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犹太人同志
作者:符华      更新:2023-09-29 13:03      字数:4626

1919年,4月。

彼得格勒。

阴郁的天空,弥漫着让人喘不过气的乌云。

屋内,老旧的窗户,漏了些许凉风,发出尖锐的声音。

冰冷的空气,充斥在这间朴素的房间里面。

玛利亚就在这间房间内,阅读着上面的各种文件与信息内容。

上面有一侧信息,让她挪不开双眸,死死地盯纸上的内容。

在这里面,正写着一个地方,匈牙利。

而这个地方,也正爆发着一件事情,社会民主革命。

“看样子,奥匈帝国也开始扛不住了。”

文件被她给重新放落下来,她下意识地推了推鼻梁上的平光镜,而脑海中的各种复杂信息,正一点点地整合着。

从很早之前,弗拉基米尔就推断过,奥匈帝国境内必然会爆发革命。

‘那必将是爆发性的,决定性的革命,同时也是我们最好的介入时机。’

玛利亚从一开始就不赞同介入他国政治,因为这是她从上辈子就留下来的政治思想观念。

可是,上辈子的政治观念,主要是体现在地缘政治上,而非世界革命上。

那时候的他们,实力并不足以撼动世界,而且要为了自己国家的人民着想,更不可能去干涉他国问题。

当然,在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前提下,给予经济上的援助和联合国上的声援是可以的。

况且也卖过军火,投入过维和部队。

可即使如此也依旧没有对他国内政做出任何指指点点,不似美国那样,又是人权又是民主。

但这个时代不一样。

这是一个充满着变革和动乱的时代。

君皇的时代仍未结束,帝国主义的侵略遍布全球。

因此,玛利亚也必须做出一定程度上的调整。

苏俄是第一个以社会主义制度为核心的大国,不单拥有庞大的体量、人口和军事力量,更是拥有着巨大的号召力与感染力。

也正因如此,弗拉基米尔的世界革命理想,才从未消失。

而玛利亚也必须做出改变。

她十分的清楚,俄国革命已经成功了,而世界各地的革命还未开始又或者已经处于萌芽阶段。

俄国革命的成功有着巨大的运气成分在里面,但他们终究是成功了,甚至还获得了玛利亚这位掌握实权的前沙俄公主帮助。

然而,其他地方的革命却非如此。

那些他国同志依旧处于水深火热当中。

他们没有苏俄那样的强大武装支持,也没有类似于玛利亚这样的实权皇族的绝对协助。

世界上的同志们,一旦爆发起革命,必然要遭到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联合绞杀。

他们之间不可能是朋友或者盟友关系,可一旦针对gc主义,他们将会勾结起来,绞杀这个足以颠覆一切的可怕力量。

所以身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他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去给予援手。

否则,世界革命将会化为乌有。

弗拉基米尔认为,德国革命会率先出现,因为德国的压力巨大,加上这场h1流感的出现,更是给德国带来了雪上加霜的负担压力。

事实上就连玛利亚和约瑟夫都是如此认为。

然而,率先爆发革命的,却是奥匈帝国内的匈牙利。

一个特殊而又不一样的地区。

虽然说奥匈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大熔炉国家,但其内部依旧由着两个主体,一个是奥地利,而其中一个就是匈牙利。

以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组成的政合国,使得奥匈帝国的皇帝,能够成为奥地利帝国皇帝的同时,还能成为匈牙利国王。

而着两个国家在立法、行政、司法、税收上都有着巨大的自主权。

只有财政外交合军事,才由中央统一领导。

因此奥匈帝国才会在管理上变得如此混乱。

只不过这份混乱依旧可以在强有力的皇帝统治下,维持着微弱的平衡。

而且相较于上任皇帝弗兰茨,此时的皇帝斐迪南手段更加强硬,几乎把所有与社会性质有关系的团体组织,都给死死地压制下去。

加上现在的东线战场一直无战事,这就导致奥匈帝国并没有出现玛利亚上辈子时的场景。

所以玛利亚认为,奥匈帝国在短时间内还会一直维持下去。

最起码也要等斐迪南死去,才有机会冒头。

事实上在萨拉热窝事件之后,玛利亚就以‘来自沙俄公主最真诚的问候’理由,探知到斐迪南的身体状况。

恶劣,十分的恶劣。

一颗弹片死死地卡在了他的脑袋里面。

这种状况别说是现在了,在未来的二十一世纪也是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

因此玛利亚已经认定了,斐迪南会在一战打完之前死去。

可万万没想到,他还活着,而且活到现在。

所以玛利亚对奥匈帝国会爆发革命这件事,并没有抱有太大的希望,毕竟斐迪南就在这里,奥匈帝国也休养生息了很长一段时间。

他们所应对的意大利,也仅仅是旗鼓相当。

他们总不可能贸然进攻奥匈帝国,推翻斐迪南吧。

其实对奥匈帝国发起军事进攻的建议,并非没有提过,但都被玛利亚个直接拒绝了。

“如果贸然发起军事上的进攻,必然会被看做成入侵而非解放。”

“更重要的是,奥匈帝国境内的人民会怎么看待我们?”

“他们会认定,我们确实是来协助他们,解放他们的吗?”

“不会,至少大部分人都不会这样去想。”

这就是玛利亚的理由,她不赞同在没有任何革命爆发的情况下,发动任何一次军事上的进攻。

俄国的名声太差了,即使现在是苏俄,却也不一定能获得他人的理解。

但这一次不同了。

匈牙利爆发了革命,而这场革命正是以资产阶级为主导的独立革命运动。

奥匈帝国不可能坐视不管,到那时候,必然会出现武装镇压的情况出现。

所以留给玛利亚的选择,只剩下最后一个。

协助,尽一切的可能性进行协助。

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

很快,书房的门被敲响了。

就在看到这份报告的时候,玛利亚就已经吩咐了门卫,将一个特殊的人给叫过来。而如今,这位特殊人物已经到了。

“进来吧,门没锁。”

门后的人闻言,推门而入。

映入眼帘的,是一位犹太人。

他确实是犹太人,就连他本人也如此认定自己的身份。

但同时,他也是一名绝对可靠且信得过的同志。

………………

在沙俄还没灭亡,并且进行了针对奥匈帝国的喀尔巴阡山脉战役期间,沙俄军队实施了近乎于碾压性的胜利。

在那时候,他们俘虏了很多奥匈帝国的士兵,库恩·贝拉就是众多俘虏中的一员。

他是犹太人,同时也是常年居住在匈牙利的人。

本来对社会主义并没有太多接触的他,在沙俄监狱里面,接触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人。

这些人开始讲解不同于君主制度或者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

那是一种人人平等的思想。

自那时起,库恩贝拉便接受了这股思想的洗礼,并且获得了思想上的觉醒与顿悟。

他开始思考这场帝国主义的战争。

赶赴战场并且惨死在火炮之下的士兵,永远都是无产阶级。

躲在安稳大后方,并且接受荣誉与利益的,永远都是高高在上的统治阶级。

越是深入思考,他就越是发现,自己为哈布斯堡王朝付出了这么多,最终却要被丢到因为利益冲突而爆发的战争里面。

最终,库恩贝拉悟了。

紧接着就是二月革命。

虽然说这场二月革命有两个主要战场,一个是由玛利亚所领导的军人政变,另外一个是由弗拉基米尔领导的工人革命。

但事实上还存在着不少的局外战场。

战俘营里的同志,拿着不知从何得来的武器,掀起了抗争。

库恩贝拉就是其中一人。

最终,他加入到这场浩大的革命浪潮当中,并且成为了其中一人。

他本以为自己会一直在苏俄里面呆着,为苏俄社会主义建设付出一生。

却不料,命运总是会给他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变化。

昏沉的天空,弥漫着压抑的乌云,如实体那般让人深感窒息。

库恩贝拉迈着沉重的步伐,来到了这间临时办公室里面。

他轻轻敲响了房门,很快里面的人儿给予了回应。

“进来吧,门没锁。”

“是。”

带着紧张的心情,他推门而入。

一股清淡的味道,铺面而来。

那是一种类似于花的味道,库恩贝拉形容不出来,但那感觉就像是春天时,慢步在林中所能味道的气息。

让人感到舒心,放下所有戒备。

原本压抑且紧张的心情,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明镜清净的舒适感。

“主席,您找我?”

金色的灯光悬挂在天花板上,将那白色的墙壁映出了一片黄晕。

玛利亚又推了推鼻梁上的平光眼镜,向自己面前的椅子示意了一下,笑道。

“来,先坐下来吧,同志。”

库拉贝恩点了点头,很自然地坐在了玛利亚面前。

“如果上一代社会主义者的任务和职责,是将这份使命和知识传递下来,那么我们这一代人的任务和职责,就是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当面地,玛利亚道出了这么一句话。

他并不理解这话语中的含义,但他能感受到,眼前这位年轻的主席,需要自己。

而接下来的话,印证库恩贝拉的猜想。

“从蒙古入侵以来,匈牙利人民便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16世纪的土耳其入侵,更是让伟大的匈牙利王国被迫分裂。”

“而在1699之后,匈牙利人更是受到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直至现今。”

“那是一种屈辱,而这份屈辱也必将如火药那般不断累积,直到爆发的那一天。”

库拉贝恩一直听着,很认真地听着玛利亚的话。

而那双目光,也伴随着玛利亚的话,一点点积累着某种情绪。

如火焰那般,汹汹燃烧着。

他是犹太人,这一点毋庸置疑,毕竟就连他自己也是如此认为。

但是,在犹太人之前,他更加坚定地相信,自己是匈牙利人民的一份子。

所以他对匈牙利的历史屈辱充满了共情。

在小时候,他会怒斥蒙古人的残暴,也会为土耳其的入侵而感到愤怒。

即使到了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期间,也会对奥地利人对民族压迫和剥削的问题,充满了抵触与反对。

所以在玛利亚如剥丝抽茧般地把匈牙利历史给说出来时,库恩贝拉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愤怒和屈辱。

可接下来,玛利亚的话,如一簇小火苗那样,点着了库恩贝拉心中的鲜血。

“火药桶越是积累,就越是危险。”

“人民的火焰可以被压制下去,但火苗却会不断出现。”

“所以就在不久前,匈牙利爆发革命了。”

库恩贝拉瞪大双眸,不可置信地看着玛利亚。

“主席,您说的是真的吗?”

“对,按照请报上来看,确实如此。”

她将手上的报告文件推到了库恩贝拉面前,并安静地等他看完报告上的内容,才缓缓地再继续说道。

“这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他们已经联系上的协约国那边。”

“罗马尼亚或许会介入其中,但他们的野心,想必你也知道。”

“所以,这场爆发在匈牙利的革命,我需要你参与其中,带领那里的匈牙利人民。”

库恩贝拉不可置信地看着玛利亚。

“主席,我很愿意去执行如此伟大的任务,但是单凭我一人之力恐怕力不从心。”

他十分清楚现在苏俄的处境,毕竟库恩贝拉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所以如果贸然介入到这场发生在同盟国内部的纷争当中,那就等同于重新加入到这场欧洲大战里面。

这对于苏俄而言,是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因此苏俄很难派兵支援。

只不过玛利亚却另有打算。

“俄国革命已经初步成功,而世界革命仍处于萌芽阶段。”

“我们这个时代的革命者,必须履行责任,应承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