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章】老杨同志
作者:落单的舞步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394

连高将军都知道,这种包如今属于稀奇之物,而且外边用塑料布裹得很好,想必是放的比较珍惜的东西。。

高致远很仔细的打开书包,从里面拿出了几本东西,有高致远大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两本相册,一个带锁的日记本,当然还有的就是高将军要找的法律从业资格证。

不过,高将军感兴趣的倒不是几个证书,他只是突然的想要更多的了解高致远,也就是自己原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一直以来都忙着跟上生活的节奏,听主任教诲,读大量的法律条文,努力的吸收着来自于各个方面的东西,竟然忽略了回头看看自己,了解下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确切的说是----高致远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相册里头大多是高致远在大学时候和同学们胡闹时候照下来的照片,顽皮的,可爱的,装酷的等等。

还有就是两张旧时的黑白照片,是高致远家乡的,一张全家福,上面还用烫金的字体标出来了家人的名字,这让看照片的高将军感觉很体贴,这至少让自己以后少出一回糗了。一张是高致远当年小时候的,还是个露点**,估计是因为有收藏意义,才一直放的这么好。

高将军把两张照片看的很仔细,特别是把全家福上的人都像背法条一样的猛背了两回,才放回了相册。

拿起日记本,日记本上挂着一把非常漂亮的小铜锁,没有钥匙,日记本淡蓝色的封面上用钢笔写着几个字--------“一辈子,爱,延续。”

高将军无法理解这么几个字里头所蕴含的东西,处于对死者的尊敬,忍住了强行的扭开锁去看里头内容的冲动,挠了挠脑袋,把日记本封面擦拭了下,放回了原来的地方。

学位证和毕业证都是省城中一个巨牛无比的大学颁发的,不过专业有些让人纳闷,食品科学与工程,与高致远现在做的法律简直是一点边都没有挨上。

毕业证照片上的高致远远比现在看起来青涩,眉目间还有几分羞涩,不过嘴角的笑意仍旧可以看出来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的,重点大学毕业,对于一个山区的孩子来说,其实就是人生的转折点。不过命运和他开了个很大的玩笑,高将军想着如果自己不附体过来,这个浓眉大眼虎背熊腰的年轻人可能不会死去,对着照片笑了笑,低声的说了句:哥们,对不起了。

。。。。。。

都市报社乃是省城报业里头的小虾米,在事业单位优化组合中很勉强的给并入了长江报业,算是抱上了一只粗腿。

不过原来的都市报社的员工们从原来企业的主人翁变成了后娘养的,全部边缘化了,以前做摄影的变成了扛摄影机的,以前做编辑的,变成了做校对的,以前是记者的变成了采编,总之是怎么边缘化怎么安排。

老杨就是这样沦落到了一个采编记者,以前拥有独立办公室,还有几个手下的他现在凡事都必须亲力亲为,顶头上司乃是以前的竞争对手,自然是怎么都看他不爽,有什么破差事一定会第一时间的安排到他的头上,美其名曰:重点栽培,能者多劳。

“去你娘的重点栽培,能者多劳。老子拿一份工钱为什么要干好几个人的事情。”杨编辑从领导的办公室出来,小心翼翼的关上门,转弯出了过道,进了卫生间,蹲在马桶上面狠狠的吐了一口浓痰。

“杯具,真他娘的杯具!”老杨一想到要去那鸟不拉屎的地方住上十天半个月,与最爱的BA季后赛失之交臂,就感觉到内心一阵黯淡。

老杨其实不怎么老,只是生在农村,阳光过分充足,又没有海量的大宝用,所以不怎么对得起自己那张脸。

老杨的家在盆地望北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村里,那里的人没见过汽车,没用多电灯,整个小村子就一个广播连接着外面的世界,而那个管广播的人还是村长,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大娘。

老大娘姓王,骨骼粗大,和蓝眉儿一样,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都觉得是一练武的好材料,不过岁月才不管你是啥材料,一刀一刀的把她本来就不怎么光滑的脸上刻成了一朵菊花。也可能正是如此,上下两朵菊花一联通,让王大娘的精气神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她整个人的素质就像九七年的股市一样,噌噌的往上飙,几年不到就完成了从带着红袖章专门管男女结婚生孩子结扎安环的计生办副主任到村长大人的级跳。

多少年后那些人依然还记得王大娘菊花似的老脸笑得黑里透红,举着喇叭冲着下面窝着的百十个父老乡亲嚷嚷:“今天阳光明媚,村儿里开大会,谁说咱妇女没有地位……”

后面的呼具体的是不记得了,不过王村长的工作依然是立足于计划生育,是一而再的强调要狠抓计划生育,要狠狠的提高妇女的地位,提出了很多很多口号,带着下面一大群老娘们喊得**四射:“一人超生,全村结扎!”

“一人结扎,全家光荣!”

“该扎不扎,见了就抓!”

“能引的引出来,能流的流出来,坚决不能生出来!”

整个村加上出去找活路的人一起不过两百多口人,在王村长大带领下一场轰轰烈烈的整治多生,超生的运动就这么拉开了。

老杨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给打成了反面典型,本着"该扎不扎,房屋倒塌,该流不流,扒床牵牛"的精神,老杨的爹妈带着他的两个姐姐从小山沟里逃了出去,一路往北!

老杨的父亲是一个地道的农民,见识不多,中国地名除了自己住的村子的名字叫的全,剩下的就只知道首都北京,于是一家四口爬山涉水,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来到了离北京不远处的另外一个城市。

夫妻两都不识字,看见那车站立着两个巨大的字,再看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立刻一股自豪感从心而生,老杨的老爹难得的浪漫了一把搂着大腹便便的妻子,指着车站上的两个字,深情的说,孩儿他妈,咱到首都了。

旁边路过一大婶一听不干了,翻着眼睛说了句:"嘛?北京?这是天津!”

这一个笑话让老杨的老娘扑哧一声乐了,扶着自己家男人笑的那是欢欣鼓舞,一不小心岔了气。

“孩儿他爹,岔气了,岔气了,给俺拍拍背。”老杨的老娘用手捂着胸口扭头对男人说。

老杨的老爹那时候正给她笑得很有几分不是滋味,胸中有气,出手就忘记了是稍微拍拍背,而是将家传的绝学铁砂掌拿了出来,望自己女人背上一掌印了过去。

不知道是老杨的老娘已经给自己男人操练出来了呢还是本身就是天赋秉异之人,用后背硬生生接了自己男人一记铁砂掌之后,竟然毫发未伤,不过肚子里的小崽子却给震醒了。所以,羊水流了一地。

老杨就是这样出生的,为了表示纪念,老杨的父母琢磨了半宿,给老杨起了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名字---杨大伟。

那时候还没有蓝色的小药丸,也不知道羊尾巴的另一层含义,老杨顶着这个大气磅礴的名字一步一步的从山村里头走到了城市,就中的辛酸倒是不足以为外人道,只是命运的天平并没有偏向一个一直兢兢业业打拼的男人,而是再一次的捉弄了他。

当杨大伟同志荣升为都市报社主编之后不到一个月,都市报社宣布被长江报业合并,成为旗下一个独立的编辑室,而那个曾经为都市报社栋梁之才的主编同学也就很自然的给下放到了别的频道当了一个采编人员,负责的是城市周边地区新闻的收集,编辑,采访。

权限看起来就是挺大的,不过内行人都知道这就是个苦哈哈,负责城市周边的新闻,意味着要时时刻刻的准备的出差。在城市里头生活习惯了的人们,有几个人愿意干这样累死累活的工作,拿着底薪,想着提成,新闻工作者混到老杨这个份上也是一个奇迹了。

刚才领导找自己谈话,就是一个事情,司法局和律协搞的一个法律下乡活动,各个报社都要抽调一些人跟队采访,而自己非常荣幸的给派了过去,因为自己“经验丰富,有着良好的新闻视角,有敏锐的新闻捕捉能力。”当然这些都是领导们说的而已。

那可不是找自己去商量,而是很单纯的通知,下派的跟队单都下来了,自己是不可能不去的,除非滚蛋!

(杨同志说的,看书投票收藏,不然给你一个羊尾巴!玩笑话,求下票,快给后面的爆菊花了,你们知道的,我不好这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