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家邹衍
作者:宇文轻侯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784

))

齐宣王沉默了半晌,拂袖道:“邹先生之学皆经世致用的法,所用之术更是高深玄妙,只是先生所言罢兵一事,本王还需考虑数日,先生能否暂回稷下学宫?”

邹衍见齐宣王口气敷衍,也不再多言,如来时一般缓步而去,如驾云般的离开了齐宫。

数日后邹衍没有等到宣王的答复,倒是他的言论玄术传遍了整个战国,之后他在齐国的日子里曾多次进策齐王,可以终不得用,齐王虽对其礼遇有加,却始终没有令他有些作为。

齐闵王之下的齐国进入了齐王称帝运动的**,邹衍也如当时的名士一般,离开了齐国,此时的邹衍已成了诸侯国君眼中的奇人,他的命运将如何?

文中邹衍介绍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帝国混沦之语句实为笔者想象,邹衍于齐作上大夫时很受尊敬,但一直没有参与行政,上面的《大九州说》为邹衍原创,在我看来,邹衍必定有一套特殊的手段可以展示《大九州说》的实据,否则如齐闵王者,肯定不会放过一个胡说的骗子。至于幻化出“九州景象”一说,实为作者推测,以史书中叙述的邹衍行为来看,幻化出“九州景象”并不是很难,之后还会讲到邹衍更玄妙的一次玄术展示。

另外有些书中称邹衍为驺衍,读音一样,我取了比较普遍的一种说法。

北方有地美而寒……

战国时期的齐国强盛无比。

齐宣王去世后,其子闵王继承王位。

齐闵王对邹衍的态度依旧是敬而不用,邹衍此时已有不少门生子弟,这些人与邹衍年轻时一样,几次向齐闵王献策,皆不得用。

邹衍如果看到那些后生晚辈,想必会摇头叹息吧。此时的他早已精于阴阳消息之术,看出了齐闵王的衰败之相。

数年后,齐闵王同时对其他六国开战,初战竟能压制六国,齐闵王常笑对臣下曰:“我欲为天子。”

邹衍在战后不久离开齐国,临走前他再次上书闵王,内容自然不外乎他的五德转移之说与大九州说。

邹衍的五德转移说,是指邹衍在周游列国时托行的一套帝王兴衰的天时观察法,也是帝王治世的五行凭依。

在邹衍看来,历代圣王治世都带有着五行中的某一行的风格,例如黄帝时黄帝重土德,居中原,尚黄;而大禹重木德,尚青,木克水,故此治水成功;当然,邹衍提倡的是随着变化改变国家的治理风格,而非依附五德后不再变化政策。同时他也一再强调,五行盛衰在于治理方式,而非依附天象。

只是无论是当时的君王还是后世的逐鹿者,都只借用了他前半段的理论,依据一些五行异常现象为自己增加人气。

而后面的治理二字,就被这些人完全忽略掉了。

不过周游列国时的邹衍并不缺少崇拜者,例如他到赵国时,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就曾侧行待之。所以有人常以邹衍与仲尼相比较,仲尼行于列国,诸侯对其待遇于一般宾客无异。

而轮到邹衍时,诸侯却显出了空前的敬畏态度,邹衍每到一国,其国君必定到郊外迎接。

崇拜,听起来是好事,但对邹衍来说却并非如此,他周游列国的目的是寻找一位能明白他学说的诸侯,他需要的是知己,没有人会把偶像聘作臣下,所以邹衍虽然受到诸侯推崇,却依旧是被敬而不用。

于是邹衍继续行进,终于遇到了人生第一个诸侯知己——燕昭王。

在燕国郊外邹衍遇到了燕昭王,与以往的迎接仪式不同,燕昭王不是盛服华衣带着大队的仪仗前来,包括燕昭王在内的迎接队伍里的每一个人都拿着一把扫把,智者邹衍当然看得出这是什么意思,燕昭王的回答也很快验证了他的想法。

昭王恐邹衍先生被尘土脏了衣服,故此特拥彗先驱,来为邹衍先生清理街道。

可以想象,邹衍见到这副情形一定会失望的撇撇嘴,心里想道:“又一个崇拜者。”

而之后的变化则证明了邹衍这次真的错了。

过了些时日后,燕昭王为邹衍修建的碣石宫完工,邹衍在盛情之下,也无法推托,只得入住。

再后来燕昭王请邹衍作自己的老师,持弟子之礼。

邹衍对这类待遇并不陌生,燕昭王既然要拜师,他也就自然的接受了。

燕昭王的动作并为就此停止,没过多久,邹衍就被燕国聘请成了农业发展的主要官员,这个命令在当时许多人看来都理所应当,燕昭王对邹衍种种待遇,早超过了这次的所封官衔,这个官衔只是景上添花罢了。

然而在邹衍看来,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他明白,燕昭王虽然可能像其他君王般的推崇自己,却不会在崇拜他奇术的情况下受他以握有实权的官职。

把偶像变成下属,这不是一个崇拜者作得出的。隆重的待遇再加上这个官衔,邹衍从中看出了燕昭王并非他奇术的崇拜者,而是一位礼贤下士的贤明君王。

很快,邹衍也以他的实际行动回报了燕昭王的知遇之恩。

当时的燕国,版图狭小,地处北方,农业生产水平低下,邹衍上任后,依五行变化率领百姓选择土地耕种,又根据五行变化及时改变耕种方式,以奇术改变土质,配合时令,养育牲畜。

邹衍也在这一时期重新证明了音律的神圣效果。

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碣石,碣石为古代碣石山的简称,位于河北乐亭县西南,古代从这里可以眺望大海,燕昭王建宫于此来给邹衍居住,也是考虑到了这里风景秀丽。碣石山后来沉陷入海,实在可惜。三国曹操有诗句说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说的就是这里。

战国时代的阴阳五行家常常会受到从贫民到统治者等多方面的关注,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精于奇术,会给人以神秘感,令一方面则是由于他们对天地的了解程度。

从现代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以下技术归纳到阴阳五行家掌握的技术范围内:天文占星、气候占算、早期占梦、房屋建造、治国方略、早期中医、古音乐、古气功。

现在在边缘山区,我们还可以见到,一些年事已高的老人,常常出现在山村里各个角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行指导。

这些老人往往能在悲剧发生前提出警告,如果出现了突发事件,他也能及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山村的居民理所当然的把这位老人当作了精神领袖,虽然这种崇拜可能有些盲目,但我们绝不能否定这类人的作用。

而这些老人,就是阴阳五行家的现代民间版。这也是阴阳五行家在战国时代能令诸侯恐惧的最大原因。

邹衍到了燕国后,很快取得了显著的政绩,另一方面,他的奇术也再次威震了诸侯。

当时的燕国北部,有一个荒芜的山谷,土壤里虽然含有大量大水份,却由于气温偏低,地表十分僵硬,无法耕种,邹衍来到燕国不久,知道了这里,他来到山谷,取出律管,逐一吹奏,随着他的吹奏结束,山谷也渐渐有了暖意,数日后燕国的百姓将这里种上黍,从此这里每到收获的季节,必定丰收,山谷被取名作黍谷。燕国由于有了邹衍,终于重新震动了诸侯。

邹衍在之后的行政中,继续以阴阳五行家的方式治理农业,另一方面,燕国也由于几年来的飞速发展,进入了鼎盛期。

乐毅的到来无疑是给强大的燕国手里增加了一把利剑。

精于兵法和外交的乐毅在数年努力之下,率领燕国部队与魏、赵、韩、楚联合出兵攻打燕国宿敌齐国,在济西大破齐国主力,战后其他四国退兵,乐毅独率燕**队征战齐国,连破齐国七十座城池,将齐国主力逼入了齐国仅剩的两座城池死守。

齐闵王的死。这是邹衍从未想到过的,他或许从来未想过他数年来努力积攒的燕**粮,居然被用来攻打他的家乡齐国,阴阳五行家没有太多地区国家之类感情,但当你的祖国被你效忠的国家侵略时的那种心理感受,恐怕不是想象能体会的了的。

我们可以猜想邹衍必定在齐国兵败的几年里观察过无数次天象。天象告诉他齐国就此不会灭亡,然而乐毅的铁骑却依旧节节胜利。

又过了数年,燕昭王去世,新君燕惠王对外籍的大臣进行了打压清理,乐毅出走赵国,邹衍入狱。

后齐国反击,失地尽数收回,燕国释放外籍大臣。邹衍获释后回到了稷下学宫,他依旧是诸侯恐惧的对象,他却极少在参加政治活动。数年后,邹衍出使赵国,出使回国后失踪。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