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作者:心随梦寒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6560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哪《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白居易生平

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二十六年(8oo)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和《新乐府》五十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还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做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应驱逐出京。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谕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他说自己是“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他升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七十岁致仕。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了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此时的一些诗仍然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父亲白季庚及外祖父都是诗人在这种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读书十分刻苦终成诗人。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张文潜在《苕溪鱼隐丛话》中说:陶渊明虽然爱好喝酒但由于家境贫困不能经常喝美酒与他喝酒的都是打柴、捉鱼、耕田的乡下人地点也在树林田野间而白居易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

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这个醉吟先生就是他自己。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o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宇航局、琴侣一起游乐。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又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有池塘可泛舟。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如此说来与陶渊明的苦况当然不同。

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中饮酒者八百。这个数字不算小。

他喝酒时有时是独酌。如在苏州当刺史时因公务繁忙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如果没有九天的疲劳怎么能治好州里的人民。如果没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娱乐的的身心。他是用酒来进行劳逸结合的。

更多的是同朋友合饮。他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在《赠元稹》一诗中说: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在《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一诗中说;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生传》于石立于墓侧。传说洛阳人和四方游客知白居易生平嗜酒所以前来拜墓都用杯酒祭奠墓前方丈宽的土地上常是湿漉漉的没有干燥的时候.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谕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谕所以他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闲适诗和讽谕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谕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不如来饮酒七》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关盼盼原是徐州名妓后被徐州守帅张愔纳为妾室。白居易远游徐州张愔设宴款待他席间还让宠妾关盼盼歌舞助兴白居易大为赞赏关盼盼才艺写下了“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诗。两年后张愔病逝姬妾们作猢狲散只有关盼盼难忘恩情移居旧宅燕子楼矢志守节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一晃十年过去了。白居易听闻了关盼盼守节一事认为她既已坚持这么久何不索性以死殉夫留下贞节烈妇的名声成就千古美谈呢。于是提笔作诗托人转交关盼盼只见上书:

黄金不惜买娥眉

拣得如花四五枚

歌舞教成心力尽

一朝身去不相随。

关盼盼看到这诗立刻大哭一场。她之所以不死是唯恐别人误会张愔自私让爱妾殉身反辱没了张愔名声所以苛延残喘偷生了这些年而白居易竟以诗作讽逼她殉夫怎不悲愤?性情贞烈的关盼盼在十天后绝食身亡。一个出身风尘的女子本来就无法以忠诚贞洁来要求她就算良家妇女为亡夫守节也只是个人选择或取决于夫妻感情。

像关盼盼这样痴情重义的只能说是张愔的福分遇上一个知恩图报情深意切的女子。注意关盼盼守了十年而不是一年半载地摆摆姿势沽名钓誉。

惨淡哀戚地活十年不是更难于一死了之吗?但是向来都很悲天悯人的白居易不仅不同情她的境遇还狠推一把认为她应该自杀殉情用粗暴的男权主义给她指出一条绝路译成口语就是你怎么不去死?

殉葬这种事有多么不人道已不用再三论证而殉情完全要看个人意愿你死了我也无法独活那我们就一起去。可白居易作为一个旁观者有什么资格指手画脚呢?

吃人的礼教终于生吞了关盼盼她临死前念了一句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你白居易稚若幼童怎识得我冰清玉洁。

她以自己高贵的死回敬了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听闻死讯也大为后悔。若干年后他归隐洛阳香山心知时日不多就遣散了侍姬樊素与小蛮(其实这是白又反下的第二个错误两个小妾本就命苦又已是“残花败柳”之身却被老白扫地出门老白看来是没想过她们其实也是也自己一样的人)不想她们重蹈关盼盼的悲剧。

白居易逝世时时年75岁。葬于龙门山。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少年时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8oo)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o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能不畏权贵近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十年因率先上疏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指导思想。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3ooo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上)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

“辞质而径”辞句质朴表达直率;

“言直而切”直书其事切近事理;

“事核而实”内容真实有案可稽;

“体顺而肆”文字流畅易于吟唱(《新乐府序》)。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文学创作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大体上前三类为古体后一类为近体。前三类大致以内容区分但有相交。四类诗中白氏自己比较重视前两类认为讽谕诗反映了“兼济之志”;闲适诗显示出“独善之义”;都是他人生目标的直接体现。感伤诗和杂律诗则“或诱于一时一物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与元九书》)。讽谕诗是白诗中的精华。代表作有《新乐府》5o《秦中吟》1o。它们广泛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这些诗措辞激烈毫无顾忌突破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十分突出。讽谕诗在形式上多直赋其事。叙事完整情节生动人物情节细致传神。另一部分讽谕诗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寄托政治感慨。这两类作品都是概括深广主题集中形象鲜明语言晓畅明白。部分《新乐府》还采用“三、三、七”言句式有民间通俗文艺的痕迹。闲适诗多抒写对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不少诗也宣扬了知足保和、乐天安命的思想。但也有些诗从侧面表现对现实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只是无可奈何的解脱。感伤诗以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长恨歌》歌咏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婚姻爱情故事既有“汉皇重色思倾国”的寄讽更有“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伤和同情。《琵琶行》则有“天涯沦落人”的遭际之感且语言成就突出。此二诗叙事曲折写情入微善于铺排烘托声韵流畅和谐流传甚广。白氏还有不少赠酬亲朋篇什情真意切挚朴动人。但这类诗中较多叹老嗟病伤往悼亡的伤感色彩及度脱尘嚣的佛家思想。杂律诗在白诗中最多以一些耐人寻味的抒情山水小诗较著名白描手法寥寥几笔生意盎然。另有一些铺陈故实、排比声律的长篇排律和杯光酒影、艳情风月的小诗也颇为时人效仿。白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6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梅尧臣、苏轼、张耒、6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诗的启示。

后代剧作家也多有据白诗故事进行再创作如白朴、洪据《长恨歌》分别作《梧桐雨》、《长生殿》;马致远、蒋士铨据《琵琶行》分别作《青衫泪》、《四弦秋》。白诗词句也多为宋、元、明话本所采用。白居易不属韩柳文学团体但也是新体古文的倡导者和创作者。其《策林》75篇识见卓著议论风词畅意深是追踪贾谊《治安策》的政论文;《与元九书》洋洋洒洒夹叙夹议是唐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草堂记》、《冷泉亭记》、《三游洞序》、《荔枝图序》等文均文笔简洁旨趣隽永。为唐代散文中的优秀之作。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展开拓了道路。

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等白居易被称为‘诗魔‘

本集和研究资料

白居易生前曾自编其集《白氏文集》(初名《白氏长庆集》)收诗文38oo多篇后散乱。现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绍兴刻本收诗文36oo多篇(羼入几十篇他人作品)。明马元调重刻本和日本那波道园1618年本与绍兴本基本相同。清初汪立名《白香山诗集》仅收诗。今人顾学颉以绍兴本为底本参校各本而成《白居易集》及《外集》附白氏传记、白集重要序跋和简要年谱。近人陈寅恪有《元白诗笺证稿》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陈友琴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白居易卷》、日本花房英树《白居易研究》等都是较重要的研究参考书籍。

白居易的诗

贺雨

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

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

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

遂下罪己诏殷勤告万邦。

帝曰予一人继天承祖宗。

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

元年诛刘辟一举靖巴邛。

二年戮李不战安江东。

顾惟眇眇德遽有巍巍功。

或者天降沴无乃儆予躬?

上思答天戒下思致时邕。

莫如率其身慈和与俭恭。

乃命罢进献乃命赈饥穷。

宥死降五刑已责宽三农。

宫女出宣徽厩马减飞龙。

庶政靡不举皆出自宸衷。

奔腾道路人伛偻田野翁。

欢呼相告报感泣涕沾胸。

顺人人心悦先天天意从。

诏下才七日和气生冲融。

凝为悠悠云散作习习风。

昼夜三日雨凄凄复蒙蒙。

万心春熙熙百谷青。

人变愁为喜岁易俭为丰。

乃知王者心忧乐与众同。

皇天与后土所感无不通。

冠佩何锵锵将相及王公。

蹈舞呼万岁列贺明庭中。

小臣诚愚陋职忝金銮宫。

稽再三拜一言献天聪:

君以明为圣臣以直为忠;

敢贺有其始亦愿有其终。

读张籍古乐府

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

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

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

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

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

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

读君勤齐诗可劝薄夫敦。

上可裨教化舒之济万民。

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

始从青衿岁迨此白新。

日夜秉笔吟心苦力亦勤。

时无采诗官委弃如泥尘。

恐君百岁后灭没人不闻。

愿藏中秘书百代不湮沦。

愿播内乐府时得闻至尊。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

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

如何欲五十官小身贱贫。

病眼街西住无人行到门。

哭孔戡

洛阳谁不死?戡死闻长安。

我是知戡者闻之涕泫然。

戡佐山东军非义不可干。

拂衣向西来其道直如弦。

从事得如此人人以为难。

人言明明代合置在朝端。

或望居谏司有事戡必言。

或望居宪府有邪戡必弹。

惜哉两不谐没齿为闲官。

竟不得一日謇謇立君前。

形骸随众人敛葬北邙山。

平生刚肠内直气归其间。

贤者为生民生死悬在天。

谓天不爱人胡为生其贤?

谓天果爱民胡为夺其年?

茫茫元化中谁执如此权?

梦仙

人有梦仙者梦身升上清。

坐乘一白鹤前引双红旌。

羽衣忽飘飘玉鸾俄铮铮。

半空直下视人世尘冥冥。

渐失乡国处才分山水形。

东海一片白列岳五点青。

须臾群仙来相引朝玉京。

安期羡门辈列侍如公卿。

仰谒玉皇帝稽前致诚。

帝言汝仙才努力勿自轻。

却后十五年期汝不死庭。

再拜受斯言既寤喜且惊。

秘之不敢泄誓志居岩扃。

恩爱舍骨肉饮食断膻腥。

朝餐云母散夜吸沆瀣精。

空山三十载日望辎(车并)迎。

前期过已久鸾鹤无来声。

齿日衰白耳目减聪明。

一朝同物化身与粪壤并。

神仙信有之俗力非可营。

苟无金骨相不列丹台名。

徒传辟谷法虚受烧丹经。

只自取勤苦百年终不成。

悲哉梦仙人一梦误一生!

观刈麦时为周至县尉。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题海图屏风元和己丑年作。

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

鳞介无小大遂性各沉浮。

突兀海底鳌冠三神丘。

钩网不能制其来非一秋。

或者不量力谓兹鳌可求。

(尸贝)(三贝)牵不动纶绝沉其钩。

一鳌既顿颔诸鳌齐掉头。

白涛与黑浪呼吸绕咽喉。

喷风激飞廉鼓波怒阳侯。

鲸鲵得其便张口欲吞舟。

万里无活鳞百川多倒流。

遂使江汉水朝宗意亦休。

苍然屏风上此画良有由。

羸骏

骅骝失其主羸饿无人牧。

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

踏冰水畔立卧雪冢间宿。

岁暮田野空寒草不满腹。

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

相马失于瘦遂遗千里足。

村中何扰扰有吏征刍粟。

输彼军厩中化作驽骀肉。

废琴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

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

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

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

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今人:一作今日。

李都尉古剑

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

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

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

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

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

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

愿快直士心将断佞臣头。

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

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

云居寺孤桐

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

亭亭五丈余高意犹未已。

山僧年九十清静老不死。

自云手种时一棵青桐子。

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

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

寄言立身者孤直当如此。

京兆府新栽莲时为周至尉趋府作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泥污馨香无复全。

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今来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月夜登阁避暑

旱久炎气甚中[去声]人若燔烧。

清风隐何处?草树不动摇。

何以避暑气无如出尘嚣。

行行都门外佛阁正(上山下)(山尧)。

清凉近高生烦热委静销。

开襟当轩坐意泰神飘飘。

回看归路旁禾黍尽枯焦。

独善诚有计将何救旱苗?

意泰神飘飘:一作神泰意飘飘。

初授拾遗

奉诏登左掖束带参朝议。

何言初命卑且脱风尘吏。

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当时非不遇尚无过斯位。

况余蹇薄者宠至不自意。

惊近白日光惭非青云器。

天子方从谏朝廷无忌讳。

岂不思匪躬适遇时无事。

受命已旬月饱食随班次。

谏纸忽盈箱对之终自愧。

赠元稹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

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

之子异于是久要誓不谖。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久要:一作久处。

答友问

大圭廉不割利剑用不缺。

当其斩马时良玉不如铁。

置铁在洪炉铁消易如雪。

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

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

杂兴三

楚王多内宠倾国选嫔妃。

又爱从禽乐驰骋每相随。

锦鞲臂花隼罗袂控金羁。

遂习宫中女皆如马上儿。

色禽合为荒刑政两已衰。

云梦春仍猎章华夜不归。

东风二月天春雁正离离。

美人挟银镝一叠双飞。

飞鸿惊断行敛翅避峨眉。

君王顾之笑弓箭生光辉。

回眸语君曰:昔闻庄王时

有一愚夫人其名曰樊姬

不有此游乐三载断鲜肥。

越国政初荒越天旱不已。

风日燥水田水涸尘飞起。

国中新下令官渠禁流水。

流水不入田壅入王宫里。

余波养鱼鸟倒影浮楼雉。

澹滟九折池萦回十余里。

四月芰荷越王日游嬉。

左右好风来香动芙蓉蕊。

但爱芙蓉香又种芙蓉子。

不念阊门外千里稻苗死!

吴王心日侈服玩尽奇瑰。

身卧翠羽帐手持红玉杯。

冠垂明月珠带束通天犀。

行动自矜顾数步一徘徊。

小人知所好怀宝四方来。

奸邪得藉手从此幸门开。

古称国之宝谷米与贤才。

今看君王眼视之如尘灰。

伍员谏已死浮尸去不回。

姑苏台下草麋鹿暗生(霓上换鹿)。

宿紫阁山北村

晨游柴阁峰暮宿山下村。

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

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

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餐。

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

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

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

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

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读《汉书》

禾黍与稂莠雨来同日滋。

桃李与荆棘霜降同夜萎。

草木既区别荣枯那等夷。

茫茫天地意无乃太无私。

小人与君子用置各有宜。

奈何西汉末忠邪并信之。

不然尽信忠早绝邪臣窥。

不然尽信邪早使忠臣知。

优游两不断盛业日已衰。

痛矣萧京辈终令陷祸机。[箫望之、京房等]

每读元成纪愤愤令人悲。

寄言为国者不得学天时。

寄言为臣者可以鉴于斯。

赠樊著作

阳城为谏议以正事其君。

其手如屈轶举必指佞臣。

卒使不仁者不得秉国钧。

元稹为御史以直立其身。

其心如肺石动必达穷民。

东川八十家冤愤一言伸。

刘辟肆乱心杀人正纷纷。

其嫂曰庾氏弃绝不为亲。

从史萌逆节隐心潜负恩。

其佐曰孔戡舍去不为宾。

凡此士与女其道天下闻。

常恐国史上但记凤与麟。

贤者不为名名彰教乃敦。

每惜若人辈身死名亦沦。

君为著作郎职废志空存。

虽有良史才直笔无所申。

何不自著书实录彼善人。

编为一家言以备史阙文。

折剑头

拾得折剑头不知折之由。

一握青蛇尾数寸碧峰头。

疑是斩鲸鲵不然刺蛟虬。

缺落泥土中委弃无人收。

我有鄙介性好刚不好柔。

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

登乐游园望

独上乐游园四望天日曛。

东北何霭霭宫阙入烟云。

爱此高处立忽如遗垢氛。

耳目暂清旷怀抱郁不伸。

下视十二街绿树间红尘。

车马徒满眼不见心所亲。

孔生死洛阳元九谪荆门。

可怜南北路高盖者何人。

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

顷有赠元九诗云:“有节秋竹竿。”故元感之因重见寄。

昔我十年前与君始相识。

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

中心一以合外事纷无极。

共保秋竹心风霜侵不得。

始嫌梧桐树秋至先改色。

不爱杨柳枝春来软无力。

怜君别我后见竹常相忆。

常欲在眼前故栽庭户侧。

分今何处君南我在北。

吟我赠君诗对之心恻恻。

感鹤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

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

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儇羽去亻)。

同游不同志如此十余年。

一兴嗜欲念遂为(矢曾)缴牵。

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不惟怀稻粱兼亦竞腥膻。

不惟恋主人兼亦狎乌鸢。

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

一饱尚如此况乘大夫轩。

春雪

元和岁在卯六年春二月。

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

连宵复竟日浩浩殊未歇。

大似落鹅毛密如飘玉屑。

寒销春茫苍气变风凛冽。

上林草尽没曲江冰复结。

红干杏花死绿冻杨枝折。

所怜物性伤非惜年芳绝。

上天有时令四序平分别。

寒燠苟反常物生皆夭阏。

我观圣人意鲁史有其说。

或记水不冰或书霜不杀。

上将儆政教下以防灾孽。

兹雪今如何?信美非时节。

高仆射

富贵人所爱圣人去其泰。

所以致仕年著在礼经内。

玄元亦有训知止则不殆。

二疏独能行遗迹东门外。

清风久销歇迨此向千载。

斯人古亦稀何况今之代。

遑遑名利客白千百辈。

惟有高仆射七十悬车盖。

我年虽未老岁月亦云迈。

预恐耄及时贪荣不能退。

中心私自儆何以为我戒。

故作仆射诗书之于大带。

白牡丹和钱学士作

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

素华人不顾亦占牡丹名。

闭在深寺中车马无来声。

唯有钱学士尽日绕从行。

怜此皓然质无人自芳馨。

众嫌我独赏移植在中庭。

留景夜不暝迎光曙先明。

对之心亦静虚白相向生。

唐昌玉蕊花攀玩众所争。

折来比颜色一种如瑶琼。

彼因稀见贵此以多为轻。

始知无正色爱恶随人情。

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

君看入时者紫艳与红英。

赠内

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

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

黔娄固穷士妻贤忘其贫。

冀缺一农夫妻敬俨如宾。

陶潜不营生翟氏自爨薪。

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

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

至此千载后传是何如人。

人生未死间不能忘其身。

所须者衣食不过饱与温。

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

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

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

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

寄唐生

贾谊哭时事阮籍哭路岐。

唐生今亦哭异代同其悲。

唐生者何人?五十寒且饥。

不悲口无食不悲身无衣。

所悲忠与义悲甚则哭之。

太尉击贼日尚书叱盗时。

[段太尉以笏击朱泚颜尚书叱李希烈。]

大夫死凶寇谏议谪蛮夷。

[6大夫为乱兵所害阳谏议左迁道州。]

每见如此事声涕辄随。

往往闻其风俗士犹或非。

怜君头半白其志竟不衰。

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

不能声哭转作乐府诗。

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

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

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未得天子知甘受时人嗤。

药良气味苦瑟淡音声稀。

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

人竟无奈何呼作狂男儿。

每逢群动息或遇云雾披。

但自高声歌庶几天听卑。

歌哭虽异名所感则同归。

寄君三十章与君为哭词。

伤唐衢二

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

常排伤心事不为长叹息。

忽闻唐衢死不觉动颜色。

悲端从东来触我心恻恻。

伊昔未相知偶游滑台侧。

同宿李翱家一言如旧识。

酒酣出送我风雪黄河北。

日西并马头语别至昏黑。

君归向东郑我来游上国。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怜君儒家子不得诗书力。

五十著青衫试官无禄食。

遗文仅千六义无差忒。

散在京洛间何人为收得。

京洛:一作京索。

忆昨元和初忝备谏官位。

是时兵革后生民正憔悴。

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

遂作秦中吟一吟悲一事。

贵人皆怪怒闲人亦非訾。

天高未及闻荆棘生满地。

惟有唐衢见知我平生志。

一读兴叹嗟再吟垂涕泗。

因和三十韵手题远缄寄。

致吾陈杜间赏爱非常意。

此人无复见此诗犹可贵。

今日开箧看蠹鱼损文字。

不知何处葬欲问先嘘唏。

终去哭坟前还君一掬泪。

[陈、杜谓子昂与甫也。此诗犹可贵谓唐衢诗也。]

问友

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

根(艹亥)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

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

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

沈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

悲哉行

悲哉为儒者力学不知疲。

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

十上方一第成名常苦迟。

纵有宦达者两鬓已成丝。

可怜少壮日适在穷贱时。

丈夫老且病焉用富贵为。

沉沉朱门宅中有乳臭儿。

状貌如妇人光明膏粱肌。

手不把书卷身不擐戎衣。

二十袭封爵门承勋戚资。

春来日日出服御何轻肥。

朝从博徒饮暮有倡楼期。

平封[去声]还酒债堆金选蛾眉。

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山苗与涧松地势随高卑。

古来无奈何非君独伤悲。

紫藤

藤花紫蒙茸藤叶青扶疏。

谁谓好颜色而为害有余。

下如蛇屈盘上若绳萦纡。

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

柔蔓不自胜袅袅挂空虚。

岂知缠树木千夫力不如。

先柔后为害有似谀佞徒。

附著君权势君迷不肯诛。

又如妖妇人绸缪蛊其夫。

奇邪坏人室夫惑不能除。

寄言邦与家所慎在其初。

毫末不早辨滋蔓信难图。

愿以藤为诫铭之于座隅。

放鹰

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

下鞲随指顾百掷无一遗。

鹰翅疾如风鹰爪利如锥。

本为鸟所设今为人所资。

孰能使之然有术甚易知。

取其向背性制在饥饱时。

不可使长饱不可使长饥。

饥则力不足饱则背人飞。

乘饥纵搏击未饱须絷维。

所以爪翅功而人坐收之。

圣明驭英雄其术亦如斯。

鄙语不可弃吾闻诸猎师。

慈乌夜啼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燕诗示刘叟

叟有爱子背叟逃去叟甚悲念之。叟少年时亦尝

如是。故作《燕诗》以谕之矣。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采地黄者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初入太行路

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莽[上声]。

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

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

若比世路难犹自平于掌。

邓鲂、张彻落第

古琴无俗韵奏罢无人听。

寒松无妖花枝下无人行。

春风十二街轩骑不暂停。

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

众目悦芳艳松独守其贞。

众耳喜郑卫琴亦不改声。

怀哉二夫子念此无自轻。

送王处士

王门岂无酒侯门岂无肉。

主人贵且骄待客礼步足。

望尘而拜者朝夕走碌碌。

王生独拂衣遐举如云鹄。

宁归白云外饮水卧空谷。

不能随众人敛手低眉目。

扣门与我别沽酒留君宿。

好去采薇人终南山正绿。

村居苦寒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施左换纟)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纳粟

有吏夜叩门高声催纳粟。

家人不待晓场上张灯烛。

扬簸净如珠一车三十斛。

犹忧纳不中鞭责及僮仆。

昔余谬从事内愧才不足。

连授四命官坐尸十年禄。

常闻古人语损益周必复。

今日谅甘心还他太仓谷。

薛中丞

百人无一直百直无一遇。

借问遇者谁正人行得路。

中丞薛存诚守直心甚固。

皇明烛如日再使秉王度。

奸豪与佞巧非不憎且惧。

直道渐光明邪谋难盖覆。

每因匪躬节知有匡时具。

张为坠网纲倚作颓檐柱。

悠哉上天意报施纷回互。

自古已冥茫从今尤不谕。

岂与小人意昏然同好恶。

不然君子人何反如朝露。

裴掀昨已夭薛君今又去。

以我惜贤心五年如旦暮。

况闻善人命长短系运数。

今我一涕零岂为中丞故。

秋池二

前池秋始半卉物多摧坏。

欲暮槿先萎未霜荷已败。

默然有所感可以从兹诫。

本不种松筠早凋何足怪。

凿池贮秋水中有苹与芰。

天旱水暗消塌然委空地。

有似泛泛者附离权与贵。

一旦恩势移相随共憔悴。

夏旱

太阴不离毕太岁仍在午。

旱日与炎风枯焦我田亩。

金石欲销烁况兹禾与黍。

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

悯然望岁者出门何所睹。

但见棘与茨罗生遍场圃。

恶苗承沴气欣然得其所。

感此因问天可能长不雨?

谕友

昨夜霜一降杀君庭中槐。

干叶不待黄索索飞下来。

怜君感节物晨起步前阶。

临风踏叶立半日颜色低。

西望长安城歌钟十二街。

何人不欢乐君独心悠哉。

白日头上走朱颜镜中颓。

平生青云心销化成死灰。

我今赠一言胜饮酒千杯。

其言虽甚鄙可破悒悒怀。

朱门有勋贤陋巷有颜回。

穷通各问命不系才不才。

推此自豁豁不必待安排。

丘中有一士命句为题二

丘中有一士不知其姓名。

面色不忧苦血气常和平。

每选隙地居不踏要路行。

举动无尤悔物莫与之争。

藜藿不充肠布褐不蔽形。

终岁守穷饿而无嗟叹声。

岂是爱贫贱深知时俗情。

勿矜罗弋巧鸾鹤在冥冥。

丘中有一士守道岁月深。

行披带索衣坐拍无弦琴。

不饮浊泉水不息曲木阴。

所逢苟非义粪土千黄金。

乡人化其风薰如兰在林。

智愚与强弱不忍相欺侵。

我欲访其人将行复沉吟。

何必见其面但在学其心。

新制布裘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浪淘沙

白浪茫茫与海连

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

遂令东海变桑田

杏园中枣树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

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

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

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

东风不择木吹照长未已。

眼看欲合抱得尽生生理。

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

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

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

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虾蟆和张十六。

嘉鱼荐宗庙灵龟贡邦家。

应龙能致雨润我百谷芽。

蠢蠢水族中无用者虾蟆。

形秽肌肉腥出没于泥沙。

六月七月交时雨正滂沱。

虾蟆得其志快乐无以加。

地既蕃其生使之族类多。

天又与其声得以相喧哗。

岂惟玉池上污君清泠波。

可独瑶瑟前乱君鹿鸣歌。

常恐飞上天跳跃随(女亘)娥。

往往蚀明月遣君无奈何。

寄隐者

卖药向都城行憩青门树。

道逢驰驿者色有非常惧。

亲族走相送欲别不敢住。

私怪问道旁何人复何故?

云是右丞相当国握枢务。

禄厚食万钱恩深日三顾。

昨日延英对今日崖州去。

由来君臣间宠辱在朝暮。

青青东郊草中有归山路。

归去卧云人谋身计非误。

文柏床

陵上有老柏柯叶寒苍苍。

朝为风烟树暮为宴寝床。

以其多奇文宜升君子堂。

刮削露节目拂拭生辉光。

玄斑状狸素质如截肪。

虽充悦目玩终乏周身防。

华彩诚可爱生理苦已伤。

方知自残者为有好文章。

浔阳三题并序

庐山多桂树湓浦多修竹东林寺有白莲华皆植物之贞劲秀异者虽宫囿省寺中未必能尽有。夫物以多为贱故南方人不贵重之。至有蒸爨其桂剪弃其竹白眼于莲花者。予惜其不生于北土也因赋三题以唁之。

庐山桂

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

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

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

生为石上桂叶如剪碧鲜。

枝干日长大根荄日牢坚。

不归天上月空老山中年。

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

无人为移植得入上林园。

不及红花树长栽温室前。

湓浦竹

浔阳十月天天气仍温燠。

有霜不杀草有风不落木。

玄冥气力薄草木冬犹绿。

谁肯湓浦头回眼看修竹?

其有顾盼者持刀斩且束。

剖劈青琅玕家家盖墙屋。

吾闻汾晋间竹少重如玉。

胡为取轻贱生此西江曲?

东林寺白莲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青。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光彩清飚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渐尘垢眼见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棵子寄向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竹枝二

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簇簇江蓠湿叶碧萋萋。

鸟一

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长恨歌》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新椒房阿监青蛾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