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大生产运动
作者:清澈渔父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966

霍云娘除了在十艘粮船上安排了人员以外,另外强占了六艘看起来很大的货船,现在也没有时间查看仓中的货物,见王猛等人过来,便安排一百五十名军兵,分批上了这十六艘货船。然后再那些船夫和水手的指挥下,人人都忙碌起来。

李澈刚刚和王猛、霍云娘登上一艘被抢来的货船,只听得岸上马蹄声响成一片,一条由火把组成的长龙,正迅速从远处冲向老虎湾。李澈知道,这是丁季昆率领人马,前来接应邱家全。很快,漕运使四衙门旁边的军营中,也都乱了起来,火把逐渐被点着,在夜色中,这些火把散乱地冲向那条火把的长龙,随后双方汇集在一起,又再次往老虎湾的岸边涌过来。

此时李澈所占领的十六艘货船,已经离开岸边,驶入老虎湾的湖面上,离着岸边已有十丈左右。等到那些火把冲到岸边时,李澈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火把下,那些军兵的面孔。

人从中两个军官模样的人骑着马冲到岸边,对着李澈的这些船只指指点点。不过随着距离越来越远,李澈已经听不到他们说些什么,更看不清楚这两人的样子了。

而李澈这些船上都没有点灯笼或者火把,因此岸上的这些人根本看不到这些船上的情况。霍云娘忽然说道:“不好,他们要上船来追击我们。”

果然,只见那些举着火把的官兵,一个个上了小船,开始朝他们尾随而来。这些小船,必定都是平日这些军兵所使用的快艇,李澈的这些货船载重量大,吃水很深,行驶不快,而这些人的快艇,每艘船上大概有二十人左右,只装人,不装货,因此速度很快。

“还有多长时间进入白马河道?”李澈问霍云娘。

“再有一顿放的功夫吧,不过白马河逆流而上,行驶起来会更慢。”霍云娘着急地说道。

李澈道:“对方来了五条船,算起来,该有百人左右,如果让他们拦住任何一条船,我们都都无法应付,不行,必须将他们击退,否则今日我等将要毙命于此了。”

王猛急得跳着脚道:“这可怎么办?要是在平地上,我王猛就冲过去了,可是在船上,施展不开呀。”

李澈问道:“霍大姐,我们能否派些人,潜入水底,将他们的坐船凿沉?”

霍云娘摇头道:“不可能,官军的这些船,本身非常坚固,而且很多还蒙了牛皮,甚至有些镶嵌了铁板。再说我们也没有携带专门的凿船工具,一时间恐怕难以凿沉这些船。”

有个军士上前道:“报告总旗大人,小人在这艘船上发现了一些东西,或许能够退敌。”

王猛一把抓住那个军士,问道:“这么吞吞吐吐地,是什么东西,你快说呀。”

那军士哆嗦着说道:“好象是――是火铳。”

“火铳?”李澈一惊,问道:“在哪里,赶快带我去。”

那军士赶紧往舱中奔去。王猛在后面骂道:“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何不早说,看我回去后,让你小子好看。”

那军士边走边说:“小的也知道事情重大,所以才想找机会单独禀报王旗官和总旗大人,不过刚才你们一直在观察来敌,所以没有机会禀报。”

李澈笑道:“王兄弟,这个兄弟不但不能惩罚,还要大大地嘉奖。知道吗?”

“知道了。”王猛嘿嘿一笑。

众人来到舱中,之间舱里满满的堆着一排排的木箱,每个箱子都非常长,上面贴着写有“大明军器监扬州使司”的封条,旁边还写着“鲁密铳

西班牙”的字样。

这批火铳是购自西班牙的鲁密铳?是送给谁的呢?

王猛问道:“总旗,这批鲁密铳会不会是朝廷送给顺德府的?我们现在抢了总旗您的老岳丈的东西了。”

李澈摇头道:“不会,顺德府是个小府城,只有一个千户所,驻军不过千人,火铳兵不过一二百人,可是这一船鲁密铳,可达一千之多,而且还有大批量的弹药,这些必定是送给卫所游击将军的。而离此最近的卫所,只有真定卫。”

“我们抢了真定卫游击将军的火器?”王猛有些不敢相信。

“也许是吧,不过现在正好可以用来退敌。王猛,你们小旗的兵士有多少人可以能够使用火铳?”

王猛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小旗的兄弟,平时训练之余,也偷偷地和沈天元的兄弟们交流火铳的使用和训练,所有很多人都会使用火铳。总旗,您不会怪我吧?”

李澈笑道:“怎么会呢?我高兴还来不及呢。上阵杀敌,就应该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此战之后,我黄花峪内的百济兵,不论担任什么工作,是何兵种,每月都要增加火铳的训练。除了我们自己在浇铸的火铳,又有这么多上天赐给的鲁密铳,人手一支,足足有余。”

王猛点头道:“太好了,不过我的铳法太烂,根本指导不了我的兄弟们。”

“这有何难?我会抽调火铳小旗的精英,负责给大家培训。”

霍云娘在旁急道:“总旗,先不要说这些了,还是先尽快退敌才是。”

李澈哈哈大笑,命人将箱子打开。这艘船上除去三个船夫和水手外,还有十几个王猛的小旗兵,每人发放鲁密铳一支,弹药十发。

霍云娘命令水手减慢速度,让座船落在其余船只之后,负责给船队断后。。。由于只有此船上有火铳,其余诸船一时间无法装备,霍云娘让人点起灯笼火把,用火光向其余船只打旗号,让其余诸船先行。

失去小旗兵的操桨,三个水手也无法操控这艘大船前进,便按照霍云娘的指示,将大船横在河中,落下铁锚。其余众人纷纷来到船舷之上,查看追兵的情况。

五艘艨艟小船,都点燃着火把,正在快速靠近,双方相距不过百步。李澈笑道:“各位兄弟,这些敌船有火把照明,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好的靶子。待会儿听我的命令,等离得近些再开火。”

王**话道:“这么近的距离,不用瞄准,就能干掉敌人,一会儿给我狠狠地打。”

八十步,六十步,五十步,第一艘敌船上那些兵士的面孔已经在火光下清晰可见。李澈断喝一声:“开火。”

十几支火铳,一起喷出一排轻烟。巨响声中,敌船上的兵士,纷纷落水,很多人手上的火把也都掉入水中。李澈拿着一支火铳,快速地上弹,开始第二轮散射。

那些追来的兵士,由于过于仓促,连远战的弓箭都没有携带,只是各拿刀枪等冷兵器,打算在追上船只后,强行登船,近战搏杀。哪里想到,对方忽然使用火铳射击,三十步的距离,在鲁密铳来说,简直就像是将靶子摆在那里,用尖刀冲刺一般容易。虽然说不是人人射击精确,但仍然有几发子弹击中了目标,登时船上有五六人中弹落水。

这下子,这些追击的兵士都慌了神。自己举着火把,毫无遮罩不说,还干等着被人打,毫无还手之力,再往前追,只能死得更快。即便不是人人惜命,这么打法,只有去送死。

几轮火铳过后,五艘追击的小船全部掉转船头,落荒而逃。逆流而上速度慢,可是顺流而下,速度就快了很多,再加上后面有催命的火铳不断射击,逃命的速度就更快了。

有些聪明的,互相吆喝着,赶快扔掉火把,不要暴露自己。见来敌避走,李澈哈哈大笑,招呼霍云娘等人,起锚启程。

行不多时,霍云娘让人用船上的火把再次打出旗号,李澈疑惑道:“霍大姐,我看你刚才的旗语很特别,不知道这次是什么意思?”

霍云娘一笑:“这是我们青山盟船只之间多年养成的旗语。白天用各色小旗子,晚上便用灯笼火把了。刚才我所打旗语,便是让前面那些船只停下来靠岸休息。前面不远处已经进入白马河的复杂河道,黑夜行船,必出事故。便是多年行船的老船夫,也不敢在毫无月光的夜里行动。”

李澈点头道:“霍大姐想的周全。便让兄弟们停船休息,吃些干粮。折腾了一夜,大家都饿了。邱家全和丁季昆的人马,遭此溃败,必然不敢再追来了。”

霍云娘道:“这附近的白马河两岸,都是险峰峭壁,要想找到我们,只有通过水路,从岸上,这些人根本过不来。”

两天之后,船队到达铜梁渡。沈天元、马万山、马雄已经在渡口恭候李澈多日了。见到有这么多的船只到来,众人都是喜出望外。李澈简单说了此次奇袭老虎湾的过程,又讲到顺手牵羊,夺了六艘货船,所有人都高兴不已。

检查船只,粮种船上的货物一件不少。另外六艘货船,除去李澈那艘是满载火铳外,其余有两艘船装的是布匹,一艘装的却是纸张,还有两艘却是空船。

不过平白等了这六艘船,也算是极大的收获了。马万山和马雄等人赶紧安排车辆,开始搬运这些粮种和货物。

这么多东西,一百辆车根本装不完,还需要来回两次才能运完。李澈让沈天元和马万山负责货物的看管和押运,并叮嘱船只卸完后,一律开到青山盟,作为自己的船队编制。

本来曾德昭那十艘大船,都是从金陵雇佣来的,现在也被李澈装入了自己的口袋,大不了,赔些银子给曾德昭,也好让他有所交代。况且现在这些船只,已经无法从老虎湾回到运河去了,邱家全必定天天盯着往来船只,船回去了,只能再次被扣。

李澈带着霍云娘、王猛和参会奇袭的二百人,跟随第一批次的粮种,回到黄花峪。黄花峪众人早就听到沈天元派人送回的好消息,在李真的率领下,列队出谷迎接李澈。

而萧若清和吕正风等视察人员,在李澈出发后的第二天,就已经离开了。

看着一辆辆满载而归的大车,不论是兵卒,还是普通百姓,都是载歌载舞,欢乐不已。

那些负责开垦荒地的军户,前几个月,都是在垦荒,却从不曾种植任何东西,还一直疑惑今年肯定没有任何收成了,如今领到了种子,心情都很激动。

李澈说服曾德昭作为顾问,将马铃薯和花生的种植方法传授给这些军户。李澈已经规定,第一年的所有收成,一律归种植者所有,而且种子免费发放,还有曾德昭这个西洋顾问作为指导,很多人都在领取种子时,对李澈跪拜称谢。

他们之中,大多数人是从其余地方逃难而来的流民,能够安定的生活,是他们最大的理想,如今李澈不但提供了他们居住的场所,还提供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种子,更提供了强大的庇护,如何能不对李澈感恩戴德。

曾德昭这笔买卖,让他赚进了大把的银子,而且作为顾问,也有银子可拿,自然乐得在此地多做停留。

李澈早就将此次事情的经过和丁季昆的叛变写成密信,分别派亲信送给萧若清和吕正风。特别是萧若清,李澈一再叮嘱,让他暂时不要找丁季昆质问,而是当作什么也没有发生。不过那些鲁密铳,李澈却没有提及。

大明崇祯十年八月初五。

经过黄花峪军民的努力,黄花峪外已经开垦的荒地,达到四万多亩,人均可达十亩土地。这些土地,有些是隶属于各乡村的,不过一来毫无耕作价值,而来匪患多年,荒废已久,都被李澈毫不客气地并入黄花峪的土地范围。

黄花峪内的百姓,分为军户、匠户和散户三种。军户出军,匠户出匠,散户出力。除散户外,军户和匠户每家每户都按照人头分配土地,无力耕种的,可以转包租赁。像扁鹊村迁过来的村民,都被并入匠户,而随着那些募兵投靠过来的亲属,都作为散户。

散户无田,是李澈定下的策略。因为散户的亲属都以募兵的形式从军,而募兵的军饷最多,因此更本不能给这些人分发土地。

匠户和军户每月只有极少的饷银,再分给土地后,饷银一律不再发放。但军户和匠户的吃穿,都由百济总旗提供,很多散户见自己无地,都纷纷要求转成军户。这样一来,李澈军中,募兵的数量由原来的几百人,迅速缩减为不到一百人,而且数量不断地减少。

以土地替换军饷,是李澈的最终目的。只有将这些军兵的利益和土地挂钩,才能更加让这些人安心作战。因为失去土地,就意味着无法养家糊口。

为防止出现土地兼并情况以及各处土地土质的不同而出现的不公,李澈将后世的土地公有制引入到黄花峪中。一切土地归黄花峪百济军民所有,每户对于土地只有种植、承包、使用、转租的权利,没有买卖的权利。土地每五年重新分配一次。采用承包责任制,每户土地上种植何种作物,种植多少,如何耕作,都由土地使用者决定,每年上缴固定的粮食即可。不管种植何种作物,第一年免交,第二年每亩一石,第三年每亩二石,以后按此定律。兵士按照总旗的规定,回到家中帮助耕种,不过一旦有军队调动和训练任务,要及时归队,不得有误。

一石相当于一百二十斤,如果按照花生、土豆亩产三四千斤的产量计算,上缴只相当于不到二十分之一。小麦谷物等常见作物,只能亩产不到千斤,因此人人都选择种植高产量的土豆和花生。

除了家家户户的耕种之外,还有很多人搞起了副业。之前已经建立起的猪圈、鸡场等,被更多人重视起来。这些副业所得,都归自家所有。百济总旗,负责回收猪肉、鸡蛋、鸡肉,根本不用担心销路的问题。

这场被称李澈成为大生产运动的耕作,在曾德昭看来,真是有声有色,井井有条。尽管已经是八月了,秋风渐起,不过黄花峪的军民仍然热火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