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离苦得乐,尊道重德(总…
作者:妙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256

第五十一章:离苦得乐,尊道重德(63%)

1、题解:

经过几千年的反复体验和探讨,现在的人类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幸福和快乐。

有些人钻在钱眼儿里,以为钱多了以后什么都能买得到,结果却发现,物质的东西诸如名车豪宅美女之类,确实能够买得到,但快乐的生活却买不到,否则明星张国荣和那些富裕的日本人就不会自杀了。

有些人说,身体健康就幸福快乐。这话也不全对,监狱里的犯人个个身体倍儿棒,身体不好他也没力气去犯罪,但他们被关在监狱里很不快乐。鲁迅年轻的时候立志当一名医生,想要摘掉中国人“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后来发现那些身体健康的人当亡国奴当得很来劲儿,当亡国奴何谈幸福快乐?所以只好“弃医从文”。

后来,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终于发现,只有学好圣人的经典,使自己走在道(真理)和德(真理的应用)的道路上,才能获得工作、生活和事业的成功、幸福和快乐。

2、原文:

道生之,德畜之,物行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3、译文:

道生育万物,德养育万物,道使万物有了形态,德使万物得以完善。所以万物无不以道为至尊,无不以德为至爱。道之所以受到尊重,德之所以受到爱戴,因为他们从不人为地施加干预而是顺其自然。所以,道生育万物,德养育万物。让其生长,让其发育,让其成熟,让其同时又养育其它的万物。生育了万物但并不据为己有,造就了万物并不自恃有功,培养他们成长但并不去主宰他们,这就是深奥玄妙的德。道德创造万物,都是本之于自然,他不支配万物,不干涉万物,而听任万物自然生长,这种无私无欲就是道德的伟大之处,所以能够得到万物的尊敬。

4、理解:

孔圣人说过:“君子以义为之,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手打吧随风手打 #”一位勇敢的君子(现在习惯上叫做“好人”),他为什么成了扰乱社会的消极因素呢?一个小人(自私自利的人),他为什么去偷窃别人的财物呢?都是由于他们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还很不到位。离开了道德的指引,好人就会变坏,坏人就会作恶。

很多年轻的朋友对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不以为然,认为犯些小错误无伤大雅,做些小好事儿也没啥大用,也不能出名。表面上看,用停顿的眼光来看,这种观点好像有些道理,但实际上,他们忽视了事物的发展特性和积累特性。

俗话说:“积善成德”,完美的道德就在于每天的一些大大小小的好事儿的积累。特别是在现在所处的和平年代,没有太多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的大是大非的考验。像雷锋一样,在短暂的生命中经常帮助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这就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可贵到外国人都给雷锋塑雕像敬仰,认为他说的话就是真理,他的行动都是真理的体现。

如果我们想天天观察一个儿童身体的长高,他每天就长高的那么一点点儿(厘米),我们实在是难以看得出来的,难以感觉到的,但十年过后,他就由一个60多厘米的小孩儿长成了180厘米的大小伙子。很多事物都是这样的,发展是一定的,发现这个过程是很难的。但你不能因为你的观察不到就否认事物的发展事实。

孔圣人在给《易经》作注解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一个积累善良行为的家庭,必定是喜事连连的;一个不注意善良品行的家庭,一定是灾祸不断的。做儿子的杀害父亲,做臣子的杀害国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都是由于一些微小矛盾和爱恨情仇的不断积累所造成的。”(《易经》•坤卦•初六爻•文言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事情是在逐步发展的,我们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和防范,不要等到结果出现了,灾难发生了,然后再去追究责任和反省教训,因为到了那时已经太迟了。

孔圣人在两千多年前所说的话,现代的人理解和运用的都不太好,因为现在社会上孩子杀害父母的现象越来越多。我今年45岁,回想30年前,在我15岁的时候,连打骂父母的事情都很少,更别说是杀害父母了。仅仅30年过来,道德的衰退就这么严重,父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是越来越多,与孩子相处的冲突点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必须要解决的。

不论是父子相处,还是领导和手下相处,都要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不能因为是父亲或者是领导就看不起人,耍横显威风,否则孩子或员工一旦在心中埋下了怨恨的种子,将来继续遇到不尊重待遇时就会发芽、长大,最后结出罪恶的果子酿成惨祸。

当代学者欧阳云飞说:“雕像不想见到雕塑他的雕刻师,受到恩惠的人宁愿再也见不到施恩于他的人。”这话听起来好像令人很失望,但这确实是人的本性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潜意识。因此,如果我们曾经帮助过别人,有恩于别人的话,一定不要老是想着得到对方的回报,在心里想:他什么时候回报我?用什么方式回报?能不能达到我的期望?万一对方不回报或者回报的程度达不到我们的预期,我们的内心都会产生痛苦。因此,正确的态度是,要么就不施恩(修养没到的时候),要么就施恩就不望报(修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当然,作为受恩者来说,应该是要进行回报的,否则就会伤了施恩者的心,自己的心中也难免愧疚,毕竟是欠了对方的人情。如果不想回报,那我们就不要接受对方的恩惠,婉言地拒绝,口头上感谢。这样两不相欠,以绝后患。

有人说:“这件事情有什么后患呢?”

如果施恩的人要求受恩的人给予回报的时候,受恩的人不予回报或者是回报的不够,施恩的人就会加以责怪,矛盾就会产生,如果矛盾升级,轻则伤了感情,朋友或者亲人难以继续相处,重则酿成惨祸。

东北有一个家庭,一个姑娘在婆婆家受了欺负,挨打挨到受不了,姑娘就给妈妈打电话求救,她妈进一步求救于自己的弟弟,孩子他舅前去解了围并将外甥女接回了娘家。

孩子他舅觉得,这是帮了姐姐家的忙,有恩于他们,姐姐或姐夫应该表示感谢,应该有所回报,例如请他喝顿酒之类。

姐姐和姐夫觉得,作为舅舅,这是应当应分的,当时的心情又比较恶劣,因此也没说感谢的话,也没有感恩的具体行动。

过了一段时间,姐夫在老丈人家和小舅子见面了,饭吃到一半儿,小舅子突然发飙,对姐夫表示不满,连讽刺带打击,搞得姐夫一头雾水、满肚子委屈,气得一摔碗筷、中途退场。

结果很严重,两个人20多年的感情因此受了伤,彼此不再来往,老人们被气得生了病,家里其他的亲人也都跟着上火。

如果这样的人学过圣人的经典,受恩的人就会知恩图报、感恩报恩,施恩的人就会不要求回报,岂不是两全其美、越处越好?哪里还有这些痛苦和烦恼?

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其他圣人赞叹释迦牟尼圣人说:“(你)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服刚强众生,知苦乐法。”(你能够在这个痛苦烦恼众多的世界上,运用各种神奇的智慧,为这些性格刚强、脾气倔强的人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知道痛苦的坏处和快乐的好处,让他们懂得离开痛苦、获得快乐的方法,真是太了不起了)!

有的人不太理解“成功之路就是道德之路,道德好的人就会成功”这个道理,咱们来分析一些真实的故事(我个人认为,一个真正负责任的人,在他谈成功学和管理学的书中,不应该瞎编故事,说一些无稽之谈,那样会伤害真理的客观真实性,会误导读者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我曾经给一位老板服务过四年,熟悉了以后,一次他向我谈起了他的成功之路,他说:“有些年轻人到李嘉诚那里去讨教事业成功的秘诀,李嘉诚说是做人要讲诚信,讲道德,有些年轻人对这个回答大失所望。其实,真是这么回事儿。我的成功也说明了这个道理。我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坐火车外出办事儿,旅途中碰到了一个日本的老板。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印象不是太好,认为中国人不讲诚信、没有礼貌、彼此内斗等等,但我的诚实和礼貌使他另眼相看。”

“当他知道了我有事业心、想自己创办企业的时候,他向我提出了混凝土泵车租赁的建议。他说在日本,泵车一有毛病并不维修,而是直接报废处理,你们国家现在(1994年)正在大搞城市建设,你们国家生产的泵车新的都不如我们旧的好,你用废铁的价格从我们国家进几台旧泵车,回来修一修搞泵车租赁准行,你没钱不要紧,我喜欢你这样道德好的中国小伙儿,钱我先给你垫上,将来你要是赚钱了再还给我,你要是不还也没关系,就当是我帮你了,当然了,这点儿废铁钱对我来说也算不了什么。”

这位年轻人(无意识地)通过道德感动了一位国际友人,采纳了他的建议,接受了他的帮助,7年后(2001年),年轻人成为了一位亿万富翁,那时的亿万富翁可没有现在多,那时候的钱还不太毛,现在的一亿也就相当于那时候的一千万。

这样成功的案例古今中外比比皆是,因为年轻的朋友都想要发财,像我国古代凭借完美道德从一个普通人家的普通小伙儿直接当上皇帝的舜那样的例子我就不说了,咱们来看一个美国的普通小伙儿的故事。

这位小伙儿出身寒微,工作也很平凡,在一家宾馆当服务生,由于太老实了,他连成功的美梦都没敢做过。

一天晚上,来了两位客人,是一对年老的夫妇。当时不巧没有房间了,他就将自己蜗居的那张小工作床让给了他们,自己就睡在了地上。他当时也没多想,更不知道这位老爷子是一位富翁,只是觉得应该这样做(这就是道德的作用,道德这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他却决定着人们的一切行动)。

第二天,老人道了谢之后就走了,他也没有什么异常的感觉。

过了一段时间,他早已将自己做过的这件好事儿给忘记了。

一天,他收到了一封信,里面还有一张机票。信中说:“小伙子你好,我是受过你帮助的那个老头儿,为了表示对你的感谢,我在纽约给你盖了一个宾馆,请你过来当这个宾馆的总经理好吗?你如果同意的话,那就坐上飞机过来吧!”

在飞机上,他想,将来一定要嘱咐孩子们好好做人,道德好的人真是太容易成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