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反响
作者:马千牛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210

辽兰安石老了,原本李示婴怀想着澡武照回尖呢。可惜武…”马车早已停在瀚桥驿站外,武照娇羞地跟李元婴以及贺兰楚石告别后,就如受惊的小兔子般钻进了马车里。

贺兰楚石见李元婴看着马车绝尘而去,一副怅然若失的模样,促狭道:“滕王殿下,昨天楚石听赵节说起,应国夫人前两天去还去找过桂阳长公主呢,现在看照娘这个样子,心里怕也是千肯万肯吧,殿下何不早点定下亲事?”

李元婴回过神来,脸上也是一红,解下系在那株歪脖子柳树上的缰绳。翻身上马,微微一笑说道:“时辰也不早了,我们也都回去吧!”

接下来的几天,李元婴也从杜荷的口中得知李承乾已经把拟好的黜涉大使名单呈上去了,但是却同石沉大海般,一点动静都没有。不过李元婴却没敢懈怠,虽然不知道李世民会不会给他开这个先例,但是在此之前李元婴也得先完成了在弘文馆的学业才行,否则一切都是免谈。

而且退一步说,即便是最终没能如愿,但能离开图国般的弘文馆也是好事,终于在起早贪黑了十几天后。差点都把孔颖达给累坏了,李元婴顺利地通过了褚遂良的考核。当然,李元婴心里也知道,这里面也有褚遂良放水的功劳,褚亮老爷子的话,褚遂良又岂敢不听。

走出弘文馆,李孝逸很是羡慕的看着李元婴,他可是没进弘文馆前就已经开始修习《论语》和《孝经》了,如今却还得继续在弘文馆里受苦受累。当然李孝逸也知道,他跟滕王李元婴可没有什么可比性,哀叹道:“二十二郎这么一走,弘文馆中又只剩某一个人莞劳孑立,形影相吊了!”

李治也是嘟着小嘴,重重地踢飞脚下的石子,郁闷地说道:“孝逸王叔何必悲切,还有睢奴陪着王叔呢!”

终于不用再每天天没亮就被初晴、初雪从暖烘棋的被窝里拉起来了。李元婴现在当然是神清气爽,心情异常舒畅,沾沾自喜地说道:“孝逸从兄不是也已经通三经了吗?只要岁末再通一经,来年也就不必再到弘文馆了。维奴嘛,你还小着呢,连宫门都出不去,到弘文馆读书,你就当是来散心好了。”

李治翻个白眼说道:小皇叔。您的年纪好像还不如椎奴吧!唉。越皇兄都已经之官好几年了,他是八郎,雏奴是九郎,可是什么时候父皇才能想起维奴呢!”不由伸出小手跟李元婴比了比身高,顿时泄气不已。

听李治好像满口怨气的样子,李元婴禁不住笑骂道:“维奴,你可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你那五皇兄齐王佑还千方百计地想留在京师呢。你倒是天天数着日子想要出去了!”

“齐皇兄吗?”显然李治对这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也颇为不屑,转而问道:“对了,前几天雏奴听侍读李义府说小皇叔在春明门前打了齐皇兄的舅舅阴弘智和他的两个护卫?”

李元婴一愕,他终于知道谣言是怎么形成的了,那天的事情传到李治的耳朵里,阴弘智到成受害者了,冷笑道:“雉奴也应该知道如今青雀和小皇叔是势如水火,春明门是在左武候府的治下,要是青雀能找得到小皇叔的差错,恐怕早就上奏疏弹劾小皇叔了。”

阴弘智的事情李孝逸也听薛仁贵说过,这时也驻足提醒道:“二十二郎,齐王佑可不是善茬,虽然是阴弘智咎由自取,但这个谣言传出来。势必会让李佑失了面子,二十二郎不可不防!”

李元婴心知这谣言很可能就是李泰的手笔,想假借李砧那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莽夫之手对付他,事已至此李元婴除了指望李裙不会被李泰当枪使外。也就只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

摆摆手说道:“今天可是大喜的日子,就不提这事了!维奴,不知这几天你有没有再听说黜涉大使的事情?”

李治茫然地摇头道:“这个椎奴就不知道了,父皇和母后很少在立政殿谈论政事的!”

李孝逸当然知道李元婴这十几天来起早贪黑地拼命就是为了这个黜涉大使,建议道:“二十二郎,你也是当局者迷了,既然太子所拟的名单不见动静,你何不直接去圣人那里求一个名额来,反正你也已经业成了不是。”

李元婴点点头,今天也是太过兴奋了,却把最简单的事情给忘记了。既然已经让忧,也就不怕李世民用弘文馆的学业搪塞了。成就成。不成洲天这样惦记着。不过听到李治提及长孙皇后,李元婴心里立玄跳出一桩大事来了,这十几天来他可是被《孝经》弄得头昏脑胀的,连李泰散布谣言都没怎么去注意,武照的事情自然也没能顾得上。现在除了最后黜涉大使的名单以外,诸事已了,武照之事当然要摆上日程,正如贺兰楚石所言,这亲事最好还是早点定下。于是问道:“椎奴,不知皇嫂现在可在立政殿?”

李治颌,但随即又摇摇头道:“母后这会儿应该在立政殿,但是母后从来不过问政务,黜涉大使这件事小皇叔去找母后,依椎奴看没什么用处的!”

李孝逸则道:“二十二郎现在就要去立政殿吗?那福临楼那边怎么办?”李元婴此番胜利脱离弘文馆的束缚,当然是要去福临楼摆上一席。

李元婴也不解释,抬头看了看天上,说道:“立政殿离这里也不远。元婴去见过皇嫂后就来,应该耽搁不了多少时间。要不孝逸从兄先行一步,让薛仁贵留在左延明门等元婴就行了!”齐王李佑可是敢在李世民眼皮底下造反的主,薛仁贵自然就不能再离开左右了。

说话间,看到上官仪抱着几卷书卷里面走来,心情大好的李元婴上前拱手笑道:“游韶兄!某在弘文馆这几斤。月可多蒙游韶兄解惑。今日业成,特在东市福临楼设下宴席,不知游韶兄可否赏光啊!”

上官仪脸色一滞,颠了颠怀抱着的:“滕王殿下见谅。仪恐怕无法赴宴了!”说罢便擦身匆匆朝弘文馆走去。

李元婴回头看着上官仪的背影。扶着下巴有些狐疑地说道:“某好像没有得罪上官仪吧,怎么总感觉这几天上官仪有些不对劲啊,好像对某很有怨气的样子!”

李孝逸不禁笑道:“二十二郎。看来你这十几天可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栽在《孝经》里面了!”

“怎么?”李尧婴一怔,诧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二十二郎,这四句诗二十二郎应该不会不记得吧!”李孝逸含笑说道。

“当然,那是尖回元婴在消桥给贺兰安石夫妇送行时胡乱写下的小诗,贻笑大方了,孝逸从兄是如何知道的?”

听到“贺兰安石夫妇”这六个字。李孝逸原本的笑脸顿时黯淡下来。也就不再言了。李治哪里知道李孝逸的心事,见他突然不说话,便接声道:小皇叔可不知道,您这诗可算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了!”

李元婴面色更加古怪,他就剿窃了一老姐能解的《青门柳》而已。又不是什么千古名篇,还一石激起千层浪,至于这么夸张吗?

李孝逸将心事藏起,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二十二郎少时就以“滕王体,而名满天下,自从传出二十二郎在诸桥提了一送别诗后,这四句七言诗当然顷刻间就传遍了长安城两县一百零八坊。”

听说那《青门柳》已经传遍京师,李元婴顿时就明白刚才那上官仪是怎么回事了,如今大唐的诗坛为“梁陈工掖之风”所笼罩,浮艳轻薄的宫体诗大行其道,而上官仪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这与宫体诗风格迥异的《青门柳》传开后当然会引起上官仪的不满。

只是心里仍有疑惑不得解,他滕王的名气虽然确实很大,但那指的是,就跟书法一样,诗词方面也同样讲究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如今秉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的宫体诗之所以能成为主流,那也是因为他那位天可汗哥哥的极力推崇。在这种大环境下,他这一通俗易懂的小诗又能有多大的反响!

李孝逸看到李元婴先是一副了然之色,接着眼睛里又露出几许迷惑,却突然转移话题道:“二十二郎应该听说过虞公自去年入冬后就一直卧床不起,就连孙道长也说过虞公生机将尽,已经药石难解了!”

李元婴自然是一头雾水,正说着他那剿窃来的《青门柳》呢,李孝逸怎么把话题跳到虞世南身上去了。虞世南病入膏盲李元婴当然知道。当初李世民原本打算让虞世南出任滕王师,长孙无忌就是借着痪世南身体已经不行了的原因给否决了,这才让阎立本捡了斤。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