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节和谐农村
作者:草原雄鹰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871

人世间就是这样:前些日子还活脱脱的,转眼之间便阴阳两隔了。行善积德的好人,大家总会时不时地记起他,想着他的好处,想着他的音容笑貌,在茶余饭后的言谈中流露出惋惜伤感的意思来。

</P>

田舒就是这样。她已经去世一年了,每逢小俊那活泼健壮的儿子出现在大街上的时候,人们会很自然地谈起她。尤其像张大娘这些老太太们,两三个围坐在一起唠叨着她为人的和善和热情。张大娘说到动情之处,有时还会掉上一两滴浑浊的泪水。“要是一表媳妇还活着的话,看到她的宝贝孙子指不定乐成啥样,可惜啊······”这样的一句话几乎成了她的口头弹。而刘美呢?有的村民竟然怨愤地骂道:“都是那个骚狐狸精,好端端的一个家庭让她祸害了。”话语里未免也有偏颇之处,但也不无一定的道理。

</P>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规律,我们也不必过分地悲天悯人。太阳照旧会在东方升起,释放出温暖的光和热呵护着大地上每一个向往美好生活的人儿,特别是那些锐意进取·不甘落后的年轻后生们。

</P>

大家也许不会忘记,当年竞选为村长的王云飞。别看他是大学刚毕业的“毛头”小伙子,他积极响应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

</P>

王云飞白天和大家在一起,晚上便在电脑上搜寻搞活农村经济的方式和方法,怎样因地制宜的搞好家乡经济建设。他首先把前几年张一表搞得“政绩工程”——水泥固化大坝,切切实实利用起来——在洪水到来之际,不至于像往常那样到处泛滥,既浪费水资源,又冲垮了农田。在办理医保和养老保险的时候,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不愿意从腰包里掏钱。他把村支部财政上的钱先垫上,为此其他几个村委员很是有意见。他耐心地开导说服他们:“现在有人空喊和谐社会,但却不去处理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解决了实际问题,社会才能实实在在和谐起来。有的老人子女不管,一旦有个灾灾病病的,高昂的医疗费负担得起吗?办理医保可以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听着王书记的话,他们也不再发牢骚了。果然没出半年工夫,有的老人在看病方面尝到了实惠,主动把办理医保的费用交到了村支部。逢人就夸:“云飞是个好娃娃!”王云飞自然喜滋滋的,毕竟得到了认可。

</P>

这天晚上,他正在电脑旁查看资料,手机响了起来。原来是在乡政府当差的老同学张佳打来的。电话中张佳告诉他,乡政府拨一笔款项,搞一个文明示范村。具体哪个村,还没有决定。王飞虎一听马上激动起来,主动约请了张佳。见面之后,两人商谈了一会儿。毕竟“朝里有人好办事”——在张佳的帮助下,这笔款项很快就拨给了田家梁村。

</P>

在王云飞的亲自指挥和监督下,一些破旧的土墙旧貌换新颜——用砖重新垒砌起来。他还雇用了扫街道的。盖建了戏台——多年靠临时搭建而唱戏。还粉刷了主要街道的墙壁,自此,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即使这样,他还总觉得有些许缺憾。王云飞始终记着“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信条,所以时常谋求为村民办实事,谋求经济的发展。

</P>

村里也有棘手的事情。比方说,清洁工辛辛苦苦把街道打扫干净,有的村民把牛粪便倒在了路上。特别在冰天雪地的时候,有的村民甚至把脏水随意泼在大街上,这样一来,在路面堆起了高高的“冰山”,来往行人很不方便。他常常为这些琐事而烦恼。王银贵夫妇也许看出了儿子的烦心事。

</P>

秋天过后的一个中午。王银贵妻子做好了饭,夫妇俩在餐桌前等着儿子。不一会儿,王云飞回来了,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坐在一起共进午餐,吃饭时分,王银贵给儿子倒了一杯酒。关切的问道:“儿子,最近工作怎样?”王云飞马上发起了牢骚:“爸,妈,村里人素质就是差······”还没等云飞把话说完,母亲就带着责备的口吻说道:“不要这样说话,你还是农民的儿子啊。不要以为上了几天学,就了不起了!”母亲意犹未尽的看了儿子一眼,没有继续说下去。王银贵不慌不忙的端起酒杯说:“儿子,陪老爸喝一杯!”儿子满不在乎地端起了酒杯,老父亲的酒杯还没有碰嘴唇的时候,儿子便一饮而尽,放下酒杯径自吃起菜来。老成持重的王银贵喝完一杯酒后,语重心长的说:“云飞,村里人多少年都这样过来了,传统和陋习不是一两天就能改掉的,凡事要慢慢来。”“爸,你说,偌大的一个院子,非要倒在大街上结冰,滑倒人就高兴了。与人方便自己也方便啊!真是·······!”“活”字还没有出口,母亲就嚷道:“我也老这样倒水,是说你妈白活了吧?”儿子懊恼的说:“真是不可理喻!”说完,便回到自己的小屋。一顿饭就这样不欢而散了。

</P>

你还别说,从那以后,母亲再也不往大街上泼脏水了。在她的影响下,街坊邻居也改了不少。

</P>

王云飞想了很多。尤其是儿子不孝敬老人的恶习,真得应该彻底改变一下了。可怎样改呢?他想起了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他心里一亮:买一些书籍,办个小小的阅览室,充实一下乡亲们的头脑。

</P>

没有几天,阅览室办成了。大家在茶余饭后,三三两两地来到这里,不知是新鲜,还是家里呆着无聊,竟也认真的读了起来。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