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麓水青山(二)
作者:晓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813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前夕,鲁南军区的两个主力团,再加上二军分区的三个独立营组建第八师,这是鲁南军区的全部精华。在八师主官的任命上,山东军区首长迟迟不拍板,但最后还是敲定王麓水,不妨看一下当年几个兄弟师军事主官的任命。一师师长梁兴初是军分区司令员;二师师长罗华生也是军分区司令员;三师师长王建安则是鲁中军区司令员;四师师长廖容标亦为军分区司令员;五师师长吴克华为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六师师长聂凤智又是军分区司令员;七师师长杨国夫为渤海军区司令员。8个师长有7个是当司令的,仅从一点来看,八师师长由政委来担任,不能不说是例外。

鲁南军区司令员是张光中,从张光中一生的履历来看,在军界好像没有过多施展才华,建国后早早改行,连受衔也没赶上。张光中曾做过家乡的父母官――徐州市的市长,以后又当过省高检检察长,最后出任的是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政协工作时下很受重视,虽然是退居了二线。但在*前,进了政协更像是“员外”。*中,张光中更是饱受磨难。可以说,张光中也是坎坷人生。当年,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没有出任八师师长,我想年长于王麓水是一个重要原因。至于,是不是因为他是“半路出家”呢,这就是未可知的事了。

山东军区在组建8个主力师时,有什么长远考虑呢?这我不清楚,没有发言权,但可以肯定说,这8个师长都不是等闲之辈。8个师长有3个“正军职”。王建安是鲁中军区司令员,建国后授的是上将衔,当时被任命三师师长。七师师长杨国夫也是军区司令员。今天如果一个市委副书记被任命某县县委书记,人们常说“高配低就”。但王麓水来八师不属于这一类情况,华东野战军的三纵,不是“八师”升级(八师的指挥机关本来就是鲁南军区“前指”),以后八师的这顶“中军帐”移到了三纵,而此后的八师就进入到一个“后八师”时期。也许,八师在组建之初,就为这支部队的发展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对这样一支有着许多期许的劲旅,对于指挥官的慎重选择也是可以想见的。

王麓水成长于江西这块红土地。至于王麓水有没有参加过井岗山的斗争,我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史料。井岗山红军主力1929年1月就下山了,说王麓水上过井岗山,这个问题我有些疑问,有待考证。但王麓水参加了苏区五次反“围剿”是不用怀疑的。以后参加了千山万水的长征。“七七事变”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政训处主任,政训处是按国民革命军编制而言的,实际就是我军的政治部。国共合作,国民党只给红军主力3个师的番号,每师两个旅,每旅两个团。六八五团的前身是红一军团二师,今天大红大紫的济南军区某红军师。在平型关战斗中,王麓水身负重伤。虽然是九死一生的过来之人。翻开王麓水履历,王从士兵起一直到旅政委,多担任政治军官,还有一个职务,让后人很有些惊心,那就是“特派员”。在一些影视剧中,特派员往往握有生杀大权,当然,这是文艺作品留给我们的印像。据说,王麓水是“文官武相”,身高体壮,浓眉大眼,一脸络腮胡,很容易让人想起猛张飞。对于王麓水的形象,好几篇回忆文章都是这样说的,以常人的思维定势,他更像是一块武将的料。

前面说的“例外”与“惯例”,视角都是放在我等局外人身上而言的,“业内”也许不以为然。近期,军报有文章谈政治干部的军事素养,指出战争年代军政干部的互换是非常自然的。其实,只要看看历史,我军从政工出身战将那是太多了,邓华、杨勇、杨成武、王震、王建安都有政治委员的经历,前国防部部长战斗英雄迟浩田也是,王近山打仗都成“王疯子”了,他还当过团政委呢。

**同志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和平年代也有奋斗,也要有牺牲的准备,何况在战场上。但我坦率说,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连队除外,营级指挥员要带士兵冲锋就少了,毕竟各司其职更为重要,要是团长也操起三八大盖,那仗肯定打得不正常。一个要指挥近万人的将军战场上是怎么倒下的,许多史料语焉不详,也许是知情也不明说,为什么呢?

我倒是在想。