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农家肥
作者:胖胖的探险家      更新:2020-02-22 16:06      字数:2149

不只是杨宇凡家的蔬菜长得快,其他村民的也一样。

再过些天,蔬菜长有巴掌那么长,村民开始移植蔬菜。将那些密密麻麻的蔬菜苗转移到更加宽阔的土地,一来有利于它们的生长;二来,可以增加产量。

蔬菜移植,需要埋肥,才能促进生长。

杨宇凡也不例外,自己看来还是要做做样子才行。要不然那些村民看到,否则人家看明明你家的菜都没有施肥,为什么会长的比我们施了肥的还要好。

前面的那段时间,杨宇凡已经将整合起来的那块土地重新规划,整理好,随时可以移植蔬菜苗。

为了能加快进度,他还将剩下的身家花光,搞了一台蔬菜移植机。

以后,大规模种植,不可能完全人工的,机械化、现代化农业才是现在的潮流。

当然,他们这种山区农村,是用不了大机械的,只能购买一些小型农业机械。

农家肥的种类繁多而且来源广、数量大,便于就地取材,就地使用,成本也比较低,而我们村常用的农家肥,主要是指人粪尿、厩肥、堆肥、沤肥、饼肥、草木灰、石灰、老墙泥等。

这样大家都会去问,到时候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好,所以还是现在去做做样子才行。

不过也只能施农家肥,自己要做到,村民都看不出什么破绽才行。要不是的话,连村民都看的出来,那些城市人就更加容易看出问题。

杨宇凡在想,好像自己家里还有农家肥,之前没有用完,现在积累应该有很多了。

在村里,基本每家每户都会有弄农家肥,因为这样可以节约成本,还是就是现在城市不是说要什么绿色无污染的蔬菜,这样刚刚赶上潮流。

然后杨宇凡就先到自己家堆放农家肥的地方,看看肥料还剩下多少,够不够把这些地都施一遍。不够的话,那就要看看怎么办才行,看看能不能像别人借一点,毕竟演戏还是要演全套。

回到家后,杨宇凡看到,看到那么一大堆的农家肥,不过走近的时候,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臭味。

其实,经过发酵的农家肥,反而不那么臭,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这是古人的智慧,也是农业进步的一个标志。

一直到现代,化肥大行其道,风靡全球。

不可否认,化肥的发明,极大促进了粮食的收成,养活了不少人,给社会、人类带来了不少福音。

然而,化肥的缺点也很明显。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绿色食品生产的发展,农田对农家肥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施用化肥不能代替农家肥。过去由于单一施用化肥,造成耕层变浅,不但旱涝,化肥烧苗,地没后劲,而且化肥养分过分单一,种出的庄稼不好吃,降低了土地的质量。

积造有机肥,就是在畜粪、有机物中大量繁殖有益的微生物,由有益微生物来分解、转化畜粪和有机物,使其变成作物可吸收利用的养分。

每年,村民都会按照祖宗传下来的方法,早早堆肥。

各种造肥原料中碳、氮的含量不同,其中畜粪含氮较多,作物秸秆含碳较多,因此畜粪发酵要加入一定量的秸秆,才能很好地发酵。

那些鸡屎、牛屎之类,回收利用,还能美化村容村貌。

杨宇凡看到那么几大堆,应该差不多了吧?

其中有些是上一年冬天堆积的,有一堆更是几年前的老古董农家肥。

冬季气温低,积造的农家肥不易发酵,但中国人民总是那么机智,想出一些办法,就可使堆肥较快地腐熟,提高质量。

杨宇凡自小就给爷爷教导,首先要选择好积肥地点,选择离粪源较近,背风向阳和运输方便的地方。

要增加热性肥料的比例,冬季积造农家肥要适当增加大牲畜粪等热性肥料。这样不但肥料发酵快,而且质量好。此外,还应当减少水和土的用量,以提高粪堆温度,加快发酵。

在确定好粪堆底面后,先铺一层黄粪或各种乱草,再逐层堆放混合均匀的各种农家肥,一直达到要求的高度为止。

这中间,有一步非常关键,就是在堆积的农家肥表层敷上一层淤泥,将其封住。

这是为了为了保持粪堆温度,防止养分损失,可在粪堆周围用玉米叶或乱草覆盖,使之形成一个三五十厘米的保温层,外围再铺上旧稻草秆,然后抹泥封闭。

他就开始拿齐工具,准备开始施肥,不过工具只不过是那些铲、桶、扁担,不过杨宇凡还是要加上手套。

“等有钱,搞一台施肥的机器才行。”杨宇凡心里想道。

他想要购买的机器还很多,比如翻土用的犁地机、碎土机、起垄机等等。

全部都准备完毕后,杨宇凡就开始用铲,一铲一铲的把那些农家肥铲进桶里面去,不一会,两桶都装满,然后就用扁担挑着去菜地,去到菜地,就开始把肥料撒在地里。

不过他是带着手套的,如果没有带手套的话,如果你手本身有伤口的话,伤口可能就会有发炎的风险。

当然,真正的农民不会那么矫情,都是直接用手接触的,有洁癖的人肯定是受不了。

撒肥是一个轻松活,很快杨宇凡将好几亩地都撒下了农家肥。他的做法比较简单,直接将农家肥洒在泥土表面。

不像传统的农民,都是挖一个坑,埋一勺肥下去。

这样的话,能保证更多的养分被蔬菜吸收。

但在杨宇凡想来,不一定是好事。那些农家肥积累在根部,有可能会烧坏菜根。将其洒在泥土表面,一旦浇水,或者下雨,养分就会溶解到泥土里面,进而被蔬菜所吸收。

有些村民看到杨宇凡的做法,他们纷纷摇头,不是太看好杨宇凡的做法。

感觉那样施肥实在是浪费,蔬菜吃到的肥不多,完全就是图自己方便嘛!

杨宇凡没有在意别人的眼光,反正有了灵泉,他能保证自己的蔬菜一定会比别人家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