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试射
作者:清澈渔父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855

李灵前几天经常过来,闹着要加入火铳军,不过李灵才十四岁,年龄太小,因此被李真严词拒绝。后来李灵来的次数少了,李澈听姜天鹊说,现在李灵对医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每天跟着姜天鹊研读医书,学习医术。

李灵居然识字,让李澈感到惊讶。问起此事,李灵只说自己跑到顺德府的一家私塾中偷听过,后来也跟着郭铁牛认过字,李澈也就没有再追问什么。

侯方域几天前告辞,起身去了金陵,一来是为父亲下狱之事奔走,另外就是听闻复社在江南的声势很大,有心交往一些江南才俊。复社是张溥、张采两人在崇祯二年创建的文社。

明末结社成风,自阉党覆灭后,张溥等人痛感“世教衰,士子不通经术,但剽耳绘目,几幸戈获于有司,登明堂不能致君,长郡邑不知泽民”,所以联络四方人士,主张“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因名曰“复社”。们大都怀着饱满的政治热情,以宗经复古,切实尚用相号召,切磋学问,砥砺品行,反对空谈,密切关注社会人生,并实际地参加政治斗争。

作为将来能够成为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复社的吸引力自然非常强大。因此在四月末,侯方域辞别众友人,离开内邱,赶赴金陵。

李香君倒是没有任何消息,不过自从上次聚会的不欢而散后,张文显、谢贤达等人再也没有勇气去找李香君了。李澈估计李香君会在几年后也到金陵一带,这样才有后世闻名的秦淮八艳。

五月初九清晨,匠头孙可望兴冲冲地闯进了李澈的房间,此时李澈正在用早饭。看见孙可望双目通红、满脸憔悴的样子,就知道这家伙昨天晚上肯定没有睡好。

孙可望闯进来,险些把李澈的餐桌给掀翻了,一进来,孙可望满脸笑容:“李旗官,第二批浇铸的火器出来了。”

李澈大喜,忙问:“质量如何?”

孙可望道:“这次应该比较好了,不过需要试射几次。”

“好,马上让郭铁牛带几支火铳过来,我要安排军兵试射。”

当李澈将已小旗的军兵集中在教军场上时,孙可望、郭铁牛、程南阳和其他几个匠人抱着几个火铳,兴冲冲地小步跑了过来。

看着手里这支乌黑的火铳,李澈询问道:“郭师傅,这次火铳的质量如何?”

郭铁牛笑呵呵地说道:“这次的质量比上次好上很多了。不过具体的效果还要看一会儿的试射情况。此次生铁浇铸,我们从选材、温度控制、冷却、模件等分别下功夫,特别是上次出现的铸件气泡较多,薄厚不均的情况,这次有很大改进。”

李澈再仔细看了看这些铳身,第一批他也见过,铳身粗糙不堪,上面坑坑洼洼,这次就不一样了,最起码表面看来,非常平滑,摸上去感觉也不错。

火铳铸造,最关键的就是铳身,其他扳机等小件,因为不和火药接触,质量要求不会太高,只有铳身,必须薄厚均匀,做工精密,否则很容易炸膛。

“谁敢试射最新的火铳?”李澈举起手里的火铳,向在场的军兵们问道。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每个人脸上都是怀疑之色。沈天元越众向前道:“报告旗官,我有个问题。”

说话前打报告,这个规矩也是李澈定下来的。凡是下属要向上级请示或者提问,一定要报告。

李澈点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沈天元道:“请问各位师傅,这支新火铳和我们手里的有什么不同?”

还没等其他人说话,郭铁牛哈哈大笑道:“问得好。先不说这支火铳的质量如何,但就是制作方式,也于你手中的火铳完全不同。”说着拿起一支浇铸的火铳,掂了掂,笑道:“你手里的火铳,是匠人们一锤一锤锻打出来的,打造一支,所需时间最短也要半个多月,而我手里的这支,只要有足够的生铁,一天一千支,都没有问题。因为我采用的是浇铸。”

这句话说完,十几个军兵一起交头接耳起来。这些人是火铳兵,对于火铳的生产还是有些了解的,如今听到日产千支,自然是惊讶不已,万分怀疑。

李澈没有阻止军兵们的议论,只听郭铁牛又说到:“对于这支火铳,我老郭和孙兄弟等人,也做了些改进,比如扳机,比如你们现在正在用到的军刺,比如气门等等。当然了,这里面很多也是你们的李旗官的主意。”

众人一下子又将目光集中在李澈身上,目光中充满着惊诧和崇拜。

孙可望插话道:“我们希望这些浇铸的火铳,能够做到百分之百的不哑火,不炸膛。因此今天就来找兄弟们,希望能够看到它们真正的威力。”

程南阳忽然说道:“各位兄弟,我知道大家对于我们的新火铳还有很多疑虑,没关系,我程南阳可以第一个试射。”

李澈摆了摆手:“程大哥,你不必如此。浇铸火铳是李某提议的,如今你们已经产出来,李某信得过你们,当然是第一个试射之人。”

当下李澈接过旁边军兵地过来的火药,装填在铳身中,然后点燃火绳,对准五十步外的一块木牌扣动了扳机。一声清脆的枪响回荡在教军场上,伴随着一阵火药喷发的硝烟,李澈试射的子弹完全打在了木牌上。

接着李澈又试射了一百步以外的目标和一百五十步以外的目标。这支火铳在一百二十步的范围内都能够准确命中,但在一百五十步之外,虽然命中,但已是强弩之末,毫无杀伤力了。

见李澈身先士卒,其他军兵纷纷上前,请求试射。此次郭铁牛等人共带来火铳二十支,因此每人都能拿到一支。

一阵散射过后,每个人都重新装填火药,李澈又安排齐射。所谓齐射,其实就是将小旗分为两排,每排十人,每次一排射击,射击后退后装弹,第二排再同时射击。如此才能高密度地打击大片的敌人。这也是李澈自加入小旗后,第一次实弹射击训练。

最后的结果,还不能令李澈完全满意。首先,多次射击后,铳身容易发烫,不过这个问题即使锻打的火铳也会存在,暂时还不能完美解决。考虑到大战中,多排齐射,每个火铳兵轮流上阵,中间间隔的时间也比较长,冷却应该不会是太大的问题。实在不行,就给每人配备两支火铳,当然这也是在量产之后才能做到了。

其次就是火铳还是有哑火的情况,不过这么多次射击,炸膛的情况没有出现。而哑火率也在百分之二十左右。

试射训练完成后,李澈召开了全体会议,每个人都将使用心得说了出来,郭铁牛等人一边听,一边记录有用的信息。

郭铁牛请求将此次浇铸的火铳回炉,不过被李澈拒绝了。如今小旗军兵们的火铳质量,还不如这次的火铳,不如就将这次的火铳作为装备,之前的火铳回炉。众人拿着刚才自己试射的崭新火铳,都是爱抚不已。

这次火铳,还加上了准星。其实这个时代,很多先进的火器都有准星,不过数量太少,而且很多人也不知道准星的具体作用,如今加入准星,也是李澈的主意。准星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和军刺的卡扣配套使用,让军刺扣在铳身上,更不容易滑下来。

听着大家对于火铳的意见和期望,孙匠头激动地有些坐立不安。他自己做了一辈子的兵器,包括冷兵器和热兵器都做过,这几天,李澈层出不穷的想法,让他觉得自己的火器制作简直可以与当今天下最好的火器相媲美。而这完美的火器,正是出于自己之手。

孙可望在众人发表完意见后,高兴地说道:“这次兄弟们对我们的最新火铳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回去之后,一定下大力气,将火铳的质量提上去。到时候,交付给兄弟们的,就是更好的火铳。”

他顿了一顿,接着说道:“孙某这几天跟着郭大师浇铸火器,学到了不少知识,真觉得自己所知尚浅,学海无涯。而且李旗官在其中的奇思妙想,让人拍案叫绝,让人佩服不已。如果能够将兄弟们手中的火铳的质量提高,一定就是世上最完美的火铳了。”

众人听得心中向往,不禁鼓起掌来。孙可望的马屁,拍得郭铁牛笑不拢嘴,李澈却知道,即使按照众人的意见改进现在的火铳,离着完美的火器还差十万八千里呢。

李澈待大家都静下来后,才朗声说道:“各位师傅,各位兄弟,在李某心中,这还不是完美的火器。我不是打击孙匠头和郭大师,即使我们按照兄弟们的好建议,将火铳改进,或者说,我们造成了从来不炸膛不哑火的火铳,仍然是低级的,落后的。”

众人听完此言,一阵骚动。如果这种只存在于传说中的不炸膛不哑火的火铳都是低级落后的,那么什么火铳才是高级的?

“有谁能够设想一下,你们心目中最完美的火器?”李澈开始启发众人的思维了。

王猛首先叫道:“报告旗官,我觉得不炸膛不哑火的火铳,就是最好的了。”说完又想了想,补充道:“当然,能够打得远点更好了,现在才一百二十步的射击范围,如果能够到两百步,就完美了。”

沈天元道:“报告旗官,我觉得,现在的火铳都是需要一根火绳点火,这样在雨雪天气,根本无法作战,要是能够做到在任何天气都能够使用火铳,那就完美了。”

孙可望抚掌大笑道:“这位沈兄弟很有见识。其实这种火铳已经有了,叫做燧发火铳或者自生火铳。不过这种火铳造价更高,我当初也是看见过,但是从来没有制作过,其原理大概是用燧石打火,这样可以不再使用火绳。不过据说燧发火铳也有很多弊端,比如射程较近,扣动扳机需要更大的力量,而且开火率远低于火绳枪,因此军中也没有太多推广。”

接下来,很多人都七嘴八舌地说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有人提出能够连发的火铳,其想法类似于后世的机枪。或许真的是因为时代的局限和认知的问题,没有人能够提出更符合后世的枪械设想。

李澈待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悠悠地说道:“弟兄们,各位师傅,李某也有些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可以让各位参考一下。首先,我们要做到大批量的生产,现在相信我们已经能够做到了,其次,我们要使用自生火铳。这是趋势,也是必然。除了雨雪天气,无法使用火绳外,黑夜中,使用火绳很容易暴露目标,而且一旦火绳用完,就不能击发了。因此下一阶段,孙匠头和郭大师,除了继续提高浇铸质量外,还要全力研究自生火铳。具体原理,李某有些了解,回头可以和各位交流一下。第三嘛,打得远,打得准,这是每个人都能够考虑到的,我们光在火铳本身上下功夫,那么能不能在子弹上下些功夫?让子弹飞的更远些呢?”

李澈不可能将后世的子弹拿出来给大家讲解,还有什么消音手枪、弹匣、螺旋线等等,即使说出来,这些人也无法理解,暂时能够做到的,就是一定要生产质量可靠的自生火铳。

李澈接着说道:“试想一下,当我们的军队手持自生火铳,远距离射杀一波又一波冲杀过来的鞑子,而我军毫发无伤,那将会是何等爽事?所有战事,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有了完美的火器,即使不伤一人,仍然可以全歼万敌。”

“不伤一人,全歼万敌。”这是何等气势的畅想。所有人都沉浸在李澈所编织的远景中,这或许就是人们所说的“万人敌”。

散会后,李澈将原先旗中所有的旧武器全部收缴,然后配发了新的火铳。郭铁牛等人将这些旧武器全部用车带走,回去回炉另造。

这次的任务就是要制作自生火铳,并且提高浇铸质量。李澈给孙可望讲解了一下自生火铳的基本原理,孙可望等人若有所思的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