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辽东之事 (1)
作者:非?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966

辽东向为苦寒荒凉之地,自汉末以来就为公孙氏据有,至今已经三代。第一代为公孙度,此人本就是辽东郡襄平人士,起家时为玄菟郡一个小吏,却是得同郡之人董卓的中郎将徐荣推荐而成为辽东太守的。公孙度颇有武略,他料知大汉命运将要终结,因此就东征高句丽,西击乌桓部,内外整治,很快就扩展出一片很大的局面,开始称王称霸,以期建立一个独立王国。

公孙度成了一定的气候之后,就不再接受汉朝任命,他自立为辽东侯,平洲牧,并设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二祖之庙以祭祀,行皇帝之礼在老家襄平县城南郊外堆土为坛,除地为?,以祭祀天地,举行籍田仪式。他亲自指挥训练军队,出行时乘帝王鸾车,打九旒圣旗,羽林骑兵披发在前作为先驱。当初曹操鞭长莫及,只好行羁縻之术请朝廷下诏任命公孙度为武威将军,永宁乡侯,然而公孙度嗤之以鼻,他说:“我称王辽东,永宁算得什么?”反把官印藏于武库拒不接受。

公孙度并没有做上皇帝,他死了之后,将其位传于儿子公孙康,公孙康颇为明智,他自己承袭了其父的爵位,而将永宁乡侯的封号给了弟弟公孙恭,既不负父亲,也不得罪朝廷。曹操此时已威震天下,不久就灭掉袁绍,驱逐袁绍之子袁尚逃到了辽东,公孙康迫于曹操的压力,斩了袁尚,将其首级献给曹操,因此被封为襄平侯,左将军之职。曹操其时却也没能力紧逼掠取,辽东得以保全。

公孙康死后,因为他的两个儿子公孙晃公孙渊年纪尚小,不足以成事,因此众人拥戴公孙康的弟弟公孙恭做了辽东太守,魏文帝即位后,又特授他为车骑将军,封为平郭侯。

公孙恭却是先天不举的一个阉人,他羸弱的身体难以承受治事之累,根本挑不起这一重担,所以在魏太和二年,遽然被他已经长大的侄儿公孙渊强行赶下了宝座,回家养老去了。shouda8.com这时的魏明帝也如他祖父父亲一样,管你是谁在位,照样又派使者将公孙渊任命为辽东太守,扬烈将军。

魏国朝廷也只能这么做,辽东远处边地,险峻偏僻,又有群夷混杂,征服既难,得之也不易管理,丢掉不舍,失去似乎却又无关大局,因此只好睁一眼闭一眼,只求它能表面顺从,以地方强势之人镇抚管理,不致生事就行。而大如其祖,怀有野心的公孙渊也正是看清了这一点,因此并不甘心臣服。

公孙渊的意思也是想建立一个独立王国,自称孤家寡人,而不必向魏国称臣进贡,但他一面又惧怕魏国的势力,因此只好一面礼数不缺,一面暗中结交吴国。

吴国与辽东有大海阻隔,距离也相当遥远,本不足以依恃,但是吴国是魏国的仇敌,一旦有事,却可以在侧面打击魏国,实行援助,而且吴国与辽东互有所需,如果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可以通过贸易获得财富,补充不足。

这自然也可视为一种试探艺术,如果我跟东吴来往你魏国仍然不管,那我就可以更进一步,如果你魏国态度激烈,大事不好,那么我又可以立即跟东吴翻脸,求得原谅,反正东吴基本也起不了什么大作用,它鞭长莫及,报复手段微乎其微。在公孙渊看来,魏国不到十二万分是不会大动干戈的,他们讨不到多少好处。

公孙渊低调行事,以臣礼媚于吴国,大投好大喜功的孙权之好,吴国和辽东顿时一拍即合。

孙权自知一时无能越过长江打败魏国,因此向来有征略海外,以掠取人口,获得财富的打算,现在辽东主动送上门来,他怎能不欣喜若狂?可是他忘了这一点,对于辽东,魏国无能为的事情,他隔海相望更不可能,而且辽东小打小闹也许可以,一旦真有异举,魏国也决不可能坐视不理。狗逼急了还能跳墙,何况辽东真正谋反在政治上也有莫大的影响。因此辽东对于孙权除了贸易上的益处,实际上只能有一些表面上的得到,而贸易往来魏国大概也不可能使他们进行得顺利。

孙权很快派使者打通了这条航线。这条航线曲折不少,困难重重,但富有冒险精神又热望辽东这片土地的孙权,决心要通过这条航线把东吴与辽东连接起来。

英明的吴帝这一次却没看出被人当做了一个左右逢源的棋子,也没有吸取他前年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