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十六节 平静的前奏
作者:黄初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109

第十一章第十六节平静的前奏

开元二十五年夏末,大唐朝廷各高层再次生变动。礼部、户部、兵部的主管尚书生更替,手下的不少官员,自然也大大变换了一番。

明面上,安禄山的亲信夺取了油水丰厚的户部,李林甫的私交取得了兵部,双方分控尚书各部的局面并没有改变。但眼光深远的大臣,都已经察觉到,李林甫的牛仙客就算再得力,也不可能有效控制长时间受安禄山影响的兵部。这次变更以后,安禄山已经占据了全面的优势。

李林甫本人和其他却更没有觉,对李林甫有过结交之意的牛仙客,早已经完全成了安禄山的手下。双方的实力对比,已经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随着时间推移,大唐天子亲自设计的歌舞,正式由谢阿蛮主舞,呈现到了群臣的面前。

李隆基的才华确实不同凡响,新编歌舞,绝对高雅华丽,最能体现大唐的盛世繁荣。令观看的群臣和外国朝见使节,无不赞叹折服。虽然这里面安禄山和梨园子弟的功劳很大,但主要策划者却是李隆基。

面对这样高雅的舞曲,整个京城上流社会,立刻挂起了流行艺术歌舞的旋风。普通老百姓,也开始感受到这个社会风气,很多人干脆不让子弟进学堂。而是送到教坊学习歌舞曲艺,准备一朝得幸,像那个谢阿蛮那样常伴君王侧。

至于那所谓的安禄山恶意送“蛮夷歌舞”,也因为不少大臣自己开始蓄养类似地歌伎,变得不再被过多提起。大唐的开放,本来就不会令这些产生多大反感。上书言事的清流,在安禄山的干预下。或被外掉,或被提升。到是被他借机好好清理梳理了一番。

只是李隆基也是色中恶鬼,在这些“蛮夷女子”伺候下,难免过多的沉迷于声色。而随着武惠妃年老色衰,对李隆基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弱。这样一来,安禄山现,无形中让来自宫中的压力少了不少。

朝中权力分配,已经对安禄山十分有利。利用内奸传递信息。再加上自己联合一部分大臣打压,李林甫现在几乎已经没有和安禄山正面较量地能力。如果不是怕李林甫狗急跳墙,再加上还有一帮没表明立场的老大臣在旁观,安禄山甚至都准备直接叫自己地亲信,取代他的相位。

“启奏陛下!秋收在即,还请陛下主持秋粮收割仪式,为天下万民表率!”安禄山在兴庆宫中向李隆基请命。

他的身后,站着的是李林甫和几个朝廷重臣。

李隆基已经有好几天没上朝了。按照新的规定,改为朝中大臣有事主动来兴庆宫向他汇报。今天因为事情比较多,到的大臣也比较多。不过这并没有影响李隆基喝美酒,赏佳人的兴致。一边是已经有点中年妇女形象地武惠妃,一边是豆蔻年华的谢阿蛮,宫殿中央还有一群正在闻乐而舞的歌ji。

“朕不是说了吗。今年的秋收,由忠王代朕主持。”李隆基不悦的皱了下眉,随口喝下一杯殷红如血的红葡萄酒。

“陛下!秋收仪式,一直由天子或国之储君主持。忠王虽然贵为皇子,且声明显赫,但毕竟不是储君。让他代替陛下行秋收礼,恐怕与制不合!”底下立刻由懂规矩的大臣出来反对。

历代都由皇后主持蚕桑,皇帝主持农耕。虽然并不是每个皇帝都能遵守,也不是每年都要举行,不过李隆基前期非常勤恳。都是亲自参加或者由太子代表他主持。到是形成了惯例。如今他本人非常沉迷与享乐,原来的太子又被废了。一时到没人可以代替。

“哼!朕不想去,你们就没办法了?”李隆基淡淡地冷哼一声。

“这个,假如二尊有事,也可由宰相率百官代行!”下面立刻有机灵的官员接口。

“恩!那就由两位宰相代朕主持秋收仪式吧!”李隆基立刻笑着点头。

“陛下!如今陛下春秋鼎盛,这样的大事,臣不敢逾越!”安禄山立刻惶恐的出来拒绝。

皇帝身体好着呢,怎么可以由大臣代表他。

李林甫慢了一步,但也在安禄山的后面口称“不敢奉诏”。

底下的其他官员到是并没有怎么说话。

能跟随安禄山、李林甫两人进入兴庆宫地,基本上是他们的亲信,这样对于两位主子非常有利的事情,他们当然不会去破坏。

“这有什么,只要按礼行事,两位爱卿尽管拿朕的旨意去办,并一定要代表朕!恩,再让忠王和卞王随两位爱卿一起主持仪式,让他们了解了解民风!”李隆基对两个宰相的不敢毫不在意,自顾自就下了严令。

“臣遵旨!”安禄山和众官员只得领旨。

“对了。”李隆基放下手中的酒杯,“既然秋收就要开始了,那秋赋的征收工作准备怎么样了?安卿,听说今年风调雨顺,收成很不错,别到时候让朝廷忙不过来收税!”

“呵呵!陛下放心,秋赋的征收工作早就准备好了,有了夏粮摊丁入亩税的经验,秋赋方面基本没什么问题。看现在百姓的反应,也算是基本默认了摊定入亩!”安禄山躬身回答。

虽然李隆基现在已经很是有几分昏庸,底下人对他地抱怨不少。但他最近地独断专行,让皇帝权威反而得到了加强。有时候喜怒无常,就算是安禄山和李林甫两个宰相,在他面前也要随时随刻小心应对。

现在朝中的情况是,除非李隆基突然生意外,要不然安禄山根本不是他地对手。因为李隆基权威的加重,让不少本来野心勃勃的人。现在根本不敢和他作对。安禄山原来希望李隆基不问政事后,自己可以独揽朝政的美梦。并没有完全实现。

当然,安禄山知道现在自己位高权重,已经遭到不少大臣的忌恨,根本没了退路。要是这时候在权力上退缩,结果肯定是因为其他大臣地谗言,自己被李隆基处死。所以就算明知道自己权力越来越重,马上就会引来李隆基的顾忌。他还是不得不加强对朝政地控制。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李林甫觉察到双方的差距,准备和自己妥协时,安禄山坚决的拒绝了他的要求。

“陛下!吏部已经完成新近一年官员的考核,臣和安相已经商讨过了,只是对其中几个官员的评价有点争议,还请陛下御览!”李林甫看到安禄山说的事情已经结束,立刻将自己手中地事务说明。

“哦!对哪些人有争议呀?拿来看看!”李隆基嘴上说拿来看看。面上却已经有几分不耐烦。

高力士忙接过李林甫递上的表章,绕过谢阿蛮,传到了李隆基手中。

两个宰相有争议,当然只有皇帝来决断。如果争议不是很大的话,还要麻烦皇帝,那两个宰相就肯定会挨训。既然现在李林甫和安禄山敢毫无顾忌的上表。那事情肯定不会简单,底下官员已经暗自开始站队。

“咦!这是怎么回事,安卿和李卿给出的评价竟然完全相反?”脸上已经没了不耐烦,难得的再次露出慎重表情。

安禄山内心暗暗叹气,虽然李林甫其实也希望李隆基能够更昏庸,权力下放的更多,但因为经常在和自己争斗中处于下风,为了挽回劣势,还是屡次将李隆基从沉迷享乐中拉了回来,给他自己壮势。

“陛下!臣的意见。完全是根据吏部所拟考核所下。应该十分公允。而安相……好像全是根据一般大臣地意见来判断!”李林甫斜头看了安禄山一眼,又微笑着朝李隆基摇了摇头。

意思很明显。自己这个是客观正确的决断,至于安禄山的意见,应该纯粹是个人看法,当不得真。

听了李林甫的话,李隆基自然把目光看向了安禄山。

安禄山到是不慌不忙,也不给自己辩护,只是从自己袖中取出一份表章,呈了上去。

“陛下!臣正好接到有弹劾吏部上下七名官员收受贿赂的表章,才认为吏部的考核不可信,请陛下过目!”

“哦!呈上来吧”李隆基眉头微皱。

今天是宰相和各部前来,御史台地人并没有出现,所以李隆基也没有追究,弹劾表章,为什么不由御史呈递。只是看到对于安禄山和李林甫这样毫无顾忌的争斗,内心总觉得有的担心。但随后想想自己本来就是希望他们能够互相牵制,现在的结果正符合自己的预期,也就不是特别在意了。

“哼!一个侍郎,两个主事,其他辅佐官员四人,行收贿达几十万贯!这些人的事情都是真的吗?不过怎么不是御史的奏折?”李隆基翻看奏折后大怒,但还没失去理智。

“陛下!此事定然虚伪!”李林甫赶忙出列。

刚才他怕人说自己做贼心虚,也可能给李隆基一个自己包庇属下的印象,在安禄山出奏折的时候没有阻拦。但此时却是必须出来说话。朝中敢和安禄山抗衡地人,只剩下自己,如果自己不说,那这些亲信,就真地只有下大理寺问罪一途。

“陛下!监察百官,向来是御史言官的职责。臣总领监察事务,敢确定吏部官员,基本清廉,至少不会出现这样大笔地受贿。安相那份奏折既然不是御史送呈,应该是其他官员是道听途说,还请陛下治那人妄言之罪!”

“呵呵!李相,上书言事,那是每个人臣的本分,怎么能以妄言论罪。何况这份奏折,是万年县令所送,他执掌京郊,已经掌握了一些证据,自然不会是乱说!”安禄山也不客气。

现在长安城的万年县令,正是安禄山的亲信。万年县地方不大,但因为是管理长安城郊,地位比得上普通的大州,重要性更是一般州刺史没法比拟。安禄山当初为了给亲信谋这个位置,特意牺牲了一个转运使的职务,才让李林甫松口。

“让万年县令把证据呈来,如果属实,吏部的官员决不能轻饶!”李隆基合上奏章,冷冷的说道。“至于今年的考核,让吏部把统计的官员政绩劣迹,都送到朕这儿来,由朕亲自审阅,如果里面有什么虚假,涉案官员,一律罪加一等!”

他已经不耐烦安禄山和李林甫的争执,最后决定还是按照惯例,各打三板。

吏部的官员肯定不可能都清廉,让万年县令送证据,就意味着将会有几个李林甫的吏部亲信下台。但由吏部送交政绩考核材料,却是偏向李林甫,让他有机会补充一批亲信。

不过李隆基对自己太有信心。如果是换在以前,确实会是公平的结果。现在他沉迷享乐,哪可能真正认真的去审核,到时候肯定会根据材料来粗略判定。

“吾皇圣明!”机灵的李林甫,立刻意识到这样处理对自己的好处。

安禄山也是面带微笑,并没有不满,躬身称“陛下圣明!”

刚才看两个大佬争执,都不敢插嘴的大臣,此时立刻听到两人的声音,立刻把握住时机,高声的称赞李隆基圣明。在不知不觉中,这些内心并没有不忠诚心思的大臣,就算在李隆基面前,也已经变成重点看两个宰相脸色行事了。

李隆基对两个宰相和群臣的反应十分满意,立刻高兴的表示,让他们有其他的事情赶紧说,没的话就可以回去了。

安禄山李林甫两人,自然很能把握为官之道,知道臣子在君主面前强烈争论一次行,持续不断的争论,就会让君主觉得这两个大臣没法共事。到时候最大可能的处理,就是让两人不再出现在自己面前。

所以接下来两人全都开始有条不紊的汇报自己工作,什么歌舒翰大败吐蕃军啦,岭南道新产荔枝密啦,新大陆又有船队回来呀,各种各样祥瑞事件,都被禀告了出来。虽然免不了赞扬自己一番,损对方几句,却并没有再正面争论。

李隆基平常的时候没什么架子,在这个平常观赏歌舞的大殿,更是让大臣说话不用拘束。一时之间,大殿中到有了点君臣融融的感觉。

(晚上应该还有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