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静斋.剑典
作者:天云圣者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586

慈航静斋大致成立于三国末期,由地尼创立,并创出了作为慈航静斋武功总纲的《剑典》。几乎在同时,天僧把《剑典》改编为《禅书》,并创立静念禅院。对这两个人,只知道他们二人自称是师兄妹的关系,至于他们的师父是谁,已经缈不可考,即便是魔门的典籍中也没有记载。

由于当时的天僧地尼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在那变幻莫测的乱世中,作出的预言竟从未错过!而这两个人的风度直似神仙中人,尤其是地尼,令无数权贵为之倾倒。听他们说话,就象是听到神仙为凡人指点迷津。当时的佛教并不兴盛,但是由于他们的出现,佛教迅速的壮大,尤其是在晋朝建立以后,慈航静斋和静念禅院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使整个佛教都空前繁荣。据说这是由于司马氏得到了天僧地尼的暗中支持,才一统天下。天下重归一统后不久,天僧地尼同时坐化,在众目睽睽之下,转瞬之间,化为两道白光消于无形,令所有在场者都情不自禁地跪倒膜拜。然而在不久之后,以慈航静斋为首的正道,和以阴癸派为首的邪道,爆发了一场惨烈的战争,战争的详情香玉山也讳莫若深。只知道伴随着这场战争的,是当时的太后贾南风乱权,以及晋室的八王之乱。从此不仅开始了长达数百年五胡乱华、南北对峙的悲惨岁月,也令慈航静斋和阴癸派都不再直接攻击对方,开始了每隔三十年,各派弟子比武的传统。

静念禅院位于洛阳郊外,慈航静斋则位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帝踏峰上。五胡乱华之际,整个北方横行着各色游牧民族,魔门趁势崛起,势力大张,被蛮族重用。而慈航静斋和静念禅院则坚持把总部留在北方,不愿南迁。当时谁都以为慈航静斋注定要完蛋了,然而此时慈航静斋已经成为北方硕果仅存的汉文化的象征之一,许多胡族首领都对它礼敬有加,被慈航静斋传人的风度所倾倒。即便有些狂傲不勒的家伙想对慈航静斋不敬,还没来得及出手,就莫名其妙地在政治军事上遭受一系列惨败,被其他人马所消灭。这种事出过几次之后,尤其是在符坚莫名其妙地败于淝水之后,更没人敢惹慈航静斋了。它逐渐和各路人马达成了井水不犯河水的默契,也因此得到了全天下的尊敬,甚至是敬畏。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此诗很好的描绘了天云眼前这座山。

终南山帝踏峰,通往慈航静斋的山路,天云来此,当然不是为了拜访谁,而是为了《剑典》。远远看到那个写着“家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山门。心儿不由强烈跳动起来。收摄心神,才步上有若直登青天白云处的山道。

山路迂回,清幽宁恬,林木夹道中,风景不住变化,美不胜收。

天云拐了一个弯后,景物豁然开朗,远方耸拔群山之上的雄伟巨寒处,在翠云舒卷里,慈航静斋临岩角山,巧妙深藏地溶入了这令人大叹观止的美景中。

往上穿过了一个美丽的幽谷后,才抵达静斋所在的主峰山腰。山路愈行愈险,危岩削立,上有山鹰盘旋,下临百丈深渊,山风拂过,有若万人啸叫,似正离开人世,渡往彼岸。

静斋随着山路迂回的角度时现时隐,说不出的诡秘美丽,如仙如幻。

险道尽处,山路转为平坦易行,林荫盈峰,清幽宁逸,朝阳下透出林木之上的静斋翘角凌空,殿宇重重,闪闪生辉,却自有一股实无华的动人情景。

在花香弥漫,雀鸟啼唱声中,天云终抵达天下两大圣地之一,慈航静斋枣红色的正门处。正门当然不能进,天云来到围墙处,静待天黑。

三更十分,天云翻入围墙,望见静斋内的最高建筑‘藏典塔’的尖顶,目标就在那里。

藏典塔最高层,慈航静斋的武功来源——剑典正静静地放在一张木桌上,天云借着月色在翻看。以剑道修练道胎,心有灵犀,剑心通明,各个境界的修习法门,还有一种媚术圣洁术,天云全都牢记于心。最后一章坐死关没有看,因为没有必要。将书放回原位,扫除所有痕迹后,天云翻身离开藏典塔。天云来到围墙边,正想离开,却听有人喊道:“何人在此?“被发现了,天云不理会喊叫之人,赶紧翻身离开,飞身下山。

藏典塔下,一中年美貌的尼姑铁青着脸。

“有何物丢失?”她向身旁另一尼姑问道。

“回斋主,经查证,并无损失。“

“再仔细查一遍。“

“是“

这时,从塔中走出一小女孩,来到尼姑面前。

“回禀师傅,《剑典》并无翻开过的痕迹。”小女孩细声说道。

“恩,如此,妃暄你去休息吧。”

“谢师傅。”小女孩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