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桃花仙诗
作者:孤心书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920

赵桓此时并不怕德正威严的目光,大胆与之对视,道:“大师说本太子没有‘本源清净心’,确实,本太子世俗之人,做不到佛家的清净……”

德正皱眉道:“太子也要北周武宗一样有灭佛之举?就无视我佛门数万弟子的生死?”

朱佩玉看赵桓要与德正大师闹翻,忙道歉道:“大师,请原谅,殿下他怎么会有灭佛之心呢,晚辈也算得上佛门弟子,会劝殿下三思。”

赵桓不领情,冷笑道:“大师说佛门数万弟子,是要威吓本宫吗?再说了,你佛门就数万弟子而已吗?”

德正道:“殿下此言何意?”

赵桓嘿嘿笑道:“现今大宋一朝,佛门想来也有寺院数万,僧尼几十万吧?”

德正摇头道:“老衲却不曾想我沙门弟子如此之多,佛门如此之盛!”

“是啊!”赵桓冷冷地道,“确实是太多了!本宫倒要请问大师了,你们佛门寺院无数,僧尼无数,不事劳作,却有人供奉,这又算哪门子之事?”

德正一愣之后才道:“阿弥陀佛,我佛门弟子都是方外之人,出家修行,并不事耕作。”

赵桓突然厉声道:“那你们和蛀虫又有什么两样!嘿嘿,出了家,剃了头,算是佛门弟子了,就不用再像平民百姓一样耕作,也不用纳税,相反,还从平民手中化得他们本来就已经稀少单薄的钱财食物,而你们,只要坐在寺院里就得到这些供奉!试问,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你们出过什么力,出过什么汗了吗?”

赵桓是越说越生气了,他就是看不惯这些不事劳作却坐享其成的“方外之人”!南北朝以来,寺院经济得到充足的发展,佛教日益形成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隋朝的时候,统治者对佛教势力采取了依靠、利用、联合的政策,不少的上层僧侣直接参加了统治集团的斗争以及镇压“叛乱”等活动,被皇帝封以爵位,赐以官禄,变成了披起紫袈裟,乃至食邑几千户的显贵官僚。这些“高僧”们奔竞利禄、奢淫享乐、日趋腐化。虽然进入宋代以来,随着禅宗等派的革新,情况有了好转,但寺院僧侣依然是社会上影响颇大的社会力量!

德正反驳道:“老衲说过,佛门弟子礼尽佛祖,慈悲为怀,做着普渡众生之事,做无量功德!”

“功德?众生?轮回?”赵桓更是嗤笑一声,“大师,看来你不但忽悠麻醉世人,连自己也陷了进去!我承认,民间确实有很多人信佛,但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信吗?因为他们本身没有信仰,因为社会动乱,因为食不果腹,所以他们才信了佛!要是天下之人,人人能饱,人人有穿,人人有钱,也就不用靠佛来打救了!到那时候,佛也就失去了给他们解脱的作用!”

“你……”德正自小为佛家经义所教诲,佛家慈悲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他熟读经文,更是理解透彻,为一得道高僧,此时给赵桓解释他们之所以被信的原因,所受冲击之大,自是不言而喻,一时难以接受!

赵桓又道:“我不会灭佛,但我也不会用佛家的一套来麻醉我的子民,更不会用那些虚无飘渺的东西来教育我的子民,我只需要给他们饭吃,给他们衣穿,给他们钱用,那些一切外来的飘渺的毫无作用的东西自也难以侵入他们的思想!”

德正叹道:“看来太子殿下志气不小!”听得赵桓并没有灭佛之心,松了不小的气,说话也轻松许多。

“这是本太子的目标!”赵桓笑道,“大同社会出现,大师,你说这佛还需要我灭吗?”

德正愣然,不知回答,良久才道:“太子此举,不是连道家一派要做得没落了吗?

赵桓笑道:“我父皇自号道教德君皇帝,我却也不是信道的!虽说道教是本土宗派,某些地方对治国也有用,却也不是良方。道家如佛家都有‘出世’思想,对于我来说,却不适合!”

德正又问:“那殿下是要发扬光大本土的儒家思想了?”

儒家思想经过这上千年的发展,已经完全统治了上层人民的思想,经典教义也深入百姓之心,对于整个社会的约束规范来说,是其他学派都比拟不上的;它已经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正统思想。

赵桓道:“大师,我很向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百家齐放!只要这样,我华夏民族才能长盛不衰!”

德正皱眉道:“百家争鸣?这也不是长治久安之道。”

赵桓笑道:“也许不是朝廷希望看到的,但天下不是一家之天下,而是人民之天下!”

“人民之天下!”德正与朱佩玉都吃了一惊。孟子也说“民贵君轻”,却又尊崇君主的权力,要人民服从君主的统治,何曾说过天下是人民之天下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才是统治阶级真正的想法。

“人民之天下”是后世最常见的一个说法,放在千年前的古代,又是惊世骇俗了!

赵桓意识到自己说得过了,其实他对于治国以及整个国家今后的发展,也就有一个大概的思路而已,还需完善各方面的措施;现在与别人大谈什么民主言论,岂不荒谬?

讪讪一笑,赵桓道:“总之,我对佛教是没有什么好感的,当然,这不是针对个人佛教之人而言,像大师我还是比较尊敬的,不然也不会想向你学武了。”

德正垂头思虑再三,才道:“说一千,道一万,太子还是老衲的武功罢了。”

“哪里哪里!”赵桓不肯承认,其实他刚才没有在德正拒绝的时候拂袖而去,相反还说了许多不相关的话,说到底也还是对人家的武功没有死心罢了,这不,为了恐吓他老人家,连历史上灭佛之事都抬了出来!

“也罢,也罢!”德正叹了一口气,转头看一眼朱佩玉,“女施主是天山雪尼高徒,若是太子殿下没有一点本领,也确实委屈了女施主!”

“大师,晚辈……”朱佩玉有点难堪。

德正摆摆手,道:“不要多说!太子殿下,你要学我佛门功法,却也不容易,容老衲考究你一翻。”

“又是考究?”赵桓嘟囔道。

德正道:“老衲早说过,太子殿下没有武功有时反而比有武功要好!这翻考究只是看看你到底有没有佛性罢了。”

“好吧,请大师出题吧。”为了学得高明武功圆得他的高手梦,一切都忍了。

德正指指门外,问:“这是什么?”

赵桓与朱佩玉都不由自主地看向外面,倒没有什么特殊的东西,还是那片桃林,还有一条小路,当然,白雪也必不可少。

赵桓愣了,道:“大师,你什么意思,只是指指外面而已,我还是不明白你要指什么!”

德正笑道:“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

这两句是慧能在《坛经》里说的话,说的就是要以“人心”看世界,关键在于一个人的“悟”性。

赵桓最怕这种高人打哑谜,只的道:“我看到无数的雪,还有一条路,有些枯了的桃数。”

“阿弥陀佛,殿下只看到表象而已。”德正摇摇头道,“如今学道人,不悟此心体,便于心上生心,向外求佛,著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

赵桓要晕了,昏乎乎地听德正忽悠着他,心里暗气,老子也不是好忽悠的,脑筋急转,搜索记忆,看有没有与此景相符的东西。

突然,赵桓笑道:“大师,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哦?”德正应了一声。

赵桓看看古井无波的德正,又有点无奈了,转头看见脸现好奇的朱佩玉,顿时心情又好起来,侃侃而道:“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间生,酒醉还来花不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自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贫贱比贵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善哉善哉!”德正宣了一下佛号,“殿下已得我佛三昧也!”

看着一脸惊奇的德正与朱佩玉,赵桓得到莫大的满足,这抄袭后世唐伯虎的隐世名诗,放在此情此景,还勉强应和;除去景物,诗的意旨却是高明的,都有佛道的“出世”之想,又有玄学者的逍遥,也只有落寞癫狂的唐伯虎才得其中三昧!

赵桓得意万分,心满意足地问:“大师,从外面我就看到这些,你可满意?”

“罢了罢了!”德正无奈笑道,“殿下,这醍醐灌顶的功夫老衲就授于你吧!也算老衲在这时间的机缘!”

“真的?”赵桓大喜叫道,忽悠了一个上午,终于有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