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民族资本的规模
作者:猫儿怕吹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94

据有关资料1866年,广东香山人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仅仅是一个手工打造零配件的作坊。这是有史可考的最早的民族机器工业!直道1869年,该厂才开始使用车床!

1872年,华侨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县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以蒸汽机为动力,机器煮茧。工厂用工六七百人。这家缫丝厂据说也是国内最早使用蒸汽机的企业。

1881年,黄佐卿在上海设立“公和永缫丝厂”,丝车100台,资本不过十万两。算下来,一台丝车价值约在七八百两银子。

1890年,上海的一家火柴厂(名字太冷僻,打不出),资本五万两,雇工800人。日产火柴只有50箱!

……

据统计,1984年以前,平均每个民族资本的规模不到九万两银子。而与此同时,官办或者官商合办的资本规模可达**十万两。

所以,即便周中华资本再雄厚,还得走官商合办的道路!当然,可以通过控股等方式来获得主导权。

有朋友说,周中华在第三章中好像被别人牵着在走,其实第三章的情节只不过发生在两三个月之中,对于周中华的整个事业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段落。

还有人对周中华到了此时仍然“一事无成”很有意见,我只能说,慢慢来。

回到古代并不是可以任意呼风唤雨的,设想一下,如果此时真的让“你”,即便是一个大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或许连自行车都不会修,洗衣做饭更别提,(某些大学生的现状)突然回到古代,“你”又能做些什么?当预言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