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党校生涯(四)
作者:灵台山祖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203

党校生活是平淡而充实的。管理员张长河老师是副厅的级别,要是外放到地方,也是手握大权的人物。可在中央党校,却只是一个班级的管理员。他是京城大学博士毕业生,学的是哲学。导师是已故哲学界泰斗李佳琪。

张长河今年才四十四岁,虽然在中央党校也是一名副教授了,可经常与各级领导干部接触,人脉关系网非常强大。他也希望找到合适的机会到地方去做一路诸侯,可总是天不遂人愿,没有碰到合适的机会和合适的人。倒不是没人邀请过他,可凭这张长河在党校十几年的经历,还真没有看好谁可以成为自己的明主。不投奔则以,要是投奔的话,就要找到一个既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又有机会更上一层楼的人去投奔。张长河对自己的能力水平还是充满自信。他给自己也有一个明确的评价,就是可以辅佐,不可以当主帅。这就是性格决定的。

年纪已经到了四十多岁。虽然副厅的级别已经不低了,可自己毕竟还只是一名老师。这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选择他作为班级管理员,张长河心中窃喜。他非常清楚,这期干训班是为什么做准备的。相信将来这期班里,一定会出现共和国挑大梁的人物。说不定自己的机会就在这期班里。张长河学的是哲学,对《易经》钻研也颇深。

按照卦象来看,这期班必然会出现自己的明主。可这个明主会是谁呢?还得需要好好考察一番再下结论。

考察的办法无非是用排除法。第一个被排除的,就是李国藩。

李国藩现在充其量也就是个副厅级地方的市委常委。按照共和国领导干部晋升的速度,李国藩已经属于越级提拔,而现在参加这个培训班,又属于破格进入。那么,破格的事不会总在一个人身上发生。再说,自己不管怎样都是成为副厅级四五年了,总不能把后半生的命运交给一个黄毛小子吧。尽管这个黄毛小子还有点后台背景。

接着又陆续排出了一些人员。

在他的心目中,首选地投靠对象就是吴敏学,其次是黄龙,再次竟然是冀省石市市长张宫。吴敏学的靠山是政治局常委里主管意识形态的常春。他也是奉省人。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关系被张长河打听到了,这个吴敏学和常春竟然是表兄弟。虽然离得远了一点。

至于黄龙,他是李强从国外请回来的人才,留洋博士。现在才四十来岁的年纪就已经高居建设部正司级岗位,而且现在国家的房改政策据说多数出自此人的意见,是个成熟的青年俊彦。

张宫已经是享受副省级待遇的高级干部,这次参加培训,估计会马上就得到提升,成为实职的副省级领导。张宫后台也是很硬的,他的堂叔叔就是政治局常委之一—政协主席张中林。有这样的后台,还有自己的业绩和行政级别,前进的速度不快就怪了。

班级正式开课后,张长河进行班级党支部和班委会的奄。吴敏学当选了党支部书记。出乎张长河意料之外的是李国藩竟然被选为班长。因此,吴敏学和李国藩的宿舍被称为领导间。

张长河后来分析,李国藩之所以当选,估计和李强霍金喜单独谈话和一起用餐有关。既然大家选择了李国藩,那就李国藩好了。

不过,这时的张长河才开始对李国藩重视起来。

因为手里有李国藩的简历,里面记载着李国藩的出生年月日,张长河又用易经里的八字分析法对李国藩的情况做了一番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幼年孤苦,中年发达,人生坎坷颇多。老年安逸幸福。起了几个卦,得到的结论竟然是看不清此人将来的发展程度。这对自认为卦算的非常准的张长河来说,是个打击。搞得张长河颇为郁闷。

党校的教学和正规院校的教学颇为不同。除了各种专题讲座,就是讨论和调研。还有就是各种案例分析。大家在这种氛围中,思想和理论水平提高的都非常快。特别是案例分析,举一反三后,对今后的执政能力大有好处。

业余文化生活也搞得丰富多彩。李国藩在大学时,就是篮球健将,这回,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代,因为他是班长,所以,组织起篮球赛来方便得很。只是这帮篮球队员年龄偏大,都是四十多岁以上人员,又都养尊处优惯了,打起球来的激烈程度差得很远。还有歌咏比赛、乒乓球赛、围棋象棋赛,等等。

另外就是组织的各种兴趣小组了,如国际问题组、财经沙龙、民生问题组,甚至防止自然灾害组。大家就一个专题进行调研,然后在小组讨论时做中心发言。之后大家对中心发言人的观点进行讨论或者辩论,各自亮出自己的观点。最后求得共识。

可以说,这种自由讨论似的学习方式,对大家益处极大,使大家全方位提高了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上大家来自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层面,如有的是中央部委人员,有的是省里厅局人员,还有的是基层市级书记、市长,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出发点来对一个问题分析讨论,极大地开阔了大家的思路。从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提高。

至于各种专题讲座了包含的内容就更为丰富了。除了党校的教授们举办的讲座外,还聘请了国内一流的专家教授以及各部委的领导来校举办讲座。比如国家统计局的局长、经贸委的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的副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局的局长、教育部的部长、人民银行的副行长等都被聘来举办过讲座。由此可见,国家对这个班级的重视程度。甚至在夏季淮河水系发生洪涝灾害后,水利部部长和国务院主管减灾防害的副总理亲自到校,专门讲减灾防害的课题,还组织学员们到淮河流域去参观灾后的重建治理工作。

这期间,人民银行的副行长、人大兼职教授郝明真的被请来做了关于汇率问题的讲座。而被指定为助理讲师的就是李国藩。李国藩虽然是助理讲师,那天的讲座却都是他准备的并且被郝明指定进行主讲,之后由郝明补充并解答学员们提出的问题。这个时候,黄龙才知道李国藩的博士导师竟然是国际上都赫赫有名的大经济学家郝明,心里对李国藩的嫉妒更强烈了。

黄龙是藏不住感情的人,城府太浅。级别虽然很高,却不是一步步在政治漩涡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对政治可以说是了解的比较苍白。自从郝明讲座举办以后,黄龙便在一些自由讨论的场合专门和李国藩抬杠。作为班级年龄第二小,而且是正司级的领导干部,黄龙其实是很有骄傲的资本的。有时为了和李国藩抬杠,甚至会脸红脖子粗。搞的李国藩苦笑不已,班上的其他学员也看着黄龙觉得可笑。那些家伙可是风里来雨里去历经艰险出来的老油条。

好在吴敏学在中间一直当着和事老,避免着李国藩和黄龙发生冲突。还为此事专门和黄龙谈过话。黄龙聪明归聪明,就是脑袋一根筋,不转弯。根本拿吴敏学的好心没当一回事。

班上有四位女学员,都是老大姐。一位是全国妇联的维权部部长楚芳,一位是教育部的基础教育司司长沈明丽。还有一位是来自江南水乡咸丰市的市委书记孔德华。最后一位是长安省招商局局长孟林茹。她们可有些看不惯黄龙的骄横跋扈模样。

在一次讨论时,黄龙又和李国藩叫起了板,孔德芳说了话,一口吴侬软语非常好听:“黄龙,我发现个问题,就是你专挑李国藩话题的刺儿。我不清楚你和李国藩是不是一个红军一个蓝军,专打擂台。不过你的那套我在美国这样那样的话不要再说了。这里是中国,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如此的崇洋媚外,我真担心国家的建设部有了你这样的司长会不会洋化,会不会脱离中国的实际。”

这话太重了,说得黄龙脸一下子红到了脖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李国藩本来还想不搭理这个幼稚的家伙。现在看孔德芳都看不过去了,于是打算彻底叫这家伙闭嘴,接过话茬说道:“黄司长当的是共产党的官,但心里一直想的是照搬西方那一套。如果再出现春夏之交的风波,我估计黄司长会是到天安门前聚众示威那伙人中的一位。黄司长,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还有,听说黄司长在制定政策时,首先要看一看是否符合美国的政策,对比了之后才能拿出我们自己的东西。不是先调研我国的实际情况。这些做法都是现在流亡到国际上那些精英的做派。因此,我认为黄司长在今后的讨论时,最好把我国的情况搞清楚,再拿美国的东西来对比。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否则,就不要夸夸其谈地奢谈什么大理论、美国怎样的话题。你看好不好?”

李国藩这个大帽子一下子就把黄龙扣懵了。搞得他一时说不出话来。张宫这时赶紧出来打圆场:“国藩,自由讨论,允许和国际先进水平作对比嘛!黄龙,你要注意今后的发言方式,有调查才有发言权。”

吴敏学非常为自己这个小老乡的无知感到悲哀!这个黄龙啊!真是属于马谡那伙的,连马谡都不如。李强当年怎么就看好这样一个所谓的人才?怎么还放到官场里来了?真是令人悲哀。但圆场还得打,否则火药味会更浓。

“国藩,你是班长。我想是不是由你来组织大家继续讨论我们选定的议题?这些无谓的争论,留到课后酒桌上不是更好?”气氛一下子缓和起来。

大家一致说道:“对,这个客就由黄司长和李局轮番请,然后我们喝酒,听你们辩论。”

李国藩笑了:“吴书记,你提醒的对。我们继续讨论。黄司长,对不起。我的话有些偏颇,希望你不要往心里去。”

黄龙也急忙表态,这个台阶给的挺及时。“好,就按大家的意思办。我先请。”

黄龙面子里子都丢尽了,这才知道李国藩平时在争论时不和自己计较是大度。真要计较起来,自己不是他的对手。黄龙也是聪明人,识趣地闭嘴不吱声了。

但这也种下了一个祸根。后来,黄龙高升为建设部的副部长,知道了国海集团里面有李国藩的影子,就利用手中的权力狠查了一次国海集团在建的项目,使得国海集团因停工损失了数千万。这件事彻底惹恼了李国藩。当时已经担任副省长的他,命令张海采取了民告官的方法,直接针对黄龙起诉到最高人民法院,闹出了震惊世界的民营大企业状告国家部委领导的案例。当时张海已经扬言,国海集团经得起检验,没有违法乱纪行为。如果国内没有发展空间,那么就全部投资海外。

这件事后来还是一号老大李强给平息的。李国藩被李强狠狠批评了一顿。而黄龙则调回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做起了副部级院长,离开了政府序列岗位。国家给予国海集团两千万的赔偿金。

最后,憋闷中的黄龙在建筑设计领域异军突起,多年后成了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这还要感谢国海集团的官司给他的机遇。本来他就不是搞政治的料。如果再继续混官场,就失去了一位难得的大师级建筑设计师。

多年后,黄龙已经在世界名声鹊起,李国藩也位居高层。两人见面,在一起喝了茶。也算相逢一笑泯恩仇。黄龙还为李国藩的国海集团设计了标志性的国海集团香港大厦,成为轰动世界建筑界的设计经典。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