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国政吏为先
作者:蓉城秋雨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2304

“向左,再向左,停!”

赵哲左手拉着扶梯,两只脚一上一下站在上下两级扶梯横挡上,两眼紧盯着行车与轨道相交的位置,口中大声呼喊,右手做着手势指挥吊车将行吊慢慢放入轨道。

在扶梯靠下的位置,还有一名技术人员在较低的位置检查下降位置误差,用小红旗指挥着地面上十几个工人,拉紧固定行车的钢索,让其准确入位。

对面车间墙壁铁梯上,也有一名现场指挥人员,在校对轨道位置契合。

“降,慢一点,再降,停!”

赵哲不顾其他人的劝阻,从扶梯上爬到生产车间顶部行车轨道,近距离观察行车车轮是否准确落在铁轨上。

吊索会随着货物下降左右摇摆,这是物理规律,不会因为吊车操作人员的水平而有所改变。最多是操作人员手眼灵活,摇摆的幅度可以略受控制。要想行车准确落在轨道上,不致于因为误差而被行车重量损坏车轮与轨道连接处,就需要地面工人拖动重达几十吨的行车小幅度调整空中姿态,尽可能精确地进入轨道。

这次工厂大搬迁,原来车间的车、锻、刨、铣这些设备还好说,砸开用于固定的水泥,将其整体吊入运载车辆,送到新厂再吊下来,重新装、水泥封固就可以了,略有些微误差也不妨碍使用。比较麻烦的是用于车间内空中吊装的行车,调运的时候要拆掉顶棚,安装的时候也是从空中直接放下去,安装调试完毕才能进行最后的车间封顶作业。

行车算不上精密设备,大绝对算是大型设备,只要是稍微大一点的车间都必备。

“小陈,你告诉他们再向前一公分,照这个位置下去,我们这边是没问题了,但对面轨道,车轮可能会只挂上了半边,这很不安全!”赵哲不顾危险,把手伸进车轮和轨道间一指宽的缝隙,用卡尺量了一下距离,对挂在扶手上的技术人员喊道。

那名技术人员快速从扶手上爬下去,下到地面,穿过车间,又从另一端的铁梯上爬上去,河对面的现场指挥人员校对了一下,再爬下来,指挥工人向前拉动钢索,调整行车的位置。

“停!”

赵哲和对面的现场指挥几乎同时喊了起来。

“过了!松一点,”他手略向后摆,示意地面的工人稍微松一松,“好!就这个位置!稳住不要动!黎工,你那边怎么样,对准了没有?”

“对准了!”

对面的现场指挥双手在嘴边合做喇叭状,大声喊道。

“好!稳住,千万稳住不要动!”赵哲从轨道下方钻出来,给行车让出位置,一只脚踩在铁梯上,另一只脚蹬着轨道,侧着身子对空中的吊塔操作员挥手,让其把行车慢慢放下。

“放!停!”

吊索一放,巨大的机械力量又拉着地面的工人身不由己,移动了一下位置,原本严丝合缝的位置又出现了偏差。

赵哲又埋头钻进行车底部,检查相互位置,指示下面的工人再次拉动钢索,进行调整。

行车的安装很累人,每次吊车只能下降一点点就要立即停车,然后需要人不断地进行观察,指示地面工人做细微调整。

如果出现错位,还必须把行车再吊起来,重新入位。

几次三番下来,不但是五十来岁的赵哲累得腰酸背痛,大汗淋漓,就是下面负责牵拉钢索的工人,也是手足酸软,筋疲力尽。

反反复复折腾了足有一个多小时,经过数次重新吊起,行车才算是最终成功入位。

赵哲在上面吊了一个来小时,手脚早已支撑不足了,当他从上面向下爬的时候,手差点都抓不住铁梯扶手,要不是下面的人帮助接着,他可能就从上面摔了下来。

“老了老了!放在十年前,就是在上面吊一天都不算什么!”他在旁人的搀扶下勉强站直身子,自嘲地摇摇头说道。

特别是这几年工厂停工,他除了去市里、局里跑业务,已经很久没有下车间,精力都消耗在了和上级泡蘑菇、扯皮上面,陡然重新恢复到以前紧张的车间工作,体力已经跟不上了。

也正因为这样,他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

高新区为各个厂矿新建成的厂房,采用了大量的组合件,钢架构厂房比起以前老式的厂房更加轻便,顶部一排的大风扇使得通风状况也好于旧车间,工人在车间工作再也不会是像洗桑那一样。钢结构的支撑件,也比以前的砖混结构更加坚固稳定,不用担心那墙壁四处开裂的厂房,有一天会倒塌。

全面调整领导班子、专业管理培训、对企业进行拆分各尽其能、原企业内的社会性部门全部划归政府管理减轻企业负担、国资公司只考核业绩不管具体经营、全新的厂房……

可以说,为了各个厂矿能够重新焕发生机,高新区政府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把原有的企业中存在的所有弊端统统一扫而空。。。

如果企业这样还搞不好,用郭科长的话来说:“倒闭也活该!”

在参加最后的国家职业经理人考核时,国资公司的考官们就对他们说过,国资公司只考核业绩、管理人员的水平、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以后对于企业的管理将不再插手。但同样的,为来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好是坏,也全看企业自身。

假如企业仍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哪怕即便破产,政府也不会出手相助,甚至为了避免国家财产损失,会提前启动破产程序。

破产企业,将进行资产清算,挂牌出售。

国营企业有优先购买权,如果企业确实属于不良资产,且毫无前途,国营企业都不想购买,则第二优先顺序购买人为国内私营企业。假如连私人企业都不愿意购买,第三顺位购买人才是外资企业。最后要是所有人都不愿意购买,那企业将彻底解散,企业资产出售后用于清算债务,干部职工全员辞退。

政府清楚地表明了态度:我们会尽力为企业创造好的条件,但如果你们不好好干,那么恶果将由企业自己来承担!

赵哲等一干人仔细研究过高新区政府的企业管理原则后认为,政府这次是来真的!

政府为了救活国营企业,已经把能想的办法都想尽了,能用的招数也用光了,能给予的支持也放到了极限,该给的优惠条件都给了,要是企业还不能起死回生,那绝对不是所谓的体制问题,而是“人”本身――企业领导、职工自身不想把企业搞好,那么大家一起承担随之而来的后果,再也怨不了别人。

要像以前一样,靠在国家这棵大树上混吃混喝,是绝对不行了!

而且仔细盘点高新区政府所作的各种努力,管理人员、职工就算是铁了心想把企业搞破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灵通的信息平台保证了业务渠道的畅通,除非是企业烂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连最低技术要求的代加工也无力完成;

国资公司下派的财务部门将驻厂经手企业的财务支出,并如实上报董事局,发现异常的财务动向董事局将立即派遣财务审计小组,对企业的资产进行清查。除非是企业已经烂透了,连财务部门也和企业领导相互勾结,才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但即便如此,国资公司每年也会不定时组织一次财务大检查,要向内外勾结动手脚,也只能在一年内有效,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企业内部的制度性**;

国资公司对企业经理人进行长期考察,发现某个企业经营状况不良,更会特别予以关注。除非企业的经理人全部发了疯,在董事局没有做出反应以前便作出一系列风险巨大、有可能将企业带入破产境地的冒险,才有可能因投资失败而将企业搞垮。

因此,高新区成立的国资公司虽然最大限度地放开了企业经营权,但仍然保持着对企业的财务、人事监督检查,一旦发现不好的苗头,便可以随时介入,将恣意妄为的企业经理人调离领导岗位,确保国有财产不受损失。

同时,高新区的国家职业经理人也不同于以前的企业干部。

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职业”二字!

所有的国家职业经理人,在国资公司注册登记开始,便与行政领域无关,靠着所管理企业业绩获得报酬,这成为他们的终生职业。不管他们的业绩多么突出,也终生固定在企业经理人的位置,失去了踏入政途的可能性!

企业会根据效益进行分级,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将升级,从而管理技术条件更佳的、效益更好的企业,获得更多的回报。

水平差的职业经理人却会不断降级,从优良企业降到中级企业、初级企业,要是还胜任不了工作,要么重新回管理学校进行学习,要么解聘。

从此以后,企业的经理人将全心全意把企业搞好,钻研业务,取得更大效益,以获取丰厚回报,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把企业干部当作“官”来做,做得好做不好都一个样。

政途和商途,将成为两条并行但绝不交叉的道路,二者只可选其一!

赵哲他们这批新上岗的职业经理人,在获得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企业管理权的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肩上那沉甸甸的压力。

他们和国外的私企经理人一样,都拥有巨大的权利,也能视企业效益获得丰厚回报,只不过私企的经理人是为资本家服务,而他们是为国家服务。

但说穿了,他们是为自己、为自己的前途而殚精竭虑!

这是一个激发器!

赵哲他们这批四十来岁、受党的教育成长起来的老一批企业干部感受还不深,总觉得干不好愧对国家,任劳任怨,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对于以后可能的高薪并没有太多的想法。但在二三十岁的企业经理人身上,却体现得分外明显。

不但是新提拔上来的企业中基层干部一个个精力充沛,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就连原来留任的干部,也像是忽然迸发出了强烈的工作干劲,主动献计献策,对于自己分内的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还主动加班加点,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以改进工序,提高班组、车间优良品率、提高生产水平。

所有这些,没有来自上级的命令,全部是他们自觉自愿。

赵哲他们常常感叹,这种热烈的工作场景,已经多少年没有看到过了!

“赵书记,辛苦您了,喝口水吧!”这个厂的新任党委书记看见他疲倦的表情,赶紧端过来一杯胖大海清凉茶,给他解暑。

这次企业大分拆,赵哲他们前进压缩机厂也从中分了五个独立的企业出来,这个厂也就是其中之一,按照分拆的命名原则,厂子按照母厂“前进”中的“前”字进行命名。

这个厂被命名为前锋机械加工厂,这名新任党委书记就是前锋机械加工厂的法人代表。

虽然前锋等五个厂从前进压缩机厂分离出去,但赵哲并没有对他们另眼相待。这次企业搬迁,他和何清源等总厂领导分别来到各个分厂,利用他们丰富的基层管理经验协助新的领导班子完成搬迁工作。

这些几十年工龄的老同志,从内心是真的希望国家能够变好。他们觉得作为总厂的领导,他们有义务帮助分拆出去的企业新领导们把把关,为他们出谋划策,在扶上马之后,还能送一程。虽然这些付出不会被记录在案,为他们加分,他们依然是毫无怨言,主动下到各个分拆出去的独立企业,帮助信任企业领导做好各项工作,给予他们指点。

赵哲毫不客气接过对方递过来的杯子,大口大口灌下肚去。

天气太热了,由于安装行吊,厂方还没有封顶,太阳当头照下来,他在上面钻进钻出,累出了一身的大汗。

一大缸胖大海清凉茶下肚,赵哲把水杯递还回去,不把自己当外人问道:“你们这个车间是怎么布局的?规划做好了吗?要抓紧时间,国资公司只给了我们半个月搬迁,半个月以后,就要进行企业资质评定。不同的级别,在信息平台上拥有的权限是不同的,低级加工企业只能查阅初加工业务,利润要少很多啊!最多是饿不死人罢了,以后发展会受到很大制约。”

他能来主动帮忙,前锋机械厂的一干新领导班子都是非常欢迎。

虽然前锋厂以后会独立经营,也经过这次管理培训,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管理方针。但他们以前毕竟只是一个生产部门,没有管理一个完整企业的实际经验,非常希望能得到老前辈的指点,能让他们更快上手。

前锋厂的厂长赶紧递上来一张车间布局图,搓着手不安地说道:“老书记,这是我们按照书上说的内容,一同商量出来的车间布局图,你看看是不是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赵哲展开布局图,就摊在一个工具台上仔细观看,一面看一面点头。

“你们这个布局图还是基本合理的,按照生产流程进行了细分。嗯,车床放在靠近毛胚件的地方,可以节约来回搬运取用的时间,提高效率,这很好。不过书上的内容是泛泛而谈,有些地方要经过实践才能发现问题。

比如这里,你们看,你们把小车床放在大车床前面,聚集在一起,这就不合理。

按照生产流程,经过小车床加工以后的产品部件,要经过行车吊运到大车床进行进一步加工。所有你们把小车床放在大车床前面,这是对的。

可是你们把小车床全部堆在一起就不对了……

小车床加工快,这么多的小车床全部放在一起,行车来回吊运会非常频繁,很可能会出现拥堵,反而不利于节约时间、加快工序……”

他指着车间布局图,一点一点仔细地跟前锋厂的一群领导们解说着其中合理与不合理的地方,每一个都作了详尽的分析,让他们知道正确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布局错误。

听着他耐心的说明,前锋厂的一干企业领导们恍然大悟。

他们来到前进压缩机厂的时候,厂子早已建成投入使用多年,虽然资历积累升到了企业中层领导的职位,但多半是承接前任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管理中一些具体的细节,并不是特别清楚。这次听到赵哲无私地传授,才把他们心中一些模糊的概念,全都解答清晰。

这些知识,只有具有长期工作经验的老同志,才会有如此深刻的体会,而这些实践体会,也是书本上所没有的。

对此,前锋厂所有的干部们都是非常感激。

……

在赵哲和前锋厂一干企业领导就工厂车间布局进行讨论的时候,在高新区政府临时所在地,郭凡的办公室里,袁可琴也在和郭凡展开一场热烈的讨论。

“这次宣传的重点是什么?”

袁可琴坐在郭凡办公桌对面,睁大了眼睛问道。

这次网络开通以后,郭凡“意外”地在双环信息网上,看到了东欧剧变的专题栏目,经过仔细思考,认为这对清醒国人头脑,认识到天上绝对不可能掉馅饼,幸福生活永远只能靠自己双手创造具有非常正面的意义,因而试探性地在企业管理团队考核的最后,带领他们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深刻地认识到东欧剧变给老百姓、给国家带来的是什么。

头脑风暴的结果非常理想。

所有看过东欧剧变专题的企业管理团队,都深深地被东欧剧变以后,国家、民族、人民的痛苦境遇给震撼了。

通过别人活生生的事实,他们终于看清了西方国家虚伪的面具背后,所隐藏的险恶用心。

在事实的教育面前,所有企业管理团队的领导,都再次明确了他们肩上重担的意义,一种为了国家、民族,乃至自己而辛勤工作的热情,在他们身上迸发出来。

同时,随着这些管理团队返回他们各自的企业,东欧剧变以后的真实境况,也被更多的职工群众所了解。

其效果简直是爆炸性的。

曾经被西方宣传所迷惑的群众,在听到东欧的真实情况以后,从不相信、怀疑,到接受,思想上经过了巨大的冲击。

现实给了他们重重一击,之前所有天真的幻想被击破以后,他们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接受西方强加的“民主自由”对于老百姓们意味着什么,得利的又是哪些人!

这次宣传效果好的令人称奇。

经过事实教育,之前最抵制改革的人,也开始主动配合企业干部进行企业改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宣传标语,再次出现在了各个企业、车间的墙上。所有的人都鼓足了干劲,决心为企业复兴做出贡献。

在这样的形势下,个人、企业、政府,终于紧密联系在一起,拧成一股绳。

郭凡有感于这次宣传的积极正面效果,决定编写一份完整系统地宣传资料,在全区干部、群众中展开一次思想政治学习,统一认识,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坚定地实施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国家、民族复兴而奋斗!

“宣传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就会被敌人占领!”

袁可琴光荣而兴奋地领取了这个任务,为了撰写的宣传稿符合郭凡的意图,她多次进出郭凡的办公室,最后为了方便理解,她干脆把稿件拿到了郭凡的办公室来写,对于每一个疑问,她都会立即提出来,让郭凡加以解答。

越是接触得深,她越是感觉到,郭凡就像一个睿智的老者,什么都看得那么透彻。

就连现在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党内都存在模糊认识的时候,郭凡却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本质所在,并引申发挥,指导她写出深刻的宣传稿件。

这份能力令她敬佩得五体投地。

她仔细回忆对比,感觉在印象中,就是父亲他们这一辈干部中间,有如此深刻见解的人也不多见!对于郭凡的惊人判断力和预见力,她感到无比钦佩。

到了后来,这种钦佩几乎转变为一种崇拜!

这种看法不单单是她有,连她的父母亲在每天听她转述郭凡的各种见解的时候,都是惊叹不已,连声称赞。

现在每天晚上,她都要和父母通长途电话,报告郭凡今天又有什么新的看法。

父母在认真倾听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他们的疑问,让她借着和郭凡讨论的时候,不动声色地向他提出来,得到解答以后又反馈回去。

至于父母为什么这么做,有何用意,袁可琴也不清楚。

“宣传的重点么……”

郭凡放下手中正在审阅的文件,揉了揉酸涩的眼眶,头微微后靠,缓缓地说道:“两个重心,一、统一认识,让人民群众认识到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幸福只能靠我们双手去创造;二、现在全国上下都认可应该改革,但改革应该怎么做,有哪些利益是不应该牺牲的,群众还不清楚,正因为不清楚,所以会害怕、会担心、会抵触,这需要我们在宣传中加以说明,让老百姓们清清楚楚地认识到,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国家繁荣富强,是为了广大的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富裕!”

袁可琴奋笔疾书,记下重点,抬起头来问道:“第一点我明白如何着手,可第二点如何实际操作?我指的是群众能够看到成效的事实,而不是宣传口号。”

“很简单:首先要明确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国家、民族、人民,这三者的利益是密不可分的,也是不应该、不能够牺牲的。

其次,了解企业发展目前的桎梏所在,一一加以解决,要帮助企业摆脱负担在身上的沉重负担,让它们可以轻装上阵……”

“问题就在这里!”袁可琴迅速插话道,“现在有一种呼声,就是企业的负担退休职工、债务、管理模式是制约企业重获新生的关键。

现在我们高新区率先做出了示范,在制度上实现了政企分开,给了企业足够的施展空间,同时严密了审核监督程序,虽然企业还没有正式投入生产,但我对此充满了信心。

可是退休职工怎么办?现有职工一倍半以上的退休职工如果不解决,企业的利润,仍然有一大半会被这部分开支所吃掉,那么企业重获生机,也是昙花一现,最终还是会被各种企业外开支压得喘不过气来。

还有就是企业的债务。

目前各个企业分拆了,可是他们身上同样背负着巨额的债务,这是要还的!就算政府出面,帮助企业免除了债务,三角债问题依然存在,新的债务同样会快速积累起来。

以上问题不解决,我认为企业改革最终还是一句空话!”

她放下笔,静静地盯着郭凡,看他如何解答。

这些问题其实是她代父母问的。

如果只是拟定宣传材料,郭凡提供的各种资料、特别是东欧的现实已经足够教育群众,无需画蛇添足。

但昨晚,她父母听说郭凡让她来写这份宣传资料的时候,在大加赞赏的同时,也要求她借机询问一下,企业改革的几大难点郭凡有什么手段可以解决。这是高层讨论时最头痛的问题,因为稳定派以前的解决措施基本全告失败,束手无策,所以只能听激进派全盘否定,也提不出更有效的解决办法来,处境非常被动。

听到她的问题,郭凡抽出一支烟,静静地点燃,沉默了片刻才回答道:“这些问题现在提出来,还为时过早……”

他伸出手,制止住娇嗔的袁可琴,淡淡道:“你提的这几个问题,我都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可是,你如果只是想了解我如何解决这几大难题,以为依样画葫芦就可以解决,那是陷入了唯方法论的误区。”

他坐正了身子,微笑着看着袁可琴,仿佛看穿了她的真实想法:“我可以说明一点:天下所有政事,最核心的是吏治!

不管你采用什么施政手段,执行的永远是人!

不能理顺吏治,不能达到上令下达,不能制止下面阳奉阴违,一本好经也会被歪嘴和尚唱走了调!我不想现在告诉你,就是怕我的想法被别人先用出来,然后又被证明失败,那我就失去了立场。

但如果我这里先取得了成绩,那么在推广的时候,有地方搞得不好,这就会被看作是他们的推行不力、能力欠缺,而不会将我的执政方法全盘否定!

你明白其中的区别吗?”

袁可琴被他似乎看穿一切的眼神盯得心慌意乱,胡乱点着头,埋头文稿奋笔疾书,再也不敢看他的眼睛。

郭凡哑然失笑。

袁可琴的有些问题超出了范围,已经是在询问大政方针,他如何看不出。

他把高新区从无到有建立起来,从上到下具有绝对权威,他所作出的指示能够毫不走样地执行下去,所以他的解决办法,自认能够从根子上解决国企的极大桎梏。但假如被其他人贸然实行,加上派系之间的争斗,执行过程中的走样是在所难免,成效也就可想而知,对他以后施政,带来严重阻碍。

因此他绝不可能现在便和盘推出。

只有等他一项一项实施起来,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才能让别人清醒地认识到:政策本身没有倾向性、执行的人有倾向性,这个万古不移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