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作者:苏可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676

唐人崔颢著有《黄鹤楼》一诗,气概苍莽,神行语外,被历代文人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传李白登黄鹤楼时本欲赋诗以抒情,因见崔颢于壁上题有一诗,凝神细看后为之敛手,且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传闻真假暂且不论,但李白确实写过一首《鹦鹉洲》,格调与崔诗近,可写得没崔诗好。后李白游南京,又刻意作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终被后人与崔诗并肩而论。

一千多年后,有逝水浮萍者游黄鹤楼,睹观前语,登楼赏景,感慨填词,并未敛手,著有《望海潮游黄鹤楼》一词。逝水浮萍是一位普通的文学青年,不象太白那样背着盛名的包袱,没有须与崔诗一较高下的心理压力。盖过崔诗,自是应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几十年”的那句老话,若存差距,也是后辈末进拨动时代的韵律映衬前辈先贤文采风骚的佳话。这样说来,虽有崔颢题诗,登黄鹤楼亦无需搁笔。崔诗中有“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句子,他的愁是旅客游子的愁;李诗中有“长安不见使人愁”的句子,他的愁是放臣逐客对庙堂政局的愁。逝水浮萍的词虽未著一愁字,但词中感叹崔、李之愁,欲说还休。

此词文思幽远,寓意于象,叙议舒缓,语言雅逸,词律工熟,怎能不荐?人的审美观是丰富的、多元的,高下之评,还待众议。

望海潮游黄鹤楼逝水浮萍作

江城天远,楚空云素,经年几世繁华。

江汉汇集,龟蛇相望,琴台古路平沙。

蛇顶故楼斜。

总文人墨客,黄鹤频夸。

太白登楼,睹观前语叹交加。

登临历赏烟霞。

有萋萋芳草,历历琼花。

黄鹤早无,石矶却在,相随古树寒鸦。

暮霭散轻纱。

感西来爽气,东去鸣笳。

不觉心随流水,飘逝到天涯。

注:1、白、觉,古入声,仄,合律。

2、集,古入声,仄,出律。

望海潮始见于《乐章集》,入“仙吕调”。一百七字,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上

△△

一下四),(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

平平。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

仄平平。

(最后两句可换成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附:

读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虽是传世名篇,但就格律诗格律而论,此诗的前四句多处不合律,首联同声对相对,就是失对。颔联出句“黄鹤一去不复返”连用了六个仄声,对句“白云千载空悠悠”末尾连用了三个平声字,属于“三平调”。不合律句句型,就难免失对。此诗的后四句合乎平仄对粘的规则,尾联第五字作了允许的变通,基本上是合律了。所以这首诗的前半首诗古体诗,后半首才是律诗。此诗虽是传世名篇,如是学写律诗,这首诗不宜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