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栉风沐雨
作者:无语难眠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1396

便是秦业也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去,再次回到桃花岛已是多年以后的事了。

秦业走后不到一年,郭靖一家也搬到了襄阳城长住了下来。郭靖侠名远播,黄蓉又是丐帮帮主,各方面关注他们的人自是少不了,桃花岛几个小孩,包括最差劲的武家兄弟也都被写入了有心人的资料夹中,着人出乎意料的是,郭靖的开山大弟子,那个曾经在全真教闭关一年的秦业踪迹全无,当然,看着年纪更大的武家兄弟的草包样,对于秦业这么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小孩,有心人却也不会花大心思刻意来究查他的。

不过,秦业的失踪始终都是个问题,尤其在自小和他一起长大的郭芙那里。郭芙当日极为期待的送走了秦业,却怎么也没有想到了是,臭小业子再一次骗了自己,他这一去,一个月没回,两个月,一年,转眼已经是第三年了!不说秦业没再出现过,便是郭芙动用丐帮的力量也没能找到江湖上有这么一号人来。似乎,他从来就不曾在这世上存在过一样。

这三年里,对于宋境来说,除了郭大侠提前将家安在了襄阳城,一切还如历史那般发展着。只是在中原金国旧地,世界开始变了。

“胡儿到,圣军兴,

砍尽胡儿迎圣军!

圣军一日出太行,

管教天下皆欢颜!”

“哭也死,求也死,

献妻献女身也死!

跪也死,站也死,

拼尽头颅亦一死!

圣军一到天下兴,

杀尽鞑子幸太平!”

“朝求升,暮求合,

从来穷汉难求活!

大家都去做圣军,

圣军替咱养爹娘!”

……

中原残破地广泛传唱着的歌谣,讲述着“圣军”的故事,却没有人能确切的说清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人们只知道,“圣军”扶老济弱,惩奸除霸,尤其是对那些不可一世的蒙古人绝不留情,哪一天大家出门在这个城或是那个镇里看见几颗光秃秃的脑袋被钉在墙角城头的,那便是“圣军”的手笔了。

有一个夸张点的说法是:严重的汉人出门都得带两顶帽子,一顶头上戴着一顶放在怀里,就怕万一头上的这一顶掉了被“圣军”误当做蒙古人杀了,他们不知道的是,“圣军”不做无好处的杀戳,一般人是不会进“圣军”的法眼的。事实上,根本还没有人能对这个传说中的“圣军”是什么说出个准备的道道来,“据说”的版本却有很多种,其中比较集中的有:

“圣军”是大宋官家派来教训那些无法无天的蒙古人的,官家当年为了灭金跟蒙古人约定好了让蒙古人暂时管着中原,可是现在蒙古闹得也太不像话了,官家看不下去了就派了“圣军”来,若非官家重信然诺,不好毁约,早就派大军杀过来了……这种说法主要集中在那些对宋廷还抱有幻想读书读到狗肚子里的文人学子范围内。

“圣军”半点不关那些没卵子的大宋官家什么事,那是岳元帅当年在北方布下的一颗棋子,大金国为什么这么快就亡了?那不是他们蒙古人能打(没见“圣军”都把他们杀成什么样子了!),那都是“圣军”做的!以后蒙古人要还敢乱来,“圣军”照样让他们亡……这种说法主要在那些只认英雄不认官家的江湖草莽中流传。

这个“圣君”,是一个姓盛名钧的大英雄,他天生神力,身高丈二,腰围八尺,是天上的菩萨神仙看大宋官家太懦弱了遣下凡来济世救民的,手下有无数的豪杰猛士,老家就是哪哪哪的,他娘是怎么怎么的温柔贤慧,他爹如何如何的乐善好施,他爷爷做过什么什么,他太爷爷是谁谁谁,总之一句话,九代积德,十世清白……这个传说主要的在那些不识字,无法读通“圣军”布告传单的庄稼汉间流传着,恰恰这个时代最多的就是这种人,最通用的信息传输方式就是口耳相传,以致于这个传说越传越广越传越离谱,“圣军”的事迹越是辉煌形象越是深入人心越是被偶像化了,有些边远的地区的山民甚至做了尊“圣君”大神的塑像,将军像,公子像,儒士像,花白胡子老神仙像,什么都有,每日的顶膜礼拜。

还有一种在小范围内流传的说法是:圣军其实是蒙古旗下那些汉军的一个联合组织,专门来跟蒙古抢地盘的,瞧被“圣军”杀了有多少蒙古大官就知道了。当然,对于这个说法,普通汉人老百姓自是嗤之以鼻,那些畜生欺男霸女的事干得比蒙古人少了?还指望他们为民除害?做梦去吧!当然这种传说也是有它的理论基础的:这个所谓的“圣军”所杀的人里以蒙古人和色目人为多,手段更为残忍,而且从不留活口,其中更有几个是万户级别的,包括蒙古人在中原的节制中原诸翼兵马征行事塔察儿都给杀了。

当然汉人里传闻被“圣军”所击杀的也不少,但这些人都是些小虾米,或者是被他的蒙古主子所累顺路杀掉了,要不就是被人用“圣军”来转移视线的江湖仇杀。像张柔,史天泽,李亶这样的大人物却是从来没事的,他们的七大姑八大姨中听说也没人出事过……

不用我说了,这个所谓的“圣军”是什么,“圣军”其实就是那个失踪了三年了的秦业,是秦业一手打造出来的一个专门搞破坏的“恐怖组织”,在最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圣军”就只有秦业一个人,在他有空的时候顺手牵羊了几回,偶尔还有一个半听调不听宣的绝顶高手——一个是洪七公,半个是黄药师临时加盟。

在过去了三年里,蒙古人放在中原的本族将领挽了一批又一批,护卫也是一个比一个严密,却不能改变他们做为猎物被猎杀的命运,他们的一切努力不过是给“圣军”的光辉事迹更添小小的一笔罢了。

名声大了,麻烦自然也就多了。随着“圣军”声势的日渐浩大,为了掐杀这个不知所谓的“圣军”(还没有人知道所谓的“圣军”是什么,保密工作很重要的说!),蒙古大汗窝阔台甚至将蒙古汗国的第一护国法师金轮法王都请了出来,领着大批蒙古西域高手赶到中原来,中原汉人里亦由王子忽必烈的伴当,曾经是全真教弟子后又改投少林寺、外号“铁臂罗汉”的刘秉忠牵头围捕“圣君”。

传说,这两队人相互之间无法进行合作。最主要原因是,蒙古人设在中原的本族棋子换了一批又一批,汉军人马却是丝毫未损,越长越是壮实。眼下若无蒙古大军赶来压阵,汉军八万户分据中原便成了事实,偏此时蒙古主力俱在参与长子西征中,远远的在欧洲积攒头颅,一时也回不来。

对此种情况,蒙古大汗窝阔台亦是不敢轻易行事,只怕一时不慎引至汉军八万户联手反叛,撼动蒙古人在中原的统治根基,故而暂时隐忍不发,面子上依然对汉军将领信任有加。但在一般蒙古人,及那些早先就投靠了蒙古人了色目人眼中,汉人不可信任的种子已然种下了,他们自不会有上位者那般的思绪周全,兼之中原汉人大都懦弱,骨子里就让人瞧不起,这个所谓的合作,在金轮法王那边不过是让刘秉忠充当打手,偶尔也给他们当猴耍耍罢了。

汉军八万户有苦自己知,自然要尽心办事赢得主子信任,做事的手段效率较之蒙古人色目人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他们所为却也只是在中原汉人更不得人心而已。至于“圣军”是什么,这些人忙来忙去却仍是半边也摸不着。

对金轮法王,秦业自不在乎,他只不过一勇之夫,在中原又是人生地不熟的,对自己根本成不了多大的威胁。倒是那个拥有全真弟子与少林弟子双重身份的刘秉忠,秦业首次听得这个名字,第一反应是明成祖朱棣的首席军师僧道衍,自小被称为“刘秉忠之筹”的。

秦业并非专业诉历史学者,和大多数人一样,爱史,但一翻到国家民族憋屈的历史便会掩卷略过了,是以秦业从后世带来了之于宋元之际的历史人物的了解并不多,这个刘秉忠虽也是个“名垂青史”的大人物,秦业从“历史”上得来的对刘秉忠的描述却极为生疏,更多的认识便来自于他几年来组建的情报部门的。

比刘秉忠好一点了是,秦业的情报刘秉忠根本无处入手,眼下的刘秉忠只怕还不知道他的对手是谁。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道理秦业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有更深的体会,他一手打响了名气的这个“圣军”,到目前为止的组织成员连他加在一起也只有七人而已,另六个人都是他千挑万选出来的,他们个个与蒙古人、汉奸仇深似海,性格坚韧不屈,全由秦业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在每次行动中,每个人的牙缝里都放置了毒药,一旦失手立即自尽。秦业自然不会轻易将自己的这一番心血拿去冒险,最好的猎手是那些懂得隐忍和窥机的人,每有行动,不有九成以上的把握决不出手,故而一直以来,“圣军”每战必克,伤损率却依然为零,而且半点线索也没给蒙古人留下。

秦业深知迷信和流言在这个时代的作用,在最开始“圣军”还只有他一个人的时候,他便广印传单,编故事,用各种渠道散布有关“圣军”的流言为“圣军”造势,同时专挑那些老百姓深痛恶绝的税吏、盐政、胡商下手,一击成功则可在短时间内受惠一方。在很漂亮的干了几票之后,民间最不缺乏的就是流言传播者,越传越玄乎,可这流言却是越神秘夸张越是有人信的,眼下这“圣军”便如后世东南沿海的妈祖一般,隐隐成了北方汉人的守护神,哪一日一大早起来看到了街角城头挂着蒙古人光秃秃的头颅,不管是不是“圣军”做的,一律套在“圣军”身上,相互间窃窃传颂着“圣军”的神话。

强强相遇,一次小小暗杀足以改变历史,而眼下的蒙古人之于宋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圣军”的暗杀偷袭固然可以在短期内大快人心,却还不足以影响历史的进程。此时的蒙古早已不是铁木真时代的强人政治,有了是精兵强将,少了一个谁蒙古铁骑照样横扫天下。

事实上,秦业打造“圣军”,更主要的是为了振奋民心,让中原汉人不至于陷入麻木的绝望中,另一方面也为了吸引蒙古人的注意力,给他们一个错觉,以为汉人目下只有的靠江湖侠客的突袭暗杀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了。而秦业更大的精力,则是在组建属于自己的军事组织,当然,他的行为极其隐闭,隐闭到了他的大部分手下都不明白自己实力的地步。

中原多山,华北平原一马平川自不可恃,太行山以西却是山峦叠障,历来民风也极剽悍,汉人在这里生活了几千年,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极为熟悉的,每世民不聊生之际,中原百姓便有躲进山中结寨自保的传统,而秦业的着手点,便在于这些躲避异族的山民。

在农业时代,与“山”联在一起,除了这个时代不该有的雅士,便意味着贫困,物资匮乏了。山民躲过了“苛政”,却只有独自面对“猛虎”了,桃源圣地却是没有的。

秦业这几年抢得的胡商及蒙古军资并不在少数,他又不是守财奴,自无找个地方画藏宝图的习惯,一向是左手进财,右手散财,而这财便是散到那些山民手中。山民大多数都是举村、举族进山,秦业每行惠一方,便以物资为饵,将他们收入帐下,划寨设区分别管理。当然,若是有人认为他们自力更生可行,秦业也不会强求的。应该说,秦业用这样的手段收买人心有欠光明,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要让人为自己拼命,只讲国家民族天下大义这些大道理是行不通的。(大数归附者并不能分得清他们追随秦业图了是什么,只简单的认为,他们受了秦业的恩惠,就要为秦业卖命)

家大业大了,只靠“圣军”抢劫自是无法维持下去了,在秦业原来的那个时代,走私可是发大财的终南捷径,尤其是在这种政治混乱时期。蒙古人本就不懂得什么治国养民之道,只一味搜刮,这几年有着“圣军”存在,本族官员将领被杀了一批又一批,大军又在西征中,对中原的控制更多的便只能依靠汉军将吏来执行,这种人却是不可以真正信任的,只好划分几个小区让他们各自为政,是以在那些众多的“三不管”地带,走私活动极为活跃,而这里头主要的便是秦业手下的商队及他的合作伙伴,道上,就是大鱼吃小鱼。

熊耳山上的连云寨便是秦业手下众多山寨的代表。连云寨名义上的寨主叫李坦,手下有丁壮寨众五百余人,连同家属在内也有一千多号人。而连云寨实际上的操纵人秦业,包括李坦在内总共也有四个头领见过,但他们并不知道秦业的真正名字,更不知他是何方神圣了。秦业只让李坦几人管他叫大头领,每次到访连云寨都只在深夜,还经常易容变换面孔,从不在事先通知他们。每次秦业化装到连云寨来,或是给他们送物资,或是交给他们一个任务,顺便也指导李坦等四个头领功夫,教他们行军练兵上的一些细节,让他们在寨内发展生活。有时蒙古人汉奸兵有所行动了让秦业侦知了,便也派人提前几天通知他们。

对李坦几人来说,大头领要人了,就点了他们四人中了一个,让他们挑上几个人,于某天到某地做什么事自有详细安排;要钱要物了,也都提前通知他们做好准备。大头领从不交给那种他们力不能为的事,却也不允许他们推脱搪塞自己的责任。

对李坦来说,他的命早已经交给了大头领了,每次大头领给他下达一个命令,他的心里便自然的响起了当日大头领从蒙古兵手下救出他和另外四个头领里说的话:“听我的命令,按我说的去做,我会给你报仇的机会!否则,我先救你一命,再砍掉你的一条腿,省得你再到蒙古人那去送死!”

那一战之后,他本已身受重伤,自料是不免了,几十个宗族亲故死伤殆尽,七个结义兄弟也死五个,李坦当时毫不犹豫就应承了下来,成为大头领帐下的一员。两年多来,大头领给他送来粮食衣物,送来了农具兵器,教他武艺兵法,让他们结寨联保,惟一的要求就是,要他们办事时必须完成!连云寨已经有几十个弟兄在做大头领交给了任务时永远的倒下了,当日大头领救下的五个人里亦有一个牺牲了,但这比起往日动不动的全村被屠,几十条人命又算得了什么。

这一次,秦业让人给连云寨送去了坚壁清野的命令,他身边只带着两个“圣军”成员随行。

这三年来,他除了打造“圣军”这一支令蒙古人闻风丧胆杀手集团外,暗地里集拢了各地山寨义兵,北至幽燕,西至甘陇,东到青徐,普布各地,有山有“贼”的地方就有他足迹,直接听命于他,绝对以他为效忠对象的人马也有了数万之众,观望摇摆的义兵“贼”兵亦不下于此数。令他头痛的一点就是,为了不惊动蒙古人,他那些嫡系手下的规模都控制在几百人之内,人数一多便要“分家”;为了保密,也因为时日太短,他到目前为止还没能组建一个相应规模的中层组织来传递他与各地山寨之间的联系,基本上是秦业人走到什么地方就去处理那里的事务,也亏了他年少体壮,又是修为不低的武者,三年来马不停蹄的居然也没给累趴下。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圣军”成员基本都在蛰服间,金轮法王的实力秦业比眼下中原的任何一个人都清楚,自不敢让他那仅有的几个嫡系中的嫡系出来冒险。他对于刘秉忠这个人,毕竟也还不是很了解。

此行的目的,是终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