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造反的条件(上)
作者:天花板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832

福建的夏天来得早啊,现在已经是一**五年的四月二十一号,要是在原世界里,大伙儿正等着过五一节呢,可是,在这里,五一节估计还没有出现呢。

自打与美国佬打搭上关系后,李天佑就忙得半死。大部分时间里,他带着李天保和一大堆的仆人、伙计,在兴泉永道的几个山区县跑来跑去,寻找着合适的建厂地址。仙游,兴化,永春,德化,大田,安溪等地,都留下了他李天佑的脚步。至于晋江,南安,同安,惠安等几个县么,由于这几个县都地处平原,人口众多,一旦发生了什么不测,工厂根本就来不及反应过来,因此,这几个县虽然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可是,却不在李天佑的选择范围之内。

选择的结果就是,所有的工厂,都被安在九莲山上的那块小*平原里面。这块小*平原占地不大,顶多也就方圆满二三十里左右,相比起福建的三大平原来,差了大老远了。可是,这地方地处兴化与仙游的交界处,属于十成十的三不管地带,仙游和兴化两县,对此地都不加理会,再加上交通不便,想要进入原来南少林的遗址处,只有一条绵延起伏的山道,无论是从兴化县还是从仙游县派兵到此,没有两三天时间,根本就不可能到达,到达之后,也不可能围得着莲山,因此,李天佑把所有的工厂,都建在九莲山上了。

当然,李天佑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建厂,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里的民风强悍,而且,与李家的关系一向不错。特别是,李天麒曾经替这里的老百姓办了几件好事,深得这里老百姓的支持,一旦有事情,那些个老百姓,很多都会毫不犹豫地站在李家这一边。此地的人,重义轻生,当年为了百多个南少林的和尚,就敢跟清廷大军对抗,现在应该也不会差到那里去吧。

到三月底的时候,已经有三家工厂建在了九莲山上,一家是洋皂厂,一家洋火厂,还有一家则是生产洋布的。技术要求简单的洋火厂,只用了一个月就已经投厂;洋皂厂也已经安装好了设备,正准备着试投厂呢。倒是洋布厂,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对技术的要求相对来说要高一些,因此,想要真正投厂,起码得再过三个月左右。

不过,这对李家,甚至于对闽南的那些商户来说,却已经足够了。洋火厂已经投厂,生产出来的洋火,大堆大堆地投入市场。李家身为这些厂的唯一股东,其目的本不在于发大财,因此,他们出售的洋火价格,比那些正经进口的洋火要低得多了,很得闽南一带老百姓的喜欢。

这些工厂所需要的工人,几乎全是从九莲山附近的村庄里面召来的。九莲山内有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村庄,总人口加起来也有数万左右,其中,青壮劳动力起码也有三五千之多,如果算上妇女的话,起码有七千左右。工厂的投建,对他们来说可是大好事啊,就算一个目不识丁的纯苦力,一个月的收入,也比他们种田要好上三五倍了,更不用说那些经过培训的工人了。

同时,李天佑还下了大血本,在九莲山中腹处建了好几处学堂,免费让当地的小孩子上学,并教那些读书认字,增加收入,还在当地修路建桥,整修水利。虽然投入的资金并不是很多,可是,无形之中,李天佑已经把当地人的利益跟李家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一旦有事,这里的数万村民,都将成为李家的坚强后盾。

空闲的时候,李天佑就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面,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一一回忆出来,记录在案,包括飞机的制造,石油的炼制,发动机等等。李天佑不是科学家,他对这些东西的认识,还仅局限于从报纸、书本、网络等方面得到的知识,只能算是一知半解的水平。不过,对当今的科学家来说,这些所记录下来的东西太重要了,李天估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经历了百多年时间考验被证明是正确的思路,这个思路,可以让科学家们少说多少弯路啊。

当然,身为职业军人,一个年青有为的军官,李天佑最大的本事,仍然在军事上,他对机械、火炮、轮船、飞机、坦克等的认识,在清末是无人可比的。他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个平台,一群能够实现其想法的科学家,一个绝佳的研发基地而已,现在,他李天佑,已经走在实现理想的大道上了。

同时,李天佑还把自己前世带兵的经验,也全部记录了下来。那些个带兵经验,虽然看起来简单,甚至于有点儿粗糙,可是,却是被证明确实有效的。几十年前,这些个经验,打造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穿越过来的李天佑,要用这些经验,为中华民族打造出一支强军,他要让中华民族不再饱受欺凌,要让中华民族提前几十年,成为站在世界民族巅峰的一支强大力量,一支其它任何民族都无法左右的强大力量。

四月二十一日,一大早李天佑就起床了,胡乱吃了一些早餐后,就趴在桌子上,认真地写着自己的士兵训练手册。前一段时间,他一直呆在九莲山上,跟那些山民们混在一起,努力修建从兴化县城通往九莲山的山间大道。原来的山道,无法让军工设备和发电设备进来,只能改扩。幸好,这里的山虽然绵延几十里,但是一点儿也不高,建起来并不难力。而且,李天佑也不怕有人利用这些山道进攻九莲山,他已经命令在山道的险要处设计关隘,小股部队,根本就混不进去。至于大股部队么,这只能通过政治层面来处理,凭九莲山这座小山,是挡不住大军攻击的。不过,在福建这一亩三分地上,有什么大军啊,大不了,就是善联手下的八旗军和刘应手中的绿营军,这两支部队的数量都不是很多,而且,几乎都是那种中看不中用的部队,李天佑并不放在眼里,他确信,只有手中有一两千部队,只要这一两千部队能够按自己的办法训练一段时间,就完全可以跟八旗军和绿营军相对抗了。

已是中午,阳光毒辣辣的,写得晕头转向的李天佑,正准备着稍微小睡一下,一个丫头走了进来,轻声说道:“四少爷,老爷有请。”

“哦,”李天佑放下笔,抬起了头,他这才想起来,离自己与父亲等人的约定,已经半年过去了。细算一下,四天前,震惊中外的《马关条约》已经签定,李江也应该得到消息了吧。话虽如此,可是,李天佑的心仍然怦怦直跳,他不知道现在的《马关条约》跟原世界的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的话,那么,他李天佑在李江等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将大幅度降低,几个亲人肯不肯跟自己蛮干,就说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