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清闲
作者:蓉城秋雨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744

吕应槐是市委副书记,分管农林水利。

此刻,他在办公室里,看着姜沛批示的那份报告。他的目光,一直停在姜书记所作的批示上:加强对该同志工作考察。

他摸过中华烟,抽出一支点燃,烟雾中,他的眼神幽深而又模糊。

笃笃笃,敲门声起。

“进来。”他掸掸烟灰,头也不抬。

门推开,秘书周成走了进来。

他仔细地将门关严,走到吕应槐办公桌前,恭敬道:“刚才西城区打来电话,人,他们已经送下去了。”

吕应槐嗯了一声,面无表情。

“西城区李书记送姜凯他们去宏圣乡,郭凡和郦惠,是由钱区长送去永红乡。”

“知道了。”吕应槐将报告交给周成,“拿去归档。”

“是!”周成接过报告,就准备退出办公室。

“对了!”吕应槐叫住了他,“研究所的指标,是给了你妹妹吧?”

周成一凌。

他也没想到,自己抢指标的那个人,居然会闹出这么大动静。作为市委副书记的秘书,他当然知道,所谓微软总裁赴西平考察的真相。

从知道的那一天起,他心中就忐忑不安,现在,终于躲不过去了。

“是的。”他不敢分辨,只能老实承认,希望吕书记,看在他鞍前马后,勤勤恳恳的份上,能够既往不咎。

吕书记用可堪玩味的目光,注视着他,嘴角上弯:“有意思,很有意思!”

周成额头冒出冷汗,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你出去吧!”

吕应槐没有责备的话,就这样,让他离开了办公室。

他手上的香烟,烟雾缭缭。

他主管农业,宏圣乡何永红乡,从道理上讲,都属于他的管辖范围。

但事实上,他的管辖权限,从来都到不了宏圣乡。

宏圣乡紧邻一环,全城对称线人民大道向南一直延伸出去,从正中,将全乡一分为二。与其说是近郊农村,还不如说是城区的外延部分。

为了市政府的颜面,宏圣乡一向受到诸多照顾。

改革开放初,市政府以宏圣乡为试点,最早实行包产到户。八十年代中期,政府帮助他们解决粮食销售难问题。从八七年开始,政府改变思路,督促农行、信用联社给农民贷款,兴建乡镇企业。

宏圣乡,又一次成为第一受益方。

到目前,宏圣乡共有乡镇家具厂六十多家,制鞋厂、皮革厂四十多家。全乡七千多人,非农业人口高达六千多人!

乡里,从书记、副书记,到乡长、副乡长,没有一个人,是他吕应槐提拔上来的。

而他这个主管农业的市委副书记,对该乡的影响力,近乎于零!

这次姜书记,将自己的公子下放到宏圣乡,表面上说是让孩子接受基层锻炼,谁还不知道背后的真实用意。

相比宏圣乡,永红乡虽然与之相邻,却完全是另一副模样。

永红乡共有八千多人,二十多个生产队,全乡是传统的农业乡。乡里仅有一个农机维修站,和十几家,家庭式家具作坊。

宏圣乡和万红乡,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但对吕书记而言,万红乡却比宏圣乡贴心多了,因为这里,是他的核心所在!他的话,在这里,才具有一言九鼎的效力!

吕应槐打开抽屉,从里面取出一份文件。

文件上,红色的标题格外醒目:关于我省筹建经济开发区的若干问题和解决办法。

他微微一笑,认真地研究起这份文件。

……

郭凡和郦惠,对坐在办公桌前,两人面前,各自堆着厚厚一叠文件袋。他们各拿着一份文件,安静地看着,房间里悄无声息。

这里是永红乡,乡政府办公室。

办公室里,除了他们两人,还有三张空办公桌,但都没有人。

楼道里,传来一阵哗哗的声响,随即,声音小下来,偶尔,可以听到麻将牌碰撞的声音。

郭凡看了一阵,放下手中的文件,揉揉眼睛,伸了个懒腰。

一转眼,他到永红乡,已经一个星期了。

在送他们下乡那天,乡党委冯书记、余乡长都对钱区长表态,要重视青年干部培养,并在得知郭凡是预备党员以后,当即任命他为乡团支部副书记。

然后……

然后就是让他和郦惠,学习文件。

学习了整整一个星期。

没有人给他们安排工作,没有人指示他们要做什么。两人每天正常上下班,八点半到乡政府,打扫完情节,就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中午,在乡政府食堂打饭,休息两个小时,下午又看文件,看到五点半下班。

他们就像是被人遗忘了一样。

好在万红乡是近郊,自行车顺着乡道,骑十几分钟的土路,就可以拐上人民大道。再骑半个多小时,就可以到家。

郭凡和郦惠家都在城里,两人每天,都是相约一起,骑车上下班,一路上谈谈说说,倒也不寂寞。

郭凡起身,来到窗前,推开了玻璃窗。

上午的阳光,还不甚灼烈。

他们这个办公室,窗户正对乡政府大院,两层的乡政府,视野并不开阔。只能越过大门,看到从乡政府门前而过的土路,和对面的几间屋舍。

在共和国的行政区划中,乡和镇,其实是同一级别的单位。

所谓的乡,就是非农业人口数量,占总人数百分之二十以下,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经济支柱的行政单位。

万红乡党委、政府所在地,有着七十多户人家,老老少少近三百人。

但农业自然村的特性,所有的住家并不特别密集。

七十多户人家,紧靠土路的,也就二十来家。其他的人家,稀稀拉拉散布在周围,距离自家责任田不远的地方,无法形成密集的居民区。

乡政府隔壁,是乡派出所,村头,还有一个农技站。

对面,是一个小店,售卖的东西,和城里没有多少区别,可摆放在陈旧的木头货架上,看上去,又脏又乱,郭凡、郦惠从来没到店里买过东西。

郭凡站在窗口,除了偶尔传来一阵哗啦声,整个乡政府安安静静,听不到一点别的声音。实际上,他知道,这里每一间办公室里都有人。

身处在这样的环境里,感觉生活步调,是那么的缓慢。

这就是农村。

这就是乡镇一级政府机关。

基本上,大多数乡村政府机构,都是这样。

说起来,如果主政者想要做实事,乡镇基层,可做的事情很多,多到可以忙得人脚不沾地。开挖沟渠、疏通河道、农资调拨、科学规划、组织耕种、调解纠纷、教育文娱、计划生育,等等等等,只要你想干,就可以从年初,忙到年尾。

要是想要清闲,那也是真清闲。

农民们自觉性强得很,种什么值钱、怎么种,不需要你催,自己就动手了。

万红乡是近郊农村,农民早不种粮食了。

所有的田地,全部种的是经济作物:油菜、蔬菜、姜葱蒜。种植周期短,两三月就可以收一茬。距离城市近,三轮车拉到城里,找个自由市场就能卖掉,来钱快。

收入,比城里当然比不过,但相比远郊农村,又高得多。

乡政府、村干部都不需要号召,也不需要组织农业大会战,大家自己知道该干什么。

没有政策、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机遇,大家就算想要更进一步,也不知道该干什么。剩下的,就是每天混日子。

“好无聊啊!这种日子,要过到什么时候啊!随便让我们做什么,也比成天看文件好。”郦惠见他偷懒,也趁机放下文件,慵懒地伸了个懒腰。

阳光照在她脸上,红扑扑的很是娇艳。

两人在一起,同样的处境,这里也不兴科室间串门,每天一起上下班,久了,也就熟了。说话行事,便不像最初那样,还要伪装。

起初,两人还做做笔记什么的,现在,一份文件在手,半天都不翻看一页,表情呆滞,纯粹就是坐在那里发呆。

郭凡笑了。

他朝麻将声响起的方向,努了努嘴:“书记、乡长都找不到事情来做,能给我们找什么事做?无聊的话,以后带本小说来看吧。”

“这样不好吧,毕竟我们才来?”郦惠有些意动。

“怕什么?大BOSS打麻将,我们看看书,有什么问题?”郭凡回到座位,从办公桌侧面的柜子里,拿出自己的书包。

他取出一张图纸,认真地看起来,比看文件,要认真多了。

“你在看什么?”郦惠好奇地探起身子,隔着办公桌,努力伸长脖子,想要看清他面前的图纸。

“电路图!”郭凡拿起图纸,朝她晃晃。

“哦!我忘了,你是学计算机的。可惜这里没有计算机,连打印机都没有一台!”郦惠替他惋惜道。

她绕过桌子,兴致勃勃地拿起图纸,想要辨别出,这是什么电器的电路图。

她倒不是对电路感兴趣,实在是看文件,看得无聊,想找件别的事情,分散一下注意力。

“这是什么?”她看了半天,不懂,问郭凡道。

“这是鼠标的电路。”郭凡拿出另外一张图纸,这是一张组装图,上面画着鼠标的具体装配图。

“啊,原来是鼠标啊,我在计算机房见过,想不到里面的电路,这么复杂。”郦惠看着图纸,忽然奇怪到,“你这个鼠标,好像和我们学校的不一样。这个鼠标,在左右按键中间,怎么有一个轮子一样的东西?它是做什么用的?”

“你当然没有见过!这可是我刚刚设计出来的,名叫‘鼠标滚轮’。等我申请了专利,你就会在所有的鼠标上,都可以看到了!”

“骗人!你有这么厉害,还来这里上班,不如自己去当大老板好了!”郦惠才不相信呢。

郭凡笑笑。

他现在确实还不是大老板,他还在等着詹姆注册专利,然后从微软手中,卖一个大价钱。等到微软的款到帐,詹姆还会另外注册一家公司。

这个公司,才是他事业的起点。

而这款新型专利的鼠标,就将是公司的第一个项目。

比尔,不好意思,本来是你们微软,为网络时代设计的鼠标滚轮,又一次被我抢了。

可谁让这种设计简单,技术难度低,容易实现,又是未来,每一台电脑都必备的配件呢?

郭凡想着未来,带滚轮的鼠标,成为所有电脑用户的标准配置,那数以亿计的销售量,不由得眯缝起眼睛,满足地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