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毕业典礼(上)
作者:金玉良言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120

八月十六,是唐王选定的诸位王爷朝见皇上的日子。

看了唐王的奏疏,把我吓了一跳,怎么这么多人啊。亲王级的30余个,算上郡王共有200余人。

按照明朝皇族封爵均世袭罔替,皇子封亲王,亲王嫡长子袭封,其余诸子为郡王,郡王的嫡长子袭封,其余诸子封镇国将军,以下级格递减。亲王岁禄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以下级格递减。这还不算初封时,给钱给地。

本来,我想从这些人身上捞点钱,现在看来我错了,他们有多少钱不好说,都安置在南京得多少钱啊,愁死我了,真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然来朝见的只有亲王。再看这些人,肥头大耳的,白发苍苍的,这都是民脂民膏啊。

“诸位亲王,朕与尔等皆为太祖高皇帝后裔,一脉相承,血脉相连。朕本应承袭祖制,优抚善待。但我大明至于此,朕不必细说,其中缘由与尔等不无关系。非朕缺仁少德,擅改祖制,实为无奈之举,望尔等体谅朕的难处。”

改革藩王制度,他们应该知道一些。

“朕让唐王兼管宗人府,其中之一要改革藩王体制,朕保证会让你们衣食无忧,但过多的田产资产希望你们主动拿出来交付国库,为朕养兵练兵,恢复我之中华,保国之安宁。既然与朕同宗,就要与朕同甘共苦,同心同德。朕荣尔等亦荣,朕损尔等亦将死无葬身之地。非朕危言耸听,可问鲁王、福王知之。”

方案由唐王宣布。

这30多人没吭声,细细地听着,当然有喜有忧。北方的那些高兴,南方的那些可不满意了。

方案主要依据是不养兵、不封地、不设监臣三条原则。郡王以上必须居住在都城,由宗人府统一规定府第规格,岁奉依据祖制,不再设王府长史,除当朝皇子除外,王府不设太监,仆人杂役规定数量。

按照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原则,南方亲王郡王原府第变卖,连同原有资产,支付在京建府及三年岁奉安家费,其余充公。原有田产一律充公,由当地府县分发给无地农民,另外,特别强调一点,由于现在是非常时期,岁奉一律减半。此事由唐王拿总,由王府长史司与宗人府协同办理。

我看了一下,这些王爷面部表情不一样,那个靖江王面有怒色,桂王脸色阴沉,鲁王福王喜气连连,就是那个惠王不是年纪大了,就是整日礼佛参禅的,对这些不在意,没什么表情。

听明白的面面相觑,可谁也没说话。为什么呢?像靖江王这样,属于旁支,和现在的皇上血缘关系远的多,没敢吱声。实际上较近的是福、瑞、惠、桂四王,这可是万历皇上的后辈。其次是潞王。但福、瑞、惠、桂四王,加上潞王都是逃难的王爷,有的还是我做皇上后袭封的,人家给你房子,就不错了,不可能说话。

剩下的,亲疏关系我也分不清了。

同时,我把话都堵死了,说什么呀,找不出理由了。

淮王朱常清出来说话了,但还是非常胆怯。

这个人五十多岁,其祖上是仁宗朱高炽的皇子。

“吾皇万岁,微臣以为分封藩王乃太祖所定,不宜擅改,望万岁三思。”

有人开个头,下边就有人说话了。

靖江王朱亨嘉冷笑道:“万岁,擅改祖制实为不孝。大好江山沦落至此,难道是我等之过吗?太祖留下的基业到底毁在了谁的手里。我看皇上年幼,身边必有奸臣。臣等不才,愿为重任,为圣上分忧。”

好。这是欺侮我年幼啊。我没生气,反而面带笑容地看着他,我没想明白他到底想干什么?

各位大臣们心里这冤呢,这本来是皇上的家事,没人敢吱声,好像这主意是我们出的。

唐王厉喝:“靖江王,好大的胆子,你这是在和皇上说话吗?一派胡言,毫无君臣之礼。你说的奸臣就是本王,你来清君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