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东亚一体(下)
作者:星空漫游者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286

第十八章 东亚一体(下)

为了偿还战争赔款和巨额的外债,日本政fǔ不得不重整财政,加收了一些税种,并且进一步压低政fǔ雇员,以及教师等的收入。“老人奉公”运动之后,日本的粮食消耗得以降低,政fǔ则采取农林产品的统购统销,统一以低价收购后,按市场价卖给中国驻日占领军,或直接运输到滨海地区供应军民,再就是卖到饱经战火的中国东北和朝鲜。

根据经济同步的jīng神,日本也采取了和中国类似的土地改革,引导废除租佃制度。不过,由于很多土地所有者在叛luàn前后遭到整肃,大批土地被没收,在许凡的提议下,日本政fǔ决定采取更加高效和jī进的措施:强制赎买土地,分配给农民,形成小自耕农。

日本政fǔ的雷厉风行让许凡也很是吃惊。一年之内,他们居然把全国八千万亩的耕地按照户均二十亩分给了四百万户农民。大量的各sè人口则涌入城市和厂矿,不少失业者响应政fǔ的招工令西渡大海来到中国北方和朝鲜投身基础设施建设,还有不少人报名参加了中华帝国北方拓殖团。

一系列的动luàn,战火,天灾**,政fǔ的反复清算,政策引导,劳务输出,历经风雨之后,到了1906年底,日本列岛的人口已经骤然下降到三千三百万人,其中还包括了五六十万移居过来的中国人和驻军。

与此同时,在北方中国新入领土的拓殖团,东宁省的工厂,朝鲜和东北的工地,大西北铁路线的筑路大军,南洋的华人种植园,到处可见日本人勤劳工作的身影。这些服从,顽强,吃苦耐劳的劳动力,很快就获得了jiāo口称赞。帝国工商部和劳工部甚至在日本常设了招工点,招募更多的日本人来华工作。

镇压叛军没收财产,财阀股权和资产重整,税收改革,统购统销,再加高额奢侈税,纸币大贬值以降低国家负债,内债大削除,政fǔ开支削减,再加上没了陆海军这个占了开支七八成的大头,一连串的举措下来,再加上对华战争物资供应的“特需”经济,日本政fǔ的财政状况居然起死回生,不但按期上缴了第二笔战争赔款,支付了对华国债的利息,还剩下了大笔的财政盈余。

日本政fǔ这个时候绷紧的神经才略微松了松,反过来开始给教师恢复工资,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对内发行新的“无条件偿还”国债筹集资金,再加上华资银行的贷款,开始改建铁路和道路,重建受战火破坏的地区,整修多年荒废的水利设施,扩充农林产品加工产业,修复船只码头,重新振兴渔业和捕鲸业。

就这样,日本经济也逐渐开始恢复了元气。

借助关税同盟,日本不但实现了国内温饱,多余的农林渔业产品还在周边地区旺销。

朝鲜比日本的要低得多。教育落后,基础设施落后,工商业底子薄弱,北方有些矿藏却勘探不足,jiāo通也很不方便,南方则基本都是农业和渔业。这个国家,堪称东北亚第一穷山恶水。

东亚联合体体制的逐渐明朗,商约的缔结,让大批朝鲜人看到了一个新机会:去中国。

大批的朝鲜人,或是通过中国移民局和农业部的公开选拔加入拓殖团,或是越境前往中国充当“黑户”。除了少数幸运儿,大部分朝鲜人都只能以黑户的身份经受残酷的盘剥。相对而言,朝鲜的年轻nv孩子情况好些,只要靠上一个中国男人,嫁过去就算做小也可以入籍。

中国的各家银行也纷纷在朝鲜境内开设了分支机构,吸收朝鲜民间资金,并首先对在朝鲜营业的中国企业提供贷款和贸易信用证服务。

首先进入朝鲜的,包括几大财团的贸易公司,航运公司,还有参与招标的铁路公司,随后是皇室,国有和几家财阀下属矿业公司的勘探队伍。( 手、打。吧更新超快)

郑宇对北朝鲜的矿藏,具体的只知道一个茂山铁矿,好在通过和朝鲜的条约,大同江以北地区的地下矿产归属中国,于是毫不客气地与进行了一次招标,最后自然是最看好此地的皇室矿冶产业下属的皇家东北矿业公司标得:别人出得起这个钱,但却不会为了一个前景莫测的地区出这么高的价格。

郑宇并不着急。

这东西埋在地下不会飞了去,而中国这些年只要把东北开发搞好,再把几个重点项目nòng上去,钢铁产量还感受不到铁矿石的束缚。毕竟后世是年产粗钢七八亿吨的大国,现在这点几百万吨的产量在他而言还真有点不够看的。

现在最关键的是把沈阳-鞍山-抚顺-丹东-新义州的铁路线和鸭绿江大桥修好,然后再把朝鲜境内的铁路线加以改造,把朝鲜整个与中国紧密连接在一起,这样朝鲜也就会被彻底融入中国的政治经济体之中。

对朝鲜人郑宇算是看得比较透的。他知道这帮人被称为亚洲的bō兰人,跟老大hún的时候死心塌地,可一旦有了更粗的大tuǐ,原来老大被打翻在地,那bāng子的华丽转身也是比谁都快,绝对地势不两立,顺带还要从历史源头上把别人nòng成自己当年的仆从。

这大致上属于骨子里的自卑通过表面的自我膨胀加以掩饰的典型。

所以郑宇决定从现在开始,不再给朝鲜人类似的机会。

朝鲜的课本,全部由中国文教部编订,基本上是按照中国的课本。朝鲜本来就讲了几千年的汉学,所谓朝鲜文字也只是明朝时期才出现,而且直到现在大部分书写还都是汉字。所以这课本用汉语也很容易,中国方面也派出了大批教师,由中央政fǔ贴补经费,前往朝鲜“支边”。

在中国的财政借款,以及朝鲜各界在爱国jī情之下捐助的款项,提供的义务劳动之下,朝鲜最先建起来的正是雨后chūn笋一般的学校。

调皮的朝鲜小孩子被父母劝说或者暴揍一顿之后,乖乖地进了教室,开始学习汉文,学习历史,学习九九算数表,并且从头开始学习什么叫纪律和集体生活。一些曾经在日据时期学习日语,被日本教师和“学监”管教得规规矩矩的高年级学生,相对而言就好得多,反而觉得中国的授课方式比日本要灵活,气氛也稍微宽松一些,让人“更有尊严”。

尽管起步很艰难,一开始的教学条件也很艰苦,但随着朝鲜jiāo通状况的改善,物资逐步到位,渐渐的,中国提供的印刷jīng美的各科教科书,各种课外读物,童话故事,课上严肃,课下和蔼的中国教师,连带着各种中国产的小物事成为了朝鲜各地学校中的风景线。这些朝鲜的年轻一代,也明显感受到了中国化的学校生活,相对于封闭贫穷的朝鲜乡村,简直就是天堂一样的存在。

中国=文明进步,这个观念开始在朝鲜下一代心中牢牢生了根。当他们长大chéng人之后,朝鲜彻底的“中国化”,也就指日可待。

当然,帮助朝鲜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客观的,唯物的历史观,不要nòng出一些有良心的高丽历史界新秀也是非常重要的。

朝鲜的历史教科书基本上以中韩关系为线索阐述了朝鲜历史(事实上本来就是如此),讲明了朝鲜民族的来源,高句丽和高丽的差别,新罗百济和日本人的恩怨,与大唐的关系,渤海国和朝鲜遗民的关系,王氏高丽和高句丽不是一回事,等等。

朝鲜青少年一边听着,背着,一边琢磨着中午的jī蛋和罐头。答对了,有好东西吃,这个问题可是非常严肃的。

朝鲜政fǔ目前最苦恼的还是财政。

朝鲜这些年的一点点底子,乃至民间所积,都被日本人搜刮殆尽。虽然接收了日本人的一点建设成果,无奈基本都是军事设施,民用的无非是釜山的罐头厂,几家日本人的面粉公司之类,要说是工业,连朝鲜人自己都要泪奔。

朝鲜要建立政fǔ,要养官,还要供养中国驻朝鲜的督导当局和军队,简直每天都要被催债的bī疯。总算中国方面比较大度,暂时垫付一部分,但说得也很明白:两年之内朝鲜财政如果不能自主,那这个政fǔ……

朝鲜目前最大的外汇来源就是“特管”。

这些在各占领区被称为“特匪”的特殊存在发布管制条例,约束占领地居民的行为,并对任何的违反者处以重罚。他们搜查“违禁物资”,征收“战略物资”,收集“占领区管制费”等各种费用,也同样征收“物业费”。占领区居民来不及逃走的,在这群特管的搜刮之下很快就纷纷宣告破产,而宽仁的占领当局则只需要他们签署一份协议,“欠款”就一笔勾销,还能获得五十卢布和一张船票,前往沙皇政fǔ所在地报道,附带上中国方面颁发的介绍信“兹证明XX公民在远东/西伯利亚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无愧于沙皇和上帝,他愿意为复兴俄罗斯继续奋斗”。

就这样,一个个来远东发财致富的俄罗斯家庭垂头丧气地离开了远东西伯利亚。当然,也有很多jī情如火的俄罗斯nv孩子缠上了中国大兵,连自己的家庭一起归化,这是另一回事。

根据规定,各种收入的两成归属朝鲜特管“集体所有”,而朝鲜政fǔ和这帮人则是对半分成,就这样,朝鲜政fǔ也笑纳了不少的收入。

在日本的朝鲜特管还要凶恶几分。

一说到甲午倭luàn,朝鲜人简直是咬碎钢牙,现在有了一个翻身的机会,立刻就变身为地狱修罗。虽然中国占领军的约束越来越严,但朝鲜特管在日本已经被称为“出来损の高丽泥bāng”(废物一样的朝鲜小偷)。好在现在搜刮得也差不多了,又缔结了条约,占领费有了着落,下面还要走东亚联合体,日本人也比较恭顺,中国占领当局开始逐渐遣返朝鲜特管,让这些人回国就任官吏和警政人员,乃至朝鲜国防军。

眼看着“高丽泥bāng”被天朝军人送上船,还一脸的恋恋不舍,日本人乐得巴掌都拍红了,见到中**人都纷纷鞠躬:“王师大大的辛苦,朝鲜人的开路的有,日本得以安泰,这都是天朝的恩德……”

在后来日本国的民间故事中,朝鲜人大多被塑造成诈骗犯,强盗,小偷,以及后来更cháo一点的同xìng恋背背山之类,当然这也引发了两国的N多口水官司,这就毋庸细言了。

总之用日本前海相山本权兵卫某一次喝醉之后的一句话来概括,“我早看朝鲜人属于半开化的劣等民族,现在只是后悔,当年皇军怎么不把他们彻底屠了”。

大致上,日本人对朝鲜的怨念就是如此之深吧。

-

暹罗的情况比较特殊一点。

在这里,英国人的痕迹无处不在,德国人乃至法国人也多有身影。

前暹罗国王拉玛五世是个长袖善舞之人,曾经访问欧洲,和各国都有jiāo往。他一方面聘请英国人做王室顾问,一方面又对法国资本开放些地方,陆军上面又聘请了德国顾问,而外jiāo上则明显靠拢英国,还对英国割让了马来省的很多土地。

即使是兵变之后,暹罗军政fǔ依然不得不靠拢英国,并试图借助英国的支持和庇护,从中国谋取土地。

不过,这一次nòng巧成拙,中国大军气势汹汹地占领了暹罗全境,佛教徒的军队溃不成军,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泰拳”面对密集的弹雨也只有退避三舍,重新被推出来的拉玛六世国王苦笑一声,也只好接受了现实:英国人已经放弃了挽救暹罗的努力,转而用暹罗来换取中国人对英国的支持。

紧随着中**队而来的是庞大的筑路大军。中国的两条铁路线分别从安南省的万象以及原缅甸的惮邦向暹罗境内延伸,与暹罗自身的铁路连接。由于都是英国的“国际标准轨距”,对接并不困难。伴随铁路的,还有蜘蛛网一般的公路。

中国的筑路机械打破了暹罗河谷的宁静,嘶吼的钢铁巨兽推平森林,沉重的压路机把三合土夯实,再把柏油石子路压得密实,一条条标准的中国式公路从四面八方向着曼谷延伸。

暹罗是一个农业国。

cháo湿温热的气候,丰富的热带水果,一年三熟的水稻,到处都是的名贵柚木和橡胶园子,勤劳工作的华裔,让这里的居民普遍比较热情好客,也都有些懒散。被军政fǔ短暂jī发的一点“大暹罗民族主义”早已沦为笑柄,暹罗年轻人看着英武帅气的中国大兵,看着充满大工业暴力美学的筑路机械,生出的不是厌恶,而是好奇与羡慕。

相比较英法白人对暹罗人不加掩饰的鄙夷,中国人显得更平等一些。只要不是触犯法律和军规,暹罗的年轻人不但可以和他们自由攀谈,还可以到现场帮忙,并且按天结算工钱。有了这些“帝国信贷银行”的纸币,就可以换取不少生活物资— 从暹罗收缴的各类军用和官方物资。

相比较日本,中国对暹罗的控制更温和一点,基本上没有让暹罗老百姓感受到太多影响— 当然,暹罗也没有发生日本式的内战和大清洗。这个历来有点逆来顺受的国家,原本也只是靠着在欧洲强国的夹缝间左右逢源借力打力,现在眼看强悍的中国人滚滚南下,很快就习惯xìng地选择了服从和恭顺。

在文化上,郑宇选择了和自己同姓的泰国华裔英雄,吞武里朝的郑信,也就是所谓“郑皇”作为突破口。谣言一出,暹罗归心,南下的华军势如破竹,深受军政fǔ暴*之苦的暹罗民众箪食壶浆。

现在暹罗平定,“新郑皇”却并没有让“拉玛王的后代”血债血偿,而是保留了暹罗王室,并宣布“宽待暹罗”。

感慨之余,在暹罗人心中,“郑皇后代”的威望更是如日中天,隐隐已经超过了现任的拉玛六世— 毕竟此人这么多年一直是军政fǔ的傀儡,如果不是仗着有个“朱拉隆功大帝”的拉玛五世王,只怕暹罗人就会起来“废帝”,迎立“郑皇后人”。

不过,暹罗王室也不是傻子,眼看着中国占领当局已经不动声sè地清洗了政fǔ,把却克里朝的王族和贵戚一个个贬为庶民甚至作为战犯看押起来,换上清一sè的华裔,亲华分子,甚至干脆就是中国人,以新政fǔ的名义宣布“落实宪政,王室产业充公,对王室定额奉养”,这些暹罗王族也渐渐开始了惶恐。

他们不知道这些中国人准备把泰国推向何方,把自己推向什么命运。

很快,面目一新的暹罗政fǔ开始了文宣工作。中暹历史,郑信朝的辉煌,乃至泰人源出长江南部的百越族群,后来南下,暹罗语和壮语同源,泰人原本就是中华血脉与本地马来人的hún杂,中泰同源同族(史实,1939年暹罗国王曾明确说他本人有中国血统,其臣民有中国血统的十之六七,暹罗的历史书标明,暹罗的祖国在中国南部),甚至把却克里朝拉玛一世当年的**算计,冒充郑信后裔之类的事情也逐渐抖了出来。

在民间,渐渐地,一股暗流开始涌动。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