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七步七诗(中)
作者:孤心书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090

“张御使……”赵佶拉长了声调,“你就真的那么想考究太子才学?看来今天朕要是不答应你,你不会放过朕了!”说完放眼环视四周,这些臣子有什么心思,早在三天前他就清楚,毕竟他不是迷糊之人,本来就不怎么喜欢太子,废立之心早已有之,三天前犹豫了一下说要在今天再次考究太子,哪想到太子才清醒过来就发生被刺杀之事,这样一来性质就不一样了,因此……他需要看看再说。

“臣惶恐!”张邦昌听出了官家的不悦,连忙做出颤抖的样子,他们这些权臣在下面怎么玩弄权势都行,就是瞒着皇帝干下伤天害理之事也不少,但那也是欺官家身处深宫看不到而已,一旦正面面对官家,他们还是恐惧皇帝的威严。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他们这些臣子也不过皇帝陛下的仆人而已,只不过是高级一点的罢了,要杀要赦,还不是人家陛下的一句话么!

“惶恐?”赵佶也做出不解的样子,“你惶恐什么?难道你不打算考察一下太子的才学了么,不要忘了,此事是你首先提出来的,还是由你主持为好!”

“臣……”张邦昌现在恨死王黼了,你说王相一系在朝廷说得上话的也不少,干吗偏偏就让自己来出这个头呢,难道就因为自己是御使?官家天威难测,现在说的这些话也不知道是不是同意考究太子,要是太子没有废掉的话,自己以后估计也得够呛!

“臣有事启奏!”这时候蔡京急着站出来,他与官家狼狈为奸也有二十年了,虽几经沉浮,依然不倒,靠的全是对官家圣意的揣摩,使自己能事事走在官家之前,让官家宠信万分;刚才他听官家对于考究太子一事多说了几句,心知他对太子被刺起了同情之心,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血浓于水。这时候自己一定要再多劝官家几句,让他放弃废弃之心。

“哦?蔡太师有话就说!”赵佶知道蔡京在朝廷经营了二十年,势力早已根深蒂固,对自己的决策也很有影响力,加上一直对他很信任,这会儿也就客气了点。

蔡京恭身道:“考究太子才学一事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说得清的,如果太子内里有才,临场一时发挥不出来,难道就认为太子殿下没有才能了吗?官家,太子是您早些年亲自选出来的,当年就是看在他在诸多皇子中才能颇高,现在官家又不相信自己的眼光了吗?”

后面一句反问颇有威力,赵佶身为一国之帝,当然不会说自己的眼光有问题,更是堵了下面群臣之口,你再怀疑,那么就是对官家的不信任,此事可大可小,惹得官家一怒,那么,对不起了,宋朝祖训“不以言获罪”,不杀你,把你流放到琼洲看海角天涯还不成么!

“这个……”赵佶果然犹豫了。

“官家!”这时候蔡京最有势力的对头王黼站了出来,“臣认为太师说的也有道理,但学之一道,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年太子殿下确实有几分才能,但正如张御使弹劾,这些年殿下流连勾栏艺馆,恐怕已经把才学荒废了不少,为帝国着想,还是谨慎考究一番才好!”

这话也不愧是由一国宰相之口所出,说得婉转自如滴水不露,没有给官家任何提议,上来就说蔡京说得好,转头又说一切为了帝国着想,要官家“谨慎”。谨慎什么?谨慎对待太子一位的问题呀!

赵佶眯上了眼,下面是大宋最有势力的两大臣子斗法,他怎能不高兴。帝王权术之道,就是平衡,只有平衡朝廷各方势力,皇帝才能坐得安稳,这也是他为什么要在几年前放下蔡京提拔王黼上位的原因之一。虽然还很信任蔡京,但权术的本能让他如此。

环视下面臣子,大家大气都不敢喘,低着头沉默,或者偷偷瞥一下上面的自己,赵佶笑了,大臣们的害怕与敬畏令他高兴。转头看看太子,平静地看着桌上的酒杯,一点也没有三天前的恐惧,脸色很平静,嘴角还有一丝笑意,好像今天之事与他无关一样。赵佶倒是乐了,太子养气的工夫什么时候有了如此之大的进境!

再一看郓王赵楷,这个自己的三儿子脸上却有了一丝着急,一门心思地注视着王黼,赵佶心里冷哼一下,赵楷该是要王黼多加把劲把太子赶下去吧?他那点鬼心思还能瞒得了自己的法眼?怒归怒,心里却不能不叹气,自古皇家最无情,为了皇位,管你什么亲兄弟亲父子!赵佶也做过皇子,也知道其中滋味。

“郓王,你来说说,朕应该怎么做?”赵佶眯上了眼问赵楷。

赵楷一下站了起来,道:“儿臣不敢!父皇,太子是儿臣长兄,自古子不言父过,弟不言兄非,纵使太子有什么不是,请父皇原谅儿臣不敢言说!”

这话恁毒!赵桓不禁多看了一眼赵楷,果然是翩翩不群,怪不得众人交赞,连说话都那么有艺术。什么“不敢”,说白了大家就明白:纵使太子有什么是非过错,也请皇帝您裁断吧!深里的含义就是:太子才能还是不怎么样滴……一切还是看官家你怎么说了。

赵佶也乐了,自己的这个儿子果然聪明,不愧是自己所看重之人,转头又道:“太子,你来说说,现在不少大臣参你不学无术,你来教朕,该怎么做?”

赵桓心里一凛,这个赵佶也不是简单之人,怪不得能在这个位子上一坐就是二十多年,而且还稳如泰山。看他今天表现,上来就先质问张邦昌,接着引出蔡京与王黼斗法,自己却一点不发表意见,也不摇头也不点头,最后转头就牵出野心不小的郓王,看来他心里明白着呢!

赵桓不禁多看了这个和李煜相提并论的帝王,脸色已经苍白了,四十多的年纪留着一些长须,总是眯着一双眼,很有点要睡觉的感觉。

不过对于败国能败到他这种程度的人,赵桓差点要对他赞上一两句了。不禁想起后世对他的评价:宋徽宗赵佶与李煜不同。李煜自小就是一个花花公子,没有任何政治才能。赵佶则不是,公平地说,他既非纨绔子弟,也不是昏庸之辈。当政之初,他曾经想把满目疮痍的宋室江山恢复为太平盛世。清人王夫之就说:“徽宗之初政,粲然可观。”试看他屡下求直言诏,窜逐奸佞,昭雪冤狱,察纳忠言,一时举国上下,誉声鹊起。假如他能持之以恒,假如他不受宵小们的包围,假如他能够汲取历史上那些亡国之君的教训,北宋王朝至少能够保持与金国抗衡的局面。可惜的是,这段清明政治刚刚开头便煞了尾,一个年轻有为的天子很快沉沦为荒淫无道的帝王,变化之大,令人瞠目!王夫之说:徽宗君臣“君不似乎人之君,相不似乎君之相,垂老之童心,冶游之浪子,拥离散之人心以当大变,无一而非必亡之势。”这一评骘可说是切中腠理,入木三分。

后世在文献上看到宋徽宗如此,赵桓曾经也为他可惜过,他有时候也想不明白,一个人前后怎么会相差这般大,而且速度如此之快!皇帝由好变坏的例子不是没有,最出名的有唐朝的玄宗皇帝,后世则有乾隆,他们都是由好入坏的典型,但他们可都是坚持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才开始堕落,宋徽宗则不同,他除了开头几年有点作为外,接着就开始与周边宵小狼狈为奸了!

赵桓很怀疑其中的蹊跷,也许,这蹊跷还是要让自己这个从后世穿越过来的人来揭示吧!

这个时候赵佶问话,赵桓也像其他人一样站起来,回答道:“父皇,若说学问,儿臣万万比不上您与在座的诸多大臣,与当年司马光欧阳修等人更是相差万里,而且儿臣认为,这学问嘛,须由专门才子来做的。儿臣身为储君,只须知道为人与治国之道就可以了!”

“哗!”群臣有点乱了,昔日太子上朝总是沉默寡言,说话也有点结巴,面对众人与官家说话都有点不清晰,没想到今天就学问一事侃侃而谈!

赵佶来了兴趣,道:“那太子认为为人与治国又该如何?”

赵桓差点要说出什么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来,更想把民主共和也谈上一下,当然,“三民主义”、“共产主义”也要说上一两句的!奈何实情不允许,如果他今天说了这些,那么,不用说明天……根本没有明天,估计当场就被皇帝给大刀砍死。

“唉,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还是入乡随俗吧!”赵桓心里暗叹,嘴上却道:“我大宋一朝以儒治天下,儒家倡导‘仁’与‘孝’,为人者,离不开这两道,上慈下孝,中和兄弟姐妹,这便是‘为人’之道。至于治国嘛,儿臣不敢多说,但也离不开一个‘礼’字,克己复礼就成!”

众人闻言不由对太子另眼相看了,没想到三天前面对官家的质问会急昏过去的他,三天后却能侃侃而谈面不改色,当真是“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

王黼郓王两人大是着急,没想到太子临场还有这么一着,真是失策,这太子今天怎么就没有被刺客一剑给结果了呢,果然,他们担心太子面对考究不败的迹象还真的发生了!

赵佶点点头道:“说的有点道理!不过今天要考究的是你的才学,太子说这些就有点牛头不对马嘴了。不是吗?”

众人愣了,怎么主张废掉太子的人都没有提出这事,官家反而首先挑出来了?他刚才不是没有表态么,难道现在又改变注意,特意为难太子要废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