中,由于阎小玉的妇人身份,高旭自然没有跟她说过一个句话。

但阎小玉知道,自己的身影一直落在他的视野之中。

“你就是阎姐姐吧。”

一个清脆的声音从身边突然响起,阎小玉闻声望去,只见一个身材高桃、容颜靓丽、且又生着一双与众不同的棕色眼眸的年轻女子,乐呵呵地凑到自己的面前道:“我是赵明月,明月照沟渠的那个明月。”

赵明月的自我介绍大咧咧的,以她那清清爽爽的性子,自然没有一般女子那般矜持。

赵明月不等阎小玉回话,便一把抓着她的手,道:“当初到江阴时来去匆匆,根本没有入城拜见阎姐姐。姐姐快跟我说说,你们当初是怎样杀鞑子的?”

阎小玉自然也听说这个赵明月,对她的巾帼营也有所耳闻。这个女海盗是个女人中的异类,身经百战,而且武艺高强,随着同盟军的崛起,她的巾帼营也名扬江南。江南地域,要是提起巾帼英雄,第一个肯定会想这个赵明月。

赵明月是个急性子,而且是个自生熟,阎小玉没来不及开口,只听她又道:“阎姐姐,你想加入巾帼营么?——明月弄刀弄枪比较在行,但比起阎姐姐号领江阴十万城民,几个月让数十万鞑子无法愈雷池一步,实在小巫见大巫了。要说妹妹是百人斩,那姐姐可是万人敌啊。——阎姐姐,加入咱们巾帼营,做个女军师,如何?”

“……”

面对初见之下就想拉人入伙的赵明月,阎小玉不由无语不已。

∶∶∶∶∶∶

阎应元的接风宴,设在高老庄的忠义坊。

忠义坊原先是高旭为收留江阴、嘉定这些反清义城的孤儿与难民,在高老庄的西坊临时开辟出来的难民营。后来,随着同盟军越来越多的江阴籍军属入驻,高旭就着手规划了西坊,然后把规划图交给高老庄总管邬老家伙。

凭着老家伙出色的执行力,以及高氏雄厚的人力物力,半年的时间,西坊内的民居错落有致,特别是同盟军的高级将领,比如徐玉扬、徐鸿为首的舍桥徐氏,也安置了府邸。除了民居,以及配套的诸如菜场、商铺之类的生活设施之外,第一所同盟公塾也诞生在忠义坊。

如今,由于高旭让同盟会的会报中华报大力宣传江阴一城见义的事迹,江阴已成为忠义的代名词。高老庄内忠义坊的居民,不是各地义城英烈的孤儿,就是同盟军军属,其中大半都是江阴人。

所以,阎应元要求高旭在忠义坊内腾出了一个干净的民居作为他们父女的临时落脚点。对于这点,高旭自然答应。

参加接风宴的,基本上是江阴籍将领及其军属,比如徐玉扬、何常、徐鸿等同盟军高级将领。

徐玉扬是在高老庄过的年,由于他的疯子营亲兵大多是江阴籍的,而这些亲兵的军属基本上都在忠义坊,徐玉扬就把疯子营带回崇明,一边为了团圆,一边也是休整。至于铁一镇在昆山的防务,则暂时由有狗头军师潜质的鲁无巧打理,守卫则由项真达、伤愈不久的罗子牛俩个统领负责。年关之际,又是天花疫区,清兵不可能有什么行动,所以不会有大的战事。

至于何常,他是护送阎应元来崇明的,同时也是为了探亲团聚,参加高旭的婚礼和第一次同盟大会。江阴重建的事务现在由徽商程璧负责,防守则由季从孝负责。阎应元为首的江阴人马,原本是同盟军第二镇的编制。自从江阴守战结束之后,同盟军第二镇便有了新的称谓:忠义镇。

徐鸿身为旭卫镇的副提督,他从吴淞赶回崇明,是因为同盟军训练基地第二期的新兵已满三个月,他要来挑选一些合格的新兵充实旭卫镇。

望着宴席中济济一堂的江阴籍将领,高旭不由闪过一个念头:江阴系。

∶∶∶∶∶∶

在江南反抗剃发令的运动中,以江阴人为首的誓死留发不留头的仁人志士造就了同盟军崛起的奇迹。

在大半年的血战之中,同盟军已形成三个主力镇:第一镇是徐玉扬的铁一镇;第二镇是阎应元的忠义镇;第三镇是高旭的旭卫镇。

旭卫镇是高旭苦心经营的新式纯火器建制,以四四制建军,每个营只有一千多人马,每个营设有炮兵队以及医务队新型编制,全镇五千人马,其中火铳兵只有三千人。而铁一镇和忠义镇都是以冷兵器为主的作战单位,每个营都是加强营的编制,达到三千余人。

在作战风格上,徐玉扬的铁一镇以攻闻名,疯子营已成为同盟军的野战主力;而阎应元的忠义镇以守闻名,江阴城一城见义的忠义之举,在同盟会中华报的大力宣传下,早已闻名天下;至于高旭的旭卫镇,犹如它的主将徐鸿那样,攻守兼备,以破虏炮犀利的火力撕开敌人的防线,又以火铳轮射的弹幕战线推进,这种在高旭主导下的近代火器战术在吴淞战场的一鸣惊人。

无论同盟军三个主力镇风格如何不同,但他们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那就是这三个镇的骨干主将都来自江阴,比如铁一镇以徐玉扬为首的疯子营将士;忠义镇的阎应元、何常,以及旭卫镇的徐鸿等人,他们都出身忠义之乡江阴。

江阴是高旭的举义之地,他将来征战天下的班底来自此地,也是无可非议。无论将来同盟军如何发展壮大,江阴系,将成为同盟军最核心的骨干派系。而在江阴系的将领之中,阎应元凭着他在江阴崇高的声望,又成为仅次于高旭的领导者。

在陆战领域,江阴系成为同盟军的核心体系,但在水战上,以史必达、赵天武、顾容为首的以高氏海盗水师为代表崇明系又成为水战核心。

作为以高氏为代表的崇明系海盗人马,他们不同于江阴系纯粹是自发性的因忠义而起,因忠义而死,崇明系投身于同盟事业,绝大部分是出于投机性质。此外,高老头首的明末江南商人对同盟反清事业不遗余力、不惜工本的支持,自然是谋求相应的商业利益。

对于这点,高旭心知肚明。

在明末,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已形成国穷民富的情况。崇祯当政时,国家虽然已近破产,但在民间,有着大量的资本在屯积着,特别在经济发达的江南,百万豪富比比皆是。把这支资本力量绑在自己的战车上,也是高旭的既定战略之一。

在军事上,高旭在陆战上依仗江阴系这支忠义力量,在水战中依仗崇明高氏的海盗力量;在经济上,高旭依仗高氏为首的江南商人阶层,以及以程璧为代表的身家豪富的徽商;在政治上,高旭凭着以顾炎武的同盟会,大力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提倡民为重、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团结那些对朱明宗室有着烂泥扶不上墙怨念的传统士绅阶层。

无论如何,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高旭反清事业的框架也初具雏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