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平捻之谋
作者:冰沁月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578

同治六年五月,烟台水师提督刘铭传和虎啸营都统崇琦率丁宝桢秘密训练的五千水师精兵和虎啸营一千精锐从烟台上船,往日本而去,此举是自明代万历年间郑和下西洋以后的第二次大规模海上行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海路远征其他国家,开中华民族之先河。他们所面临的是变幻莫测的大海,所面临的是一无所知的命运。

“母后,这几日还好吗?”黄萧小心地扶着慈安的身子,看着那略显憔悴的容颜,心里充满感动和不舍。早知道怀孕是这么累人的一件事,还不如不要这孩子。

慈安因为年纪稍大,孕期反应格外强烈,几乎一点油烟味都闻不得,饭菜里只要稍微有一点点的油腥味就会呕吐,更别提吃饭了。所以这两个月,慈安不但没有变的丰满,倒清瘦了些。

慈安满足地抚摸着小腹,眉梢眼底都充满母性的柔情,失笑道:“皇上,这都是正常的,你用不着担心。”

黄萧恨恨地看着慈安的肚子,说道:“这小家伙这么调皮,出来以后朕一定要好好打打他的小屁股,害你这么难过。”

“皇上!”慈安嗔怪不已,心中虽甜,但真要打肚子里的小宝贝儿,那是说什么也不干的,“可千万不要打他,宝宝很乖的。“护着肚子认真的样子,真像是黄萧要欺负宝宝似的。

黄萧情不自禁在慈安唇上轻吻了一下,慈安大羞,红着脸道:“小心被人看到!“

黄萧不为所动,有腊梅和哈萨尔在外面守着,谁敢私自闯进来?因为慈安有身孕,两人除了那一次还没有第二次,此时四下无人,黄萧不由得有些心痒。搂了慈安的腰,不客气地将手伸进了慈安的小衣中,也许是因为怀孕的关系,慈安原本就丰满的胸更是丰润,黄萧爱不释手地摸了几把,最后用手捏住已经挺立的小樱桃,笑着说道:“母后,您是不是也想……?“

慈安将脸扭到一边,不敢看黄萧坏怀的眼睛,兀自不肯承认道:“才没有。”声音很低,一听就知道不怎么理直气壮。

“没有什么?”黄萧一边问,一边将手顺着小兔滑下,一直到那微微有些突起的小腹,盘旋了两圈,才辗转往下,来到了神秘的幽谷,入手一片濡湿,黄萧心知肚明,母后只是嘴硬,其实早就已经动情。

“皇上!”慈安呼吸有些急促,她是久旷怨女,哪经得起这种挑逗,早软了娇躯倒在黄萧怀里,任其轻薄……

黄萧解了那相思之苦,心情大好,一直以来为了筹备征倭,已经很久没有近女色了,没想到今天好不同意腾出功夫来去看望母后,就**烧了个不亦乐乎。

想起昨天去看额娘的时候,额娘的样子让黄萧有些担心,兴奋的心情一扫而光,总觉得额娘脸色苍白的不像话,从太医的脉案里也看不出个所以然,而且额娘也说除了白天容易犯困以外,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这让黄萧很思念现代社会的CT。

正想着,迎面小锁儿匆匆而来,脸上带着喜色,一看见黄萧就嚷嚷道:“皇上,皇上……,僧王回来了。”

“什么?”僧格林沁回来了,太好了!黄萧难掩兴奋之情,问道,“僧王在哪里?”

小锁儿平复了气息,回道:“在御书房候着呢!”

僧格林沁比之几年前更加魁梧了些,也许是长年征战的关系,晒得面如黑漆,但看起来不但不嫌丑陋,反而更增加了男子气概。

“僧王!”黄萧拉着僧格林沁的胳膊,仔细看着这个顶天立地的汉子。

僧格林沁得皇上如此真心对待,当然感动,挣扎着跪下道:“臣平捻不力,还请皇上降罪!“说着眼泪就啪哒啪哒掉了下来。都说是男儿有泪不轻弹,那是因为还没到伤心的地方,想僧格林沁平捻五年,东征西讨,到处救火,疲于奔命,五年下来却毫无建树。捻军像狡猾的兔子,从不肯正儿八经打上一仗,一击即退,不等交战就远遁千里,能抓到个三瓜俩枣就不错了。遇到那落单的清兵小队,那些捻子就会毫不客气一拥而上,几年下来,敌长我消,捻子的地盘倒大了些。

黄萧自然明白僧格林沁的苦处,也知道捻军奉行的作战方针,无非就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说的没错,人民群众的经验智慧是所有理论的来源。

”僧王,不必如此,平捻的大业还需要僧王来完成,朕这里有锦囊妙计,包你成功。“

僧格林沁眼睛发亮,这几年他做梦都在想怎么才能将捻军一网打尽,但扯断了无数根头发也没有想到一个办法,如今听皇上说有锦囊妙计,怎么会不心动?

”皇上,什么妙计?“

黄萧道:“僧王少安毋躁,坐下听朕细细道来。“

等僧格林沁喝了茶,平心静气了些,黄萧才说出四个字:“坚壁清野。“

捻军采用的是游击策略,而且几乎全部是骑兵,补给是他们最大的问题。僧格林沁也不是没想过断他们的粮草,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捻军出身民间,“捻“的意思就是像一股绳子一样团结在一起,可以想象出捻军的民间基础非常好,无论是山东、河南、河北,还是山西、湖北的老百姓愿意将粮食或卖或送给他们,断粮草谈何容易。因此听到皇上的锦囊妙计就是这四个字,不禁有些失望。

黄萧看到僧格林沁失望的脸色,知道他想的是什么,说道:“僧王不必着急,听朕慢慢道来。所谓坚壁清野并不是收缴起所有民间的粮食那么简单,我们要做的事情,需要更大的毅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完成。“

僧格林沁无言以对,因为他并不知道皇上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只能呆看着皇上,从很早以前他就知道皇上拥有着常人所没有的头脑,能想人所不想。

“僧王,你对本朝的康乾盛世有什么看法?“黄萧话锋一转,顾左右而言他。

僧格林沁不知皇上葫芦里的药,老实回答道:“臣不敢胡言乱语。“

”你不敢评价,朕就自己说。“黄萧扫了一眼御书房里的其他人,奕忻、翁同龢、孙毓汶、僧格林沁都是心神微震,黄萧才接着说道,”本朝康熙年间,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北有沙俄虎视眈眈,西有回部准葛尔蠢蠢欲动,南有三藩,就算是暂时平静的省份也有天地会在活动,大清的版图上几乎没有一块平静的土地,可是圣祖康熙除鳌拜、削三藩、平定准葛尔、收复台湾,所凭借的除了天时地利,无非就是一个仁字,“永不加赋”,收服了大多数汉人的心。所以才能开百年盛世之开端。“

黄萧眼神明亮,像是闪耀着熊熊的火苗,环视众人,黄萧道:“捻军,朕已经决定将其连根拔起,将他们从百姓的土壤中拔出来,所凭借的不单单是武力,所谓文治武功缺一不可。僧王,从今天开始,你只负责不让捻军发展壮大,时不时予以打击,其他的事情,交给朕来解决。“黄萧深深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如果百姓能够生活的不错,就绝对不会造反。他所要做的,就是带给老百姓更加好的生活。

黄萧已经踌躇满志,从今天开始,他要一步步实现当初,打造一个大大的中华帝国,究竟他要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