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节 躬耕御苑中
作者:黄初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817

三个皇子,各有不同的大臣支持,朝臣已经明显分成了四派。支持三个皇子取代太子的各成一派,中立大臣再成一派。

皇长子庆王李潭(琮),是三个皇子中最名正言顺的。但是他为人懦弱,才能一般,而且出身不是很好,所以在大臣中的支持者反而最少。不过如果李隆基中意他,中立派就会全部倒向这个最名正言顺的皇子。

支持他的,主要是老大臣如杨崇礼等人。

现在支持人数最多的,还是惠妃的儿子,寿王李清(瑁)。主要是因为李清现在是最得宠的皇子,支持他,既符合李隆基的意思,也符合后宫的意思。李清虽然不是什么杰出的人才,但是平常待人温温有礼,很有一个谦谦君子的风度。如果不是顺序的问题,再加上年纪毕竟稍微小了点,估计大部分臣子都会支持他。

就算是现在,明面上支持他的,就有宰相萧嵩,大臣安禄山、李林甫,还有养父宁王宪,以及一大帮的中级官吏。

但最有实力问鼎太子宝座的,却还是皇后的养子,忠王李浚(亨)。要论正统,他是皇后的养子,规定的皇位继承人;要论年龄,除掉皇长子和太子,就轮到他了;要论能力,曾经统帅大军讨平渤海,帐下能人无数。更让群臣和李隆基满意的是,李浚(亨)非常本分孝顺,基本上没有任何越礼行为。

支持他的人,则主要是一帮老臣和大臣,前宰相张说,信安王李祎,以及跟随他一起出征过的御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伷先等人。

三派大臣各保一位皇子,明面上还没有完全开始争斗,私底下的动作却已经不少。今天这派大臣说那派皇子的坏话,明天那派大臣称赞自己派皇子的好,硝烟已经开始在朝廷中弥漫。

虽然武惠妃想废黜太子的阴谋没有得逞,但现在这样的情况,却符合了她的根本目的。对作为最大功臣的安禄山,自然十分感激,从她听说李灵儿怀孕后,三番两次赠药赠礼品就能看出来。

李隆基也因为安禄山的优秀表现,给他加了一个正四品下左谏议大夫的文职官衔,同时让他以龙武将军衔,去清查署理太子六率兵府常务。虽然左谏议大夫官位不高,但作为掌谏谕得失,侍从赞相的皇帝亲信官员,地位非常特殊。至于署理太子六率兵府,那好处就更明显了,清查的虽然只是常务,但没有明确时间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算是间接控制了部分六率府的权力。

******************************

楼观台别馆中,安禄山正坐在两位非常丰满的少妇中间。对面的树荫下,则是另外几位娇妻美妾。

“安郎!我们的孩子将来取什么名字好呢?”李灵儿娇滴滴的问道。

“是呀!安郎!我也想……”

第二个问声刚刚响起,就意识到自己的特殊处境,下面的半句话说不出来了,她自然是安禄山的相好杨怡了。

“哈哈!我安禄山的儿子女儿吗,当然得取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就象妮妮一样!”安禄山嘴上说的大气,实际上却是眉头大皱。

他最怕的就是取名字了!妮妮是他大女儿的名字,可惜,那也只是小名,到现在还没取上正式名字。不过现在女孩儿家的名字也不用那么正式,所以到没人催他。

“哼!还敢说呢!妮妮马上就可以入学了,你既然准备让她入学,就应该取一个正式点的学名呀!”旁边的玉真公主嗔怪道。

作为她清修的道观,现在却转职成了孕妇的产院。

杨怡一个人待在观中很孤单,玉真公主对自己姐姐的水性杨花都不能容忍,怎么会对她这个有夫之妇有好脸色,安禄山在来探望了几次,发现她非常阴郁后,就三天两头的往这里跑。刚好天气也开始变热,李灵儿诸女商量了一下后,最后集体搬到了玉真观避暑。

对于着个决定,安禄山自然没意见,这样他反而可以放心的直接待在观中,陪两位孩子的母亲,省得城内城外的两头跑。

“恩!这个,我本来准备问问太白兄的意见,反正女儿将来还是要归他们家的吗,到时候省得他们看名字不顺眼!”安禄山尴尬的摸摸头。

“女儿的名字也要人家取,那将来女儿嫁过去,还不受人欺负!不行!你一定要亲自取!”与真公主身上闪耀着母性的光辉。

“唉!好吧!好吧!我想想!想想!”安禄山轻拍着脑门。

“安哥哥,中原大门大户讲究排辈分,孩子们也应该有个统一的辈吧?”李灵儿提议道。

“恩!这个当然应该是要的!”

“安哥哥你不是收了那个孙孝哲当干儿子吗,干脆直接定孝字辈得了!”

“孝?呵呵!好吧!妮妮干脆就叫……”

“不要!”安禄山还没开口,妮妮的母亲心芸就已经拒绝了。“孝妮这个名字多难听!”

看到安禄山还想说什么,赶紧说道:

“女孩子家,排什么辈分,干脆直接就叫安妮妮得了!反正我们已经喊得顺口,换名字也还是会这么叫!”

“那好吧!女儿就不专门排辈了,如果是儿子,就取名叫孝诚!再来就叫孝明,孝信吧!这些名字应该不算难听吧?”安禄山询问几女的意见。

用孝字搭配,基本上好的词都行。

“《礼记·中庸》云‘诚者,天之道也。’安郎将安家的长子取名孝诚,还算不错!”大才女玉真公主点了点头。

安禄山面上稍微有点尴尬。虽然很想拽文几句,但是他对古书并不是很精通,刚才只是瞎猫碰到死耗子罢了,根本没有多想。

“安爷!”一声呼唤过后,跟随前来观中的小蝶走了进来。

“安爷!长安城来了人,说是明天陛下要在御苑和诸皇子一起整理粟麦,让安爷也去参加!”小蝶款款一礼。

“整理粟麦?”安禄山摇摇头。

御苑中的粟和麦,都是李隆基和皇子皇孙们亲自种下的。秋收之后,就用它们到太庙献祭。因为是献给祖宗的东西,所以皇帝一般都会亲自耕种收割。李隆基前期还算英明天子,基本上每年都是亲自动手。

今年二月的时候,还是皇太子李瑛牵牛,李隆基扶犁耕的地呢。现在还不是秋收的时候,仅仅是除草清理,不过估计谁能令李隆基满意,谁就能在秋收的时候,和李隆基一起收割粟麦,献祭太庙的祖宗了。

*****************************

开元十九年(辛末年,西元七三一年)七月,酷暑难当,但李隆基还是亲自率领几个亲信的大臣和三五个得宠皇子,一起在御苑修整春天时种下的粟和麦。

其实这些东西那里真需要皇帝和皇子们来照看,一直都有专门的宦官和守军照看,如果出了什么问题,还会拿他们治罪。

看到那一畦畦绿油油,鲜嫩嫩的禾苗,安禄山直感李隆基多事。

这样酷暑难当的七月天,竟然还让他们来干这事!

“众卿!这是朕给家庙的献祭,诸位只要在亭下休息即可!”李隆基虽然是一副短打农夫式打扮,但那衣着的用料,却足够普通的农夫耕种好几个月了。

“那有陛下躬耕,臣子到在一旁休息的道理,就算是陛下的家地,臣等也是还要帮忙的!”一干群臣当然不会真的下去休息。

不过他们大多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物,基本上不知道养护禾苗该怎么做,反正是聪明点的拿起了锄头,有的却说要打水,还有的竟然问侍臣,耕牛在那里?惹得李隆基一阵大笑。

最后除了两个宰相和几个最得宠的臣子,近前给李隆基打下手,其他大臣都被留在旁边,陪着晒太阳。

如果有人经历过,就会知道,其实站在太阳底下晒着,远比在太阳底下干活要难受得多。

几个皇子虽然汗流浃背,但是基本还是能坚持下来。

“父皇!想不到除草竟然还有这么多诀窍呀!如果不是父皇你指点,儿臣刚才还以为只要把杂草锄掉就行呢!那知道没草的地方,也要锄一遍!”皇长子李潭(琮)笑着对李隆基奉承。

“是呀!刚才我还差点把禾苗当草给锄了呢!”李清(瑁)也是笑着说道。

手脚却在旁边宦官的提醒下,毫不停留,不停的翻动着土块。

李隆基暗暗皱眉,这李清年纪小,又是第一来参加躬耕,不懂事也就罢了,但自己这个长子李潭,怎么也像个小孩样。

看了一眼那边默默锄草,脸上仅仅是微微流汗的李浚,李隆基欣慰的点点头。

“你们呀!应该多向浚儿多学学,虽然他地翻的……锄的也不平整,但是他目不斜视,用心耕作,就是难能可贵的真诚!”李隆基开始对剩下几个皇子进行训斥。

“给祖宗献祭,并不一定要最好,朕是天子之家,自然不可能种出百姓般的粮食,但只要心诚,真正参加耕种了,祖宗就会满意你们的献祭!”

“是!父皇教训的是!”众皇子,包括忠王李浚在内,都躬身受教。

这土地上本来就只有几根特意留下的杂草,有一帮臣子帮忙,外加几个专业的耕种宦官协助,几乎是李隆基擦完第一把汗,就发现整块地已经被锄了一遍。

嫩绿的禾苗,新翻的黑土,偶尔闪现几根萎靡在地的杂草,李隆基一阵欣慰。

“恩!今天的躬耕就到这儿,大家都一起休息一下吧!”

接下来才是今天的主题。

“陛下!刚才寿王翻的地最多了,锄了整整三畦!”李林甫率先对李清称赞起来。

“哈哈哈!庆王的地也不差,就属他的整过的地最干净,最新了!”顶替杨崇礼的监察御史、知太府出纳杨慎矜,也立刻出来给李潭说话。

“呵呵!陛下!勤勤恳恳,应该还属忠王呀!”老相张说摸着白胡子吹捧起李浚。

安禄山心中暗暗冷笑,为了自己支持的皇子,吹捧起来果然不遗余力呀!

“诸位皇子今日躬耕全都非常勤勉!这实在是陛下之福,社稷之幸呀!”安禄山恭敬的对李隆基作揖称赞。

马屁!刚刚称赞过的几个大臣同时在心中暗骂。

“哈哈哈!不错!安卿说的不错!三位皇子的表现,比太子要好多了!”李隆基笑着接受了安禄山的吹捧。

“不过三位皇子虽然都不错,但还是有高下之分,今日成绩最好的自然是清儿,但若论诚恳,却还是浚儿最佳呀!躬耕一事,贵在诚恳,所以还是浚儿最优!浚儿!朕增你实封百户,禄米千石!如今太子六率兵府执掌空虚,皇子中,又只有你真正领兵打过仗,就由你先领六率府军事吧!”

李隆基笑着转向群臣:

“今天陪朕参加躬耕的大臣和皇子,每人全都加禄一季,考功进一等!”

“谢吾皇!”群臣躬谢。

李隆基的好感已经开始偏向李浚,虽然他仍然坚持李清成绩最好,但却把最优给了李浚,又把太子六率的实际管理权交给他,已经有点要让他当太子的意思。

应该说,武惠妃的安排并不少,至少安禄山偷眼打量,就发现好几个宦官之流,偷偷的帮了李清不少忙。无奈李隆基现在大权牢固,根本没人敢在眼皮底下耍真正的花招。有好几次,安禄山都注意到,有宦官偷偷准备故意踩踏其他皇子的禾苗,但最后却在安禄山灼灼的目光下,放弃了下面的动作。

如今这样的安排,到是非常符合安禄山的心意。

就算是大局已定,武惠妃也不会罢休,现在大局未定,她更应该会有所动作。安禄山现在署理六率府的常务,又是左谏议大夫,手下还控制着大唐最能左右舆论的《同文杂志》,应该能被她好好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