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李真归来
作者:清澈渔父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315

看着孙可望和郭铁牛人津津有味地阅读,不识字的程南阳有些着急,他抢着翻看了一下后面的插图,却被郭铁牛一把抢了过去。[听风手打 ]程南阳自然不敢在师叔面前发火,苦着脸问李澈道:“就这一本书吗?多拿几本出来吧。”

李澈摊开双手道:“就这一本,还是借来的。”看孙可望和郭铁牛在那里埋头苦读,李澈笑着对程南阳道:“没关系,程大哥,这本书我们借一个月呢,有的是时间看。现在我先让你看看另外一件东西。”

说着拿过曾德昭身边的长匣,打了开来。这次曾德昭可是万分小心了,用长匣将鲁密铳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生怕被人发现。李澈打开三层包裹,才将那支漆黑锃亮的鲁密铳拿了出来。

程南阳眼前一亮,小心翼翼地接过李澈手中的鲁密铳,仿佛拿着刚刚出世地婴儿。他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观看着,对于某些细节处,甚至凑到眼皮底下,好半晌才试探着问道:“这是――这就是自生火铳?”

李澈点点头,微笑不语。

听到自生火铳的字眼,那边孙可望和郭铁牛也凑了过来,两个人眼中忽然精光大盛,劈手就抢。当着曾德昭这个外人,自己这些人就像一群乞丐见到美食一般,让李澈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在孙可望三人争抢时,曾德昭有些吓坏了,他头一次看到有人对他的东西产生这么大的热情。李澈忙将三十两借阅费用给了曾德昭,然后留下了联系地址,将曾德昭恭送出军营。鲁密铳因为是免费赠送的,尽管曾德昭有些不舍,不过现在借一本书就挣了三十两,也值得了。现在他甚至有些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从宋应星那里多要几本书呢?

李澈送走曾德昭,返回屋里的时候,眼前这三个人还在那里抢夺鲁密铳呢。李澈忙将众人分开,笑道:“各位大师,不要着急,现在这支鲁密铳和这本书就是我们的了,你们随时可以看。现在我们先说些事情。”

三人恋恋不舍地将鲁密铳还给李澈,但是郭铁牛还是紧紧地抓着那本《天工开物》。李澈道:“这两件东西,是我们的宝贝,一定要好好利用。先说这本书,我付了三十两银子的定金,借阅一个月的时间,不过我也不打算还给西洋人了。”

程南阳吃惊道:“那三十两银子岂不都没了?”

李澈笑道:“这本书的价值,何止三十两?就算是三百两,我也坚决买下。不过现在就这么一本,大家阅读起来非常不便,我想让孙匠头找人抄录一百本,需要多少钱,只管和我说。”

孙可望愣了一下:“找人抄录没有问题,不过就一本原件,恐怕无法同时让多人抄写。”

“这个简单,这本书中,对我们最有用的也就是冶炼、锤锻、五金、兵器等部分。将这些部分拆开,给不同的人抄写不同的内容,然后汇总一起,就可以了。最为难的是书中那些插图,比较难抄录,孙匠头,你找个善于丹青之人,将所有相关原图放大,装裱起来,挂在作坊中,这样大家都能够看到了。”

孙可望点头称赞道:“还是李旗官足智多谋,小人回去后马上找人来办。”

李澈接着说道:“这支自生火铳,原名鲁密铳,现在也提供给你们,你们可以将其拆解,细细研究,然后将其应用到我们的火铳中。可惜只有一支,各位要好生保管。”

郭铁牛抢着道:“那是自然,我会每天把它搂在被窝里的。”众人一阵大笑。

笑声过后,孙可望道:“李旗官,其实按照我们这几日来的浇铸研究,青铜浇铸的效果,比生铁浇铸要好很多,不过青铜量少,价格昂贵,生产能力也有限。”

李澈点头:“没关系,现在库中有些青铜,可以先拿来做试验。今后我们会自行开采铜矿,到时候要多少有多少。”随后又想起一件事情来,说道:“我记得《天工开物》中有一种黄铜,比青铜的质量更佳,这种黄铜是由铜和一种叫做锌的金属合炼而成的,这书中也有如何炼制黄铜的方法,你们可以仔细看看。”

孙可望听得激动不已,忽然又问道:“上次李旗官让我整理县内矿产分布,不知何时才能开采冶炼?”

“这个嘛,需要等我弟弟李真回来,才能决定。”

接下来的十几天中,李澈将训练强度提高了,除了实弹射击训练比较少之外,其余号令操演、刺杀操演都从不懈怠地进行着,李澈甚至几次将队伍拉到城外做野外适应性训练。

尽管训练刻苦,不过小旗中所有人都积极热情。一方面是李澈所传授的东西确实新奇且实用,特别是李澈事事身先士卒,示范好每一个动作,每次训练都是赏罚分明,从不无故打骂下属,更让这些人觉得跟着这个年轻的李旗官,心里特别踏实。还有就是每人手里的火铳,质量大大提高,除了偶尔哑火之外,再也没有炸膛的危险,孙可望等人不时还送些最新的火铳供他们试验,除了生铁铸造的,还有些青铜铸造的。青铜铸造的火铳质量确实比生铁的要高很多,散热性、铳身的均匀程度,都提上一个台阶,不过自生火铳尚未研发出来。

为了表彰在操练中成绩突出的军士,李澈将三次射击一百二十步外均能命中的军士配发青铜火铳,其余还是生铁火铳。铜和铁制造的火铳,从外观颜色上一眼便知,因此那些持青铜火铳的士兵让那些还拿着生铁火铳的士兵特别羡慕。这种总结训练,李澈称之为“比武”。每十天一次比武,每次比武都要重新决定谁拿青铜火铳,谁拿生铁火铳。因此即便是那些已经在第一次中拿到青铜火铳的人,也不敢大意,唯有不断地操演,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

整个小旗中十八个人,到五月中旬时,已经有六人持青铜火铳了。沈天元自然是第一个拿到青铜火铳的人,而王猛至今还是生铁火铳,让他心中感到特别憋气,不过没有办法,自己的射击准确率总是差些,只能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拿到一把性能更好的青铜火铳。

大明崇祯十年五月十四。

秦天晓和李澈在这天下午回来了。两人风尘仆仆地来到李澈面前时,李澈明显感觉到了两人的憔悴。特别是李真,之前白净的面容上,多了些风吹日晒的痕迹,整体上让人感觉更加成熟稳重些了。

李真见到李澈,双目湿润,冲过去握住李澈的双手,激动道:“大哥,我回来了。”

李澈马上安抚道:“回来就好,二弟,大哥每天都在担心你呢。”回头又对秦天晓道:“秦队长,你也辛苦了,来,我们坐下说。”

三人落座后,秦天晓将这一个月来探查的情况做了个汇报。他们一行十一人,自四月十五出发,由县城西北开始,一路向南,沿着太行山麓,翻山越岭,经北岭、西丘,过黄水峪、杏峪、南杨寨,翻过西青山、东青山、南青山,渡白马河,然后向南经过梅花寨、寒山、鹊山一带,兜了个大圈子,才回到县城。

期间路遇大小劫匪二十余次,除少数几次因对方人数众多而避走外,其余均一战而胜。从各地村落、行商及抓获的土匪处收集到了非常翔实的信息。

内邱县境内二十人以上的土匪据点共计一十七处,从北向南零星分布,其中比较有规律的是,越是往北靠近真定府的土匪据点,人数越少,越是往南,人数越多。其中人数最少的约有二十人,在北岭出出没,人数最多的鹊山寨,多达三百多人。其余都是流寇,无固定地点,三五成群,甚不足惧。

秦天晓说着还拿出了自己绘制的一份地图,尽管比较简单,但还是能够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各处地形、据点名称、人数、土匪头目姓名等信息。李澈拿着地图赞道:“秦大哥不但勇气可嘉,而且心细异常,从这份地图上,便能够看出秦大哥真乃才干之人。”

秦天晓谦虚道:“李旗官过奖了,其实这里有些信息尚未完全确认,都是我等道听途说得来的。很多时候因为对方把守甚严,难以靠近。”

“这样已经非常不易了。”

李真在旁说道:“大哥,很多次,如果能够让我们距离更近些,收集到的信息可能会更加详细。”李澈心中一动,起身从自己的箱子中拿出上次购买的望远镜,递给秦天晓道:“秦队长,我日前偶得一物,或许可以帮你看得更近些。”

秦天晓将信将疑地接过去,仔细端详着手里的单筒望远镜。李澈解释道:“此物名为望远镜,可以将远处的景色放到数倍,如今便送与秦大哥,希望能够给秦大哥些帮助。”说完便将使用方法简单介绍了一遍。

秦天晓用完之后如获至宝,不过又犹豫道:“李旗官,此物必定十分昂贵,秦某如何敢收如此重礼?”

李澈摆了摆手笑道:“秦大哥言重了,如今你们探查敌情回来,便是大功一件,有功必赏,有何不可?况且这也是我的一片心意,还希望秦大哥不必推辞。”

李真在旁边道:“大哥,此次我们出去,有几次和劫匪作战,我都身陷险境,是秦大哥和一众兄弟舍死忘生地保护,才没有让我受伤,真应该好好谢谢秦大哥和这些兄弟们。”

李澈道:“我正有此意,此次出去的所有弟兄,每人都有二两银子的犒赏,此犒赏是我个人所掏,和饷银无关。不过二弟,你也要好好和秦大哥学着点,不要每次都让人家保护你。”

李真脸上一红,赶紧答应。

李澈花钱一向大方,从头到尾所得几百两银子,如今东花西花,少说也有两百两出去了。不过秦天晓却知道,自己之前领队出去,不管结果如何,从来没有赏银,只是固定每月的饷银而已,甚至有时还不能按时发放。

秦天晓见李澈将自己手下弟兄所有人都赏了,心中也是高兴,不好再做推辞,便欣然答应,心底里敬仰之情更近一步。

李澈又看了看地图,问道:“秦大哥,如果我要启动剿匪之事,以你的意思,该当如何行事?”

秦天晓知道对方真心请教,也不再做推辞,说道:“秦某和李真二弟在路上也商量过此事,正好说出来让李旗官参考一下。”说完指着地图的西北道:“从地图上看,西北部的土匪最少,每处人数也不多,正好可以一一击破。现在火铳小旗不到二十人,我想恐怕还不能和百人以上的土匪作战。”

李澈笑道:“秦大哥说到点子上了,我小旗现在却是人数太少,不错先易后难,先小后大,逐一击破这些土匪。”

秦天晓皱眉道:“李旗官,容在下斗胆说一句,虽然李旗官本领高强,以一当百,不过双拳难敌四手,火铳小旗人数太少,要想在年内剿灭境内全部匪患,恐怕难处颇多。”

其实这个问题,李澈早就考虑到了,不过因为自己位微言轻,不可能让吕正风帮他增加人数。况且每增加一人,便要多付每月的饷银,这点吕正风是舍不得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每个百户的兵员数量相对固定,都是百人左右的规模,如果扩招军士,必定要让千户知晓,到时候结果如何,可想而知。虽然现在各百户、千户所的定员比较乱,不过要有大的动作,不让上级知晓,这个百户也不用当了。

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掏钱养兵。而这种私人的兵员,称之为家丁。明代弘治前后,出现了内地和边镇将帅私养家丁的现象,到了嘉靖中期,这种现象已经发展成为军事家丁制度。国家出饷供养将帅私人的家丁,军队之中大小将官每人都有为数不等的家丁。明中期以后他们逐渐成为边镇军队的主力,在南北边防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家丁为将领私属,费用由将领自己负责。像吕正风这种百户,因为自己没有太多的钱,因此没有家丁。而像千户萧若清,则有一百多个家丁。

至于家丁的数量,最初时还受军官品级的限制,到后来,越来越乱,形成百户有千人家丁,而千户仅有百人家丁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这种分别就是看这个军官将领手里有没有钱。

到现在这个乱世,更是没有人管了。只要你有钱,有多少家丁都可以。不用花朝廷的钱,又能为朝廷办事,朝廷自然不会过问。至于豢养家丁所需的钱的来源,朝廷也不会过问,不管你是集成的家产,还是搜刮的民脂民膏,都无所谓。因此就有很多军官,克扣军户的饷银,花在自己的家丁身上,军户逃跑后,继续吃空饷的现象,到处都是。

其实募兵也可以算是家丁的一种,只不过这是朝廷承认的家丁,官给粮饷。但是数额有限,不可能超过太多。家丁的忠诚度和作战能力,普遍高于军户,这也是很多军官愿意花钱豢养的原因之一。

现在百户所中,只有王嘉和张文显两个总旗官有家丁,不过也都在二十人左右,几个小旗官都没有家丁。李澈当然想要更多的人马,招募家丁是其中最快的方式,可以不必打通什么环节,走什么麻烦的手续流程,但现在自己手头银子太少了。只有获得更多的银子,才能考虑招募家丁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