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关外3
作者:郭海鸿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444

梁生给李大和安排了一个双人宿舍,吃饭是大伙一起吃,只要外面没有应酬,梁生肯定和工人们一道端着盆子排队打饭。整个厂子,只有一个老头算是可以代替梁生行使管理权的,大家叫王叔,听说是梁生大陆老家的亲戚。除此之外,就是几个师傅派头大一点了。虽然李大和没有职务,梁生一开口就给了他比原来那家厂一个组长还多的工资。

李大和的工作是验收外面进来的塑胶材料,然后分发出来。第一道工序是粉碎,拉力,然后是配料,各种颜色的塑料粉混合,接着就进入压塑工序,叫做“啤”,不是啤酒的啤,而是憋坏了的“憋”,也有人叫成“bia”。这个工序比较复杂,也是塑胶厂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环节。所谓“啤”,就是将配置好的塑料倒进工模机的漏斗里,倒进去的是粉末,从机器另一端出来的就是塑料产品的各种配件了,比如玩具鸭子的长嘴巴、鸭掌什么的,交到下一个工序就是组装,把嘴巴装到头上,把鸭掌装到腿上,流水线再往下流,就是外观包装,打包,贴商标。最后,这些各式各样的产品装进集装箱,由货柜车拉走,流向它们的目的地。有的发往欧洲,有的发往美国。

人类的技术进步,是少不了通过手工实现的,比如塑胶。李大和很快就把这种外人所无法了解到的伟大工艺摸了个烂熟,甚至可以和师傅一起探讨模具的质量,提出改进的细节。

深圳特区的建立,就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度的一个试验,而李大和他们,千千万万来自内地乡村、城镇的打工者,就是这个试验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者。他们远离田园牧歌,来到特区的流水线上铺垫中国进程。简陋的鸿运达塑胶厂,也在承担着推动的作用,三层的一栋破旧小楼,制造着美轮美奂的塑胶玩具,也制造着噪音和污染。

梁生的粗大嗓门,时不时地把机器的噪音压倒,李大和在接受他的重视的同时,也在领教他粗暴的性子,常常无端地挨一顿臭骂,不仅是他,所有的员工都如此,包括王叔,包括梁生手里的电话机也难于幸免。不过,前一分钟发过脾气,后一分钟就又像没事一样,一下班,梁生常常就开始点将,逮住几个人一起出去喝酒。李大和在鸿运达开始了喝酒训练,最终成了一个能够上场面的人。

上班两个月之后,李大和向梁生请了两天的假,到宝安区看望何在江。何在江在电话里反复地交代清楚乘车路线,下车地点,生怕他弄错方向。李大和笑他从几百公里的湖南摸到了深圳,难道在深圳找个地方能把我搞丢不成?这是他的心老板梁生常常说他的。自信是个好东西,而很多事情是自信排除不了的。比如,李大和上了一辆写明了“平湖―宝安”的中巴,结果在路上被甩了,接着坐另外一辆车,中途到石岩镇的时候,上来几个持砍刀的家伙,把大家的钱搜了。

等李大和见到何在江的时候,整个人像被放干了血似的,几乎要瘫倒在何在江的怀里。

作者题外话:敬爱的读者朋友:如果觉得好看,敬请投票收藏。如果觉得不好看,敬请提出宝贵意见!

《银质青春》正在紧张修改之中,绝对保证更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