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心理失衡 赵姨娘寻衅生事,反失身份
作者:吴蓉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278

))宝玉在大观园里算得上一个哲学家,喜欢作一点抽象的思考,所以,他对具体事件没什么兴趣,却就着这个由头,对“此”和“彼”、“这”和“那”、“乐”和“恼”发了一通议论,说:“这里不好,到别处玩去”,“譬如这件东西不好,横竖那一件好,就舍了这件取那件”,“你原是要取乐儿,倒招的自己烦恼”。唯有赵姨娘开口就是:“谁叫你上高台盘了?下流没脸的东西!”一句话,就把贾环从“爷们”的宝座上拉了下来,强调了别人比他“高”而他比别人“下”的概念。

其实,赵姨娘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这个事实。她为自己不平,更为贾环不平。她知道自己的“奴才”地位是不可改变的,便想通过贾环来为自己争得脸面。但是,情商处于低水准的她,却不懂得怎样来达到这一目的。

人与人的交往,信息的传递非常重要。当一方用言论或行动发出信号后,另一方必然会有所反应。情商水准高的人,总是会发出合适的信号,以期对方作出预想中的反应。比如刚才说到的贾环和莺儿的纠葛,宝钗借着骂莺儿,向贾环发出信号:“你是‘爷们’。”如果贾环顺利地接收到这一信号,那么,他的反应就应该是:“我是‘爷们’。”接着,他就会拿出“爷们”的样子来。贾环由于智商和情商都低,没能接收和理解宝钗的这一信号。但从宝钗的角度来说,她的信号并未有错。赵姨娘呢,她也希望得到贾环“我是‘爷们’”的反应,更希望得到众人“贾环是‘爷们’”的反应,但是她发出的信号是什么呢?她急急忙忙传递给别人的信息始终是这样两条:一条是“贾环是我的儿子”(所以我要骂就骂),另一条是“我的儿子处在‘下流’的位置(连“我们家银子钱买了来学戏的,不过娼妇粉头之流”也能欺负)。她打骂贾环,她为一包茉莉粉和芳官打架,都是在向众人传递这两条信息。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强调贾环是谁生的。就是强调贾环的庶出身份;而强调贾环地位低下,更只能引起人们对贾环的轻视。

王熙凤曾经严厉地指责过赵姨娘的这种摆不正位置的行为,说:“凭他怎么着,还有老爷太太管他呢”,“他现是主子,不好,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探春也屡次纠正她这种由于观念错位而造成的心理失衡。探春托宝玉从外面带些“好字画,好轻巧玩意儿”进来,做了一双精致的鞋谢他,赵姨娘知道后,就“气的抱怨的了不得:正经亲兄弟,鞋塌拉袜塌拉的没人看见;且做这些东西”。探春听见,“登时沉下脸来”,严正的反问:“怎么我是该做鞋的人吗?”的确,她是主子姑娘,针黹是她用作消遣的,“不过闲着没事作一双半双”,认真把她当成了做鞋袜的“丫头老婆子”,这可不是“糊涂”吗?

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时,恰逢王熙凤因病“不能理事”,凡事由李纨和探春裁处。那些下人“都打听他二人办事如何:若办得妥当,大家则安个畏惧之心,若少有嫌隙不当之处,不但不畏服,一出二门,还要说出许多笑话来取笑”。“尚德不尚才”的李纨只道袭人的妈死了,赏银四十两,赵国基也赏四十两便完了。“吴新登的媳妇听了,忙答应了个‘是’,接了对牌就走”。这个急急忙忙的举动中,显然包藏着想看笑话的小算盘。幸亏探春及时阻止,查出旧例,改为赏银二十两。这正是探春的精明之处,赵姨娘却为这事吵上门来。她满心私欲,仗着探春是他“肠子里爬出来的”,想着既然探春“如今现在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就“该越发拉扯拉扯我们”。探春提醒她,企图用血缘关系来取代等级制度是绝对不可能:“他是太太的奴才,我是按照旧规矩办”,“谁家姑娘们拉扯奴才了?”并警告说,如果把事情搞坏了,她这个“主子姑娘”也会“正经没脸”,那就“连姨娘也真没脸了”。懵懂的赵姨娘竟然还说:“谁叫你拉扯别人去了?”“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她会不依你”。逼得探春不得不绝情地说:“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的检点,哪里又跑出个舅舅来。”赵姨娘对赵国基的奴才身份视而不见,而只强调他是探春的舅舅,是因为她心里藏着探春所说的“阴微下贱的见识”,总希望能够利用血缘关系,让她的私心得到满足。这说明她对这个大家庭的等级制度缺乏基本的认识,“忒昏聩得不象了”。仅凭这一点,她就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

同样,根据信息互换的道理,你要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自我尊重。赵姨娘在这一点上又是做的极差。她虽不能算作“正经主子”,但也毕竟不同于丫环。就是丫环,在贾府犹有高下之分,司棋、晴雯等大丫头,就有“二层主子”之称。赵姨娘的地位无论如何总不会在芳官等丫头之下,连夏婆子也知道“这屋里除了太太,谁还大似你?”她到怡红院,芳官正和袭人等吃饭,见到她“忙都起身让”,这说明她还是有一定的“脸面”的。芳官把茉莉粉充蔷薇硝给贾环,这本不是什么大事,即便气不过,用探春的话说,“也该叫管家媳妇们,说给她们去责罚”,但赵姨娘却亲自动手,“便将粉照芳官脸上摔来”,又是骂又是打。结果,她的骂,换来了芳官“都是奴才”的奚落;她的打,换得个被小丫头们四下“裹住”的下场,完全“失了体统”。

探春对这个问题很有观察和体会,她曾把周姨娘搬出来作榜样教育赵姨娘:“你瞧周姨娘,怎么没人欺她,她也不寻人去?”周姨娘没有赵姨娘那种“自不尊重”的举动,不去“大吆小喝”地寻如同“猫儿狗儿”似的丫头打闹,也就用行动传递了“我和丫头不处在同一层面上”的信息,人们接受到这一信息,也就不敢把她当作于丫头一样的“玩意儿”来欺负。从这个角度说,赵姨娘的被人看轻,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纵观整部《红楼梦》,赵姨娘所做的唯一一件大事,就是串通马道婆暗害凤姐和宝玉。但这样一件大事,她竟是完全没有预谋的,是马道婆煽起了她心中那阴暗的**,她才想“把他二人绝了”,让“这家私”成为“我们的”。当凤姐和宝玉奄奄一息的时候,本应该十分注意避嫌的赵姨娘却迫不及待地劝老太太说:“哥儿已是不中用了,不如把哥儿的衣服穿好,让他早些回去,也省得他受苦;只管舍不得他,这口气不断,他在那里也受罪不安——”当时,由于大家都心烦意乱,贾母虽说直觉地感到赵姨娘是“愿意他死了”,但却未及往深处想。否则,她的冒失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后果。尽管如此,她也已经被贾母“照脸啐了一口唾沫”,并骂她是“烂了舌头的混账老婆”。

赵姨娘以伤害别人的生命为代价,来换取一份“家私”,是极其丑恶的、为人所不齿的行为。尤其是,她也知道,“宝玉儿还是小孩子家,长得得人意儿,大人偏疼他些,也还罢了”,但还是毫不怜惜地企图夺走他的生命,那就更是天理难容。她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就是因为长期的心理失衡使她心中阴暗的一面恶性膨胀起来。正是这一举动,使她彻底失去了读者的同情。

可见,当一个人处于不利地位的时候,千万不能让心理失衡。在心理状态不正常的情况下,是无法进行成功的人际交往的。郁积在内心的愤懑很容易成为一柄双刃剑,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当然,封建社会给予赵姨娘那样一种身份地位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这是赵姨娘命运悲剧的社会原因;而心理失衡无法调整、人际交往方法错误等情商方面的问题,则是赵姨娘命运悲剧的个人原因。

(全文完)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