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海啸终于来了
作者:东方欲晓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164

海啸,一场超级规模的大海啸正从大西洋的底部悄然爆发。

牙买加海岭绵延一千多英里,从最东端的莫那海峡一直延伸到西南端的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沿岸,其中大部分位于厚实的大西洋板块上。但是也有薄弱的部分,就是在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圣莫利亚火山就正好座落在这个最薄弱的环节上。

经过长期压抑后的地下熔岩流最终冲破斜插进来的那片美洲板块之后,在这片海地的深处,地壳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从地质学上来说,通常称之为“板块滑移”,成因是多方面的,简单地说,就是由于圣莫利亚火山下大约八千米左右的地方发生了地壳塌陷,形成一个很大的空缺,于是北面厚重的大西洋板块便趁虚而入填补了进来。这个距离并不算大的运动过程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速度带来了超大的能量,海水本身的阻力和地壳之间的摩擦消耗了滑移板块所携带的大部分动能,但是这些能量本身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化为其它的形式,一部分由强烈的地震释放出来,一部分被地壳深处所化解,而剩余的一部分则转化为势能,海水的势能。

突然挤进来的大西洋板块使这个地区的海底迅速提高,抬高了地壳上面的海水,形成一个深度为七八千米横截面积约五六平方公里的水柱,这样一个巨大的水柱向上升起了大约一千米左右的距离。这个运动过程所产生的能量大约相当于一亿颗广岛原子弹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

被抬高的海水会迅速形成波浪向周围散开,这些波浪经过几千米的损耗,到达海面时形成十米左右的波高,但是卷起的浪头则达到四十米以上!这就是海啸。

海啸最初进入人们眼帘时给人带来的印象很好,不是翻着白沫的滔天巨浪,而是平静得如同湖面般的平整的海潮。当站在蓝山上的人们看见海啸涌来的最初时刻,心里出现的两个字就是——“壮观”。一整片厚厚的海水悄无声息地平静地向岸边缓缓涌来,潮头没有白浪,而是形成一个整整齐齐的阶梯,一个高达十多米的蔚蓝色的阶梯。不过它的真实速度并不是像人们感觉上那样平缓,而是达到每小时一百二十英里!

等这股海潮到达岸边的时候,它的威力终于显现出来了。

如果说先前的火山爆发和地震显示出的是嚣张、猛烈、凶残的摧枯拉朽的话,那么海啸则显得更加从容而不可抵御,犹如十万大军排成整齐的方队,迈着正步越过城池,没有交战,没有开火,没有激烈的厮杀,一切都在这镇定、从容的阵形下消亡。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挡住它们,它们携着雷霆万钧的力量扑向岸上,所经过的地方一切都被淹没或者推开,即便是港口上重达上千吨的吊机也像玩具一样被轻轻推上四五十米外的屋顶,仍在不断流向大海的火山岩浆甚至还来不及冒出白色的蒸汽,就已经被盖在厚厚的海水下了。所有位于海平面二十米以下的物体统统被吞噬,无一幸免。

除了牙买加,最先遭遇到海啸的是开曼群岛。海潮的进攻只有方向,没有路径,它们只是认准了方向就义无反顾地坚定地向前推进。留守在乔治敦总督府的人们这时感到后悔了。看着向岸边排山倒海般压过来的海潮,他们开始觉得那笔赏金实在少得可怜。这些人赶忙跑到总督府最高处的屋顶阳台上,希望能够躲过一劫,因为看上去海潮的高度不会达到他们所在的位置。但是他们错了。海啸的进攻主要靠的不是淹没,它完全不需要淹没障碍物。潮头下面汹涌的海水所蕴藏的巨大能量已足以摧毁任何障碍。总督府一楼二楼几乎是在遭遇海潮的一瞬间就被冲塌,看上去简直就像用一盆水倒向搭在地板上的积木一般轻松。

巨大的海潮掩过牙买加之后向着古巴海岸继续挺进,四十分钟后,它们抵达了古巴南岸。海潮在古巴南部海域的王后花园群岛几乎没有遭遇到任何阻击,轻松到达安娜-玛利亚湾和瓜卡那亚沃湾。西面的一侧则掩过了青年岛,直扑巴塔瓦诺湾。

古巴岛的地理形状注定了它将成为这次海啸的最有力的阻挡者。这个长弧形的岛屿横亘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前面,向北面微微拱起,看上去就像一把勺子,勺子口正对着加勒比海中心。古巴的地表大部分是平坦或略呈波状的平原,而在西北部、中部和东南部则有着中等高度的山脉和山峰。

在西北,从圣安东尼奥角到哈瓦那横贯着奥尔根诺斯山脉,最高处达772米,平均高度为550米。在岛的中部,耸立着一些有着极陡的山坡的平顶山峰的山脉,它们在南部沿海地方高达1156米。岛上最高的山脉是东南部的马埃斯特拉山脉,平均高度为1400米,其中图基诺峰(Turguino)高达2000多米。这条山脉西自克鲁斯角到关塔那摩湾,连绵240公里。对于奔涌而来的海潮来说,古巴岛仿佛是一个试图将它们汇集起来一网打尽的水坝,是它们前进道路上唯一的障碍。

汹涌的海潮就这样铺天盖地般地涌进了这个巨大的圆弧里。

这是一场海洋与山峰之间的较量。汹涌的海潮向着山脚下迎面扑来,山脚下的一切在短短几分钟内被全部淹没,汽车、房屋、建筑、甘蔗园,统统被吞噬在这股怒涛里。但是山峰却屹立不动,早已转移到山上的人们有些甚至还煞有兴致地拿出摄像机拍下了这难得一见的壮观场景。一直镇定从容的海潮似乎开始愤怒了,翻腾着巨大的浪涛喷吐着白沫向着山腰上冲击、撕咬,另一部分则从山峰之间的狭窄缝隙中冲过,淹没了低处的一些村庄和市镇。但是,海潮的主力却不得不无奈地止步于这些大山的脚下。

在另一个方向上,海潮一路畅通无阻地越过了加勒比海,掩过南面的众多岛屿之后来到委内瑞拉与墨西哥之间的广阔沿岸。海潮到达这些岸边时仍旧保持着十米以上的波峰,涌起的浪头更是超过二十米,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位于委内瑞拉湾里面的马拉开波湖也遭受了重创,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石油钻井平台和岸上设施被淹没,大量原油外溢,马拉开波附近方圆几十英里的地区几乎成为一片黑色的泽国。在卡贝略港,一艘尚未离港的两万五千吨级的油轮被海潮掀翻后推到了五十英尺外的岸上。

在加勒比海的西面,在古巴南岸和墨西哥北岸受阻的海潮与随后赶到的海潮汇集在一起,声势浩大地越过尤卡坦海峡,涌入墨西哥湾,向着美国南部海岸扑去。

在东面,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强度已经大大降低的海潮终于到达安德列斯群岛,包括位于波多黎各的罗斯福海军基地在内的众多港口遭受袭击,连距离海啸中心一千八百英里之外的格林纳达也无法幸免。

但最恐怖的灾难还是发生北面。

在古巴海岸受到有力阻击的海潮不得不向两则分散,寻找出口。西面的一部分转向尤卡坦海峡,冲向墨西哥湾,而在马埃斯特拉山脉脚下受阻回流的海潮掉头则涌向了东面的向风海峡和戈纳伊夫湾,叠加在原来从牙买加海峡涌来的海潮上,形成了一股更大的潮流,径直向着海地和向风海峡扑去。

海地的地理形状与古巴相似,如果说古巴是一把大勺子,而海地则是一个大口袋,戈纳伊夫湾就像一张朝着西面张开的大嘴,中间含着一个戈纳夫岛,这本是一个天然良港,可是现在却成了一个承接海啸怒潮的港湾。问题在于海地的陆上地形却与古巴正好相反,它的山地部分都在靠近多米尼加一侧的内陆,整个海湾正面都是阿蒂博尼特河形成的冲击平原,这里正好成了两股叠加在一起的海潮发泄的最佳场所。

美国海军F-14战斗机飞行员科比上尉正驾驶着他的飞机与僚机一起在向风海峡上空三千米的高度巡逻,忽然,他听见耳机里传来僚机科比中尉的一声惊呼:

“哦,我的老天,科比,快看下面!”

科比侧过头去,看见海面上出现一个骇人的场景。

两股汹涌的海潮从两个不同方向汇聚到一起,激起的巨浪在三千米高空也看得清清楚楚。而在潮头的上面,居然有三艘军舰!

“那是我们的军舰吗?”

“我想不是,这个区域已经没有咱们的部队了。”

那是当天凌晨在开曼群岛撞翻一艘渔船后慌忙逃离的日本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