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冬天里的春天
作者:灵台山祖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159

北国冬天里的雪是那样的洁白。一场大雪过后,整个世界都被这洁白包裹着。房顶是雪,树上也是雪,只有枝丫还倔强地伸出头来,望向天空,期盼着春风早日吹拂大地,期盼着冰雪早日消融。喜鹊的窝倒是没有被雪覆盖,黑白相间羽毛的喜鹊,一早晨起来,就哈哈哈的笑着,也不知道它们的心情为什么总是那么高兴。

天是真冷啊。走在街上,哈出一口气,马上就变成了白雾。帽子上也挂着白霜。被车碾压得如同冰一般的地面上,滑得有时都站不住脚,不小心,就要摔一个腚蹾儿。

都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打骂不走。又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不,腊八这天,李国藩在乡里的食堂吃了粘粘的大黄米粥,就喊上了司机,拉着郝立刚、郑志、王子豪去了新明村。其他乡干部不够级,只能骑着自行车或者坐着四轮车,跑这几里路了。

司机开着车,来到了史大力家。

自从吕福去了奉天后,会记史大力接任了村书记。虽然他没有吕福的魄力和满脑子的主意,好在也当了十几年的村干部,威信还是有的,加上为村里管钱,还算清廉,也颇得老百姓信任,这个支书当得有模有样,渐渐进入角色。

他对李国藩十分信赖。李国藩计划在全乡沿着公路的村屯推广蔬菜温室栽培,史大力的家虽然离公路还有一公里的距离,他也不甘落后,执意要种植,并主动请缨当示范户。这样,李国藩就把全乡今冬确立的三个温室栽培示范户里,加上了他。

李国藩是农业技术员出身,对温室栽培非常熟悉。现在,乡农技站已经有了三个专业技术人员,每个村又确立了两到三名农民技术员,论技术员队伍,新春乡在全县可是拔了头筹。

今天是现场会,各村书记、村长、农民技术员和确定明年,要展大棚温室蔬菜栽培的专业户来了不少,有近百人。新明村委会门前和道边儿上、史大力家门口,停满了四轮车、自行车、马车和马爬犁。为了防止温室内的温度因为人们的进出而降低,温室门口,又用塑料布临时搭了一个过度的小棚,各村按照安排的顺序,先后6续通过小棚,进入温室参观。

温室内和外面的冰天雪地真是两重天。室内温度在十八度以上。史大力说,这还是因为今天进出的人太多了,把棚里的温度给降了下来。平时,都在二十度以上。

整个温室不算小,约有一亩地。后墙是两层砖中间夹入泥土垒成的,棚顶是细杨木杆搭建,上面蒙着大棚膜。

黄瓜大的已经有一尺长短,顶花带刺。小白菜绿油油,可以上市出售了。还有宽大的油豆角、尺把高的韭菜,鲜红欲滴的西红柿,甚至还有几畦婆婆丁。

在这寒冷的冰天雪地里,能够看见这么一片绿色,参观的人都十分惊喜。不用问,地里的青菜也被这些人买走了大半,价格比在县里市场上买的要低上不少。这还是史大力听从了李国藩的吩咐,春节前要把一部分蔬菜卖到西河市,才没有被参会者全部买光。

参观完毕,大家又集中到乡里,乡农技站的技术人员又详细讲解了冬季温室栽培的技术,算了一笔经济账,使得大家的热情都高涨起来,纷纷表示开春以后也要建设温室,增加家里的收入。

李国藩知道,明年的公路就可以全线贯通。但一项新技术的全面推开,不能一哄而上,要以点带面,让农民逐步掌握这项技术,乡村搞好配套的技术和物资、防病、销售服务,避免种植户出现意想不到的损失。于是,硬性规定,沿着公路的村,想展温室大棚的农户,自愿报名,但每个村第一年只限二十户,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再确定展的度。非沿公路村,限定五户。具体报名情况由各村掌握。技术培训不受报名与否的限制,都可以参加。

过了几天,史大力又电话告诉李国藩一个好消息,送到市里的蔬菜,到那里就被一抢而空,卖了个好价。详细算下来,这一亩来地的大棚,纯收入竟达到了三千多元。真是令人惊喜。另外两个示范户也有好消息传来,收入都不低。

消息传播得很快,三个示范户搞温室了财很快就在乡里传开了,那些报了名要在明年也展温室的农户,信心更足了。老百姓对李国藩这个小书记也凭添了更多的信赖。他们是现实的,知道按李国藩指的道儿办,吃不到亏。

入冬后,李国藩还办了一件事,一件对未来影响至为深远的事。

刚进入冬季不久,李国藩从杨树林带间伐现场回到乡里,张海突然来了。

李国藩一见张海,很高兴:“海哥,你怎么有空来我这儿?”

“呵呵!国藩,砂石场我撤股了。不干了。”

“嗯?干得好好的咋不干了?”李国藩疑惑地问道。

“国藩,今年有你关照,我们挣了不少钱。可我那个哥们有了俩钱,又***犯了老毛病,又赌又嫖,还到处充大爷装老大。和他没法干下去了。再说,我孩子都两岁了,为了老婆孩子,也不能和他们再掺乎了。这样,就和几个也不想掺乎的弟兄离开了。把砂石厂全盘给了他。”张海郁闷地说道。

“嗯!离开得对。我看他们要这么展下去,早晚得出事。海哥,你有什么打算?”

“这不是来问问你,让你给我出个主意嘛!”张海道。

“我想想。有了。你们几个一起出来的弟兄?不再混社会了吧?都改好了吗?”李国藩问道。

“国藩,这是啥话?这几个都有家有业的,老婆孩子都有了,还不改好?那***还是不是人了?”张海不满地嘟囔道。

“海哥,咱们乡那个砖厂你知道吧?”

“啊,咋了?不是都要黄了吗?”

“是要黄了。你把它买下来。”

“啥?国藩,你吃错药了吧?买一个要黄了的砖厂?“张海不可思议地望着李国藩。

“对。要是不要黄了,还能轮到你?明年乡里有几个大工程你知道吧?只要你把砖厂的老师傅老单头留住,肯定就能烧出好砖。只要砖合格,那这几个工程都能就近用得上。嘿嘿!销路还愁吗?

再有,你要组建个建筑工程队,找几个好瓦匠、好木匠、抹灰工、装修工啥地,最好能聘到县里或者市里建筑公司退下来的老工程师,工资高点不要紧。那,你们有希望包到不少活。另外,再买几辆翻斗车、大货车,明年蔬菜大棚面积很大,不可能一家一户去市里卖菜。冬天你把车做好保温,到各村去把鲜菜收上来,然后转手卖给市里的批商。多好的赚钱买卖呀!”

“哎呀!国藩,还真是。可就怕钱不够。”张海兴奋地说道。

“人手能不能找来吧?”李国藩问道。

“没问题。这几年我在砂石厂,都是和搞建筑的老板打交道,交情好的有几个。大车司机也能找到。”

“好。你有多少钱?”

“五十多万吧!”

“嗯!海哥,我的女朋友王琳琳,就是出钱给表姐治病的那位,给了我一百万。去掉花的,还有八十多万。这样,我出七十万。所有的事都是你出头,老板也是你。我只能在背后出出主意,敲敲边鼓。海哥,一百二十万差不多了。其他的就看你的了。”李国藩笑道。

“太好了。国藩,这三个项目一起做吗?”张海问。

“当然。不过,要找几个好帮手。我表姐夫任洪奎你也认识,老实巴交的,让他给你当个助手。再有,砖厂包下来后,让我表姐去做饭。唉!只能这么帮他们啦!”

“好!国藩,咱们也得给砖厂、建筑队、运输队起个名吧?你的‘国’,我的‘海’,就叫国海砖厂、国海建筑队、国海运输队行不行?”张海兴奋异常地说道。

“行,就叫这个名字吧!”李国藩抬头望着窗外的冰天雪地,暗暗想道:是哪位哲人说的了?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么?

未来的国海集团雏形,就这样在一个严冬里,由两个曾经生活在养老院的孤儿,三言两语孕育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